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硬联合麻醉与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对痔疮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对比观察
1
作者 崔引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0期66-68,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腰硬联合麻醉与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在痔疮手术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2年5月至2024年4月为时间节点,将西安市长安区医院收治的90例痔疮手术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开展腰硬... 目的:对比观察腰硬联合麻醉与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在痔疮手术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2年5月至2024年4月为时间节点,将西安市长安区医院收治的90例痔疮手术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开展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45例)开展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指标、麻醉效果、康复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给药5 min、15 min后,研究组心率[(75.85±5.74)次/min、(76.53±5.34)次/min]均低于对照组[(83.58±6.45)次/min、(80.36±5.67)次/min],平均动脉压[(81.45±9.59)mmHg、(85.31±10.39)mmHg]均高于对照组[(72.74±8.35)mmHg、(75.39±11.63)mmHg],差异显著(P<0.05);肛门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6.26±0.63)min、(6.52±0.39)min]均长于对照组[(3.08±0.74)min、(3.68±0.53)min],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74±0.67)h]、下肢恢复活动时间[(0.62±0.41)h]均早于对照组[(4.45±1.41)h、(3.24±0.79)h],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于腰硬联合麻醉,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具有更为确切的麻醉效果,可有效维持术中心率、血压稳定,促进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超声引导下管阻滞 痔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基础麻醉复合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田洪吉 田元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8期46-49,共4页
目的:研究艾司氯胺酮基础麻醉复合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重庆市沙坪坝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包皮环切术的160例3~7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常规骶管阻滞... 目的:研究艾司氯胺酮基础麻醉复合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重庆市沙坪坝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包皮环切术的160例3~7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常规骶管阻滞组(A组)和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组(B组),每组各有患儿80例。术中对A组患儿进行艾司氯胺酮基础麻醉复合传统解剖定位下骶管阻滞麻醉,对B组患儿进行艾司氯胺酮基础麻醉复合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然后比较两组患儿穿刺的时间、穿刺的次数、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比率及阻滞的成功率。结果:B组患儿穿刺的时间短于A组患儿,其穿刺的次数少于A组患儿,其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比率和阻滞的成功率均高于A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包皮环切术的患儿进行艾司氯胺酮基础麻醉复合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的效果显著,具有穿刺的时间短、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比率高及阻滞的成功率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基础麻醉 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 小儿包皮环切术 包茎 包皮过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肋横突孔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3
作者 彭兴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89-19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肋横突孔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95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5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肋横突孔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95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5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案分为对照组(全身麻醉,n=47)和观察组(超声引导下肋横突孔阻滞复合全身麻醉,n=48)。分析比较两组的血流动力学、疼痛程度、镇痛效果以及应激反应。结果:两组T1、T2、T3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较T0时降低,但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时的Ramsay镇静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观察组的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升高幅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肋横突孔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稳定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强化镇痛和镇静效果,减轻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根治术 肋横突孔阻滞 超声引导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静吸麻醉在妇科肿瘤根治性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4
作者 彭兴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2期425-42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静吸麻醉在妇科肿瘤根治性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行妇科肿瘤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静吸麻醉在妇科肿瘤根治性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行妇科肿瘤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静吸复合麻醉,45例)和观察组(超声引导下SGB联合静脉吸入复合麻醉,46例)。分析比较两组入室后(T_(0))、气管插管(T_(1))、手术开始(T_(2))、手术结束时(T_(3))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水平;苏醒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术后6 h、12 h、24 h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镇静程度(Ramsay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组间、时点、组间*时点交互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Ramsay评分组间、时点、组间*时点交互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麻醉苏醒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SGB联合静吸麻醉能改善妇科肿瘤根治性手术患者生理应激反应,提高镇痛、镇静效果,且不会增加麻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根治性手术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 静吸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对男性全身麻醉术后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的影响
5
