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高龄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
作者 李煊 陈梅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4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FNB)联合全身麻醉在高龄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高龄膝关节镜手术患者80例纳入研究,收治时间为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受试者的分组方式以不同麻醉方案为参考依据,分为全身麻醉组(GA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FNB)联合全身麻醉在高龄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高龄膝关节镜手术患者80例纳入研究,收治时间为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受试者的分组方式以不同麻醉方案为参考依据,分为全身麻醉组(GA组)和FNB组,各40例。GA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FNB组患者给予超声引导下FNB联合全身麻醉,所有患者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比两组不同时刻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疼痛程度、麻醉恢复情况、麻醉及镇痛药物使用剂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麻醉诱导前,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差异较小(P>0.05);切皮时、手术开始30 min、手术结束时及术后30 min,FNB组MAP、HR波动较GA组小,表现为MAP较GA组高,HR较GA组低(P<0.05)。术后2 h、6 h、12 h及24 h,FNB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均较GA组低(P<0.05)。FNB组术后恢复时间较GA组短,术中瑞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及术后48 h PCIA用药量均较GA组少(P<0.05)。FN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GA组低(P<0.05)。结论:在高龄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中应用超声引导下FNB联合全身麻醉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镜手术 高龄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血流动力学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髋部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孔德华 方园 侯慧洁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5期2754-2757,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髋部骨折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收治的102例接受老年髋部骨折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和研究组51例,对照...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髋部骨折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收治的102例接受老年髋部骨折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和研究组5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椎管内麻醉,研究组接受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6、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评分,术前、术后1 d、术后2 d、术后3 d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4 h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药物用量较对照组降低(P<0.05),研究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术后6、12、24 h,研究组VAS较对照组降低(P<0.05),研究组Ramsay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术后1、2、3 d,两组MMSE评分较术前均降低,但研究组MMSE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麻醉应用在老年髋部骨折术中,可有效减少术后24 h PCIA药物用量,缩短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提高镇静和镇痛效果,减轻术后认知障碍,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部骨折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镇痛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林颖 梁淑敏 陈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20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对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其体温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柳州市工人医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52例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 目的:探讨对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其体温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柳州市工人医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52例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开始时,对参照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的用量、术后苏醒的时间、术后的VAS评分及体温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瑞芬太尼的用量及丙泊酚的用量较少,其术后苏醒的时间较短,其术后的VAS评分较低,P<0.05。麻醉前,两组患者膝关节上方皮肤的温度、小腿内侧皮肤的温度及鼻咽部的温度相比,P>0.05。麻醉后的第10 min及麻醉后的第15 min,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膝关节上方皮肤的温度及小腿内侧皮肤的温度均较高,P<0.05。与麻醉前相比,术毕时两组患者鼻咽部的温度均较低,P<0.05。结论:与进行全身麻醉相比,对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减少其麻醉药物的用量,缩短其术后苏醒的时间,减轻其术后疼痛,提高其术后下肢皮肤的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 老年 膝关节置换术 体温 术后苏醒的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股骨干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管小红 徐凌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4期59-61,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股骨干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行股骨干骨折手术患儿,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行单纯全身麻醉,研究组患儿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股骨干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行股骨干骨折手术患儿,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行单纯全身麻醉,研究组患儿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各阶段生命指标、疼痛评分及穿刺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切皮阶段、复位阶段及术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12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4.03±1.06)、(4.63±1.28)分,低于对照组的(7.04±2.28)、(7.31±2.2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穿刺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股骨干骨折手术期间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有助于平稳患儿心率和血压,减轻患儿术后疼痛,使患儿及早恢复健康,在临床中值得不断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骨干骨折 全身麻醉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丽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4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80例膝关节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经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经盲探法股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使用局部麻醉(局麻...