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旋转和扭转运动 被引量:21
1
作者 谢明星 张丽 +6 位作者 吕清 王新房 韩伟 张静 刘莹莹 付倩 项飞翔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62,I0003,共6页
目的采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LVtw)的特征。方法随机选取心功能正常的HCM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各20例,取胸骨旁左心室心尖和心底短轴观二维图像对左心室旋转进行测量分析,计算心底部旋... 目的采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LVtw)的特征。方法随机选取心功能正常的HCM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各20例,取胸骨旁左心室心尖和心底短轴观二维图像对左心室旋转进行测量分析,计算心底部旋转角度峰值(MV-Prot)及其达峰时间、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AP-Prot)及其达峰时间、扭转角度峰值(Ptw)及达峰时间、收缩期末扭转角度(AVCtw)、等容舒张期末扭转角度(MVOtw)、解旋率(UntwR)、解旋减半时间(HTU),并比较两组间上述各参数的差别。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HCM组MV-Prot、AP-Prot、Ptw、AVCtw、MVOtw和HTU测值增加,UntwR测值减低(P均<0.05)。(2)HCM组左心室扭转角度达峰时间测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3)HCM组内左心室旋转心尖部达峰时间较心底部测值明显增加(P<0.05)。结论应用STI可无创性评价HCM患者左心室旋转及扭转运动特征,HCM患者左心室旋转运动力学参数较正常人有明显异常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 肥厚性心肌病 左室扭转 左室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在左心室壁增厚患者中鉴别Fabry病的价值
2
作者 王崇慧 王涵 +6 位作者 杨颖 刘琳 范芳芳 赵亚雯 张巍 于扬 马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48-853,879,共7页
目的探索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在左心室壁增厚患者中鉴别Fabry病左心室壁增厚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8月—2023年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经临床确诊的23例左心室壁增厚Fabry病患者作为左心室壁增厚组,选取同期北京... 目的探索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在左心室壁增厚患者中鉴别Fabry病左心室壁增厚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8月—2023年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经临床确诊的23例左心室壁增厚Fabry病患者作为左心室壁增厚组,选取同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断为高血压左心室壁增厚、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各23例,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和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分析左心房应变以及左心室纵向应变,比较3组间相关参数的差异。运用LASSO回归筛选变量建立鉴别3种疾病的模型。结果Fabry病左心室壁增厚组的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左心室基底段前壁、前侧壁、中间段下壁纵向应变比高血压左心室壁增厚组明显降低(P<0.05)。Fabry病左心室壁增厚组与肥厚型心肌病组左心房应变、左心室整体及节段纵向应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超声建立的模型相比,联合常规超声心动图与应变的模型诊断效能未明显增加(Z=-1.314~-0.594,P>0.05)。结论肥厚型心肌病及Fabry病患者较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左心房、左心室整体及节段纵向应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在左心室壁增厚的情况下,相比于常规超声心动图,进一步测量左心室纵向应变以及左心房应变未显示出对3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布里病 超声检查 肥大 左心室 应变 斑点追踪超声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心房功能与HFpEF-ABA评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马佳琪 刘轩昌 +1 位作者 金冬霞 耿婕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130,共8页
目的探讨在高血压患者中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测定的左心房功能与HFpEF-ABA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单中心、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天津大学胸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207例高血压患者平均年龄(59.2±14... 目的探讨在高血压患者中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测定的左心房功能与HFpEF-ABA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单中心、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天津大学胸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207例高血压患者平均年龄(59.2±14.6)岁,男性107例(48.3%)。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房直径、左心房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及肺动脉收缩压等参数,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及左心房容积指数,脉冲多普勒成像技术测定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和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定间隔侧和侧壁侧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间隔侧e′和侧壁侧e′)。利用2D-STE测定左心房储蓄功能(LASr)、导管功能(LAScd)和收缩功能(LASct)。采用H_(2)FPEF和HFpEF-ABA评分对高血压患者HFpEF风险进行评估,根据HFpEF-ABA评分将患者分为:低概率组(40例)、中概率组(131例)和高概率组(36例)。通过计算Kappa值进行H_(2)FPEF和HFpEF-ABA评分工具的一致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LASr、LAScd和LASct在HFpEF-ABA评分体系下对疑似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的预测价值。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LASr、LAScd和LASct与HFpEF-ABA评分的相关性。