作者 吴林举 凌勇 +2 位作者 邓纯勇 周飞仁 涂发平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对男性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的影响,探究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对预防CRBD的适宜浓度。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经尿道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对男性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的影响,探究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对预防CRBD的适宜浓度。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经尿道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全身麻醉的12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R1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骶管阻滞,n=43)、R2组(给予0.500%罗哌卡因骶管阻滞,n=43)和对照组C组(放置尿管前给予丁卡因胶浆尿道表面麻醉,n=43)。比较患者在麻醉复苏后0.5、2、4、6、12 h时CRB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和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并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RBD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R2组低于R1组和C组,R1组低于C组;患者复苏后0.5、2、4、6、12 h时,Bromage评分R1组低于R2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0.375%、0.500%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均可以降低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的用量和麻醉苏醒后30 min时的CRBD发生率、严重程度,并减少术后CRBD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0.375%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的Bromage评分、VAS评分低,患者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罗哌卡因 管阻滞 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 超声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超声引导骶管阻滞对精索鞘膜积液手术学龄前儿童临床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陈鹤翔 唐杰 +4 位作者 任艳秋 谭美红 杨艳春 邹坤 夏中元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7期118-122,共5页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超声引导骶管阻滞对精索鞘膜积液手术学龄前儿童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湖北省咸丰县人民医院拟行精索鞘膜积液手术学龄前儿童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2...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超声引导骶管阻滞对精索鞘膜积液手术学龄前儿童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湖北省咸丰县人民医院拟行精索鞘膜积液手术学龄前儿童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右美托咪定组采用七氟醚吸入诱导及维持,静脉开放后10~15 min完成右美托咪定0.4μg/kg泵注,同时行超声引导骶管阻滞,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替代。比较两组入室时(T0)、骶管阻滞时(T1)、手术切皮时(T2)、手术结束时(T3)、苏醒时(T4)、苏醒后5 min(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呼吸频率(Res);比较两组T4、苏醒后15 min(T6)、苏醒后30 min(T7)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评估量表(PAED)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量表(CHEOPS)评分;记录两组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HR时间、组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P、Res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P、Res组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2~T5时,两组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1时,两组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5时,两组MAP和Re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比较:两组PAED、Ramsay镇静评分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ED、Ramsay镇静评分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HEOPS评分时间、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T4、T6、T7时,两组PAED、Ramsay镇静及CHEOPS评分组内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4、T6、T7时,两组PAED、Ramsay镇静及CHEOP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超声引导骶管阻滞可安全应用于学龄前儿童精索鞘膜积液手术,降低患儿苏醒期躁动,且具有更佳的镇静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超声引导 管阻滞 精索鞘膜积液 学龄前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救现场采用便携式超声引导腰骶丛前路单点穿刺神经阻滞技术对下肢创伤患者实施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晓翔 高成杰 +1 位作者 贾云逸 李雨衡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71-74,共4页
目的观察急救现场采用便携式超声引导腰骶丛前路单点穿刺神经阻滞技术对下肢创伤患者实施镇痛的有效性、安全性,为急救现场镇痛提供有效的镇痛模式。方法下肢创伤患者50例,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在急救现场,观察组接受超... 目的观察急救现场采用便携式超声引导腰骶丛前路单点穿刺神经阻滞技术对下肢创伤患者实施镇痛的有效性、安全性,为急救现场镇痛提供有效的镇痛模式。方法下肢创伤患者50例,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在急救现场,观察组接受超声引导下腰骶丛前路单点穿刺神经阻滞技术,超声定位腰丛及骶丛神经鞘周围后分别推注0.33%罗哌卡因20、30 mL;对照组接受吗啡肌肉注射10 mg。观察急救现场两种镇痛方式的镇痛效果[现场—入院时间,镇痛操作与起效时间,神经阻滞成功率,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现场镇痛前即刻(T0)、转运途中5 min(T1)、转运途中15 min(T2)、入院即刻(T3)、术前(T4)静息及运动VAS)、术前补救镇痛药物使用]、远期效果(伤后7天、3个月创伤应急评分,伤后3个月创伤后应激障碍及慢性疼痛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痛、嗜睡、瘙痒、尿潴留、谵妄、低血压、低氧血症发生率)。结果急救现场镇痛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镇痛操作时间更长,起效时间更短(P<0.05);神经阻滞均在10 min内完成,超声引导下腰骶丛前路单点穿刺神经阻滞结构清晰可见,全部阻滞成功,无相关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T1、T2、T3、T4时,静息及运动VAS更低(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术前使用吗啡补救镇痛比例更低、剂量更小(P<0.05)。远期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在创伤后7天及3个月,创伤应激评分更低(P<0.05);创伤后3个月,观察组轻度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更低(P<0.05),慢性疼痛发生率更低(P<0.05)。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恶心、头痛、嗜睡、低血压发生率更低(P均<0.05)。结论急救现场采用便携式超声引导下腰骶丛前路单点穿刺神经阻滞技术对下肢创伤患者实施镇痛有效且安全,该技术能够迅速缓解下肢创伤部位疼痛,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及慢性疼痛发生率,降低恶心、头痛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现场镇痛 丛前路单点穿刺法神经阻滞 便携式超声引导技术 创伤后应激障碍 慢性疼痛 下肢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的影响
8
