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5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固体润滑及其在微机械电子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6
1
作者 董海军 王三民 +1 位作者 李建华 陈国定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66-268,共3页
介绍了超固体润滑的概念 ,综述了超固体润滑的研究现状和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通过对微机械电子系统摩擦学问题的讨论 ,分析了超固体润滑在微机械电子系统中应用的前景 。
关键词 超固体润滑 纳米摩擦学 微机械电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超流体性质的氦超固体
2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7-67,共1页
关键词 超固体 流体 玻色-爱因斯坦凝结物 BECs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LC薄膜固体超滑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3
作者 于卿源 陈新春 张晨辉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共22页
类金刚石碳基(Diamond-like carbon,DLC)薄膜可在干燥固体接触工况下表现出0.001量级的极低摩擦因数(固体超滑),为解决真空、高应力及宽温域等极端工况下的摩擦学问题提供新的技术路线,近年来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DLC的制备工艺路... 类金刚石碳基(Diamond-like carbon,DLC)薄膜可在干燥固体接触工况下表现出0.001量级的极低摩擦因数(固体超滑),为解决真空、高应力及宽温域等极端工况下的摩擦学问题提供新的技术路线,近年来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DLC的制备工艺路线及成分结构复杂多样,并且其自润滑特性同时受内在成分结构和外部工况条件的显著影响,为其工程服役性能带来较大不确定性。鉴于此,归纳了DLC目前的结构体系、沉积工艺原理发展概况,介绍了DLC面向固体超滑的结构调控研究进展;回顾了超滑现象的发现及DLC超滑研究历程,并根据超滑界面材料、润滑机理汇总介绍了其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薄膜成分及成键结构、环境氛围、接触应力及环境温度等因素对DLC固体超滑行为的影响规律和微观机制;从机械特性、界面元素成分及成键结构演化角度总结分析了DLC固体超滑的机理,指明了转移膜的形成及其界面悬键钝化、类石墨结构演化对DLC实现鲁棒性超滑的关键作用;最后对DLC摩擦学领域科学及工程问题、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可为新一代面向极端工况的固体润滑涂层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碳基(DLC)薄膜 固体 极端工况 结构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SiO_(2)无溶剂催化香橙烯异构合成喇叭烯
4
作者 陈敏娇 黄道战 +2 位作者 蓝虹云 葛海 黄焰群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70-1474,共5页
以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SiO_(2)为催化剂,在无溶剂条件下,对由香橙烯异构化合成喇叭烯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优选法,考察催化剂种类及其酸负载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香橙烯异构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 以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SiO_(2)为催化剂,在无溶剂条件下,对由香橙烯异构化合成喇叭烯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优选法,考察催化剂种类及其酸负载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香橙烯异构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SiO_(2)用量3%(占香橙烯的质量分数),硫酸(SO_(4)^(2-))负载量10%,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5 h的反应条件下,香橙烯转化率和喇叭烯选择性分别为57.4%和70.8%。该催化剂虽然因为酸流失和积碳而失去催化活性,但可以通过焙烧、浸酸干燥处理而恢复催化活性,重复回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橙烯 异构化反应 喇叭烯 固体强酸 无溶剂固体酸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等离子体改性制备S_(2)O_(2)-8/SnO_(2)-Al_(2)O_(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究
5
作者 张旭东 李秀兰 +2 位作者 朱长辉 田保河 朱文超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9-144,共6页
