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数据的警犬医学图像三维重建 被引量:1
1
作者 徐陶 李杰 +3 位作者 李细牯 徐虎 方绍勤 李居东 《中国工作犬业》 2020年第8期15-18,共4页
医学图像的三维重建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当前常用于犬的医学成像手段包括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锥形束CT(CBCT)和超声扫描等,以上成像技术可获得犬体脏器的二维数字断层图像,但难以直观体现各个脏器的空间... 医学图像的三维重建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当前常用于犬的医学成像手段包括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锥形束CT(CBCT)和超声扫描等,以上成像技术可获得犬体脏器的二维数字断层图像,但难以直观体现各个脏器的空间结构和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医学图像三维重建 断层图像 空间位置关系 超声扫描 医学成像 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阵多阵元合成孔径成像F数优化研究
2
作者 袁旭婷 王红亮 +1 位作者 石丽帆 张文栋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6-55,共10页
使用环形阵列的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USCT)在乳腺组织成像和工业无损检测方面展示了显著潜力,但图像重建质量仍面临挑战。该研究提出将F数应用于多阵元合成孔径聚焦成像方法,在环形阵列中实现对目标的自动扫查,并探讨F数对环形阵列合成... 使用环形阵列的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USCT)在乳腺组织成像和工业无损检测方面展示了显著潜力,但图像重建质量仍面临挑战。该研究提出将F数应用于多阵元合成孔径聚焦成像方法,在环形阵列中实现对目标的自动扫查,并探讨F数对环形阵列合成孔径成像的影响。通过仿真和实验,使用乳腺仿真模型和直径0.3 mm的尼龙丝作为测试对象,设置发射和接收F数为F、F/2、F/4、F/8、F/16进行图像重建,并进行阈值分割处理和半高宽(FWHM)分析。结果显示,较低接收F数能够显著减少靶标畸变并提高成像精度,其重建图像尺寸误差减少了28.3%。对于点目标,低接收F数显著提高了空间分辨率,其中轴向分辨率提升了40%,横向分辨率提升了36.7%。该研究为提升环形阵列USCT成像性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usct)成像 环形阵列 F数 多阵元合成孔径聚焦(M-SAF)成像 自动扫查 成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创成像技术评估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宋嘉敏 李瑞 +2 位作者 雷丰 唐阳阳 郭顺林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8-223,共6页
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作为代谢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可通过炎症、胰岛素抵抗和氧化应激等机制参与介导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无创成像技术量化的心外膜脂肪厚度、体积等参数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风险评估... 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作为代谢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可通过炎症、胰岛素抵抗和氧化应激等机制参与介导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无创成像技术量化的心外膜脂肪厚度、体积等参数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风险评估及疗效监测提供了有力支持。本文将系统地综述基于多模态无创成像技术评估心外膜脂肪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相关性的研究现况,以期在临床实践中为无创成像技术评估EAT提供参考,实现对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外膜脂肪组织 心血管疾病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光学相干成像在心血管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美慧 吴延庆 +1 位作者 徐劲松 龚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53-1355,共3页
光学相干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继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诊断技术之后又一新型医学技术。其分辨率为10μm,较IVUS分辨率提高20倍。
关键词 光学相干成像 临床应用 心血管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血管内超声 医学技术 诊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在肝细胞癌预后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郑晓君 黄丽洪 +1 位作者 农海洋 黄德尤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9-194,共6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中国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预后亟需精准预测手段。影像组学虽展现出潜力,但现有综述多局限于单一模态或技术层面。本文系统综述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及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影...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中国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预后亟需精准预测手段。影像组学虽展现出潜力,但现有综述多局限于单一模态或技术层面。本文系统综述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及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影像组学在HCC预后的研究进展,剖析标准化缺失、生物学解释不足等关键瓶颈。本文认为,未来重点发展多模态融合算法、可解释性模型和前瞻性验证研究,指导临床实践,提高诊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影像组学 超声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人工智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与人工智能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罗曦 廖福顺 +5 位作者 黄肖雅 文灿平 彭守用 吴子晨 尧红艳 王俊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5-210,共6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致死率较高且预后较差。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通常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癌细胞团块侵入由内皮细胞衬覆的血管腔内。MVI是HCC患者预后的重要预...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致死率较高且预后较差。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通常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癌细胞团块侵入由内皮细胞衬覆的血管腔内。MVI是HCC患者预后的重要预后影响因素,因此术前无创且高效地预测MVI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联合临床及传统影像学构建综合MVI预测模型可为HCC患者精确评估风险并帮助医生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本文主要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超声(ultrasound,US)及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四个方面对影像组学与人工智能术前预测HCC MVI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引起读者对HCC尤其是早期HCC的认识及重视,为影像医师和临床医生对HCC患者的准确评估、治疗决策以及预后判断提供有益指导,也为研究者提供更全面的比较视角,以帮助更多患者从临床诊疗中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影像组学 人工智能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超声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TACE术后影像学检查技术新进展
