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睫状体成形术与810 nm激光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对比
1
作者 罗顺利 张淼鑫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0-313,共4页
目的对比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和810 nm激光光凝术对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40例(4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UCP组(20例)和810激光组(20例)。UCP组患者行UCP治疗,810... 目的对比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和810 nm激光光凝术对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40例(4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UCP组(20例)和810激光组(20例)。UCP组患者行UCP治疗,810激光组患者行经巩膜睫状体810 nm激光光凝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于术前及术后1 d、2周和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眼压变化;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眼血流动力学[睫状后短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眼动脉的阻力指数(RI)和最大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疼痛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评分和视力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 d、2周和3个月,两组患者眼压均下降,且UCP组低于810激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UCP组患者RI、PSV和NRS评分均低于810激光组,视力优于810激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至随访期末,UCP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与810激光组的1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CP较经巩膜睫状体810 nm激光光凝术更能够帮助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有效降低眼压和恢复视力、减轻疼痛,且安全性与810 nm激光光凝术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睫状体成形术 810 nm激光 难治性青光眼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睫状体成形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29
2
作者 杨丛丛 姜涛 王大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82-98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睫状体成形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确诊的20例2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其中11例为闭角型青光眼,9例为外伤及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超声睫状体成形术治疗。... 目的探讨超声睫状体成形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确诊的20例2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其中11例为闭角型青光眼,9例为外伤及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超声睫状体成形术治疗。术后随访患者眼压、疼痛等级评分、眼表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 d、1周、1个月、2个月及3个月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以及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眼压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术后1 d、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降低率依次为25. 91%、42. 07%、51. 66%、51. 99%、64. 15%,继发性青光眼患者依次为35. 96%、45. 66%、45. 86%、50. 30%、51. 72%,两组患者术后较术前眼压均明显下降,但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降眼压效果更好。术后1 d、1周、1个月、2个月及3个月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以及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疼痛等级评分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术后第1天17眼出现球结膜充血,2眼发生明显角膜水肿;术后第2天12眼出现球结膜充血,之前2眼角膜水肿明显减轻;术后1周球结膜未见明显充血,之前2眼角膜轻度水肿,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球结膜均无充血、角膜透明。术后第1天大部分患者眼痛较以前减轻,其中1眼疼痛与术前相同,之后给予药物止疼后症状缓解,术后1周疼痛感自行消失。结论超声睫状体成形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性高,降眼压效果明显,可减轻患者眼部疼痛,改善眼部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睫状体成形术 高强度聚焦超声 难治性青光眼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睫状体成形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6
3
作者 崔晴晴 祁颖 +4 位作者 黄雪桃 昝晓宁 姚仁杰 张文静 刘超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74-879,共6页
目的观察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治疗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UCP治疗的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患者28例28眼,患者在可耐受最大剂量用药情况... 目的观察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治疗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UCP治疗的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患者28例28眼,患者在可耐受最大剂量用药情况下眼压仍≥21 mmHg(1 mmHg=0.133 kPa)。根据术前眼压和视力,将患者分为8扇区组17眼和10扇区组11眼。记录UCP手术持续时间,术前和术后1 d、1周、2周、1个月、3个月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和术后3个月降眼压药物使用种类、眼部疼痛分级、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以及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UCP治疗时间为3~7 min,平均(4.30±1.26)min。术后1 d、1周、2周、1个月、3个月眼压分别为(32.96±10.49)、(25.89±7.25)、(24.50±6.23)、(24.07±6.59)和(24.32±6.52)mmHg,明显低于术前的(45.82±8.81)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8扇区组和10扇区组眼压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别=1.271,P=0.270),2个组手术前后眼压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4.388,P<0.01),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眼压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前后BCVA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62,P=0.075)。8扇区组和10扇区组BCV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12.602,P=0.001),2个组手术前后BCVA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时间=1.701,P=0.139),其中各时间点8扇区组BCVA均好于10扇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8扇区组和10扇区组使用降眼压药物种类分别为3(2,3)种和3(2,4)种,术后3个月使用降眼压药物种类为0(0,1)种和0(0,0)种。