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不同变量与HFpEF-AB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在HFpEF-ABA评分系统中,3组间年龄,性别,心率,糖尿病、冠心病、心房颤动和脑卒中患者比例,以及B型利钠肽、左心房直径、左心房容积指数、A、E、E/A、间隔侧e′、侧壁侧e′、E/e′和肺动脉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左心房功能学参数LASr、LAScd、LASct均随着HFpEF风险的增加而降低,且与HFpEF-ABA评分呈负相关(均为P<0.001)。HFpEF-ABA与H_(2)FPEF评分在高血压人群中对HFpEF风险评估具有一致性(Kappa=0.537,P<0.001)。相较于LAScd和LASct,LASr对疑似HFpEF患者的预测精确度更高(AUC:0.843比0.722和0.798,P<0.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Sr与HFpEF-ABA评分呈强相关(β=-0.58,95%CI:-0.81~-0.34,P<0.001)。结论随着HFpEF-ABA评分的增加,2D-STE测得的左心房储蓄、导管和收缩功能下降。LASr对疑似HFpEF高风险人群的预测价值最高,且与HFpEF-ABA评分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左心房功能 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 HFpEF-ABA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评估中华田园猫左心室收缩功能
4
作者 吕瑞奕 冯文红 +5 位作者 张振宇 李承宗 廖雪玉 王婷 牛俊义 许明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25年第1期65-72,共8页
为建立猫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的左心室应变及达峰时间基础参考区间,比较心壁各区间应变及达峰时间差异,使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检测35只健康猫相关数据。结果显示,基于35只健康猫的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数据,构建了包括心脏各... 为建立猫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的左心室应变及达峰时间基础参考区间,比较心壁各区间应变及达峰时间差异,使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检测35只健康猫相关数据。结果显示,基于35只健康猫的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数据,构建了包括心脏各个节段及切面的周向应变、周向达峰时间、纵向应变、纵向达峰时间的健康猫心肌收缩力数据库,周向应变中心尖部极显著弱于乳头肌部(0.001≤P<0.01),纵向应变的心基部极显著弱于乳头肌部(0.001≤P<0.01);纵向达峰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周向达峰时间的心基部极显著长于乳头肌部(0.001≤P<0.01);周向达峰时间的心基部极其显著长于心尖部(P<0.001);乳头肌部前壁和室间隔壁的纵向应变较强,左心室纵向收缩的机械同步性较强,周向收缩的机械同步性较弱。结果表明: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可以为猫左心室收缩功能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 中华田园猫 左心室功能 应变 达峰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肥胖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相三婷 王文平 +4 位作者 雍永宏 孙伟 张盼盼 童梦佳 陈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0-386,共7页
目的:联合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评估肥胖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房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体重指数(body m... 目的:联合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评估肥胖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房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将2022年4月—2023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确诊的13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114例血压正常的健康对照分为6个亚组。利用2D⁃STI联合RT⁃3DE技术获得左房纵向应变及机械功能指数,比较各组间左房功能差异。结果:与相同BMI分类的健康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左房储备期应变(left artial reservoir strain,LASr)、左房导管期应变(left artial conduit strain,LAScd)均下降(P<0.05);随BMI增加,高血压组LASr、LAScd、左房总排空分数(total left atrial ejection fraction,LAEFt)、左房被动排空分数(passive left atrial ejection fraction,LAEFp)、左房主动排空分数(active left a trial ejection fraction,LAEFa)均降低(P<0.05),而左房收缩期应变(left artial contractile strain,LASct)无明显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BMI与高血压组LASr、LAScd、LAEFt、LAEFp、LAEFa均呈独立负相关(P<0.05),而收缩压与高血压患者左房功能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可引起左房功能受损,随着BMI的增加特别是合并肥胖后可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重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房功能 斑点追踪技术 高血压 肥胖 实时三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扭转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玲利 谢明星 +4 位作者 王新房 张利 吕清 王静 丁尚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13-1316,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CM)左室扭转(LVtw)运动特征。方法DCM患者33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经胸采集3个心动周期标准左室基底部及心尖部短轴二维图像并存贮,运用Echo PAC超声工作站进行脱...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CM)左室扭转(LVtw)运动特征。方法DCM患者33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经胸采集3个心动周期标准左室基底部及心尖部短轴二维图像并存贮,运用Echo PAC超声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获取每个切面的旋转值。左室扭转值定义为左室心尖部旋转值与心底部旋转值的差值。对不同研究对象间心率差异进行时间校标。结果从左室心尖来看,正常人LVtw运动主要表现为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和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心脏整体表现为心动周期内逆时针方向为主的扭转运动。