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微泡造影剂对心肌组织的生物学效应及介导VEGF基因转染大鼠心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王志刚 凌智瑜 +10 位作者 冉海涛 任红 黄爱龙 黄晶 刘杞 赵春景 唐海林 宫琳 蒲世玉 彭明利 钱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6期656-658,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微泡造影剂对心肌组织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介导VEGF基因转染大鼠心肌的有效性。方法  1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 ,取 3只采用超声波在鼠胸壁破坏微泡造影剂 ,观察对心肌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将另 15只急性心肌梗死 3天后的雄... 目的 探讨超声微泡造影剂对心肌组织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介导VEGF基因转染大鼠心肌的有效性。方法  1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 ,取 3只采用超声波在鼠胸壁破坏微泡造影剂 ,观察对心肌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将另 15只急性心肌梗死 3天后的雄性Wistar大鼠分为 3组 ,每组 5只。第一组采用超声破坏微泡造影剂的方式 ,将pcD2 VEGF12 1基因转染大鼠心肌至造影剂不再显影 (约 6min) ;第二组尾静脉输入同等剂量携pcD2 VEGF12 1基因的造影剂 ;第三组为对照。 2周后 ,取缺血心肌组织行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心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超声波破坏微泡造影剂能使心肌组织充血 ,产生大量空泡 ,并有部分心肌细胞坏死。采用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的VEGF基因转染 ,能明显增强大鼠心肌组织VEGF蛋白的表达。结论 超声微泡造影剂能明显增强对组织的空化效应 ,其介导的VEGF基因治疗是一种无创、新型、高效的基因转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组织 超声微泡造影剂 大鼠 转染 介导 VEGF基因 生物学效应 雄性 基因转移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药脂质超声微泡造影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刘学兵 王志刚 许川山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2期156-159,共4页
载药脂质微泡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已制备出微米级及纳米级载药脂质微泡,本文就载药脂质超声微泡造影剂的特点、制备、应用、现存的问题及发展前景做一综述。
关键词 超声微泡造影剂 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泡造影剂在心血管疾病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任建丽 王志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57-1259,共3页
基因治疗心血管疾病成为研究的热点及方向,但由于担心病毒载体的安全性以及非病毒载体的低效性,基因治疗的发展缓慢。而超声微泡造影剂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因转染载体,为目前处于困境中的基因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本文就超声微泡造影剂在... 基因治疗心血管疾病成为研究的热点及方向,但由于担心病毒载体的安全性以及非病毒载体的低效性,基因治疗的发展缓慢。而超声微泡造影剂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因转染载体,为目前处于困境中的基因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本文就超声微泡造影剂在心血管疾病基因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微泡造影剂 心血管疾病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泡造影剂在眼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廖沁 周希瑗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3期238-240,共3页
超声微泡造影剂目前已在心血管、肿瘤等疾病的靶向治疗方面得到满意的研究成果,但在眼科疾病的治疗方面还在基础研究阶段,本文就超声微泡造影剂在眼科疾病治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 超声微泡造影剂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带pcDNA-STC1转染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研究
5
作者 钟华 曾梅青 +2 位作者 周玉婷 何舜卿 卢秉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36-943,共8页
目的 观察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带pcDNA-STC1转染人宫颈癌细胞HeLa后增殖、转移、侵袭,血管生成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变化。方法 利用GEPIA数据库分析宫颈癌组织STC1的表达水平、患者的预后生存期。选择2019年1-10月在我院诊治的宫颈癌患者8... 目的 观察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带pcDNA-STC1转染人宫颈癌细胞HeLa后增殖、转移、侵袭,血管生成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变化。方法 利用GEPIA数据库分析宫颈癌组织STC1的表达水平、患者的预后生存期。选择2019年1-10月在我院诊治的宫颈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癌组织和癌旁组织,qRT-PCR检测STC1 m RNA的表达,并分析STC1 mRNA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HeLa细胞分组:空白对照组:HeLa细胞正常培养,不做任何处理。阴性对照组(HeLa-pcDNA-NC):5%微泡浓度+2μg空载质粒+无血清DMEM培养基。实验组(HeLa-pcDNA-STC1):5%微泡浓度+2μg pcDNA-STC1质粒+无血清DMEM培养基。