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梯形透明角膜切口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袁超峰 陈菲 +4 位作者 高文娜 马成霞 赵晓华 张玲 张凤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讨梯形透明角膜切口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的患者57例(68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切口组和梯形切口组。常规切口组28例(34眼),男15眼,女19眼,年龄41~82(65.... 目的探讨梯形透明角膜切口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的患者57例(68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切口组和梯形切口组。常规切口组28例(34眼),男15眼,女19眼,年龄41~82(65.0±10.1)岁;梯形切口组29例(34眼),男21眼,女13眼,年龄46~87(66.0±11.1)岁。两组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常规切口组采用3.0 mm透明角膜切口,梯形切口组为改进的梯形透明角膜切口。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眼压及角膜散光度以及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周及3个月梯形切口组患者裸眼视力均优于常规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两组患者眼压及角膜散光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中常规切口组患者出现前房塌陷的眼数以及需要水密切口的眼数均大于梯形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常规切口组患者出现切口水肿、切口哆开的眼数均大于梯形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中常规切口组因前房变浅出现人工晶状体移位18眼,水密切口前房形成后人工晶状体位置正常;水密时2眼发生虹膜脱出切口嵌顿、3眼发生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旋转或囊口嵌顿。术中梯形切口组患者术毕3眼发生前房变浅,使用水密切口形成前房;无人工晶状体前囊口嵌顿、移位或虹膜脱出等情况。结论改良的梯形透明角膜切口可以在保证白内障患者术中前房稳定性的同时有效防止因术中前房塌陷而导致的人工晶状体移位,也能减少冲洗针头水密切口引起的相关并发症,使患者尽早恢复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形透明角膜切口 晶状体超声乳化 白内障 前房塌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G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手术中散光人工晶状体的应用
2
作者 冯劼 罗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7-513,共7页
目的观察25G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手术中植入环曲面人工晶状体(Toric intraocular lens,Toric IOL)的临床效果及稳定性。方法回顾分析武汉市第一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ToricIOL植入患者58例(58眼),其中A组20例(20眼)为1期行25G玻... 目的观察25G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手术中植入环曲面人工晶状体(Toric intraocular lens,Toric IOL)的临床效果及稳定性。方法回顾分析武汉市第一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ToricIOL植入患者58例(58眼),其中A组20例(20眼)为1期行25G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ToricIOL植入患者。B组18例(18眼)为25G玻璃体切除术后,2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ToricIOL植入患者。C组20例(20眼)为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ToricIOL植入患者。术后随访6月。观察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视力、残余散光度、术后ToricIOL在眼内的旋转度、偏心量及像差。结果术后6月,三组患者裸眼远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1月、3月及6月,A组散光分别为(0.95±0.34)D、(1.01±0.34)D、(1.23±0.35)D、(1.21±0.32)D,B组散光分别为(0.92±0.31)D、(1.14±0.33)D、(1.21±0.31)D、(1.22±0.33)D,均明显高于C组各时间点[(0.65±0.29)D、(0.73±0.24)D、(0.91±0.34)D、(0.96±0.3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月,A组IOL平均旋转(4.85±1.23)°,B组IOL平均旋转(4.78±1.56)°,显著高于C组[(3.80±1.20)°](均P<0.05),A组与B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全眼总像差、全眼总低阶像差(不包括离焦)、全眼总高阶像差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B组、C组平均偏心量分别为(0.284±0.060)mm、(0.278±0.069)mm、(0.265±0.04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伴有角膜散光和玻璃体疾病的白内障患者,选择ToricIOL植入,能够实现较好的旋转稳定性,偏心程度小,从而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1期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与2期白内障手术比较,植入ToricIOL的稳定性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 散光 人工晶状体 超声乳化 旋转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晶状体保护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疗效及安全性评价:一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金玉娇 李楠 +6 位作者 孙秋爽 金韦奕 江美玲 刘颖锋 卢焱 孙丽霞 崔仁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8-255,共8页
目的观察人工晶状体(IOL)保护下超声乳化手术(PHACO)对硬核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Emery分级Ⅳ~Ⅴ级的硬核白内障患者120例120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观察人工晶状体(IOL)保护下超声乳化手术(PHACO)对硬核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Emery分级Ⅳ~Ⅴ级的硬核白内障患者120例120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HACO组、IOL保护PHACO组和囊外白内障摘除术(ECCE)组,分别行常规PHACO、IOL保护下的PHACO和ECCE,每组40例40眼。最终99例受试者完成随访,其中PHACO组30例30眼,IOL保护PHACO组35例35眼,ECCE组34例34眼。记录各组总手术时间、术中超声乳化时间、累计释放能量。术后随访3个月,检测并比较3个组患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角膜六角形内皮细胞比率(6A)、角膜散光值,不同等级裸眼远视力的眼数分布;记录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IOL保护PHACO组与PHACO组超声能量及超声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91、0.982)。