DCM患者LVtw运动于收缩期仍维持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及心脏整体收缩期逆时针方向的扭转运动,但其左室扭转峰值[(6.56±2.19)°/(14.44±1.55)°,P<0.001]显著减低。左室峰值扭转与左心功能显著正相关,相关关系密切(Spearman相关系数r=0.762,P=0.00)。结论DCM患者组收缩期左室扭转值减低对于左室收缩功能有很大影响。STI技术为准确地评估左心室扭转运动特征提供了全新的定量工具,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 扩张型心肌病 左室 扭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甲型流感相关心肌炎患儿左室功能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晔 朱善良 +3 位作者 杨世伟 陈俊 花立春 唐颖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48-653,共6页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评估甲型流感相关心肌炎患儿左室功能和室壁运动障碍中的价值。方法选取30例甲流相关心肌炎患儿作为病例组,门诊正常体检患儿33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其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并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功...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评估甲型流感相关心肌炎患儿左室功能和室壁运动障碍中的价值。方法选取30例甲流相关心肌炎患儿作为病例组,门诊正常体检患儿33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其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并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功能及左室整体纵向应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0例心肌炎患儿年龄、体表面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E/A)、CK-MB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心率、血hsTnI指标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的比值(E/E’)以及左室整体收缩期应变峰值(GLP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PS与LVEF呈显著的正相关,与IVSd呈显著的负相关,但与LVIDd、E/A、E/E’以及血hsTnI、CK-MB及心电指标相关性不明显。GLPS诊断小儿甲流相关心肌炎的最佳阈值为-19.9%。结论2 D-STE的左室长轴应变可较准确反映甲流病毒感染所致的心肌炎患儿的左室功能变化,可作为甲流相关心肌炎的早期诊断、随访及预后评估的一种简便安全、可靠的实用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心肌炎 斑点追踪技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长新冠综合征患者早期亚临床心肌损害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迪 张艳娟 +1 位作者 王连生 刘加宝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90,共6页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长新冠综合征患者早期亚临床心肌损害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连续入组2022年12月7日我国放开疫情管控后新冠感染患者59例作为观察组,选取新冠流行前门诊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长新冠综合征患者早期亚临床心肌损害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连续入组2022年12月7日我国放开疫情管控后新冠感染患者59例作为观察组,选取新冠流行前门诊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等化验指标,采用二维心超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评估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功能E/A、E/e’,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及十八节段应变值,计算并比较各组间心率、LVEF、E/A、E/e’、GLS及十八节段应变值。结果:研究发现长新冠综合征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E/A(1.14±0.34 vs.1.46±0.44,P<0.001)、E/e’(8.01±2.08 vs.7.21±1.53,P<0.05)及左室GLS[(-20.57±2.15)%vs.(-21.90±1.73)%,P<0.001]较健康对照组显著下降。进一步行十八节段应变分析发现新冠组患者主要表现为前间隔基底部、前壁中间部、前间隔中间部、下侧壁中间部、前侧壁中间部、前壁心尖部、前间隔心尖部、下壁心尖部、下侧壁心尖部和前侧壁心尖部等十个节段的显著降低(P<0.05)。通过感染后时间的亚组分析发现,随着新冠康复时间延长,患者GLS呈现逐渐改善趋势。结论:新冠后患者常出现左室舒张功能及GLS的下降。而随着新冠康复时间的延长,上述指标呈现逐渐改善趋势。应用2D⁃STI可以定量评估长新冠综合征患者早期亚临床心肌损害,可能为新冠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感染 长新冠综合征 斑点追踪技术 左室整体纵向应变 心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左室心肌周向收缩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潘敏 鲁树坤 +4 位作者 王双双 刘俐 张蒂荣 陈芸 David J Sahn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67-1269,共3页
目的利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评价实验动物猪左室心肌周向收缩功能。方法25只猪开胸后取中部水平左室短轴切面,采集连续3个心动周期二维灰阶图像,并与左室压力曲线同步(±dp/dt)。使用EchoPAC软件包进行脱机分析。运用2DS技... 目的利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评价实验动物猪左室心肌周向收缩功能。方法25只猪开胸后取中部水平左室短轴切面,采集连续3个心动周期二维灰阶图像,并与左室压力曲线同步(±dp/dt)。使用EchoPAC软件包进行脱机分析。运用2DS技术测量左室心内膜层和心外膜层6个心肌节段的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心内膜层各室壁节段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高于心外膜层(P<0.01),尤以前间隔、侧壁、下壁和室间隔节段差异更为显著(P<0.0001)。此外,心内膜层和心外膜层各节段心肌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与左室dp/dt相关性良好。