MTT法及癌细胞单克隆形成数目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Matrigel体外成管实验检测细胞的血管生成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p-PI3K、p-AKT、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的表达。结果 GEPIA数据库显示宫颈癌组织STC1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织,且预后生存期与STC1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与癌旁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宫颈癌组织和STC1 mRNA下调,且miR-574-5p水平与STC1水平呈负相关,与肿瘤分化程度、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48 h、72 h、96 h OD值降低,细胞克隆数极少,迁移率降低,细胞侵袭数减少,血管生成能力下降,MMP-2、MMP-9、VEGF、Ang2、p-PI3K、p-AKT蛋白表达下调(P <0.05)。结论 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带pcDNA-STC1转染能够明显抑制人宫颈癌细胞HeLa增殖、转移、侵袭和血管生成,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微泡造影剂 斯钙素1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泡造影剂制备中乳化剂的选择
6
作者 张雪娇 程永清 +2 位作者 李丽君 陈娜 刘银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1-503,共3页
采用乳液聚合法对微泡超声造影剂的制备进行研究,重点对反应中所必需的乳化剂进行选择,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乳化剂的用量及配比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由本方法所制得的微泡粒径以2~8 μm的居多,浓度在9.51×109 /ml左右,单体转化率达... 采用乳液聚合法对微泡超声造影剂的制备进行研究,重点对反应中所必需的乳化剂进行选择,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乳化剂的用量及配比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由本方法所制得的微泡粒径以2~8 μm的居多,浓度在9.51×109 /ml左右,单体转化率达到71%,有利于更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乳化剂 单体转化率 超声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靶向微泡造影剂及其主要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茹翱 田新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4-696,共3页
自20世纪60年代Dr Joiner通过左心导管注射靛青绿后发现超声回声信号增强,1968年美国Rochester大学Gramiak等[1]首次将自制的微泡(microbubble)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来,超声微泡造影剂的研究得到了很大发展,尤其是近年来超声靶向微泡... 自20世纪60年代Dr Joiner通过左心导管注射靛青绿后发现超声回声信号增强,1968年美国Rochester大学Gramiak等[1]首次将自制的微泡(microbubble)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来,超声微泡造影剂的研究得到了很大发展,尤其是近年来超声靶向微泡(ulfrasoundtargetedmicrobubble)造影剂的出现,使其在超声医学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造影剂 超声回声 超声心动图检查 超声微泡造影剂 信号增强 导管注射 医学领域 靛青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泡超声造影剂:一种新型的药物靶向载体 被引量:17
8
作者 逯敏飞 程永清 +1 位作者 李丽君 罗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3-515,共3页
药物携载是目前重要的研究领域,如何使得药物安全、有效、靶向性地导入体内特定器官、组织并使其释放在靶细胞内是研究的重点。微泡超声造影剂作为一种新型的体内药物载体,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有关微泡超声造影剂作为药物... 药物携载是目前重要的研究领域,如何使得药物安全、有效、靶向性地导入体内特定器官、组织并使其释放在靶细胞内是研究的重点。微泡超声造影剂作为一种新型的体内药物载体,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有关微泡超声造影剂作为药物载体的作用原理、制备要求、制备方法、特点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作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剂 药物携载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聚体超声造影剂微泡携带DNA能力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罗亮 李丽君 +2 位作者 程永清 张雪娇 王一礼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8-500,共3页
目的 研究自行研制的新型多聚体超声造影剂(UCA)微泡携带DNA片段的能力。方法 以乳液共聚法制备多聚体UCA;以人血细胞提取人类基因组DNA,并用超声将其破碎为DNA片段;将多聚体UCA与PI染色的DNA片段共孵育30、60、90、120分钟后,在荧光... 目的 研究自行研制的新型多聚体超声造影剂(UCA)微泡携带DNA片段的能力。方法 以乳液共聚法制备多聚体UCA;以人血细胞提取人类基因组DNA,并用超声将其破碎为DNA片段;将多聚体UCA与PI染色的DNA片段共孵育30、60、90、120分钟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微泡与DNA片段结合情况;将多聚体UCA与PI染色的DNA片段共孵育30分钟,经不同转速离心后观察微泡与DNA片段结合情况。结果 多聚体UCA与PI染色的DNA片段共孵育30分钟后,荧光显微镜下均可见带有红色荧光物质的微泡分布,没有发现由于孵育时间延长,微泡表面荧光增强或减弱的现象,不同离心转速对微泡表面荧光强度没有影响。结论 自行研制的新型多聚体UCA微泡与DNA片段在30分钟以内即可结合,并经过高速离心仍然保持与DNA片段结合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剂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级微泡:一种新的超声造影剂 被引量:12