IOL保护PHACO组和PHACO组总手术时间分别为(38.81±2.73)和(36.45±3.45)min,明显短于ECCE组的(69.60±4.3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前3个组患者年龄、性别、晶状体核硬度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PHACO组和IOL保护PHACO组裸眼视力较高的人数较ECCE组高(P=0.006、0.007);IOL保护PHACO组的ECD和6A分别为(2155.57±177.88)/mm^(2)和(41.31±5.18)%,均显著高于PHACO组的(1912.64±224.11)/mm^(2)和(36.18±3.27)%,IOL保护PHACO组的CV为(50.34±5.90)%,低于PHACO组的(55.67±3.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03、0.005)。术后1周和3个月,IOL保护PHACO组的角膜散光度数均显著低于ECCE组,且高于PHAC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OL保护下的PHACO相对常规PHACO可有效减少超声能量对角膜内皮的损伤,相对ECCE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且并未明显增加术后角膜散光。IOL保护下的PHACO是硬核白内障患者一种有效的改良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 角膜内皮 源性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观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峰 苏颖 +4 位作者 刘平 王继群 山艳春 徐锦堂 陈剑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5-526,共2页
目的 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晶状体半脱位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 13 5例( 13 5眼 )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术中应用连续环形撕囊技术 ,并使用灌注抽吸系统清除皮质 ,囊袋内植入人工... 目的 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晶状体半脱位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 13 5例( 13 5眼 )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术中应用连续环形撕囊技术 ,并使用灌注抽吸系统清除皮质 ,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 0 4者 92眼 ,0 0 8以下者 11眼 ,0 1~ 0 3者 3 2眼。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对于晶状体半脱位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白内障摘出 联合 人工晶状体植入 治疗 晶状体半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飞秒激光辅助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晶状体前囊膜的变化比较 被引量:12
5
作者 曾宗圣 张广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93-798,共6页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手术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手术后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前囊膜混浊(ACO)及前囊口大小的变化.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拟行白内障摘...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手术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手术后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前囊膜混浊(ACO)及前囊口大小的变化.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拟行白内障摘出手术的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85例85眼,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组(简称飞秒激光组)43例43眼和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组(简称传统手术组)42例42眼.飞秒激光组术中采用AlconLenSx平台完成5.3mm环形截囊,传统手术组术中在AlconVERION设备引导下完成5.3mm连续居中环形撕囊.采用ACO临床分级评估ACO程度;采用ImageProPlus6软件对术毕显微镜下拍摄的图片及术后裂隙灯显微镜后照法所获取的图片前囊口面积进行测量.分别于术后1、3和6个月计算不同级别ACO的眼数分布,并比较2个组前囊口面积.结果术毕时2个组术眼晶状体前囊口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3,P=0.958).术后1、3和6个月2个组前囊口面积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73.602,P<0.001;F时间=378.895,P<0.001),各时间点传统手术组前囊口面积均小于飞秒激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1个月飞秒激光组和传统手术组前囊膜Ⅰ级混浊比例分别为67.4%(29/43)和61.9%(26/4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3);术后3个月飞秒激光组前囊膜Ⅱ级混浊比例分别为11.6%(5/43),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的66.7%(28/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飞秒激光组前囊膜Ⅲ级混浊比例为14.0%(6/85),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的73.8%(31/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选择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可降低ACO发生风险,减轻前囊口收缩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手 糖尿病 激光/治疗用途 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 晶状体前囊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术后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谭娅 周希瑗 +1 位作者 徐智勇 王秀青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3-376,共4页