采用低温陈化法制备S_(2)O_(2)-8/SnO_(2)-Al_(2)O_(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利用射频等离子体技术对其进行改性后催化L-酪氨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利用Hammett指示剂法、XRD、HRTEM、BET、FT-IR、Py-IR和NH_(3)-TPD等对改性前后的催化剂进... 采用低温陈化法制备S_(2)O_(2)-8/SnO_(2)-Al_(2)O_(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利用射频等离子体技术对其进行改性后催化L-酪氨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利用Hammett指示剂法、XRD、HRTEM、BET、FT-IR、Py-IR和NH_(3)-TPD等对改性前后的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射频等离子体改性后的催化剂颗粒分散性更好、粒径更小(4.32 nm)、比表面积更大(104.4 m^(2)/g)、总酸量更高(142.9μmol/g)。在温度为180℃、压力为1 MPa的条件下,射频等离子体改性后的催化剂催化L-酪氨酸甲酯化反应6 h后L-酪氨酸甲酯产率可达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强酸 S_(2)O_(2)-8/SnO_(2)-Al_(2)O_(3) 射频等离子体 酯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4^(2-)/Fe_2O_3-Al_2O_3-SiO_2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及其催化水解蔗糖生成乙酰丙酸 被引量:18
6
作者 姜华昌 曾翎 +2 位作者 尹炳龙 干均江 刘宝鉴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65,共5页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SO24-/Fe2O3-A l2O3-S iO2固体超强酸,并将其用于蔗糖的催化水解制备乙酰丙酸。实验结果发现:焙烧时间和焙烧温度对比表面积的影响较大,焙烧时间越短,焙烧温度越低,比表面积就会更大;硫酸浸渍浓度和浸渍时...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SO24-/Fe2O3-A l2O3-S iO2固体超强酸,并将其用于蔗糖的催化水解制备乙酰丙酸。实验结果发现:焙烧时间和焙烧温度对比表面积的影响较大,焙烧时间越短,焙烧温度越低,比表面积就会更大;硫酸浸渍浓度和浸渍时间对催化剂的性质也有一定影响。将固体超强酸作催化剂用于蔗糖催化水解制乙酰丙酸,结果发现焙烧温度600℃、焙烧时间4 h制备的催化剂的活性较高,乙酰丙酸的产率也较高,达到33.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强酸 水解 蔗糖 乙酰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4^(2-)/M_nO_m型固体超强酸及其制备技术 被引量:98
7
作者 华卫琦 周力 +1 位作者 吴肖群 吕德伟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553-560,共8页
SO2-4/MnOm型固体超强酸及其制备技术华卫琦周力吴肖群吕德伟(浙江大学联合反应工程研究所,杭州310027)HuaWeiqi,ZhouLi,WuXiaoqunandLuDewei(InstituteofUnit... SO2-4/MnOm型固体超强酸及其制备技术华卫琦周力吴肖群吕德伟(浙江大学联合反应工程研究所,杭州310027)HuaWeiqi,ZhouLi,WuXiaoqunandLuDewei(InstituteofUnitedReactionEngine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强酸 制备 强酸 SO^2-4 Mn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2+)和Sn^(2+)改性的SO_4^(2-)/ZrO_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对稠油的降黏性能 被引量:20
8
作者 景萍 李清彪 +3 位作者 韩梅 孙道华 贾立山 方维平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7-241,共5页
稠油黏度高的特性使其开采难度较大。为降低胜利油田稠油的黏度,制备了金属离子(Ni2+和Sn2+)改性的SO42-/Zr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考察了这两种催化剂对稠油的降黏性能。实验结果表明,Ni2+和Sn2+改性的SO24-/Zr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能在较... 稠油黏度高的特性使其开采难度较大。为降低胜利油田稠油的黏度,制备了金属离子(Ni2+和Sn2+)改性的SO42-/Zr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考察了这两种催化剂对稠油的降黏性能。实验结果表明,Ni2+和Sn2+改性的SO24-/Zr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能在较低的温度下催化稠油降黏,在反应温度240℃、压力3~4MPa、反应时间24h、稠油与催化剂质量比100∶0.05的条件下,稠油的黏度由0.319Pa.s分别降至0.135Pa.s和0.163Pa.s,降黏率达57.7%和48.9%。反应后,稠油中的饱和烃含量增加,芳烃、胶质和沥青质含量减少,杂原子S和N的含量降低。同时发现,水的存在对稠油降黏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降黏 固体强酸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M-41负载S_2O_8^(2-)/TiO_2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和酯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8