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80例膝关节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经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经盲探法股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使用局部麻醉(局麻)药总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VAS评分(2.0±1.1)分低于对照组(4.2±1.0)分,局麻药总量(36±12)ml少于对照组(66±21)ml(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22.50%(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麻醉具有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神经 神经阻滞 镇痛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股骨干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麦伟良 张敏森 +1 位作者 陈荣强 彭慧雄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0期19-21,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股骨干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5例股骨干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全身麻醉,研究组患者予以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股骨干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5例股骨干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全身麻醉,研究组患者予以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生命指标、术后拔管时间、唤醒时间、疼痛评分、穿刺时不良状况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切皮时、复位时、手术后生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拔管时间为(12.02±1.02)min、唤醒时间为(15.02±1.02)min,均短于对照组的(19.02±5.05)、(20.00±1.0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穿刺时不良状况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4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3.02±0.50)分、6 h VAS评分为(4.02±1.07)分、12h VAS评分为(4.65±1.30)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70±1.20)、(7.05±2.30)、(7.30±2.3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股骨干骨折手术中,生命指标比较稳定、术后拔管时间减少、术后疼痛评分降低,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骨干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连续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对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研究
7
作者 杨纲华 王立勋 +3 位作者 李瑞钰 李欢 朱丹军 朱小兵 《安徽医学》 2025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连续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镇痛介导的抗交感效应对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断指再植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连续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镇痛介导的抗交感效应对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断指再植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喙突旁锁骨下缘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阻滞操作时间、臂丛神经深度、阻滞维持时间、术后镇痛情况、术后血运情况、术后血管危象发生情况。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阻滞操作时间短、臂丛神经深度浅、阻滞维持时间长、术后镇痛效果好、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短、SpO_(2)值高、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喙突旁锁骨下缘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比较,超声引导下连续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镇痛介导的抗交感效应对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效果或许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 抗交感效应 断指再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静吸复合麻醉应用于宫颈癌手术的效果
8
作者 方亮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SGB)静吸复合麻醉应用于宫颈癌手术的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86例宫颈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接受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对...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SGB)静吸复合麻醉应用于宫颈癌手术的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86例宫颈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接受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术中接受静吸全麻,研究组接受超声引导下SGB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两组入室时(T_(0))、麻醉诱导后即刻(T_(1))、手术30 min时(T_(2))、术毕时(T_(3))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比较两组术后2、12、24、48 h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术后指标[苏醒时间、镇静程度(Ramsay镇静评分)、术后48 h舒芬太尼用量、自控镇痛泵(PCIA)按压次数];统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T_(0)~T_(3)的HR、MAP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研究组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两组HR、MAP组间、时点、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组间、时点、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舒芬太尼用量、PCIA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SGB静吸复合麻醉可稳定宫颈癌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镇痛效果良好,且能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阻滞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疗效分析
9
作者 周岱鹏 张友传 +2 位作者 赵德祥 朱金强 王磊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2期228-230,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根据不同的术后镇痛方式分为实验组(F组)、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F组采用股神经阻滞+静...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根据不同的术后镇痛方式分为实验组(F组)、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F组采用股神经阻滞+静脉镇痛+关节囊注射镇痛方式,C组采用静脉镇痛+关节囊注射镇痛方式。记录两组患者在术后4 h、8h、12h、24 h、48 h静息时和活动时NR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静脉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药物使用总量,记录两组术后4h、8 h、12 h、24 h、48 h术侧股四头肌肌力分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F组各时间点NRS评分均低于C组(P<0.05),F组患者静脉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药物使用总量均低于C组(P<0.05),F组患者的恶心呕吐、眩晕发生率和嗜睡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然而F组各时间点股四头肌肌力分级均低于C组。结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NRS评分,不良反应少,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膝关节置换术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定位行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10