背景 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的发生率增加,而玻璃体切割术后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难度更大,且手术并发症更多.对玻璃体切割术后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有助于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目的 分析和比较玻... 背景 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的发生率增加,而玻璃体切割术后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难度更大,且手术并发症更多.对玻璃体切割术后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有助于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目的 分析和比较玻璃体切割术后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纳入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收治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者193例200眼,依据白内障术前是否行玻璃体切割术分为玻璃体切割组及非玻璃体切割组,前者依据患眼是否有硅油亚分为硅油眼组和无硅油眼组.对各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眼的术中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玻璃体切割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后囊膜破裂、悬韧带松弛、瞳孔不易扩大及虹膜弹性差的发生率分别为7.84%、3.92%、1.96%和1.96%,非玻璃体切割组分别为5.37%、0.67%、7.38%和1.34%,2个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06、0.160、0.303、1.000);硅油眼组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0.00%、3.57%、3.57%和3.57%,无硅油眼组分别为17.39%、4.35%、0.00%和0.00%,硅油眼组后囊膜破裂的发生率高于无硅油眼组,2个组间的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2).非玻璃体切割组、硅油眼组和无硅油眼组术中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4.77%、10.71%和21.74%,硅油眼组和无硅油眼组与非玻璃体切割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70、0.392).各组均未见虹膜损伤及脉络膜出血.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眼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与非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眼相比无明显增加,但与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眼比较,术中无硅油眼的后囊膜更容易破裂,术中应仔细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并发症 白内障/手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并发症 晶状体 后囊膜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屈光预测误差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孔佳怡 张自峰 +2 位作者 李曼红 田超伟 王雨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0-375,共6页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预测误差(PE)。方法本研究纳入2014年5月至2022年11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IOL植入...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预测误差(PE)。方法本研究纳入2014年5月至2022年11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IOL植入术的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96例(96眼)。分析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实际等效球镜度(SE),计算PE和绝对屈光误差(ARE),并分析PE与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平坦角膜曲率(K f)、陡峭角膜曲率(Ks)、平均角膜曲率(Km)、角膜散光度(Cyl)、眼压(IOP)、BCVA、角膜散光轴向、黄斑疾病诊断分类和术中玻璃体内填充物种类的相关性。结果术后早期(术后3 d内),96例患者BCVA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例患者术后早期实际SE与术前预测屈光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E为(1.47±2.54)D,其中近视漂移患者61例,PE为(-1.81±3.07)D,远视漂移患者35例,PE为(0.87±0.96)D。术后1个月,12例随访患者BCVA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例随访患者术后1个月实际SE与术前预测屈光度、术后早期实际SE之间以及术后早期实际SE与术前预测屈光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随访时间大于1年(术后长期)的6例患者,末次随访时BCVA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近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术前AL、Cyl均呈负相关(均为P<0.05);近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黄斑疾病诊断分类相关(P<0.05),且病理性近视黄斑裂孔患者较其他类型黄斑疾病患者近视漂移程度更大(P<0.05);近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术前ACD、TL、Kf、Ks、Km、IOP、BCVA,玻璃体内填充物种类以及角膜散光轴向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远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术前Cyl呈正相关(P<0.05);远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玻璃体内填充物种类存在相关性(P<0.05),且术中玻璃体内硅油填充患者较玻璃体内无填充物患者远视漂移程度更大(P<0.05)。远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术前AL、ACD、TL、Kf、Ks、Km、IOP、BCVA,黄斑疾病诊断分类以及角膜散光轴向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IOL植入术后早期存在以近视漂移为主的PE,其漂移程度随时间的增加可逐渐减轻。屈光漂移的方向和程度可能与患眼术前AL、Cyl,黄斑疾病诊断分类和术中玻璃体内填充物种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疾病 白内障 联合手 玻璃体切割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 人工晶状体 屈光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激光虹膜切除术术后超声乳化晶状体摘出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沙英 刘黎明 +4 位作者 孙勇 王绍飞 蒋晨 阿依努尔.艾买尔 陈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3-585,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激光虹膜切除术后超声乳化晶状体摘出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诊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并行联合激光虹膜切除术后超声乳化晶状体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目的探讨联合激光虹膜切除术后超声乳化晶状体摘出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诊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并行联合激光虹膜切除术后超声乳化晶状体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48例(50眼),患者先行联合激光虹膜切除术,7~30d行超声乳化晶状体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测量虹膜切除术前后眼压、晶状体摘出术后1周内眼压、4~6周眼压、随访6个月时的眼压,手术前后前房深度、房角关闭范围,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晶状体摘出术后核硬度为Ⅱ和Ⅲ级眼的眼压均低于术前眼压和虹膜切除术后的眼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23±0.40)mm增加到虹膜切除术后(2.28±0.33)mm及晶状体摘出术后(3.32±0.38)mm,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激光虹膜切除术后超声乳化晶状体摘出术可有效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解除患者瞳孔阻滞,降低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激光虹膜切除 超声乳化晶状体摘出 眼压 房角 前房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范钦华 门明华 +2 位作者 祁燕 徐春海 卞蓉蓉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62-463,共2页