结论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因其不受声束角度限制的优点,能准确地评价左室局部心肌的周向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追踪技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周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及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估川崎病患儿心肌功能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沈亚梅 白涛敏 +4 位作者 张雪梅 亢春苗 常小妮 高燕华 严晓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1期1661-1664,1669,共5页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2D-STI)及三维超声斑点追踪(3D-STI)技术评估川崎病患儿心肌功能的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92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行3D-STI检查的5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行2D-STI检查的42例患儿作为对...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2D-STI)及三维超声斑点追踪(3D-STI)技术评估川崎病患儿心肌功能的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92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行3D-STI检查的5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行2D-STI检查的42例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储存与分析图像时间、冠脉内径大小及左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整段应变差异。结果: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心肌质量(LVM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储图像时间、分析图像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冠状动脉(LCA)、右冠状动脉(RCA)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左前降支(L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底段、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LS)、收缩期圆周峰值应变(CS)、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RS)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S)、整体圆周峰值应变(GCS)、整体径向峰值应变(GRS)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间段LS、CS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3D-STI较2D-STI更能客观、准确的反应川崎病患儿心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超声斑点追踪 超声斑点追踪 心肌功能 左室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不同部位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慧 王禹 +6 位作者 王秋霜 张梅青 姬冬冬 孟娟娟 张丽伟 沈东 张春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4期349-351,共3页
目的探讨对于不同部位心肌梗死,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判断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及心脏整体收缩功能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二维超声记录左室长轴和短轴切面高帧频图像,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室心肌各节段纵向、径向、圆周应... 目的探讨对于不同部位心肌梗死,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判断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及心脏整体收缩功能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二维超声记录左室长轴和短轴切面高帧频图像,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室心肌各节段纵向、径向、圆周应变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前壁心肌梗死组左室16/17节段的纵向应变值、11/18节段的径向应变值、12/18节段的圆周应变值减低,其中前、侧壁、室间隔及心尖部应变值减低较其余节段更为显著(P<0.05);下壁心肌梗死组左室15/17节段的纵向应变值、5/18节段的径向应变值、10/18节段的圆周应变值减低,其中下、后壁应变值减低较其余节段更为显著(P<0.05)。前壁心肌梗死组平均纵向应变、平均圆周应变及平均径向应变值均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值显著相关(r=-0.74,r=-0.78,P<0.001;r=0.69,P<0.05),下壁心肌梗死组仅平均纵向应变值与LVEF值显著相关(r=-0.82,P<0.05)。结论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是准确、定量评价心脏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及整体收缩功能新的无创方法。纵向应变值可能是全面、准确、定量评价心功能的指标,而圆周及径向应变值的作用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 应变 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显像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敏 翁斌 +3 位作者 林晟 郭仁铭 陈伟莉 王世彪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29-434,共6页
背景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显像联合用于评价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的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相关研究仍较少。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显像对VMC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福建省儿童医... 背景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显像联合用于评价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的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相关研究仍较少。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显像对VMC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福建省儿童医院病历系统中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住院的确诊VMC患儿为队列人群,以出院后半年为随访终点,根据随访结局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两组人群进一步按照7∶3的比例分别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方案,均行2D-STI[取左心室长轴的心尖两腔切面、心尖四腔切面、心尖切面及左心室后壁短轴的乳头肌切面,测量左心室各壁中间段(MID)、心尖段(APX)、基底段(BAS)的左心室壁各节段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Asr)、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sr)、收缩期峰值应变(ε)、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Esr)]及RT-3DE参数[左心室16节段、12节段的收缩末期最小容积时间的最大差值(Tmsv-16-Dif、Tmsv-12-Dif)、标准差(Tmsv16-SD、Tmsv12-SD)及其心率校正值(Tmsv16-SD%、Tmsv12-SD%、Tmsv12-Dif%、Tmsv12-Dif%)]的测量,取两位超声医生测量的平均值。