作者 庞昆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定位行颈椎旁神经阻滞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及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贵州省普安县人民医院于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定位行颈椎旁神经阻滞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及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贵州省普安县人民医院于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针刀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研究组行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定位行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颈椎前屈、后伸、左旋、右旋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定位行颈椎旁神经阻滞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改善颈椎功能,提升颈椎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刺激器定位 颈椎旁神经阻滞 神经根型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丁卡因表面麻醉在喉显微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11
作者 马欢欢 郑蓓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13期132-134,共3页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丁卡因表面麻醉在喉显微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86例行喉显微手术患者,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丁卡因表面麻醉+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丁卡因表面麻醉在喉显微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86例行喉显微手术患者,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丁卡因表面麻醉+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丁卡因表面麻醉+全身麻醉。对比两组不同时间段[入室后(T0)、气管插管进入声门即刻(T1)、支撑喉镜置入成功即刻(T2)、拔管即刻(T3)]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声带活动度、呛咳程度。结果 T1~T3时,观察组MAP分别为(83.02±6.46)、(84.26±7.02)、(81.67±6.58)mm Hg(1 mm Hg=0.133 kPa), HR分别为(79.17±9.15)、(86.06±8.54)、(76.21±6.48)次/min;对照组MAP分别为(86.32±7.67)、(89.62±8.05)、(85.47±7.40)mm Hg, HR分别为(86.71±8.46)、(91.21±8.56)、(85.78±7.60)次/min;观察组MAP、HR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声带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呛咳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喉显微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丁卡因表面麻醉,可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善患者声带活动度,降低呛咳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喉上神经阻滞 丁卡因 喉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
12
作者 王鹏 侯玥 +4 位作者 孙雪 邢龙 王娜 王红 何慧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抽签法分为实验组(21例,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20例,传统针刀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抽签法分为实验组(21例,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20例,传统针刀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腕管功能、疼痛程度评分、电生理参数、超声指标。结果实验组治疗优良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1、3个月后,两组腕管功能、疼痛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腕管功能评分(25.01±2.49)、(21.10±1.42)分和疼痛程度评分(2.17±0.42)、(0.81±0.2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34±2.50)、(25.55±1.46)分和(2.87±0.46)、(1.95±0.36)分(P<0.05)。治疗1、3个月后,两组神经末梢运动潜伏期(DML)、感觉传导速度(SCV)均明显优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DML(4.10±0.26)、(3.70±0.23)ms低于对照组的(4.36±0.28)、(4.01±0.25)ms,SCV(44.87±2.26)、(47.75±2.56)m/s大于对照组的(42.41±2.20)、(45.10±2.48)m/s(P<0.05)。治疗1、3个月后,两组正中神经最肿胀处横截面积(CSA)、正中神经扁平率(FR)均明显优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CSA(12.54±1.32)、(10.42±1.11)mm~2和FR(2.50±0.20)、(2.00±0.16)均小于对照组的(14.00±1.35)、(11.65±1.25)mm~2和(2.75±0.23)、(2.31±0.22)(P<0.05)。结论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腕管功能、疼痛程度、电生理指标、超声指标,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超声引导下针刀 神经阻滞 轻中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静吸麻醉在妇科肿瘤根治性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13
作者 彭兴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2期425-42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静吸麻醉在妇科肿瘤根治性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行妇科肿瘤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静吸麻醉在妇科肿瘤根治性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行妇科肿瘤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静吸复合麻醉,45例)和观察组(超声引导下SGB联合静脉吸入复合麻醉,46例)。分析比较两组入室后(T_(0))、气管插管(T_(1))、手术开始(T_(2))、手术结束时(T_(3))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水平;苏醒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术后6 h、12 h、24 h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镇静程度(Ramsay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组间、时点、组间*时点交互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Ramsay评分组间、时点、组间*时点交互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麻醉苏醒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SGB联合静吸麻醉能改善妇科肿瘤根治性手术患者生理应激反应,提高镇痛、镇静效果,且不会增加麻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根治性手术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阻滞 静吸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和夜间睡眠质量及快速康复的影响
14