9
作者 陈静 孙蕊 +2 位作者 韩梅 郭微 王锦堂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1-425,共5页
采用液相沉积法制备了由MCM-41介孔分子筛负载S2O82-/TiO2的固体超强酸催化剂。探讨了成酸机理,并以乙酸和异戊醇的酯化反应作为探针反应考察了焙烧温度、浸渍溶液浓度等制备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得到了较佳的制备条件。XRD、N2... 采用液相沉积法制备了由MCM-41介孔分子筛负载S2O82-/TiO2的固体超强酸催化剂。探讨了成酸机理,并以乙酸和异戊醇的酯化反应作为探针反应考察了焙烧温度、浸渍溶液浓度等制备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得到了较佳的制备条件。XRD、N2吸附-脱附和FTIR结果表明,固体超强酸保持了MCM-41的介孔结构,BET表面积高达211m2·g-1,且具有强酸性(Ho<-12.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强酸 介孔分子筛 酯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超强酸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陈颖 孙雪 +3 位作者 李金莲 邹万礼 李佳 张亚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3-389,共7页
概述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种类及特点,对其在生物柴油制备中的应用进展加以介绍;分析比较各类固体超强酸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优缺点,总结出载体的改性方法,包括引入稀土元素、纳米材料和磁性材料等;展望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在生物柴油制... 概述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种类及特点,对其在生物柴油制备中的应用进展加以介绍;分析比较各类固体超强酸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优缺点,总结出载体的改性方法,包括引入稀土元素、纳米材料和磁性材料等;展望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在生物柴油制备中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强酸 生物柴油 改性 酯交换 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超强酸SO_4^(2-)/TiO_2催化合成亚油酸乙酯 被引量:17
11
作者 吴伟 刘一夫 +3 位作者 何剑镔 马方伟 郑文涛 张密林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3-25,31,共4页
用两相滴定沉淀法制备了SO2-4/Ti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得到了适合亚油酸酯化的催化剂制备工艺条件:硫酸浸渍浓度0 75mol/L,浸渍时间4h,焙烧温度450℃,焙烧时间4h。首次将该催化剂用于亚油酸的酯化反应催化合成亚油酸乙酯,考察了物料比、... 用两相滴定沉淀法制备了SO2-4/Ti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得到了适合亚油酸酯化的催化剂制备工艺条件:硫酸浸渍浓度0 75mol/L,浸渍时间4h,焙烧温度450℃,焙烧时间4h。首次将该催化剂用于亚油酸的酯化反应催化合成亚油酸乙酯,考察了物料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对亚油酸与乙醇酯化反应的影响规律,最佳反应条件为:n(无水乙醇)/n(亚油酸)=4,w(催化剂)=3%(相对于亚油酸),反应时间8h,亚油酸转化率可达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强酸 亚油酸 亚油酸乙酯 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TiO_2催化剂的研制及其催化合成草莓酸酯的研究 被引量:42
12
作者 杨辉荣 邓鹏飞 +2 位作者 宋晓锐 张红 区国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534-536,共3页
选用SO4 2 -/MxOy 型固体超强酸催化草莓酸的酯化反应 ,筛选出催化剂SO4 2 -/ZrO2 -TiO2 ,制备该催化剂的最优条件为 :钛锆物质的量比为 4∶1,氨水调节pH值 8~ 9,用浓度为 0 5mol/L硫酸浸渍 ,马弗炉 5 5 0℃焙烧 3h ;使用该催化剂合... 选用SO4 2 -/MxOy 型固体超强酸催化草莓酸的酯化反应 ,筛选出催化剂SO4 2 -/ZrO2 -TiO2 ,制备该催化剂的最优条件为 :钛锆物质的量比为 4∶1,氨水调节pH值 8~ 9,用浓度为 0 5mol/L硫酸浸渍 ,马弗炉 5 5 0℃焙烧 3h ;使用该催化剂合成草莓酸酯的最优酯化条件为 :催化剂用量 3g/mol,酯化时间 3h ,其催化合成草莓酸戊酯产率可达 90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酸酯 固体强酸 催化剂 催化合成 合成香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3
