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手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瑞权 梁超 +1 位作者 赵闯 李志刚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1273-1277,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PFNA)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平煤神马集团总医院诊治的90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均接受PFNA手术,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PFNA)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平煤神马集团总医院诊治的90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均接受PFNA手术,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后路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接受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谵妄评定方法中文修订版(CAM-CR)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术后康复相关指标。结果术后2、6、12、24、48 h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3 d研究组CAM-CR评分降低(P<0.05),术后1、2、3 d对照组CAM-CR评分升高(P<0.05),术后1、2、3 d研究组CAM-C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呼之眨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照组(P<0.05),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股骨PFNA手术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术后谵妄和不良反应,促进患者恢复,减少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超声 神经阻滞 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手术 麻醉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去阿片全麻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临床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屈方方 孙玉洲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2期2208-221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下引导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去阿片全麻用于髋关节置换老年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80例老年患者,结合抽签法分成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和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去阿片全麻)各40例,比较两... 目的探讨超声下引导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去阿片全麻用于髋关节置换老年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80例老年患者,结合抽签法分成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和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去阿片全麻)各40例,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视觉模拟得分(VAS);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两组T0时的HR及MAP相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T1、T2、T3的HR及MAP较对照组更趋于稳定(P<0.05)。观察组术后2 h、4 h、8 h以及24 h的VAS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潴留、恶心、头晕以及其他等不良反应出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去阿片全麻用于髋关节置换老年患者效果理想,能维持术中生命体征稳定,减轻术后疼痛感,促进术后康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去阿片全麻 超声检查 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吴鹏 吴曦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21期3900-3901,共2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头坏死(ONFH)患者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4例老年ONFH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全麻,研究组采用超声引...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头坏死(ONFH)患者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4例老年ONFH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全麻,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统计两组术前(T_1)、术毕(T_2)及术后24 h(T_3)机体应激反应[血糖(BG)、血浆皮质醇(CORT)]指标变化情况,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_2、T_3时两组BG、CORT水平均高于T_1时,且研究组BG、COR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11%(3/37)低于对照组32.43%(1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对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行全髋置换术可有效减轻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股骨头坏死 全髋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的效果 被引量:7
4
作者 聂锋波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4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在重庆市中医医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20例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比较组和试验组。在对两组患者进... 目的:探讨和分析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在重庆市中医医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20例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比较组和试验组。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对比较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对试验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然后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的时间、术毕至拔管(或拔除喉罩)的时间、术毕至苏醒的时间、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术后谵妄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麻醉起效的时间、术毕至拔管(或拔除喉罩)的时间、术毕至苏醒的时间和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均短于比较组患者(P<0.05),术后2 h、4 h、10 h和24 h其VAS评分均低于比较组患者(P<0.05),其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和谵妄的发生率均低于比较组患者(P<0.05)。结论: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的效果显著,可缩短其麻醉起效的时间和术后恢复的时间,减轻其术后的疼痛感,且能降低其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和谵妄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高龄患者 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麻醉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春侠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3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浅全麻。比较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30 min(T1)、麻醉后1 h(T2)和术毕即刻(T3)的心率(HR)、心脏指数(CI)、心输出量(CO)、平均动脉压(MAP)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T1~T3时MAP、HR水平均高于T0,且对照组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2时CI、CO水平显著高于T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腰硬联合麻醉,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浅全麻使术中血流动力更平稳,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髋关节置换术 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 喉罩全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其丽格 塔娜 蒋砾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0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对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近年来在新疆博州人民医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 目的:探讨并分析对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近年来在新疆博州人民医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腰骶丛神经阻滞完全的时间、术后苏醒的时间、术后拔管的时间和术后在麻醉复苏室停留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麻醉后10 min(T_(2))、置换髋关节时(T_(3))和手术结束时(T_(4)),观察组患者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12 h及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效果显著,能缩短其腰骶丛神经阻滞完全的时间和术后恢复的时间,维持其术中生命体征的平稳,减轻其术后的疼痛感和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择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中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7