术后3个月术眼疼痛等级评分为1(0,1)分,明显低于术前的2(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24,P<0.05);8扇区组和10扇区组术后3个月疼痛等级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739、-3.127,均P<0.05)。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1967.15±186.06)个/mm^(2),术后3个月降至(1861.08±206.63)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1,P=0.017)。术中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不良反应包括球结膜水肿充血、角膜水肿、头痛、眼部疼痛、前房炎症反应等,未见低眼压、黄斑水肿、视力丧失、眼球萎缩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UCP治疗无手术切口,8扇区和10扇区均可有效降低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患者眼压,减少降眼压药物使用种类,缓解患者眼部疼痛,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睫状体成形术 眼压 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睫状体成形术治疗青光眼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孟素坤(综述) 许珂(审校) 张纯(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57-360,共4页
睫状体破坏手术是用来降低青光眼眼压的有效手段,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是通过微型换能器产生高强度聚焦超声,诱导睫状体凝固的计算机辅助、自动化的手术。UCP主要通过破坏睫状突上皮细胞和增加葡萄膜巩膜通路引流2个机制降低眼压。UCP... 睫状体破坏手术是用来降低青光眼眼压的有效手段,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是通过微型换能器产生高强度聚焦超声,诱导睫状体凝固的计算机辅助、自动化的手术。UCP主要通过破坏睫状突上皮细胞和增加葡萄膜巩膜通路引流2个机制降低眼压。UCP适应证广泛,主要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包括有和无抗青光眼手术史的患者,能够有效降低眼压,安全性高,可重复治疗,可以作为非侵入性青光眼手术的有效替代方案。闭角型青光眼、术前眼压高、使用第2代探头和治疗暴露时间长的患者采用UCP治疗效果更好。本文就UCP在青光眼中应用的适应证、手术方法、注意事项、作用机制、有效性、安全性、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及目前关于UCP治疗青光眼研究的不足进行综述,以期为其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难治性青光眼 睫状体 手术 超声睫状体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睫状体成形术对青光眼患者眼前节结构的影响及眼前节各参数变化与眼压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宋婕 王保君 +1 位作者 李彦 杨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09-813,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对青光眼患者眼前节结构的影响及眼前节各参数变化与眼压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UCP治疗的青光眼患者23例(23眼)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 目的探讨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对青光眼患者眼前节结构的影响及眼前节各参数变化与眼压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UCP治疗的青光眼患者23例(23眼)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眼压,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记录保存四个方位的图像,记录患者前房深度、瞳孔直径、前房角开放距离(AOD 500)、小梁虹膜夹角(TIA)、巩膜睫状突夹角(SCPA)、睫状体面积(CBA)等眼前节参数,分析各参数的变化量及其与眼压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手术前后患者眼压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039,P<0.01);术后1周[(23.21±5.38)mmHg,1 kPa=7.5 mmHg]、1个月[(24.59±5.64)mmHg]、3个月[(24.63±6.68)mmHg]、6个月[(26.21±6.32)mmHg]患者眼压均较术前[(48.70±6.77)mmHg]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患者房角参数(上侧、下侧、颞侧、鼻侧各个方向的AOD 500、TI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患者上侧和下侧SCPA、CB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无论上侧和下侧,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SCPA均较术前增大(均为P<0.05),CBA均较术前减小(均为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患者眼压变化量与上侧、下侧的睫状体参数SCPA变化量均存在负相关性(均为P<0.05),与上侧、下侧的睫状体参数CBA变化量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UCP手术可有效控制青光眼患者眼压,使治疗区域的SCPA增大,CBA减少,且术后6个月患者眼压变化量与上侧、下侧的睫状体参数SCPA变化量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睫状体成形术 青光眼 眼前节参数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VEGF药物联合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0
6
作者 徐哲 沈树浩 +1 位作者 朴光明 丁勇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7-652,659,共7页
目的: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联合高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确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5例(36眼)进行前瞻性观察.其中男性7例7眼,女性28例29眼,年龄12~8... 目的: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联合高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确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5例(36眼)进行前瞻性观察.其中男性7例7眼,女性28例29眼,年龄12~81、平均(53.2±11.4)岁.所有患者UCP术前6 d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UCP术后随访10个月,包括视力、眼压、疼痛等级、裂隙灯检查新生血管退缩情况、房水闪辉光度值测定、睫状体体积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UCP术后1 d仅表现为轻度疼痛.随访期间,所有患者与术前相比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变化.眼压缓和下降,术后各时间点眼压与术前平均眼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265、11.438、16.927、7.685、13.311,P<0.05);但9眼在随访第6个月时眼压再次升高,联合降眼压药物局部应用后,3眼眼压降至小于25 mmHg,6眼眼压仍大于25 mmHg再次接受UCP,眼压逐渐降至正常范围.房水闪辉值于术后第1天达到峰值,术后1周明显下降,至术后1个月时接近正常.术后第1周,31眼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完全退缩,但第6个月有4眼(眼弓蛔虫病继发视网膜脱离1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2眼)虹膜再次出现新生血管,接受第2次抗VEGF治疗.睫状体呈皱缩趋势,与术前基线相比,术后第1个月体积减小约5%,随后变化稳定.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结膜充血水肿(24眼,发生率66.7%)、前房积血(5眼,发生率13.9%)和前葡萄膜炎(13眼,发生率36.1%),所有患者无眼内炎、持续性低眼压、脉络膜脱离、眼球萎缩等.结论:抗VEGF药物联合UCP降眼压效果可靠并可反复操作,安全简便,术后并发症轻微,患者耐受性更好,因此可作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的优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眼压 超声睫状体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