作者 成战胜 行春丽 +1 位作者 田京城 杨林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8,共4页
固体超强酸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催化材料,对许多化学反应有较好的催化活性、选择性,并可催化许多均相反应难以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综述了国内外此类催化剂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了今后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固体强酸 催化剂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固体超强酸SO_4^(2-)/SnO_2-CeO_2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0
14
作者 郭海福 朱正峰 +1 位作者 闫鹏 吴燕妮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7-41,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新型稀土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42-/SnO2-CeO2,以乙酸与正丁醇的酯化反应作为探针反应,考察了稀土含量、促进剂浓度和焙烧温度对SO24-/SnO2-CeO2催化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TG-DTA、氮气吸附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进行...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新型稀土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42-/SnO2-CeO2,以乙酸与正丁醇的酯化反应作为探针反应,考察了稀土含量、促进剂浓度和焙烧温度对SO24-/SnO2-CeO2催化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TG-DTA、氮气吸附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CeO2摩尔分数为3.0%、促进剂H2SO4浓度为2.0mol/L、焙烧温度为600℃的条件下制备的SO42-/SnO2-CeO2催化剂的活性最好;与单组分SO24-/SnO2固体超强酸相比,稀土固体超强酸SO42-/SnO2-CeO2晶化程度延迟,表面吸附的有机物少,催化剂的稳定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固体强酸 制备 分析方法 焙烧 硫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酯用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5
作者 郝文正 于少明 陆亚玲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54,共5页
固体超强酸是近些年来研究较多的合成酯用催化剂,其相对于浓硫酸作为酯化反应催化剂优点显著。本文简述了酯合成中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使用和研究现状,介绍了层柱粘土催化剂和由其改性而得粘土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究及进展情况。
关键词 酯化反应 催化剂 固体强酸 粘土固体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16
作者 宋华 杨东明 +2 位作者 李锋 刘全夫 徐骞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5-151,共7页
概述了SO42-/MxOy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分析比较了纳米技术法、低温陈化法、沉淀–混合共沉淀浸渍法、浓硫酸活化钛白粉法等制备出的催化剂对催化性能的影响;介绍了催化剂载体改性、引入金属或离子、促进剂等改性方面的研究进... 概述了SO42-/MxOy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分析比较了纳米技术法、低温陈化法、沉淀–混合共沉淀浸渍法、浓硫酸活化钛白粉法等制备出的催化剂对催化性能的影响;介绍了催化剂载体改性、引入金属或离子、促进剂等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4^2-/MxOy 固体强酸 催化剂 制备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_2O_8^(2-)和SO_4^(2-)促进ZrO_2固体超强酸正戊烷反应性能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宋国新 王琳 +2 位作者 薛华欣 张黎 陈建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0-134,共5页