以训练集VMC患儿入院时的2D-STI、RT-3DE参数和实验室检查指标,通过单因素分析、Lasso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因素,构建预测VMC患儿预后的模型并验证。主要结局指标2D-STI参数及RT-3DE参数对VMC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57例VMC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82例,女75例;中位年龄6.7(3.2,10.6)岁;中位随访时长8.3(7.4,11.4)个月。预后良好组121例(训练集84例,验证集37例);预后不良组36例(训练集26例,验证集10例)。最终纳入19个影响VMC预后的独立因素,分别为(1)左心室壁长轴方向2D-STI参数:后壁-BAS-ε、下壁-BAS-ε、前壁-MID-Esr、后壁-BAS-Esr、下壁-BAS-Esr、下壁-APX-ε、后壁-APX-Esr、下壁-APX-Esr;(2)RT-3DE参数:Tmsv12-SD、Tmsv12-SD%、Tmsv12-Dif%、Tmsv16-SD、Tmsv16-SD%、Tmsv16-Dif、Tmsv16-Dif%;(3)实验室检查指标:WBC、hs-CRP、CK、cTn。构建的预测VMC患儿预后的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训练集和验证集预测模型AUC分别为0.861(95%CI:0.812~0.889)和0.842(95%CI:0.807~0.887),训练集和验证集校准曲线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886和0.881。结论VMC预后不良预测模型对患儿的预后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三超声心动图 斑点追踪显像 病毒性心肌炎 患儿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心脏功能的改变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琨 邓又斌 +5 位作者 孙杰 王玉波 毕小军 杨好意 王俊力 汤乔颖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左心室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正常对照组41例及已确诊为缩窄性心包炎的患者40例,行超声常规检查并存储患者足够帧频二维图像,其中左室长轴图像包括心尖位左室长轴观,二腔心观、四...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左心室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正常对照组41例及已确诊为缩窄性心包炎的患者40例,行超声常规检查并存储患者足够帧频二维图像,其中左室长轴图像包括心尖位左室长轴观,二腔心观、四腔心观,短轴图像包括二尖瓣环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左室短轴观,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分析并记录各个切面观总体纵向峰值应变、径向峰值应变、圆周峰值应变;其中总体纵向峰值应变为软件自动测量得出,二尖瓣环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左室短轴观的总体圆周应变及径向应变为每个切面6个节段的峰值应变的平均值。结果①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左房、右房较正常对照组扩大,左室缩小,EF值减低,舒张早期二尖瓣口血流速度E峰减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二维斑点追踪成像: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心尖二腔心观、心尖四腔心观及心尖左心室长轴观总体纵向应变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左心室二尖瓣环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短轴切面平均圆周应变和径向应变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左心室长轴方向各切面总体纵向应变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左心室短轴各水平平均圆周应变及平均径向应变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表明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左心室壁运动功能减低,心肌存在一定的损伤;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较射血分数更早地检测出心肌损伤,为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心功能的评估提供了一种更精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追踪技术 缩窄性心包炎 心脏功能 左心室 纵向应变 圆周应变 径向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左心房功能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洁 颜紫宁 +3 位作者 黄俊 范莉 沈丹 刘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05-1408,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常见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伴发心血管系统损害极为常见,但因症状较轻,易被忽视,成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临床早期识别左心房功能损害并及时干预可改善预后[2]。本研究运用二维斑点...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常见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伴发心血管系统损害极为常见,但因症状较轻,易被忽视,成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临床早期识别左心房功能损害并及时干预可改善预后[2]。本研究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技术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观察RA患者左心房功能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心房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斑点追踪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室壁运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慎义 陈红天 +3 位作者 龙湘党 刘亮 危安 钟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6-488,共3页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心力衰竭仍是当今世界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阶段,病死率较高,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的正确的评价对临床诊疗及预后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美国心脏病协会指出:超声心动图不但能够对心力衰竭...