7
作者 赵广振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择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74例择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参照组患者行全身麻醉,研究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择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74例择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参照组患者行全身麻醉,研究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麻醉前后血流动力指标变化情况、术后各时间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及阻滞持续时间分别为(2.28±0.51)、(379.18±34.68)min,均短于参照组的(3.41±0.79)、(424.68±43.3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10 min后,两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较麻醉前有所降低,且研究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小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术后2、4、8、24 h的VAS评分分别为(2.71±0.52)、(3.43±0.79)、(3.19±0.48)、(3.02±0.87)分,研究组术后2、4、8、24 h的VAS评分分别为(0.97±0.13)、(1.02±0.15)、(1.51±0.37)、(1.83±0.74)分;研究组术后2、4、8、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11%低于参照组的2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择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及全身麻醉,其麻醉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单侧髋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户晓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6期6780-6783,共4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博爱县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2月老年IFF手术患者74例,根据麻醉方案分组,各37例。联合组接受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博爱县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2月老年IFF手术患者74例,根据麻醉方案分组,各37例。联合组接受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对照组接受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对比两组术中肌肉松弛与镇痛药物使用剂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麻醉前(T 1)、切皮即刻(T 2)、假体置入时(T 3)、关闭切口时(T 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T 1、术后12 h、术后24 h血清疼痛递质[神经肽Y(NPY)、P物质(SP)]、炎症递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T 2、T 3、T 4联合组MAP、HR较对照组低(P<0.05);联合组术中肌肉松弛、镇痛药物使用剂量较对照组低(P<0.05);联合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术后12 h、术后24 h两组血清NPY、SP、TNF-α、IL-1β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应用于老年IFF手术患者,利于术中血压、心率稳定,具有显著镇痛、抗炎效果,并可减少术中肌肉松弛、镇痛药物使用剂量,缩短苏醒时间、拔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喉罩通气 股骨粗隆间骨折 神经肽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在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全剑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33期6239-624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LPB)在股骨颈骨折(FNF)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淅川县人民医院治疗的84例FN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LPB)在股骨颈骨折(FNF)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淅川县人民医院治疗的84例FN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接受超声引导下LPB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T_(0))、麻醉后30 min(T_(1))、麻醉后1 h(T_(2))与术毕即刻(T_(3))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比较两组术后拔管或拔喉罩时间、苏醒时间与下床时间,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T_(1)时刻平均动脉压、心率均较T_(0)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低,两组T_(2)、T_(3)时刻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较T_(1)时刻逐渐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拔喉罩与术后苏醒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NF患者行超声引导下LPB麻醉,可稳定术中与术后血流动力学,缩短拔喉罩时间与苏醒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超声 神经阻滞麻醉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连续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对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研究
10
作者 杨纲华 王立勋 +3 位作者 李瑞钰 李欢 朱丹军 朱小兵 《安徽医学》 2025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连续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镇痛介导的抗交感效应对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断指再植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连续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镇痛介导的抗交感效应对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断指再植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喙突旁锁骨下缘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阻滞操作时间、臂丛神经深度、阻滞维持时间、术后镇痛情况、术后血运情况、术后血管危象发生情况。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阻滞操作时间短、臂丛神经深度浅、阻滞维持时间长、术后镇痛效果好、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短、SpO_(2)值高、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喙突旁锁骨下缘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比较,超声引导下连续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镇痛介导的抗交感效应对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效果或许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肋锁间隙臂神经阻滞 抗交感效应 断指再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救现场采用便携式超声引导腰骶丛前路单点穿刺神经阻滞技术对下肢创伤患者实施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晓翔 高成杰 +1 位作者 贾云逸 李雨衡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71-74,共4页