7
作者 曹志超 贺克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8-222,共5页
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及恶性程度很高,临床上大多数患者一经发现即为中晚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不可切除性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痛苦。目前常使用增强CT或增强MR评估TACE的疗效,但对TACE术后肿瘤反应的... 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及恶性程度很高,临床上大多数患者一经发现即为中晚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不可切除性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痛苦。目前常使用增强CT或增强MR评估TACE的疗效,但对TACE术后肿瘤反应的早期和客观准确评估尚有一定困难。近年来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能谱CT、磁共振功能成像、超声造影、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影像组学等方法的出现使得更加微观及客观地反映肿瘤变化成为可能。该文就肝细胞癌TACE后影像学检查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能谱CT 磁共振功能成像 超声造影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CT与超声内镜在直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天梁 徐亮 +1 位作者 李蜀华 冷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2期405-407,共3页
目的探索磁共振成像(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超声内镜在直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2016年8月因直肠癌来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7例,分别对患者采用MRI、CT与超声内镜进行术前... 目的探索磁共振成像(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超声内镜在直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2016年8月因直肠癌来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7例,分别对患者采用MRI、CT与超声内镜进行术前分期检查,并以最终病理分析结果作为确诊依据,分析三种检查方式在直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临床意义。结果在T1和T2期超声内镜(EUS)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P<0.05),在T4期诊断准确率上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N0、N1和N2期CT、MRI、EUS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在M0和M1期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CT检测103例患者,MRI检测66例患者,EUS检测57例患者,基本符合率显著高于完全符合率(P<0.05),CT、MRI和EUS的完全符合率和基本符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在检测直肠癌远处转移较为有效,EUS和MRI在T、N期的检出效果更好,联合使用CT、EUS和MRI可以更加准确地对患者直肠癌进行诊断及术前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超声内镜 直肠癌 诊断 术前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血管瘤超声、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19
9
作者 吕杨 季玲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8期672-674,共3页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肝血管瘤疑似病例16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腹部超声和CT检查,21例患者接受MRI检查。分析3种检查的影像...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肝血管瘤疑似病例16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腹部超声和CT检查,21例患者接受MRI检查。分析3种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结果超声检查回声表现:强回声及高回声占84.52%(142/168),混合性回声占10.71%(18/168),低回声占4.76%(8/168)。超声血流信号表现:周边和内部未见血流信号占77.98%(131/168);斑块状血流信号或点状血流信号占22.02%(37/168)。CT增强扫描呈典型“快进慢出”表现占80.36%(135/168)。超声检查诊断肝血管瘤的灵敏度为87.69%,特异度为81.58%。CT检查诊断肝血管瘤的灵敏度为99.23%,特异度为84.21%。CT对肝血管瘤的检出率为80.36%(135/168),明显高于超声的72.02%(121/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0,P=0.004)。MRI检出率为100%,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血管瘤内呈现典型“灯泡征”表现。结论在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中,超声简单易行,可作为初步检查方法;CT和MRI的准确率较高,对于超声表现不典型者可作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超声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技术在脑损伤后脑功能检测与神经调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7-580,共4页
脑成像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脑功能的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目前最常用的脑成像方式。然而,CT空间分辨率不高,且有电离辐射,限制了检查次... 脑成像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脑功能的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目前最常用的脑成像方式。然而,CT空间分辨率不高,且有电离辐射,限制了检查次数;MRI扫描时间长、检查成本高,需要受检者有较高的配合度。超声成像作为一种非辐射、低成本的便携式脑成像技术,可量化脑血流动力学参数,长期、实时监测脑功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神经系统疾病 成像技术 脑功能 神经调控 超声成像 超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影像表现及病理分析