10
作者 谭开彬 高云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6-518,共3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延伸,超声分子成像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但由于常规造影剂微泡不能透过血管壁,超声分子成像的研究仅限于血管内的靶分子。最近纳米级微泡超声造影剂的出现为针对肿瘤细胞的超声分子成像带来了希望。本文对纳米...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延伸,超声分子成像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但由于常规造影剂微泡不能透过血管壁,超声分子成像的研究仅限于血管内的靶分子。最近纳米级微泡超声造影剂的出现为针对肿瘤细胞的超声分子成像带来了希望。本文对纳米级微泡超声造影剂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及下一步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剂 分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谐波成像技术与微泡造影剂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超 邓又斌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9期976-977,共2页
关键词 超声微泡造影剂 谐波成像技术 周围静脉 谐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场中微泡造影剂的运动特性
12
作者 凤飞龙 沈壮志 沈建中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26,共5页
以类血液液体为工作介质,在考虑带壳微泡造影剂的液体壳和类血液液体的黏度、表面张力及不可压缩性的情况下,对声场中微泡造影剂的动力学行为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分析了频率、声压、初始内半径、壳壁厚度及类血液黏度对微泡运动状态的影... 以类血液液体为工作介质,在考虑带壳微泡造影剂的液体壳和类血液液体的黏度、表面张力及不可压缩性的情况下,对声场中微泡造影剂的动力学行为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分析了频率、声压、初始内半径、壳壁厚度及类血液黏度对微泡运动状态的影响.研究表明微泡的运动状态只有处于周期2时,声空化才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微泡造影剂 动力学 混沌 分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泡介导CNTF基因眼内转染对视神经损伤大鼠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敏 刘苏 +1 位作者 王志刚 谢文跃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3-307,共5页
背景选择理想的基因载体是当前基因研究和治疗的前提与关键,超声微泡造影剂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因载体,可安全、快速、有效地增强目的基因的转染和表达。目的观察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基因转染视神经损伤大鼠对视... 背景选择理想的基因载体是当前基因研究和治疗的前提与关键,超声微泡造影剂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因载体,可安全、快速、有效地增强目的基因的转染和表达。目的观察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基因转染视神经损伤大鼠对视功能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存活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伤组、单纯损伤组、单纯质粒组、质粒+超声组、超声微泡组。采用钳夹大鼠右眼视神经法制作视神经损伤大鼠模型,然后各处理组大鼠分别接受相应的干预处理。质粒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法注入,超声则采用辐照法进行干预。造模前1d和损伤后第7天检测每组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并于第7天处死各组大鼠。应用荧光金逆行标记法计数各组大鼠RGCs存活数,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检测大鼠视网膜中CNTFmRNA的表达量。结果损伤后第7天,单纯损伤组大鼠F—VEPP.波的隐含时较单纯质粒组、质粒+超声组和超声微泡组明显延长,超声微泡组P,波的隐含时短于单纯质粒组和质粒+超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质粒组、质粒+超声组和超声微泡组F—VEPP,波的振幅均高于单纯损伤组,超声微泡组高于单纯质粒组和质粒+超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微泡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波振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质粒组、质粒+超声组和超声微泡组平均RGCs数目均明显高于单纯损伤组,超声微泡组平均RGCs数多于单纯质粒组和质粒+超声组,但少于对照组及假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微泡组CNTFmRNA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假伤组、单纯损伤组、单纯质粒组和质粒+超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微泡能增强CNTF基因在眼内的转染及表达,对视神经损伤大鼠RGCs早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有效促进视功能的恢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微泡造影剂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基因转染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质粒的PLGA纳米粒-超声微泡复合体的构建及细胞相容性研究
14
作者 程龙 刘成珪 +2 位作者 张凯伦 胡志伟 李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7-381,共5页