目的观察急救现场采用便携式超声引导腰骶丛前路单点穿刺神经阻滞技术对下肢创伤患者实施镇痛的有效性、安全性,为急救现场镇痛提供有效的镇痛模式。方法下肢创伤患者50例,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在急救现场,观察组接受超... 目的观察急救现场采用便携式超声引导腰骶丛前路单点穿刺神经阻滞技术对下肢创伤患者实施镇痛的有效性、安全性,为急救现场镇痛提供有效的镇痛模式。方法下肢创伤患者50例,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在急救现场,观察组接受超声引导下腰骶丛前路单点穿刺神经阻滞技术,超声定位腰丛及骶丛神经鞘周围后分别推注0.33%罗哌卡因20、30 mL;对照组接受吗啡肌肉注射10 mg。观察急救现场两种镇痛方式的镇痛效果[现场—入院时间,镇痛操作与起效时间,神经阻滞成功率,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现场镇痛前即刻(T0)、转运途中5 min(T1)、转运途中15 min(T2)、入院即刻(T3)、术前(T4)静息及运动VAS)、术前补救镇痛药物使用]、远期效果(伤后7天、3个月创伤应急评分,伤后3个月创伤后应激障碍及慢性疼痛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痛、嗜睡、瘙痒、尿潴留、谵妄、低血压、低氧血症发生率)。结果急救现场镇痛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镇痛操作时间更长,起效时间更短(P<0.05);神经阻滞均在10 min内完成,超声引导下腰骶丛前路单点穿刺神经阻滞结构清晰可见,全部阻滞成功,无相关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T1、T2、T3、T4时,静息及运动VAS更低(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术前使用吗啡补救镇痛比例更低、剂量更小(P<0.05)。远期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在创伤后7天及3个月,创伤应激评分更低(P<0.05);创伤后3个月,观察组轻度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更低(P<0.05),慢性疼痛发生率更低(P<0.05)。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恶心、头痛、嗜睡、低血压发生率更低(P均<0.05)。结论急救现场采用便携式超声引导下腰骶丛前路单点穿刺神经阻滞技术对下肢创伤患者实施镇痛有效且安全,该技术能够迅速缓解下肢创伤部位疼痛,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及慢性疼痛发生率,降低恶心、头痛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现场镇痛 前路单点穿刺法神经阻滞 便携式超声引导技术 创伤后应激障碍 慢性疼痛 下肢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何惠娇 欧阳文博 +2 位作者 张建华 邓志海 区国集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7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9月于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9月于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T_(0))、麻醉开始1 h、手术结束后1 h(T_(2))时凝血活酶生成时间(R-CK)、凝固时间(K)、凝血块强度(G)、血栓最大值(MA)、凝血综合指数(CL)、血栓最大值确定后30 min血凝块幅度减少速率(LY30)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_(2)时的R-CK、K、G值低于T_(0),MA、CL、LY30值高于T_(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出血量,降低DVT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全身麻醉 神经阻滞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髋部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雷震 叶丽 杨晶晶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9期675-67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髋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178例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将患者分为联合阻滞组(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髋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178例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将患者分为联合阻滞组(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n=92)及轻比重单侧腰麻(HUSA)组(n=86)。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筛选出52对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匹配序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时间、疼痛程度、血流动力学、应激指标及并发症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或χ^(2)检验。结果联合阻滞组多巴胺使用率及多巴胺平均用量均显著低于HUSA组(均P<0.05)。联合阻滞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完善时间均长于HUSA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完善时间均长于HU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阻滞组摆侧卧位(T1)、术后12h及术后24h时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低于HUSA组,切皮(T2)及术毕(T4)时点疼痛VAS分别高于HU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阻滞组术后0~24 h及术后24~48 h吗啡用量分别小于HU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阻滞组T1时点MAP小于HUSA组(P<0.05),手术开始30 min(T3)、T4时点大于HUSA组(P<0.05)。联合阻滞组T2、T3、T4时点MAP均较进入手术室(T0)时点下降(P<0.05);HUSA组T1时点MAP较T0时点显著升高(P<0.05),T2、T3、T4时点MAP均较T0时点显著下降(P<0.05)。联合阻滞组T1时点HR小于HUSA组(P<0.05)。HUSA组T1时点HR较T0显著升高(P<0.05)。联合阻滞组术后24h血糖与血浆皮质醇分别低于HU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阻滞组术后尿潴留、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发生率分别低于HU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控制术后疼痛、减少应激反应和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部手术 超声引导 髂筋膜间隙阻滞 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14
作者 张梦 陈明松 余小鸣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龄骨科手术治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龄骨科手术治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组采用椎管内麻醉方式,观察组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统计两组应激反应、MMSE评分、VAS评分。结果T0,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P>0.05,T1~T4,观察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P>0.05,术后第1d、第3d、第7d,观察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6h、12h、24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VAS评分,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在高龄骨科手术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术后应激反应和疼痛,提高患者认知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定位 高龄 骨科手术 髂筋膜联合神经阻滞 椎管内麻醉 应激反应 认知能力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健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9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并研究对接受内固定手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近年来在海门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内固定手术的7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35)与对... 目的:探讨并研究对接受内固定手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近年来在海门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内固定手术的7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35)与对照组(n=35)。术中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对照组患者进行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麻醉后10 min、手术开始后20 min及手术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的MAP和HR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4 h、12 h和24 h,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接受内固定手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能保持其术中生命体征的平稳,提高其术后镇痛的效果,降低其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手术 高龄 股骨颈骨折 超声引导下联合旁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和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8
16