观察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眼轴26.05~33.87 mm)62例(65只眼),采用巩膜隧道切口及原位超声乳化技术,囊袋内植入硬质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3天矫正视... 观察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眼轴26.05~33.87 mm)62例(65只眼),采用巩膜隧道切口及原位超声乳化技术,囊袋内植入硬质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3天矫正视力≥0.5者29只眼(44.62%),0.2~0.4者31只眼(47.69%),≤0.1者5只眼(7.69%)。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0.5者41只眼(63.08%),0.2~0.4者20只眼(30.77%),≤0.1者4只眼(6.15%)。并发症为虹膜损伤(1.54%)、后囊破裂(3.07%)及角膜水肿(3.76%)。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适合高度近视白内障,并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白内障摘出 人工晶状体植入 超声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过渡过程中的并发症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扬 向里南 王育红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1期40-41,共2页
目的 分析向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过渡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 ,并探讨其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最初施行的 10 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 ,并发症发生的有关情况。结果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角膜水肿 (2 3% )、虹膜损伤 (... 目的 分析向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过渡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 ,并探讨其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最初施行的 10 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 ,并发症发生的有关情况。结果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角膜水肿 (2 3% )、虹膜损伤 (16 % )、后囊破裂 (15 % )。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是技术不熟练、操作不当。结论 充分了解并发症的易发因素和预防方法 ,提高并发症的处理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 并发症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熟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二次撕囊法的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4
11
作者 潘绍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7-230,共4页
目的探讨二次撕囊技术在过熟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淮北市人民医院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过熟期白内障患者40例40眼,根... 目的探讨二次撕囊技术在过熟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淮北市人民医院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过熟期白内障患者40例40眼,根据术中拟用撕囊方式的不同将术眼分成2个组。二次撕囊组共20例20眼,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中采用二次撕囊技术,即先用撕囊镊完成4 mm的小圆形撕囊,待超声乳化及IOL植入后再扩大撕囊范围至5~6 mm;常规撕囊组共20例20眼,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中采用常规撕囊法完成撕囊操作。2个组间患者人口基线特征匹配,术眼均采用同一规格的折叠式IOL。比较2个组间术眼术后裸眼视力(UCVA)、撕囊成功率以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2个组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1 d、3 d二次撕囊组术眼UCVA分别为4.70±0.09和4.70±0.08,明显优于常规撕囊组的4.60±0.08和4.6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 d、1个月及3个月2个组间U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次撕囊组术眼的撕囊成功率为100%(20/20),明显高于常规撕囊组的80%(1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P〈0.05)。术中二次撕囊组术眼未发现晶状体后囊膜破裂,常规撕囊组有4眼后囊膜破裂,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P〈0.05)。术后1 d、3 d常规撕囊组术眼轻度角膜水肿率分别为40%和45%,明显高于二次撕囊组的10%和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0、4.19,均P〈0.05),2个组术后7 d角膜均透明。2个组间术眼术后各时间点眼压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091,P=0.765;F时间=7.048,P〉0.05)。结论 过熟期白内障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采用二次撕囊技术与常规撕囊技术比较简单易行,无需特殊器械和材料,撕囊成功率高,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术后早期视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手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 疗效 安全性 连续环形撕囊 过熟期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残余散光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兴(综述) 赵桂秋(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68-571,共4页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已成为治疗白内障的主流术式,但存在术后残余散光的问题,影响患者术后裸眼视力的提高.