作者 杨波 姚富 +2 位作者 诸源江 张宇 于天雷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6期799-804,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UGCFNB)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镇痛和夜间睡眠质量及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于四川省骨科医院开展TKA的患者90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50例;年龄44~77岁,平均年龄60.51岁;身体...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UGCFNB)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镇痛和夜间睡眠质量及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于四川省骨科医院开展TKA的患者90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50例;年龄44~77岁,平均年龄60.51岁;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2.35~24.65 kg/m^(2),平均BMI 23.51 kg/m^(2)。以随机抽签法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硬膜外镇痛和UGCFNB。比较术后4、8、12、24 h静息状态下和被动运动状态下的镇痛效果,测量两组术后各个时间点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情况并对两组股四头肌肌力进行比较,评估两组术后的睡眠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4、8、12、24、48 h静息状态下[分(3.43±0.51)vs(3.71±0.55)分、(3.06±0.45)分vs(3.23±0.48)分、(1.15±0.17)分vs(2.97±0.44)分、(1.07±0.16)分vs(2.44±0.36)分、(0.87±0.13)分vs(1.71±0.25)分]和术后24、48 h被动运动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41±0.66)分vs(6.34±0.95)分、(4.85±0.57)分vs(6.76±1.01)分。P<0.05]。术后24、48 h两组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较术前12 h明显提高,且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明显较大[(46.36±6.95)°vs(32.93±4.93)°、(66.41±9.96)°vs(47.52±7.12)°。P<0.05];两组睡眠质量较术前相比较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术后6 h、24 h、48 h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43±0.66)分vs(6.54±0.98)分、(2.07±0.31)分vs(4.63±0.69)分,(1.84±0.27)分vs(3.95±0.59)分。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6%(3/45),明显低于对照组22.22%(10/45)(P<0.05)。结论UGCFNB对TKA术后患者能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有利于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且不会对股四头肌肌力造成影响,同时也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超声引导 连续神经阻滞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股神经阻滞对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疼痛及术后转归的影响
15
作者 杨阳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4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股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髋关节手术后疼痛控制及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20年1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94例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患者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组,各47人。均接受超声...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股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髋关节手术后疼痛控制及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20年1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94例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患者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组,各47人。均接受超声引导治疗,对照组实施股神经阻滞,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行了髂筋膜阻滞。评估两组疼痛程度以及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β(S100-β)、淀粉样蛋白1~40(Aβ_(1~40))水平。结果:对照组在术前、术后12 h、1 d、3 d的VAS评分分别是(2.86±0.51)分、(4.62±0.68)分、(4.03±0.47)分、(3.07±0.33)分;观察组在术前、术后12 h、1 d、3 d的VAS评分分别是(2.91±0.50)分、(3.44±0.50)分、(3.00±0.42)分、(2.58±0.32)分。观察组术后12 h、1 d和3 d 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术前、术后6 h、1 d、3 d,对照组的S100-β水平分别为(60.87±10.15)mg/L、(125.58±15.45)mg/L、(78.77±11.62)mg/L、(61.52±8.81)mg/L,观察组的S100-β水平分别为(60.95±10.07)mg/L、(101.62±14.52)mg/L、(72.26±10.21)mg/L、(58.77±6.69)mg/L。术前、术后6 h、1 d、3 d,对照组的Aβ_(1~40)水平分别为(3.45±0.28)mg/L、(8.02±0.75)mg/L、(7.29±0.68)mg/L、(6.09±0.43)mg/L,观察组的Aβ_(1~40)水平分别为(3.41±0.26)mg/L、(6.45±0.62)mg/L、(5.78±0.54)mg/L、(4.98±0.49)mg/L。术后6 h、1 d、3 d,观察组的S100-β、Aβ_(1~40)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的S100-β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Aβ_(1~40)水平高于术前(P<0.05)。结论:在老年髋部手术中,超声引导的髂筋膜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可以有效地缓解术后疼痛,降低术后早期的S100-β、Aβ_(1~40)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髂筋膜阻滞 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化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技术穿刺要素的教学效果
16
作者 何亮亮 赵文星 +5 位作者 窦智 王宏岩 刘京杰 高亚南 贾晓丽 杨立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0期47-49,共3页
目的 探讨规范化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技术穿刺要素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60名进修医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名。试验组采用规范化超声引导穿刺要素教学,对照... 目的 探讨规范化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技术穿刺要素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60名进修医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名。试验组采用规范化超声引导穿刺要素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教学。通过理论考试,模拟操作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试验组理论考试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穿刺针显影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规范化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技术穿刺要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区域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7
17