11
作者 吴朔春 孙雪峰 +3 位作者 杨梅 仪晓立 陶然 邹继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the liver,UESL)的超声、CT及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2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目的:分析儿童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the liver,UESL)的超声、CT及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2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儿童UESL,分析所有患儿的超声、CT及MRI影像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病灶均为单发,肿块最大径11.5~19.8 cm。CT平扫显示所有病灶边缘较清楚、其内呈不均匀低密度,内可见厚薄不均的分隔;囊性密度区边缘或分隔周围可见少许片絮样软组织密度影。6例超声图像均提示实性占位,表现为混合回声的实性包块内可见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3例MRI表现为边界清楚肿块影,T1WI呈不均匀混杂低信号,病灶内可见高信号区;T2WI呈混合高信号区和条状低信号区。9例病灶增强扫描动脉期均以边缘强化为主,8例可见迂曲增粗血管影;延迟期病灶呈持续不均匀强化,边缘持续强化,且从外围向中心充盈,强化范围增大,8例延迟期可见假包膜。结论:儿童UESL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了解其影像特点并结合临床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分化胚胎性肉瘤 肝脏 儿童 诊断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检查对早期检测及评估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相关心功能障碍的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戚轩 王武陵 +3 位作者 杨宏楷 刘光竹 齐东 何永胜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9-224,共6页
乳腺癌已发展为全球第一大癌,随着诊治手段的进步,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不断延长,但抗肿瘤治疗会引发心脏相关并发症,出现癌症治疗相关心功能障碍(cancer therapy related cardiac dysfunction,CTRCD)。CTRCD始于亚临床心肌细胞损伤,最终... 乳腺癌已发展为全球第一大癌,随着诊治手段的进步,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不断延长,但抗肿瘤治疗会引发心脏相关并发症,出现癌症治疗相关心功能障碍(cancer therapy related cardiac dysfunction,CTRCD)。CTRCD始于亚临床心肌细胞损伤,最终发展为有症状的心力衰竭。因此,准确评估CTRCD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对于肿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脏影像学成为评估和管理心脏健康的关键工具,包括超声心动图、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cardiac computed tomography,CCT)、心脏磁共振成像(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MRI)等,在提供心脏结构和功能信息的基础上,组织特定性成像、应变成像、灌注成像等在早期识别和评估CTRCD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就不同影像检查技术在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心功能障碍研究中的进展进行文献综述,重点论述磁共振技术在此方面的进展,以期为早期检测CTRCD提供更为精确的影像生物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 心功能 心脏磁共振成像 超声心动图 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预测肝内胆管癌微血管侵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佳美 孙柳 +1 位作者 李晓萌 殷小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4-227,234,共5页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carcinoma,ICC)是肝脏第二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被认为是ICC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像组学从医疗图像中高通量地提...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carcinoma,ICC)是肝脏第二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被认为是ICC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像组学从医疗图像中高通量地提取定量特征,客观提供肿瘤内异质性和癌症表型信息,其在术前预测ICC MVI中的重要价值已被证实,但ICC MVI预测模型的最佳影像学方法、影像组学特征、独立预测因子等关键问题仍不明确,瘤周影像组学的研究也尚欠缺。本文将针对上述问题,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及超声(ultrasound,US)四个方面对影像组学术前预测ICC MVI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促进临床ICC MVI的精准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癌 微血管侵犯 影像组学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馨晨 顾莹莹 唐立钧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0-1017,共8页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全世界第二大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对其早期筛查、辅助诊断、风险分层、治疗指导和疗效评估需要更加全面和一体化的方法。影像组学是一种以定量方式高通量提取和分析图像特征的技术,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全世界第二大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对其早期筛查、辅助诊断、风险分层、治疗指导和疗效评估需要更加全面和一体化的方法。影像组学是一种以定量方式高通量提取和分析图像特征的技术,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它对PCa的无创诊断、侵袭性评估、疗效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随着当今成像方式的快速进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影像组学技术拥有巨大潜力。文章回顾了基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超声等不同成像方式的影像组学在PCa中的现有研究,探讨其在未来应用中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影像组学 人工智能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夹层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文娟 康慧斌 +6 位作者 纪文军 钱增辉 温小龙 李佑祥 姜除寒 吴中学 刘爱华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11期953-957,共5页