目的构建携带tPA基因质粒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超声微泡复合体,检测其理化性质、体外缓释方式、细胞相容性。方法应用双次乳化法制备携有tPA基因质粒的PLGA纳米粒;应用薄膜水化超声法制备阳离子超声微泡;两者通过静电... 目的构建携带tPA基因质粒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超声微泡复合体,检测其理化性质、体外缓释方式、细胞相容性。方法应用双次乳化法制备携有tPA基因质粒的PLGA纳米粒;应用薄膜水化超声法制备阳离子超声微泡;两者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形成质粒-纳米粒-超声微泡复合体(plasmid encapsulated nanoparticle-mi-crobubble complex,PENMC)。检测PLGA纳米粒的质粒载量,该复合体PENMC的质粒载量;检测PLGA纳米粒及复合体体外缓释质粒的情况;CCK-8法检测纳米粒及复合体PENMC的细胞毒性。结果检测携带质粒的纳米粒粒径为(217.2±2.2)nm,zeta电位为(-15.24±0.83)mV。微泡平均大小为(3.2±1.5)μm,zeta电位为(13.66±2.05)mV。微泡浓度为(4.3±1.1)×108/mL。PENMC平均直径为(4.6±1.7)μm,zeta电位为(2.23±1.45)mV。浓度为(3.0±1.3)×108/mL。1mg PLGA纳米粒载有质粒(42.3±2.1)μg。1mL PENMC中带有质粒(20.5±2.7)μg。PLGA纳米粒及复合体PENMC前7d累计释放量均为(57±3)%。起始段短时间内快速释放,后呈现稳定、缓慢释放。体外细胞毒实验证实PLGA纳米粒及复合体PENMC均未见明显细胞毒性效应。结论所构建的纳米粒-超声微泡复合体显示出较好的缓释效果,较低的细胞毒性,为后续将其应用于基因治疗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 超声微泡造影剂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抗凝治疗 非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泡介导质粒转染对人肝癌HepG2细胞迁移、侵袭及克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芳方 陈海清 +2 位作者 赖己创 陈佳琳 过新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629-2633,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miRNA质粒转染人肝癌HepG2细胞后迁移、侵袭及克隆能力的改变。方法在前期实验所筛选的最佳超声微泡转染条件下,转染目的基因反义miR-21/221、miR-199a进入人肝癌HepG2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miRNA质粒转染人肝癌HepG2细胞后迁移、侵袭及克隆能力的改变。方法在前期实验所筛选的最佳超声微泡转染条件下,转染目的基因反义miR-21/221、miR-199a进入人肝癌HepG2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能力。结果转染目的质粒后,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及克隆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受到抑制(P<0.05),其中以miR-199a质粒组的抑制效果最佳(相对细胞迁移率31.05%;平均视野侵袭细胞数38.67±4.51;克隆数105.67±5.86),与其它目的质粒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miRNAs对人肝癌HepG2细胞部分细胞功能的影响,为肝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微泡造影剂 miR-21 MIR-221 miR-199a 基因转染 人肝癌HEPG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泡介导VEGF基因治疗下肢血管闭塞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群霞 王志刚 +4 位作者 冉海涛 孙建明 赵建农 郭大静 宋烈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7-509,共3页
目的 探讨用超声微泡造影剂促进VEGF基因治疗兔下肢缺血的可行性。方法 将30 只大白兔左股动脉结扎后随机分为3组: A组采用局部注射VEGF质粒DNA; B组采用局部注射VEGF质粒与超声微泡造影剂的混合物;C组作为对照。于治疗后4周进行数字... 目的 探讨用超声微泡造影剂促进VEGF基因治疗兔下肢缺血的可行性。方法 将30 只大白兔左股动脉结扎后随机分为3组: A组采用局部注射VEGF质粒DNA; B组采用局部注射VEGF质粒与超声微泡造影剂的混合物;C组作为对照。于治疗后4周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侧支循环建立和血管新生。结果 DSA可见用超声破坏微泡后促进侧支循环建立较好,新生血管较多;单纯局部注射质粒可促进部分血管新生,而对照组的侧支循环和新生血管较少。各组免疫组化所测血管计数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用超声微泡介导的VEGF基因转染,可促进缺血骨骼肌的血管新生和侧支循环建立,为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剂 缺血 下肢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泡介导Rb94联合野生型p53基因对鼠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抑制
17
作者 高睿骐 周希瑗 +1 位作者 杨映雪 王志刚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08-913,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野生型p53(wtp53)和Rb94基因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这2个基因是诱导和维持细胞衰老信号通路中重要的参与基因,因此2个基因联合应用是否对RB的生长抑制效果更好是近来关注的问题。目的观察超声... 背景研究表明,野生型p53(wtp53)和Rb94基因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这2个基因是诱导和维持细胞衰老信号通路中重要的参与基因,因此2个基因联合应用是否对RB的生长抑制效果更好是近来关注的问题。目的观察超声微泡介导Rb94联合wtp53基因转染裸鼠RB后对其凋亡的影响。方法将HXO—Rb44细胞悬液种植至40只雌性SPF级BALB/e裸鼠视网膜下腔建立RB动物模型,造模成功的裸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模型对照组、wtp53质粒组(含wtp53质粒的微泡悬液)、Rb94质粒组(含Rb94质粒)和wtp53+Rb94质粒组(联合组)(含wtp53质粒及Rb94质粒),其中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他3个组造模后第7天均由鼠尾静脉注入含相应基因的微泡悬液后,每天以0.5W/cm^2。超声波辐照眼球4S,间隔24S,循环2次。