减少术后残余散光已成为目前眼科医师追求的目标.术后残余散光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主要与术前即...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已成为治疗白内障的主流术式,但存在术后残余散光的问题,影响患者术后裸眼视力的提高.减少术后残余散光已成为目前眼科医师追求的目标.术后残余散光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主要与术前即存在的角膜散光和手术源性散光有关.散光型IOL植入术后残余散光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其特殊原因,了解残余散光的形成原因可为减少其形成提供方法.就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IOL植入术后残余散光的原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散光 晶状体 人工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飞秒激光辅助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晶状体前囊膜的变化比较》一文的更正
13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4-44,共1页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9年第37卷第10期793-798页曾宗圣、张广斌所著《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飞秒激光辅助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晶状体前囊膜的变化比较》一文中表1的传统手术组男女性别构成比“19/24”,应为“20/22”;“有无...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9年第37卷第10期793-798页曾宗圣、张广斌所著《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飞秒激光辅助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晶状体前囊膜的变化比较》一文中表1的传统手术组男女性别构成比“19/24”,应为“20/22”;“有无PDR”应为“有无NPDR”(NPDR: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特此更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 晶状体前囊膜 糖尿病并发白内障 飞秒激光辅助 性别构成比 N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超声乳化行透明晶状体摘出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
14
作者 周宏健 吴善君 +2 位作者 吴国海 廖燕红 魏建丽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3期212-213,215,共3页
目的观察“冷”超声乳化行透明晶状体摘出联合低或负度数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效果。方法对36例(68眼)超高度近视患者施行透明晶状体“冷”超声乳化联合低或负度数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3~6个月,观... 目的观察“冷”超声乳化行透明晶状体摘出联合低或负度数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效果。方法对36例(68眼)超高度近视患者施行透明晶状体“冷”超声乳化联合低或负度数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3~6个月,观察术后效果和屈光状态及并发症。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均大于或等于术前矫正视力,术后裸眼视力〉0.5者42眼,术后矫正视力〉0.5者54眼;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1640~2600)·m^-2,平均为(1890±210)·m^-2;术后为(1540~2480)·m^-2,平均为(1820±180)·m^-2;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x^2=1.578)。随访中无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冷”超声乳化行透明晶状体摘出及折叠式低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超高度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增视手术。[眼科新进展2006;26(3):212—213,2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透明晶状体 超高度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滤过术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观察
15
作者 李毓敏 楼定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32例(39眼)有青光眼滤过手术史的患者进行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其术中术后并发症、最...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32例(39眼)有青光眼滤过手术史的患者进行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其术中术后并发症、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压的变化。 结果 术后1个月视力较术前提高者37眼(94.87%),其中术后矫正视力大于等于0.5者25眼(64.10%)。术前眼压(单位:mmHg):14.69±5.14,术后1 d、1周、3个月分别为16.92±5.99、1 5.01±3.88、14.06±3.54。术后1d眼压较术前显著性增高,P<0.01。术中1例发生后囊破裂,术后2例发生后发障。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使患者获得较好的视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滤过 超声乳化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植入 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眼前节毒性反应综合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澍 王首雁 陈国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70-772,共3页
目的通过评估对23例(23眼)眼前节毒性反应综合征(toxic anterior segment syndrome,TASS)患者的治疗经过,寻找TASS的患者的治疗方法并观察其预后。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诊断为TASS患者23例(23眼),通过前房水穿刺及玻璃体穿刺培养的方法... 目的通过评估对23例(23眼)眼前节毒性反应综合征(toxic anterior segment syndrome,TASS)患者的治疗经过,寻找TASS的患者的治疗方法并观察其预后。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诊断为TASS患者23例(23眼),通过前房水穿刺及玻璃体穿刺培养的方法排除细菌感染性眼内炎,全身及眼局部应用抗菌素和糖皮质激素治疗,部分患者同时使用10g.L-1阿托品眼膏和5g.L-1噻吗洛尔眼液。持续观察20d,随访18个月。结果23例TASS患者进行前房水穿刺及玻璃体穿刺培养均未见细菌生长。发生TASS第3-5天,5眼前段玻璃体点状混浊,余未见异常,应用抗菌素和激素类药物治疗15d后炎症稳定,20d视力恢复到0.64±0.21,眼压为(15.9±2.3)mmHg(1kPa=7.5mmHg),与发病前视力0.62±0.14、眼压(14.2±3.1)mmHg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18个月所有患者均未见眼部异常表现。结论TASS是眼前段手术的一个少见的并发症,正确分析、判断及积极有效的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玻璃体切除手术在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7