颅内动脉夹层是青年卒中的常见原因,其发病形式主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后循环缺血,致残率和病死率都很高,因其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极易造成漏诊或误诊,亟须制定统一的临床影像诊断和分类诊断标准。本文就颅内动脉夹层的影像学研... 颅内动脉夹层是青年卒中的常见原因,其发病形式主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后循环缺血,致残率和病死率都很高,因其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极易造成漏诊或误诊,亟须制定统一的临床影像诊断和分类诊断标准。本文就颅内动脉夹层的影像学研究现状和相关进展加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夹层 磁共振全脑血管造影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易损斑块影像学评估的现在与未来 被引量:9
16
作者 高天理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2期4055-4060,4067,共7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公认危险因素,占卒中或短暂性缺血发作的10%~20%。常规的脑血管检查技术只能显示管腔的狭窄程度,而不能阐明狭窄的结构和狭窄的原因。因此,仅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研究管腔狭窄的程度,对评估疾病的...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公认危险因素,占卒中或短暂性缺血发作的10%~20%。常规的脑血管检查技术只能显示管腔的狭窄程度,而不能阐明狭窄的结构和狭窄的原因。因此,仅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研究管腔狭窄的程度,对评估疾病的特征和预防卒中的危险分层显然是不够的。对斑块和动脉壁基于成像特征如斑块内出血(IPH)、溃疡、新生血管、纤维帽(FC)厚度和富含脂质的坏死核心(LRNC)等的无创评估是指导治疗的基本方法。本综述总结了当前在颈动脉易损斑块成像中,血管壁成像包括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超声(US)诊断方法的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血管壁成像 超声检查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卒中 被引量:14
17
作者 曹亦宾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3期197-204,共8页
包括主动脉弓在内的颅外段和颅内段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的可预防性病因之一[1]。在中国,至少33%-50%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是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 包括主动脉弓在内的颅外段和颅内段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的可预防性病因之一[1]。在中国,至少33%-50%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是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ICAD)造成的[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卒中 斑块 超声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影像学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田一禾 刘宏 白亮彩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1-196,共6页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世界第三大恶性肿瘤,其肝脏转移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改善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CRLM)患者预后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肝转移灶。CT、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世界第三大恶性肿瘤,其肝脏转移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改善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CRLM)患者预后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肝转移灶。CT、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和超声(ultrasound,US)等检查方法均可用于CRLM的评估。本文就CRLM的影像学评估方法进行梳理,为CRLM患者临床诊断及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结直肠癌肝转移 影像学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107届北美放射学会年会亮点:儿科影像学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思琪 邵剑波 曾洪武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7-110,共4页
第107届北美放射学会(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RSNA)年会儿科影像学的研究亮点聚焦于:(1)安全高效: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缩短检查时间;(2) MRI新技术:基于fMRI的儿童神经网络应用,儿童肺部MRI,儿童心... 第107届北美放射学会(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RSNA)年会儿科影像学的研究亮点聚焦于:(1)安全高效: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缩短检查时间;(2) MRI新技术:基于fMRI的儿童神经网络应用,儿童肺部MRI,儿童心血管系统4D Flow MRI和磁共振弹性成像技术的临床实现,以及超高场MRI在儿童疾病诊疗中的应用;(3)儿童的影像诊断标准建立,基于多中心成果融合和大数据信息互通;(4)儿童先天性、罕见性疾病的影像征象识别和鉴别诊断经验分享。本文将按照解剖系列对年会儿科方面的主要科学报告及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影像学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超声 磁共振成像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检查方法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陈卓晅 陈林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87-490,共4页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口腔颌面部的常见恶性肿瘤,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第8版口腔癌分期中,纳入了浸润深度(depth of invasion,DOI)进一步细化T分期,术前精准的浸润深度对于颈淋巴清扫术的实施与否提供治...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口腔颌面部的常见恶性肿瘤,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第8版口腔癌分期中,纳入了浸润深度(depth of invasion,DOI)进一步细化T分期,术前精准的浸润深度对于颈淋巴清扫术的实施与否提供治疗决策,同时也有益于预后的评估。本文对近年来组织病理学检查、超声检查、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测量OSCC浸润深度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浸润深度 组织病理学 口内超声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