作者 徐媛 濮健峰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5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120例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采取全身结合静脉镇痛,试验组采用全麻复合超声...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120例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采取全身结合静脉镇痛,试验组采用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TAP阻滞麻醉。分析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效果、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疼痛程度。结果:试验组自主呼吸时间(9.24±0.63)min、呼之睁眼时间(10.25±1.33)min、气管插管拔出时间(11.51±1.56)min,常规组自主呼吸时间(12.24±1.34)min、呼之睁眼时间(14.25±1.61)min、气管插管拔出时间(16.54±2.61)min。试验组患者自主呼吸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气管插管拔出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指标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在气腹建立后、手术完成时HR、MAP水平均明显短于常规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术后2 h、6 h、12 h、24 h时的疼痛评分分别为(2.00±0.31)分、(1.69±0.24)分、(1.66±0.28)分、(1.44±0.26)分。常规组术后2 h、6 h、12 h、24 h时的疼痛评分分别为(3.45±0.43)分、(3.15±0.24)分、(2.77±0.14)分、(2.55±0.20)分。试验组患者在手术后2 h、6 h、12 h、24 h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在妇科的腹腔镜手术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发挥理想的镇痛麻醉作用,对于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麻醉效果明显,且术后恢复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手术 腹腔镜手术 超声引导下TAP阻滞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PFNA内固定术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及安全性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波 王聪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7期32-35,共4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江苏省沭阳仁慈医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接收的实施PFNA内固定术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2...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江苏省沭阳仁慈医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接收的实施PFNA内固定术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2例,利用最新统计学方法生成随机序列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1例。术中对照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在腰硬联合麻醉的基础上予以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对比两组的疼痛程度、生理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15 min后、手术完毕即刻及术后第2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15 min后及手术完毕即刻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SpO_(2))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PFNA内固定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腰硬联合麻醉能够有效减轻疼痛,并维持各项生理指标的稳定,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 腰硬联合麻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疼痛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髋部手术中的应用
10
作者 雷震 叶丽 杨晶晶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9期675-67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髋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178例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将患者分为联合阻滞组(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髋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178例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将患者分为联合阻滞组(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n=92)及轻比重单侧腰麻(HUSA)组(n=86)。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筛选出52对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匹配序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时间、疼痛程度、血流动力学、应激指标及并发症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或χ^(2)检验。结果联合阻滞组多巴胺使用率及多巴胺平均用量均显著低于HUSA组(均P<0.05)。联合阻滞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完善时间均长于HUSA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完善时间均长于HU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阻滞组摆侧卧位(T1)、术后12h及术后24h时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低于HUSA组,切皮(T2)及术毕(T4)时点疼痛VAS分别高于HU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阻滞组术后0~24 h及术后24~48 h吗啡用量分别小于HU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阻滞组T1时点MAP小于HUSA组(P<0.05),手术开始30 min(T3)、T4时点大于HUSA组(P<0.05)。联合阻滞组T2、T3、T4时点MAP均较进入手术室(T0)时点下降(P<0.05);HUSA组T1时点MAP较T0时点显著升高(P<0.05),T2、T3、T4时点MAP均较T0时点显著下降(P<0.05)。联合阻滞组T1时点HR小于HUSA组(P<0.05)。HUSA组T1时点HR较T0显著升高(P<0.05)。联合阻滞组术后24h血糖与血浆皮质醇分别低于HU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阻滞组术后尿潴留、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发生率分别低于HU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控制术后疼痛、减少应激反应和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部手术 超声引导 髂筋膜间隙阻滞 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手术中的应用
11
作者 张瑞权 梁超 +1 位作者 赵闯 李志刚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1273-1277,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PFNA)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平煤神马集团总医院诊治的90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均接受PFNA手术,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PFNA)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平煤神马集团总医院诊治的90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均接受PFNA手术,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后路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接受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谵妄评定方法中文修订版(CAM-CR)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术后康复相关指标。结果术后2、6、12、24、48 h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3 d研究组CAM-CR评分降低(P<0.05),术后1、2、3 d对照组CAM-CR评分升高(P<0.05),术后1、2、3 d研究组CAM-C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呼之眨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照组(P<0.05),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股骨PFNA手术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术后谵妄和不良反应,促进患者恢复,减少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超声 丛神经阻滞 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手术 麻醉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麻醉效果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12
