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结构回弹模拟Inconel 718高温合金超声滚压表层残余应力和应变分布
1
作者 黄华浙 阮友赐 +3 位作者 马挺 尹存宏 胡雄风 李能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8-134,共7页
分析了超声滚压过程中Inconel 718高温合金的力学响应,基于Hertz接触理论确定有限元模型主要参数,建立考虑卸载后结构回弹的超声滚压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了超声滚压后合金的残余应力分布与塑性应变分布,通过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 分析了超声滚压过程中Inconel 718高温合金的力学响应,基于Hertz接触理论确定有限元模型主要参数,建立考虑卸载后结构回弹的超声滚压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了超声滚压后合金的残余应力分布与塑性应变分布,通过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相比未考虑结构回弹,考虑结构回弹模拟表层残余压应力和残余压应力影响深度较大,更接近试验结果,考虑结构回弹后残余压应力影响深度预测相对误差由未考虑结构回弹的17.93%下降至1.09%;考虑结构回弹的有限元模型具有高可靠性,能够准确描述25~175μm层深内应变趋势特征,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一致的增量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onel 718高温合金 超声滚压工艺 有限元模拟 残余应力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滚压对DC53钢表面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杨程 刘思琪 +2 位作者 郭鑫 荣光焘 谢晓东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0-108,共9页
为了改善DC53冷作模具钢的表面性能,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光谱共聚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等设备分析了超声表面滚压加工工艺(USRP)的静压力、滚压道次、振幅、进给量对DC53冷作模具钢表面粗糙度、显微硬度、摩... 为了改善DC53冷作模具钢的表面性能,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光谱共聚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等设备分析了超声表面滚压加工工艺(USRP)的静压力、滚压道次、振幅、进给量对DC53冷作模具钢表面粗糙度、显微硬度、摩擦因数和磨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未处理DC53模具钢相比,USRP处理后DC53冷作模具钢表面产生了塑性变形,表面粗糙度由5.570μm最低可降为1.067μm,且在DC53冷作模具钢表面产生了晶粒细化现象,引入了梯度硬化层,表面硬度由基体的720 HV最大可提升为818.6 HV,硬化层深度最大可达300μm。摩擦因数降低,磨痕宽度减小,耐磨性能提高。通过极差分析法获得了对粗糙度、显微硬度、摩擦因数影响最大的工艺参数依次为进给量、滚压道次、静压力。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获得了工艺参数对表面性能的影响次序为静压力>进给量>滚压道次>振幅,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静压力400 N,滚压道次4次,振幅12μm,进给量0.0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滚压工艺 冷作模具钢 表面性能 梯度硬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材料超声滚压加工的仿真分析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马骏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5-352,共8页
采用普通滚压加工工艺对钛合金材料进行加工时,存在因低频冲击造成的工件残余应力分布不均匀和表面硬度低等问题,为此,开展了钛合金材料超声振动滚压工艺仿真及实验研究。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了超声滚压加工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特性,找出... 采用普通滚压加工工艺对钛合金材料进行加工时,存在因低频冲击造成的工件残余应力分布不均匀和表面硬度低等问题,为此,开展了钛合金材料超声振动滚压工艺仿真及实验研究。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了超声滚压加工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特性,找出了影响超声滚压加工性能的相关因素;然后,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钛合金材料的仿真模型,分析了超声滚压对残余应力的影响及强化机理;最后,设计了钛合金工件的超声滚压实验,研究了不同参数指标对工件加工质量的影响,并根据实验结果对仿真模型和残余应力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静载荷和超声振幅的增加,工件表面残余应力分布相对均匀且趋于平稳,表面粗糙度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表面硬度随强化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在振幅为20μm时,工件表面质量和性能相对较好,此时残余应力均值为849 MPa,表面粗糙度均值为0.1μm。该实验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一致,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可靠性,可为滚压制造工艺参数的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加工材料 材料表面强化技术 超声振动滚压工艺 残余应力 表面硬度 表面粗糙度 ABAQ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滚压对7075铝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波 孙清 +3 位作者 刘卓毅 樊磊 何锦航 杨明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4-154,共11页
表面纳米化处理是一种有效改善耐腐蚀性能的手段,但受表面粗糙度和残余应力等因素的影响,其相关机制并不清晰。运用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研究经超声表面滚压工艺(USRP)处理后7075铝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经1道次和15道次U... 表面纳米化处理是一种有效改善耐腐蚀性能的手段,但受表面粗糙度和残余应力等因素的影响,其相关机制并不清晰。运用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研究经超声表面滚压工艺(USRP)处理后7075铝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经1道次和15道次USRP处理后,7075铝合金表面粗糙度减小并且引入了残余压应力。滚压15个道次的试样表面能获得平均晶粒尺寸为52 nm的纳米晶。相较于未处理试样,经1道次和15道次USRP处理后试样的耐腐蚀性能均显著提高。其中,滚压15个道次试样的耐腐蚀性能提升更为显著。这主要是因为纳米晶可以使材料表面形成更加致密的钝化膜,导致其耐腐蚀性能显著提高,而表面粗糙度降低和引入残余压应力是提升耐腐蚀性能的次要因素。对比分析残余应力、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纳米晶对7075铝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揭示了7075铝合金经表面纳米化处理后耐腐蚀性能提升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75铝合金 超声表面滚压工艺(USRP) 残余应力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