作者 张炳勇 高涛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9年第9期688-692,共5页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和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和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术后均随访30d。对比2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24h静脉自控镇痛(PCA)药物用量,下床活动时间,出院时间,术后4、12、24h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认知功能,术后30d并发症等。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观察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12.39±2.44)和(38.02±5.28)μg]、术后24hPCA用量[(58.34±3.59)和(81.13±4.25)ml]、下床活动时间[(4.16±0.81)和(5.34±1.15)d]及出院时间[(7.29±0.76)和(8.35±0.96)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而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4h[(0.83±0.15)和(3.34±0.61)]、12h[(1..52±0.31)和(3.31±0.54)]、24h[(1.76±0.35)和(3.15±0.62)]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麻醉完成后10min、手术开始时及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30d,2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44%和31.11%,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可应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效果较好,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关节置换术 超声 髂筋膜 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2
17
作者 音樱 谢言虎 +3 位作者 章敏 周玲 李传耀 柴小青 《安徽医学》 2017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腰丛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择期行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腰丛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择期行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神经阻滞组(NB组,30例)和硬膜外麻醉组(EA组,30例)。记录两组麻醉前(T_0)、麻醉后10分钟(T_1)、30分钟(T_2)、60分钟(T_3)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记录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术中麻黄碱使用情况、麻醉效果及术后随访情况(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结果与EA组相比,NB组T_2时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高于EA组(P<0.05);N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小于EA组(P<0.05),阻滞维持时间大于EA组;NB组术中麻黄碱使用例数小于EA组(P<0.05);两组在麻醉优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潴留NB组中的发生率低于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心呕吐方面比较,两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麻醉效果与硬膜外麻醉相似,且具有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神经刺激器 神经阻滞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 硬膜外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黄霞 张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0期1795-1797,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LPB)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正阳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LPB)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正阳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6例)。在手术中,给予对照组患者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行FICB联合LPB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时(T_(0))、体位摆放1 min前(T_(1))、体位摆放时(T_(2))、用药5 min后(T_(3))、切皮时(T_(4))、切皮后30 min(T_(5))、缝合结束时(T_(6))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T_(0)、T_(1)、T_(2)、T_(3)时,两组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4)、T_(5)、T_(6)时,观察组HR高于对照组(P<0.05)。T_(0)、T_(1)、T_(2)时,两组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3)、T_(4)、T_(5)、T_(6)时,观察组MAP高于对照组(P<0.05)。T_(1)、T_(2)时,两组HR、MAP与T_(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3)、T_(4)、T_(5)、T_(6)时,两组HR、MAP较T_(0)时降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8.33%(3/36)]较对照组[35.14%(13/37)]低(P<0.05)。结论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FICB联合LPB麻醉,可使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降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人 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髂筋膜间隙阻滞 血流动力学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9
作者 章志祥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7期59-61,共3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于上肢骨折患者手术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淮安工业园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上肢骨折患者作为受试者,总共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于上肢骨折患者手术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淮安工业园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上肢骨折患者作为受试者,总共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接受常规麻醉,观察组接受超声引导下的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长更短,维持时长更长,组间各项数据差异显著(P<0.05)。手术结束后12、24、48 h,观察组疼痛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更低,组间各项数据差异显著(P<0.05)。麻醉前、术毕,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组间各项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麻醉生效后5 min,两组MAP、HR值均较麻醉前更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数值高,组间各项数据差异显著(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组间各项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应用在上肢骨折手术中,能够快速发挥麻醉作用,保持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稳定,且麻醉效果维持时间长,患者术后疼痛轻,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骨折 超声引导 锁骨上臂 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田文华 高嵩 +2 位作者 杨帆 魏常 陈向东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695-698,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行腰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膝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D组和R组,每组2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腰丛神经阻滞,D组给予0.5%罗哌卡因30 ml加右美托咪定1μg/kg,R组仅给予0.5%罗...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行腰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膝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D组和R组,每组2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腰丛神经阻滞,D组给予0.5%罗哌卡因30 ml加右美托咪定1μg/kg,R组仅给予0.5%罗哌卡因30 ml。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以及不同时间点T0(术前)、T1(阻滞后10 min)、T2(阻滞后20 min)、T3(阻滞后30 min)、T4(术毕)的MAP、HR及Ramsay评分,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D组患者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R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R组(P<0.05);在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行腰丛神经阻滞后T1-T4时间点,D组患者的MAP低于R组(P<0.05);HR明显慢于R组(P<0.05);在T1-T4各时间点,D组患者的Ramsay评分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R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行腰丛神经阻滞,可明显缩短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延长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有利于保持患者术中镇静,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神经传导阻滞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