作者 赵延涛 王国强 +2 位作者 张帅 丁颖 赵燕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59-1162,共4页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对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疗效,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43例(49眼)3~7岁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23例(26眼)...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对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疗效,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43例(49眼)3~7岁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23例(26眼)和治疗组20例(23眼)。对照组患儿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组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玻璃体切除术。观察2组患儿术后视力,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和超声生物显微镜比较2组患儿术后眼压(IOP)、前房深度、后囊浑浊程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儿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术后随访49眼;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视力明显提高,术后矫正视力≥0.5者构成比明显增加(P<0.05),前房深度明显升高(P<0.05),后囊混浊程度明显减轻(P<0.05)。2组患儿IOP及角膜内皮水肿(CE)、前房闪辉(ACF)和前房纤维素样渗出(ACCE)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中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玻璃体切除术,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视力、前房深度和后囊混浊程度,更有助于患儿术后视功能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前玻璃体切除 先天性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姜兴华 石雁 +1 位作者 谭洪 宋玉伟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9-629,共1页
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OL implantation,PHACO+IOL)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是较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对在我院施行PHACO+IOL术1866例(1924眼)发生迟发性葡萄膜炎40例(41眼)的病因及发病机... 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OL implantation,PHACO+IOL)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是较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对在我院施行PHACO+IOL术1866例(1924眼)发生迟发性葡萄膜炎40例(41眼)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性葡萄膜炎 IOL 白内障超声乳化 PHACO 人工晶状体植入 并发症 临床分析 常见 白内障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超声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高玮 张超 +1 位作者 贾丽 唐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3期2901-2904,共4页
目的:探究乳化超声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反应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相关帮助。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60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 目的:探究乳化超声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反应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相关帮助。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60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乳化超声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各组患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经相关治疗后炎症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显著升高(P<0.05);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WHV)、全血黏度中切(WMV)、血浆粘度(PV)显著降低(P<0.05);红细胞压积(PCV)和纤维蛋白原(FIB)变化不明显(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经治疗后MDA、炎症因子(IL-2、IL-6、hs-CRP和TNF-α)和血液流变学指标(WHV、WMV、PV)显著降低(P<0.05);氧化应激反应指标(CAT、SOD、GSH-Px)显著升高;PCV和FIB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乳化超声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显著改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超声吸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 机制研究 糖尿病性白内障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546例 被引量:10
20
作者 郭海科 张日佳 +2 位作者 张洪洋 郑阿宁 徐锦堂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6期404-406,共3页
目的 对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在表面麻醉下对 5 46例 6 72眼不同类型的白内障患者施行不同切口的超声乳化摘出术 ,并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 3h及 1d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 0 .... 目的 对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在表面麻醉下对 5 46例 6 72眼不同类型的白内障患者施行不同切口的超声乳化摘出术 ,并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 3h及 1d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 0 .5者分别占83.0 %、88.9% ;术后 1wk及 1mo视力≥ 1.0者分别占 2 7.2 %、2 8.5 % .术前无散光而术后出现散光 35例 ,但均在 +1.0 D以下。且不同类型的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在排除合并症干扰后并无显著差异 (P>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