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超声极速成像技术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对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评估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康渊强 李光源 +2 位作者 王永槐 关正宇 高明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6-189,共4页
探讨基于超声极速成像技术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对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评估的临床意义。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于辽宁省金秋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54例作为糖尿病组,同时选取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及血压相匹配... 探讨基于超声极速成像技术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对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评估的临床意义。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于辽宁省金秋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54例作为糖尿病组,同时选取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及血压相匹配糖尿病前期患者60例作为糖尿病前期组,正常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3组患者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后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应用超声极速成像技术检测患者颈总动脉收缩期起始时PWV(PWVBS)、收缩期结束时PWV(PWV-ES)。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PWV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血糖水平对PWV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前期组患者BMI、FPG、2hPG及HbA1c、PWV-BS、PWV-ES均显著增高(均P<0.05)。与糖尿病前期组比较,糖尿病组BMI、FPG、2hPG及HbA1c、PWV-BS、PWV-ES水平均显著增高(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PWV-BS、PWV-ES与FPG、2hPG及HbA1c均呈正相关(均P<0.01)。因此认为,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患者PWV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而且PWV与血糖水平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极速成像技术 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 脉搏波传导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极速成像技术评价代谢综合征颈动脉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韦宗凯 杨军 +5 位作者 杨茹 刘皇亮 刘文 张敏萍 单忠艳 赖亚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88-99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极速成像技术早期定量评价代谢综合征(MS)患者颈动脉弹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沈阳市某社区健康体检人群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使用超声极速成像技术定量测量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收缩期开始时PWV(PWVBS)和收缩期结束时... 目的探讨超声极速成像技术早期定量评价代谢综合征(MS)患者颈动脉弹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沈阳市某社区健康体检人群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使用超声极速成像技术定量测量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收缩期开始时PWV(PWVBS)和收缩期结束时PWV(PWVES)]。根据血液生化检查结果及体格检查结果分为MS组(A组),未达MS诊断标准组(B组)及完全正常组(C组)。结果 A组和B组的左侧颈动脉PWVBS及PWVES高于右侧(P均<0.05),而C组左、右侧颈动脉PWVBS及PWVE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B组左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PWVBS和PWVES(L-IMT、LPWVBS和L-PWVES)均大于C组(P均<0.05);A组与B组比较L-PWVBS和L-PWVE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L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S患者及未达MS诊断标准的患者颈动脉弹性均较正常人减低,且左侧减低要早于右侧,超声极速成像技术可早期评价MS患者及未达MS诊断标准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颈动脉弹性 脉搏波传导 超声极速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社区人群体脂情况对颈动脉血管壁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皇亮 杨军 +3 位作者 杨茹 孙彤 吕沐天 单忠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81-485,490,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极速成像技术所测量的中国北方成年人颈动脉血管壁弹性与体脂肪含量及分布的相关性。方法对304例40岁以上居民进行流行病调查,统计体质量、身高、臀围(HC)、腰围(WC)及相关生化指标,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及腰臀比(WHR)。采... 目的探讨超声极速成像技术所测量的中国北方成年人颈动脉血管壁弹性与体脂肪含量及分布的相关性。方法对304例40岁以上居民进行流行病调查,统计体质量、身高、臀围(HC)、腰围(WC)及相关生化指标,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及腰臀比(WHR)。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获得体脂百分比(BFP)。应用超声极速成像技术测量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包括收缩期起始时PWV(PWVBS)以及收缩期结束时PWV(PWVES)。结果女性及男性非肥胖组与肥胖组PWVBS与PWVE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BFP、BMI及WC与PWVBS呈正相关。女性组WC及WHR与PWVBS呈正相关;BFP及WC与PWVES呈正相关。男性BFP是PWVBS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WC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可以导致女性PWVBS及PWVES升高。结论中国北方成年人颈动脉血管壁弹性降低的危险因素男性为脂肪含量增高,女性为腹型肥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极速成像技术 脉搏波传导 颈动脉弹性 腹型肥胖 体脂百分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