作者 贾先魁 秦丽媛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中行超声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下肢骨折老年患者,其均为菏泽市定陶区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时间段内所收治,根据患者麻醉方法的不同,... 目的:探讨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中行超声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下肢骨折老年患者,其均为菏泽市定陶区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时间段内所收治,根据患者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静脉麻醉,30例)与干预组(静脉麻醉+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30例),比较两组的体征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疼痛评分及应激指标(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置入喉罩30 min、手术结束时的心率水平更低,干预组置入喉罩时、置入喉罩30 min、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水平更低(P<0.05)。干预组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干预组手术结束时的应激指标水平更低(P<0.05)。结论: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中,行超声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 下肢神经阻滞 静脉麻醉 下肢骨折 麻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麻醉效果评价
13
作者 刘海仓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9期64-67,共4页
目的:探究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新泰市人民医院74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实际施行的麻醉方案进行分组,对照组进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进行超声引导神经阻... 目的:探究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新泰市人民医院74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实际施行的麻醉方案进行分组,对照组进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进行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不同时刻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麻醉效果相关指标、应激反应指标。结果:观察组插管时(T_(1))、切皮即刻(T_(2))、拔管时(T_(3))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观测值均比对照组低,苏醒时间比对照组短,首次提出患者自控镇痛(PCA)至清醒拔管的时间比对照组长,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比对照组少,术后30 min(T_(4))的应激指标观测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更利于减少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同时能够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减少疼痛感受和应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膝关节置换术 麻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糖尿病足坏疽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4
作者 郭瑜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2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在糖尿病足坏疽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收集与整理2022年6月至2024年5月于曹县人民医院手术的60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60例患者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 目的:分析在糖尿病足坏疽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收集与整理2022年6月至2024年5月于曹县人民医院手术的60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60例患者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参照组患者手术中选择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患者手术中选择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清醒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时间均长于参照组患者(P<0.05)。麻醉后,研究组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心率(HR)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CD4^(+)、CD8^(+)、CD4^(+)/CD8^(+)均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但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方案用于糖尿病足坏疽手术麻醉中效果和安全性均较高,能稳定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免疫功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坏疽手术 右美托咪定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 麻醉起效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15
作者 张梦 陈明松 余小鸣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龄骨科手术治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龄骨科手术治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组采用椎管内麻醉方式,观察组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统计两组应激反应、MMSE评分、VAS评分。结果T0,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P>0.05,T1~T4,观察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P>0.05,术后第1d、第3d、第7d,观察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6h、12h、24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VAS评分,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在高龄骨科手术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术后应激反应和疼痛,提高患者认知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定位 高龄 骨科手术 髂筋膜联合腰丛神经阻滞 椎管内麻醉 应激反应 认知能力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
16
作者 何兆龙 薛晓露 +1 位作者 马秀英 景维娜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对膝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从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医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当中随机挑选出80名患者进行试验研究,按照手术时间先后... 目的:对膝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从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医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当中随机挑选出80名患者进行试验研究,按照手术时间先后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有40名患者,对照组患者在膝关节置换手术前应用全身麻醉,试验组患者在膝关节置换手术前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试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应用不同麻醉方式后的相关指标、血液流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两组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应用不同麻醉处理方式之后,试验组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麻醉之后VAS评分为(2.03±0.7)分,苏醒时间为(8.13±2.5)分钟,拔管时间为(11.45±2.8)分钟,各项指标都要比对照组更好,结果数据经过对比之后发现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别,在统计学科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试验组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麻醉之后心率为(92.33±10.4)次/分钟,平均动脉压为(80.66±7.7)mmHg,都要比对照组更好,结果数据对比后同样差别较大,统计学研究价值高;试验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人,占比为2.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4人,占比为10%,结果数据对比差别较大,统计学研究意义大。结论:在膝关节置换手术过程当中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进行大范围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膝关节置换手术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差异性