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心力衰竭仍是当今世界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阶段,病死率较高,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的正确的评价对临床诊疗及预后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美国心脏病协会指出:超声心动图不但能够对心力衰竭患者作出独立诊断,而且能对其预后进行评估。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是新近发展的一项无角度依赖性且重复性好的致力于心功能检测的新技术,能定量评价整体和局部心肌功能,且其在判断室壁运动的敏感性及准确性优于以往相关超声的检查方法,尤其在反映心脏运动情况方面较组织多普勒更真实、更准确,从心肌纤维形变的角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定量评价心脏舒缩功能及扭转的新手段。长期以来对心肌运动力学的检测一直是超声技术的研究重点,且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在此就其对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患者 超声 室壁运动 斑点追踪 像技术 局部心肌功能 美国心脏病协会 流行病学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右心室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淑娟 杨军林 +3 位作者 李运泉 王慧深 林约瑟 黄紫房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8-223,共6页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右心室功能。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41例,Cobb角30°~125°,其中轻度脊柱侧凸(Cobb角<45°)5例,中度(Cobb角4...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右心室功能。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41例,Cobb角30°~125°,其中轻度脊柱侧凸(Cobb角<45°)5例,中度(Cobb角45°~80°)31例,重度(Cobb角>80°)5例;选取年龄相匹配的脊柱与心脏正常的人30例作为对照组。脊柱侧凸组与对照组均用GE Vivid 7超声心动图仪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先用改良双平面Simpson′s法测量并计算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然后用二维超声STI检测右心室多节段的收缩期二维应变;在两组中选取有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例,通过三尖瓣返流(TVR)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并行组间比较。脊柱侧凸组行肺功能检查,测量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流速(FEV1),计算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VC%、FEV1%)。应用线性相关分别分析右心室整体收缩期二维应变与Cobb角、FVC%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组脊柱侧凸患者的RVEF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脊柱侧凸组右心室前壁心尖段、前间隔心尖段、室间隔心尖段、后间隔中间段、后间隔基底段的收缩期二维应变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轻、中度脊柱侧凸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侧凸组的后间隔基底段的收缩期二维应变显著低于轻度侧凸组(P<0.05),而与中度侧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侧凸组25例有TVR,对照组18例有TVR,两组PAS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侧凸组的FVC%与FEV1%显著低于轻度侧凸组(P<0.05),中度侧凸组与轻度组、重度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脊柱侧凸患者右心室整体收缩期二维应变与Cobb角呈负相关(r=-0.93,P<0.05),与FVC%间有低相关性(r=0.47,P<0.05)。结论:二维超声STI可敏感地检测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右心室功能异常,是评价右心室功能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会引起右心室心肌运动障碍致右心室功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斑点追踪像技术 特发性脊柱侧凸 右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分析小鼠颈动脉僵硬度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晴 刘丽娜 +1 位作者 宋妍婷 曲爱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83-888,共6页
目的探讨超高分辨率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分析小鼠颈动脉血管壁僵硬度的方法。方法选用6只正常8周龄C57B1/6J雄性小鼠及6只60周龄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基因敲除小鼠(Apo E-/-),应用超高分辨率小动物专用超声影像... 目的探讨超高分辨率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分析小鼠颈动脉血管壁僵硬度的方法。方法选用6只正常8周龄C57B1/6J雄性小鼠及6只60周龄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基因敲除小鼠(Apo E-/-),应用超高分辨率小动物专用超声影像系统及50 MHz探头,测定小鼠颈动脉内膜及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血管平均面积、血管平均直径及面积变化率和直径变化率、血管扩张性等指标,同时测量血管壁整体径向应变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以此评价小鼠颈动脉血管壁僵硬度。结果与正常小鼠相比,Apo E-/-小鼠IMT增加[(0. 05±0. 01) mm vs (0. 02±0. 01) mm],面积变化率[(49. 64±5. 69)%vs (34. 33±5. 92)%]和直径变化率[(25. 21±3. 04)%vs (17. 33±3. 14%)]下降;血管扩张性降低[(100. 49±12. 40) MPa-1vs (59. 87±21. 22) MPa-1],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快[(1. 90±0. 37) m/s vs (3. 09±0. 23)m/s];血管壁整体径向应变降低[(66. 97±10. 28)%vs (41. 64±8. 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6,P <0. 05)。结论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分析小鼠颈动脉血管壁运动僵硬度的方法是可行的,可为小动物血管僵硬度检测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频超声 斑点追踪技术 血管僵硬度 无创检测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出版: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及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术患者心室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如峰 赵世祥 +2 位作者 董伟娜 许超 刘丽丽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I0029-I0029,共1页