作者 吕文学 鹿洪秀 +3 位作者 蔡余力 邱红明 孔鹏 于明秀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7期53-56,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0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60例。手术均选择椎管内麻醉,术后即刻实施周围神...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0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60例。手术均选择椎管内麻醉,术后即刻实施周围神经阻滞镇痛,对照组采用股神经阻滞,试验组采用腘窝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分别于术后6、12、24、72 h静息及活动状态下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疼痛程度,术后1、3、7 d测量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术前及术后1、3 d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促肾上腺激素分泌激素(ACTH)、皮质醇(COR),记录与穿刺相关的并发症及镇痛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 静息状态下,术后6、12 h试验组VAS评分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术后24、48 h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 05)。活动状态下,术后6、12、24、48 h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 05)。术后1、3、7 d,试验组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大于对照组(P均<0. 05)。术前两组ACTH、CO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术后1、3 d,试验组ACTH、COR均低于对照组(P均<0. 05)。两组均未发生与穿刺相关的并发症;术后7 d内,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满意,且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 超声 全膝关节置换术 镇痛效果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和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应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镇痛效果比较 被引量:49
18
作者 杨新平 李嵩山 +3 位作者 廖长剑 卢健芳 刘志恒 詹勇强 《安徽医学》 2016年第7期815-818,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和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IHN)阻滞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2013~2015年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单侧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90例,年龄35~75岁,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TAP组、IHN组...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和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IHN)阻滞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2013~2015年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单侧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90例,年龄35~75岁,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TAP组、IHN组和对照组(CTR组),每组30例。TAP组和IHN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TAP阻滞或IHN阻滞,再经静脉麻醉后手术,CTR组直接采用静脉全麻后手术,记录手术相关情况。观察和记录术后12、24、48小时VAS评分、术后48小时总体镇痛满意度、术后镇痛剂使用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AP组和IHN组的12小时和24小时VAS评分低于CTR组(P〈0.05),而48小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总体镇痛评分高于CTR组(P〈0.05)。TAP组和IHN组术后12、24、48小时VAS评分,术后48小时总体镇痛满意度和镇痛剂使用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和IHN阻滞对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均有满意的镇痛效果,二者的镇痛效果相似,在临床应用中均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术后镇痛 沟斜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手术麻醉效果观察 被引量:38
19
作者 孔宪刚 李成文 侯代亮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8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90例拟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者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麻醉方法:股-坐骨神经组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腰丛-坐骨神经组行...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90例拟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者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麻醉方法:股-坐骨神经组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腰丛-坐骨神经组行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经典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硬膜外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记录三组麻醉操作时间,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及持续时间,麻醉前及麻醉后15、30、60 min MAP、HR。评价麻醉效果,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腰丛-坐骨神经组麻醉操作时间长于股-坐骨神经组、硬膜外组,P均<0.01。硬膜外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持续时间均短于股-坐骨神经组、腰丛-坐骨神经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持续时间均长于股-坐骨神经组、腰丛-坐骨神经组,P均<0.05。麻醉后15、30、60 min,硬膜外组MAP均低于麻醉前及股-坐骨神经组、腰丛-坐骨神经组,P均<0.01;股-坐骨神经组、腰丛-坐骨神经组麻醉后MAP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三组麻醉后HR及麻醉效果比较,P均>0.05。硬膜外组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股-坐骨神经组、腰丛-坐骨神经组,P均<0.05。结论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好,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硬膜外麻醉 膝关节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在连续股神经阻滞行膝关节手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连主 刘慧 苏帆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在连续股神经阻滞行膝关节手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35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单侧下肢膝关节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75例和B组60例,分别采用超声引导加神经刺激器、单纯采用神经刺激器行连续股神经阻滞。记录两组从...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在连续股神经阻滞行膝关节手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35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单侧下肢膝关节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75例和B组60例,分别采用超声引导加神经刺激器、单纯采用神经刺激器行连续股神经阻滞。记录两组从穿刺针接触皮肤开始到导管置入结束拔出穿刺针的操作时间,术后12、24、48 h的VAS评分及各时段的PCA泵按压次数,出现刺破血管、头晕耳鸣等并发症例数。结果两组行连续股神经阻滞的操作时间和术后24、48 h的VAS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操作时间短于B组且术后疼痛评分低于B组。仅B组有5例出现穿刺针刺入血管,两组均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连续股神经阻滞行膝关节手术后镇痛,在使用神经刺激器的基础上应用超声进行引导,可以使整个麻醉更快速、更有效、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连续神经阻滞 神经 膝关节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