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波椭圆振动装置设计及其振动特性控制 被引量:2
1
作者 瞿娇娇 黄帅 +1 位作者 刘新 徐文骥 《电加工与模具》 2014年第3期51-55,共5页
基于PZT-8陶瓷晶片的压电效应和超声波声学特性,设计制造了超声波换能器和变幅杆。根据椭圆轨迹形成机理,搭建了超声波椭圆振动装置,分析了两相激励电压值和相位差与椭圆形状的关系。实验与测试结果表明:超声振子的谐振频率符合设计要求... 基于PZT-8陶瓷晶片的压电效应和超声波声学特性,设计制造了超声波换能器和变幅杆。根据椭圆轨迹形成机理,搭建了超声波椭圆振动装置,分析了两相激励电压值和相位差与椭圆形状的关系。实验与测试结果表明:超声振子的谐振频率符合设计要求,单向振动轨迹为正弦谐振曲线,两振动系统运动叠加形成椭圆轨迹;根据特定加工条件调整装置激励电压和相位差,可控制椭圆振动轨迹的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椭圆振动 换能器 变幅杆 振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椭圆振动切削加工系统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华 张飞飞 +6 位作者 卢博 詹海鹏 史永刚 强薇 张鹏 马杰 马春翔 《火箭推进》 CAS 2016年第3期81-85,92,共6页
切削加工系统的稳定性是影响零件加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建立超声波椭圆振动切削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超声波椭圆振动切削系统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预测出超声波椭圆振动切削的稳定极限,并对其进行Matlab仿真,得出稳定极限图。... 切削加工系统的稳定性是影响零件加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建立超声波椭圆振动切削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超声波椭圆振动切削系统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预测出超声波椭圆振动切削的稳定极限,并对其进行Matlab仿真,得出稳定极限图。最后介绍了高温合金材料弱刚度零件加工试验情况,证实了与普通加工系统相比,超声波椭圆振动切削加工系统处于分离状态时具有更高的加工稳定性,可以提高弱刚度零件的加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椭圆振动切削 系统稳定性 MATLAB仿真 加工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椭圆振动辅助车削7075铝合金表面微织构及其特性 被引量:8
3
作者 原路生 赵波 +1 位作者 王毅 赵重阳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831-1838,共8页
为研究椭圆振动车削技术辅助微织构制备的工艺及其加工后微表面特性,采用椭圆振动原理和微织构的形成原理分析了不同转速和进给速度下的微织构变化规律,进行椭圆振动轨迹测量试验和椭圆振动车削试验,分析了装置振动轨迹、表面形貌、单... 为研究椭圆振动车削技术辅助微织构制备的工艺及其加工后微表面特性,采用椭圆振动原理和微织构的形成原理分析了不同转速和进给速度下的微织构变化规律,进行椭圆振动轨迹测量试验和椭圆振动车削试验,分析了装置振动轨迹、表面形貌、单个微织构几何尺寸及表面粗糙度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切削试验过程中,相比传统车削,由于车刀的空间椭圆运动轨迹,超声椭圆振动车削后表面呈现类椭圆状的微织构凹槽。由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得出,随着转速和进给速度的改变,微织构凹槽的几何尺寸、轮廓高度及表面粗糙度均会发生规律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椭圆振动车削 7075铝合金 微织构形成机理 微织构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激励二维超声振动切削装置设计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汇清 皮钧 杨光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3-197,共5页
设计一种垂直型的双纵向超声波椭圆振动切削装置,通过特制的柔性金属机构连接两组纵向复合式换能器。运用解析法确定了换能器和变幅杆的结构尺寸。在此设计基础上,利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双纵向超声波椭圆振动系统做了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 设计一种垂直型的双纵向超声波椭圆振动切削装置,通过特制的柔性金属机构连接两组纵向复合式换能器。运用解析法确定了换能器和变幅杆的结构尺寸。在此设计基础上,利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双纵向超声波椭圆振动系统做了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得到了能满足振型、节点位置、频率要求的系统模型。谐响应分析结果表明:(1)该系统能够合成超声波椭圆轨迹;(2)刀具输出与换能器输入的两相振动相位差非常接近;(3)通过调节激励信号的相位差可以改变超声波椭圆轨迹的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纵向超声波椭圆振动 解析法 换能器 变幅杆 相位差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