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房间隔缺损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10%,发病率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排第二位,占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20%-30%,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以女性多见,是房间隔部位出现先天性缺损,造成左、右... 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房间隔缺损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10%,发病率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排第二位,占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20%-30%,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以女性多见,是房间隔部位出现先天性缺损,造成左、右心房之间直接交通和血流分流的病变。随着封堵器的发明,先心病介入封堵技术不断完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图 右心房 斑点追踪技术 介入封堵 心室功能 心血管内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估结缔组织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马红 周蕾 +4 位作者 王嫱 孙晓萱 李新立 张海锋 吴红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10-915,共6页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2D-STI)评估结缔组织病(CT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变及其对CTD相关肺动脉高压的预测价值。方法:于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前瞻性纳入在我院确诊的74例CTD患者(CTD组),根据超声心动图估测...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2D-STI)评估结缔组织病(CT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变及其对CTD相关肺动脉高压的预测价值。方法:于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前瞻性纳入在我院确诊的74例CTD患者(CTD组),根据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收缩压(sPAP)将其分为两个亚组:肺动脉压正常亚组(sPAP≤36 mmHg,1 mmHg=0.133 kPa,n=34)和肺动脉高压亚组(sPAP>36 mmHg,n=40)。同时纳入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获取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心室面积变化率(FAC)及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流速(S’);2D-STI获取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纵向应变(Sb)、中间段纵向应变(Sm)和心尖段纵向应变(Sa),并计算右心室游离壁三个节段的纵向应变平均值(Sg)。结果:在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方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TD组患者右心室基底部横径明显增大,TAPSE、右心室FAC和三尖瓣环S’均明显减低(P均<0.05);与肺动脉压正常亚组CTD患者相比,肺动脉高压亚组CTD患者的TAPSE明显减小,右心室FAC和三尖瓣环S’均明显减低(P均<0.05)。在2D-STI指标方面,肺动脉高压亚组CTD患者右心室游离壁纵向应变参数Sb、Sm、Sa、Sg均低于肺动脉压正常亚组(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PAP与右心室游离壁纵向应变参数Sb(r=0.70)、Sm(r=0.53)、Sa(r=0.36)、Sg(r=0.65)呈正相关,与TAPSE(r=-0.55)和右心室FAC(r=-0.64)呈负相关(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b、Sm、Sa、Sg、FAC均可预测CTD患者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81、0.74、0.84、0.89(P均<0.05)。结论:2D-STI指标可准确评价CTD患者的右心室收缩功能,有望成为评估肺动脉高压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追踪像技术 超声心动图 肺动脉高压 结缔组织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左心室不同部位心肌梗死患者右心室心肌功能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阳 马春燕 +3 位作者 刘爽 王永槐 邹麓 杨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47-1051,共5页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左心室不同部位心肌梗死对右心室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52例患者(AMI组),结合心电图、室壁运动评分指数(WMSI)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左心室不同部位心肌梗死对右心室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52例患者(AMI组),结合心电图、室壁运动评分指数(WMSI)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下后壁心肌梗死亚组(A组,n=26)和非下后壁心肌梗死亚组(B组,n=26)。另选取26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3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STI技术进行评价,比较左、右心室心肌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组右心室纵向峰值应变(RV-LS)、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左心室纵向峰值应变(LV-LS)、室间隔纵向峰值应变(Sep-L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减小(P均<0.05),WMSI增大(P<0.05);与A组比较,B组RV-LS、RVFAC、LV-LS、Sep-LS减小(P均<0.05),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的比值增大(P<0.05)。RV-LS与LV-LS、Sep-LS和LVEF均呈正相关(r=0.48、0.55、0.39,P均<0.05)。结论非下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右心室心肌收缩功能减低,且右心室心肌收缩功能主要受室间隔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斑点追踪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