17
作者 林秋丽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2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差异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2022年4月在广东省和平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上肢骨折患者,入院后使用电脑进行随机分组,分为A组(n=40)、B组(n=40)两...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差异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2022年4月在广东省和平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上肢骨折患者,入院后使用电脑进行随机分组,分为A组(n=40)、B组(n=40)两组。所有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药物均选择罗哌卡因,A组使用药物的浓度为0.3%,B组使用药物的浓度为0.5%。对比两组麻醉相关时间、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B组较A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更短,镇痛维持时间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更长(P<0.05)。B组较A组麻醉优良率更高(P<0.05)。B组较A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能提高麻醉起效的速度,并提升麻醉效果,且安全性与浓度为0.3%的罗哌卡因接近,值得被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浓度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定位下使用低浓度0.25%罗哌卡因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
18
作者 王定元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0期46-48,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定位下使用低浓度0.25%罗哌卡因经不同入路对手术治疗患者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在黔西南州中医医院进行择期或急诊上肢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定位下使用低浓度0.25%罗哌卡因经不同入路对手术治疗患者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在黔西南州中医医院进行择期或急诊上肢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两组患者经不同入路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使用传统盲探麻醉定位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麻醉。使用超声引导定位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药用量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超声引导定位下使用低浓度0.25%罗哌卡因经不同入路对手术治疗患者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提高其阻滞麻醉成功率,对其神经、血管损伤较小,减小其麻醉药用量、浓度,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超声引导定位下 低浓度0.25%罗哌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维持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9
作者 刘南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5期68-70,共3页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维持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PB)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于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维持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PB)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于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42例。对照组实施咪达唑仑维持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BPB,观察组实施右美托咪定维持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BPB。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镇静效果及认知功能。结果:手术开始10 min(T_(1))、切皮时(T_(2)),观察组心率快于对照组(P<0.05);手术开始30 min(T_(3)),观察组心率慢于对照组(P<0.05)。T_(1)、T_(2)、T_(3)观察组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T_(1)、T_(2)、T_(3),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_(1)、T_(2)、T_(3),对照组心率先减慢后加快(P<0.05)。T_(2)、T_(3),观察组平均动脉压低于T_(1)(P<0.05)。T_(1)、T_(2)、T_(3),观察组镇静效果满意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min、24 h、48 h,两组认知功能评分逐渐升高,且术后30 min、24 h,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两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维持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BPB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镇静效果,促进认知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右美托咪定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高位髂筋膜阻滞对老年股骨骨折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
20
作者 葛军超 程学忠 寇海洋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2617-2619,265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高位髂筋膜阻滞(Fascia iliac compartment block,FICB)对老年股骨骨折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鄢陵县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行股骨骨折手术的89例老年患者,按麻醉方案不同分为全麻组(n=4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高位髂筋膜阻滞(Fascia iliac compartment block,FICB)对老年股骨骨折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鄢陵县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行股骨骨折手术的89例老年患者,按麻醉方案不同分为全麻组(n=43)和FICB复合全麻组(n=46)。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指标、应激反应指标、疼痛程度、麻醉效果、麻醉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手术开始后5 min时,FICB复合全麻组心率低于全麻组(P<0.05);可视喉镜插管时、手术开始后5 min时,FICB复合全麻组平均动脉压低于全麻组(P<0.05);手术进行30 min时,FICB复合全麻组血浆肾素活性、去甲肾上腺素、醛固酮水平均低于全麻组(P<0.05);术后2 h、6 h、12 h时,FICB复合全麻组运动/静息状态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低于全麻组(P<0.05);FICB复合全麻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及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均少于全麻组,痛觉阻滞起效时间、拔管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均短于全麻组,痛觉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全麻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高位FICB复合全麻能有效维持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减轻术中应激,提升麻醉效果,减少镇静、镇痛药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全身麻醉 高位髂筋膜阻滞 超声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