转染基因超声辐照7d摘除肿瘤组织,利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中wtp53mRNA及Rb94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基因转染的肿瘤组织中wtp53及Rb94蛋白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基因转染后肿瘤组织的凋亡情况,计算凋亡指数(AI)。结果HXO-Rb44细胞悬液视网膜下腔注射后移植瘤构建的成功率为80%(32/40),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检测样本的细胞异型性明显。基因转染后7d,模型对照组无wtp53mRNA及Rb94mRNA的表达条带;wtp53组wtp53mRNA相对值为0.65±0.07,wtp53+Rb94组为0.32±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43,P=0.000);Rb94组Rb94mRNA相对值为0.42±0.03,wtp53+Rb94组为0.23±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41,P=0.001)。wtp53、Rb94或wtp53+Rb94转染后,各组可见与转染相应的蛋白表达条带,wtp53+Rb94组可同时检测到wtp53及Rb94蛋白的表达条带,但模型对照组无任何基因反应条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wtp53+Rb94组肿瘤细胞中VEGF阳性反应强度明显弱于wtp53组、Rb94组和模型对照组。wtp53+Rb94组AI为37.35±2.14,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的0.46±0.05、wtp53组的5.05±O.80和Rb94组的6.43±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395、-28.206、-26.006,P〈0.01)。结论超声微泡造影剂可介导双基因联合转染RB移植瘤,且Rb94联合wtp53基因对RB细胞的促凋亡作用较单基因转染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染/Rb94 野生型P53 超声微泡造影剂 视网膜母细胞瘤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场中凹球面内受束微泡的动力学行为研究
18
作者 胡继文 孙佳娜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80-885,共6页
超声场中利用超声造影剂微泡UCA(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与凹球面间的相互作用来了解微泡在血管壁附近的声响应。基于"虚像法"及壁面的声反射效应,建立了一个UCA微泡在凹球形面内的动力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受束微... 超声场中利用超声造影剂微泡UCA(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与凹球面间的相互作用来了解微泡在血管壁附近的声响应。基于"虚像法"及壁面的声反射效应,建立了一个UCA微泡在凹球形面内的动力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受束微泡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壁面附近时微泡振动受到压制,且刚性壁面对微泡振动的抑制比柔性壁面强;凹球面半径越小,或凹球面中心角越大,微泡振动越易受到抑制;在完全封闭球面内,球面半径越大,对微泡振动影响越弱。该模型为理解超声微泡在血管内的动力学响应及其在超声影像和药物传递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剂 超声 凹球面 动力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早期评价HIFU治疗兔移植性骨肿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莉 姜立新 胡兵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0-434,共5页
目的:观察兔VX2移植性骨肿瘤经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前后超声造影的图像变化,以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骨肿瘤的疗效。方法:将VX2瘤块植入20只兔的右侧胫骨髓腔内,三周后进行HIFU治疗。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兔VX2移植性骨肿瘤经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前后超声造影的图像变化,以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骨肿瘤的疗效。方法:将VX2瘤块植入20只兔的右侧胫骨髓腔内,三周后进行HIFU治疗。治疗前后均推注超声微泡造影剂,对肿瘤治疗前后的超声造影图像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超声造影显示,右侧胫骨髓内肿瘤快速、明显强化,与周边组织分界清楚,测得病灶平均大小为,上下径(17.614±0.955)mm,前后径(10.414±1.142)mm。治疗后造影,治疗区域显示为造影剂灌注缺损区,平均范围为上下径(8.010±0.584)mm,前后径(7.540±0.499)mm,未经治疗的肿瘤组织仍有超声造影剂灌注。结论:超声造影成像清楚地显示肿瘤范围以及治疗后灌注缺损区的大小,通过反映治疗后肿瘤的血供改变来评价HIFU治疗肿瘤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动物模型 超声微泡造影剂 高强度聚焦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6
20
作者 戴晴 姜玉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近年发展起来的微泡超声造影剂已经在临床中得以应用,超声造影也已广泛用于肝脏及肝脏以外器官的显像,如肾脏、胰腺、脾脏、前列腺、卵巢、子宫和腹部外伤,并在多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显示出日益增长的潜力。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超声... 近年发展起来的微泡超声造影剂已经在临床中得以应用,超声造影也已广泛用于肝脏及肝脏以外器官的显像,如肾脏、胰腺、脾脏、前列腺、卵巢、子宫和腹部外伤,并在多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显示出日益增长的潜力。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超声造影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剂 造影增强 临床应用 肝脏 其他脏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