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与缺氧诱导因子-1α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
作者 牛司华 朱庆莉 +5 位作者 姜玉新 朱家安 孝梦甦 游珊珊 周炜洵 肖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1-345,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US-DOT)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相关性。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10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术前行US-DOT的69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切片行HIF-1α、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H...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US-DOT)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相关性。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10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术前行US-DOT的69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切片行HIF-1α、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HIF-1α阳性组和阴性组微血管密度(MVD)与US-DOT总血红蛋白浓度(THC)的差异。结果 69例中,HIF-1α阳性病例12例(17.4%),平均THC(274.763±77.661)μmol/L,平均MVD(33.8±10.8)个/0.2 mm2;HIF-1α阴性病例57例(82.6%),平均THC(228.059±65.760)μmol/L,平均MVD(28.4±7.4)个/0.2 mm2;HIF-1α阳性组的MVD(t=2.049,P=0.04)和THC(t=2.167,P=0.034)均显著高于HIF-1α阴性组。结论 HIF-1α可以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使肿瘤内血供增加,THC增加。作为反映肿瘤血供的指标,THC可间接反映肿瘤的血管生成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 总血红蛋白浓度 缺氧诱导因子-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与乳腺癌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红磊 武力 阙燕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1-536,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综合诊断指数(SDI)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以及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系统,研究131例乳腺良性肿块及142例乳腺癌患者,测量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综合诊断指数通...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综合诊断指数(SDI)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以及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系统,研究131例乳腺良性肿块及142例乳腺癌患者,测量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综合诊断指数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乳腺癌的最佳诊断阈值。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结果】乳腺良性疾病与乳腺癌的SDI值分别:109±48、191±60。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得:SDI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9,确定SDI值>141.2作为乳腺癌的最佳诊断阈值。SDI值与MVD值呈正相关。SDI值、CD105标记的MVD值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CerbB-2表达有关(P<0.05),与ER、PR表达无关(P>0.05)。【结论】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综合诊断指数与乳腺癌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可以间接反映血管生成活性,对于对乳腺癌的诊断、病情判断具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系统 乳腺癌 综合诊断指数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与乳腺癌HIF-1α表达的相关性
3
作者 王红磊 武力 +3 位作者 阙燕 马大昌 吴多明 纪彩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87-1190,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术前乳腺癌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diffused optical tomography with ultrasonography)的综合诊断指数(synthesis diagnostic index,SDI)以及术后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CD105在乳腺癌中... 目的通过研究术前乳腺癌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diffused optical tomography with ultrasonography)的综合诊断指数(synthesis diagnostic index,SDI)以及术后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CD105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乳腺癌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综合诊断指数与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系统,研究2008年11月至2010年9月我科131例乳腺良性肿块及142例乳腺癌患者,测量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综合诊断指数(synthesis diagnostic index,SDI),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确定乳腺癌的最佳诊断阈值。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表达与定位,检测乳腺癌MVD。分析超声光散射SDI值与HIF-1α表达、MVD值的关系。分析超声光散射的SDI值以及HIF-1α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良性疾病与乳腺癌的SDI值分别:(109.35±48.03)、(190.87±60.33)。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确定,以SDI值>141.2作为乳腺癌的最佳诊断阈值。HIF-1α表达阳性的乳腺癌SDI值高于HIF-1α表达阴性的乳腺癌(P<0.05)。SDI值与MVD值呈正相关(r=0.673,P<0.01)。HIF-1α表达阳性的MVD值大于HIF-1α表达阴性的MVD值(P<0.05)。SDI值、HIF-1α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联系显示:两者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CerbB-2表达有关(P<0.05)与ER、PR表达无关(P>0.05)。结论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系统作为一种新的功能性检测技术对乳腺癌的诊断、病情判断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 乳腺癌 缺氧诱导因子-1Α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光散射乳腺成像诊断乳腺癌假阳性率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李越 赵颖 +5 位作者 葛洁 张斌 于治灏 宁连胜 曹旭晨 王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04-706,共3页
目的:超声光散射乳腺成像系统(OPTIMUS)是多模式的可以进行早期乳腺癌普查、诊断及疗效检测的系统。本研究回顾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60例乳腺肿瘤的OPTIMUS系统表现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评价OPTIMUS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0例乳腺... 目的:超声光散射乳腺成像系统(OPTIMUS)是多模式的可以进行早期乳腺癌普查、诊断及疗效检测的系统。本研究回顾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60例乳腺肿瘤的OPTIMUS系统表现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评价OPTIMUS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0例乳腺肿瘤患者进行OPTIMUS系统检查,将检查结果及手术病理进行总结,并与相应的钼靶及超声结果进行对比,用卡方检验分析结果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OPTIMUS系统诊断良性病变42例,恶性病变118例。术后病理诊断良性病变60例,恶性病变100例。假阳性率为30.0%,假阴性率为0。OPTIMUS系统诊断乳腺癌准确性88.8%(142/160),敏感性100.0%(100/100);相应超声及钼靶检测准确性分别为87.6%和87.1%,无统计学差异;敏感性分别为86.8%和87.1%,与OPTIMUS系统有统计学差异。结论:OPTIMUs系统对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准确性及敏感性较高,是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系统 乳腺肿瘤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超声光散射成像在乳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安平 白铂 +1 位作者 胡中倩 林红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79-1082,共4页
目的: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明显上升,超声光散射乳腺成像作为新的影像诊断技术已逐步应用于临床,但该方法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尚缺少系统性研究。本文旨在通过超声光散射乳腺断层成像系统( optical tomography image ultra-sonograph... 目的: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明显上升,超声光散射乳腺成像作为新的影像诊断技术已逐步应用于临床,但该方法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尚缺少系统性研究。本文旨在通过超声光散射乳腺断层成像系统( optical tomography image ultra-sonography system,OPTIMUS)测量乳腺癌最高血红蛋白浓度( maximum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MHC),并与病理对照研究,探讨OPTIMUS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4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380例乳腺肿瘤患者,包括良性肿瘤210例,恶性肿瘤170例,使用OPTIMUS测量MHC,免疫组化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 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PECAM-1/CD31),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评价MHC预测乳腺恶性肿瘤的最佳诊断阈值,并分析MHC值与肿瘤良恶性、淋巴结转移及VEGF、PECAM-1/CD3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380例乳腺肿瘤病例中恶性肿瘤的MHC高于良性肿瘤[(215.33±69.31) vs (116.50±55.31)μmol/L,P<0.01]。评价 MHC预测乳腺恶性肿瘤分析显示 ROC曲线下面积为0.836(95%CI:0.684-0.989),最佳诊断阈值为135.00μmol/L,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7%和89.0%。肿块≤2 cm时,有淋巴结转移MHC值高于无转移者[(207.73±66.43) vs (184.36±62.13)μmol/L, P<0.05]。良性肿瘤VEGF、PECAM-1/CD31表达阴性(-)的MHC值较恶性肿瘤VEGF、PECAM-1/CD31阳性(+)降低[(116.50±55.31) vs (205.73±72.46)μmol/L,P<0.05],较VEGF、PECAM-1/CD31强阳性(++)[(244.21±63.56)μmol/L]亦降低(P<0.05);VEGF、PECAM-1/CD31强阳性(++)表达的MHC值降阳性(+)表达升高( P<0.05)。结论 OPTIMUS测量MHC良恶性乳腺肿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散射乳腺断层成像 最高血红蛋白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