考察了常温下 S2 O2 - 8 促进 Zr O2 ( PSZ)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上正戊烷的反应性能 ,并与 SO2 - 4 促进 Zr O2( SZ)反应相比较 ,观察到 PSZ和 SZ对正戊烷都具有异构化和裂解的双重作用 ,主要产物分别为异戊烷和异丁烷 .正戊烷的异构化转... 考察了常温下 S2 O2 - 8 促进 Zr O2 ( PSZ)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上正戊烷的反应性能 ,并与 SO2 - 4 促进 Zr O2( SZ)反应相比较 ,观察到 PSZ和 SZ对正戊烷都具有异构化和裂解的双重作用 ,主要产物分别为异戊烷和异丁烷 .正戊烷的异构化转化率和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主要取决于样品的焙烧温度 .但对于正戊烷异构化反应 ,PSZ的最佳焙烧温度为 5 5 0℃ ,比 SZ的低 5 0℃ .在各自的最佳焙烧温度下反应 1 h后 ,前者的异戊烷生成率为后者的 1 .3倍 .通过 S含量和比表面积测定以及用 XRD和 FTIR等手段分析了 PSZ的物理化学特性 .从原位 FTIR谱图发现 ,PSZ( 5 5 0℃ )表面 S— O键的红外吸收明显比 SZ( 6 0 0℃ )的强 ;通过吡啶红外手段发现 PSZ( 5 5 0℃ )吡啶离子吸收峰的红移大于 SZ( 6 0 0℃ ) ,表明前者的 Lewis酸强于后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性能 固体强酸 二氧化锆 正戊烷 异构化 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4^(2-)/SiO_2-ZrO_2复合固体超强酸催化α-蒎烯水合反应 被引量:19
18
作者 于世涛 刘福胜 +1 位作者 解从霞 李露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8-180,184,共4页
以硫酸锆和硅胶为主要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SiO2 ZrO2复合体,晶化温度150℃,晶化时间24h。用c(H2SO4)=0 25mol/L水溶液处理焙烧过的SiO2 ZrO2复合体,经焙烧后制得SO2-4/SiO2 ZrO2复合固体超强酸。用FTIR、XRD、BET及NH3-TPD等技术表... 以硫酸锆和硅胶为主要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SiO2 ZrO2复合体,晶化温度150℃,晶化时间24h。用c(H2SO4)=0 25mol/L水溶液处理焙烧过的SiO2 ZrO2复合体,经焙烧后制得SO2-4/SiO2 ZrO2复合固体超强酸。用FTIR、XRD、BET及NH3-TPD等技术表征了其结构。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存在超强酸中心,比表面积高达203 7m2/g,孔径为16 6nm,孔容为0 8cm3/g,但不具有中孔分子筛的特征结构。将SO2-4/SiO2 ZrO2复合固体超强酸用于催化α 蒎烯水合反应,α 蒎烯的转化率接近100%,对α 松油醇的选择性达50%;该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α 蒎烯的转化率由开始的100%变为83 5%,对α 松油醇的选择性仍为50%,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强酸 Α-蒎烯 松油醇 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Al_2O_3负载Cr促进SO_4^(-2)/ZrO_2固体超强酸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雷霆 华伟明 +2 位作者 唐颐 乐英红 高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697-1702,共6页
将 Cr促进的 SO2 - 4 /Zr O2 ( SZ)固体超强酸 Cr-SZ负载于 γ-Al2 O3载体上 ,制成 Cr-SZ/Al2 O3系列固体超强酸 ,利用探针反应考察了其超强酸性、中强酸性和弱酸性的变化情况 .详细研究了样品的比表面、硫含量、 Zr O2 晶化情况及正丁... 将 Cr促进的 SO2 - 4 /Zr O2 ( SZ)固体超强酸 Cr-SZ负载于 γ-Al2 O3载体上 ,制成 Cr-SZ/Al2 O3系列固体超强酸 ,利用探针反应考察了其超强酸性、中强酸性和弱酸性的变化情况 .详细研究了样品的比表面、硫含量、 Zr O2 晶化情况及正丁烷低温异构化反应活性 .结果发现 ,负载后部分 Cr-SZ的正丁烷低温异构化反应活性显著提高 .含铬样品酸强度和脱氢性能的增强对其正丁烷异构化反应活性的提高均有贡献 .样品酸性和脱氢性之间的合适匹配使 Cr-SZ/Al2 O3显示出很高的正丁烷异构化反应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强酸 氧化铝负载 正丁烷 异构化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超强酸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范少华 张文保 +1 位作者 张颖 崔玉民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1-74,共4页
以Ti(OC4H9)4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固体超强酸SO42-/WO3-TiO2,以SO42-/WO3-TiO2为催化剂,通过丁酸与异戊醇反应合成丁酸异戊酯。讨论了影响酯化率的主要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WO3在催化剂中的质量分数为3.0%,催化剂用量为0.6 g,醇... 以Ti(OC4H9)4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固体超强酸SO42-/WO3-TiO2,以SO42-/WO3-TiO2为催化剂,通过丁酸与异戊醇反应合成丁酸异戊酯。讨论了影响酯化率的主要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WO3在催化剂中的质量分数为3.0%,催化剂用量为0.6 g,醇酸摩尔比为1.5∶1,反应温度为125℃,反应时间为4.0 h时,平行实验的平均酯化率可达95.1%。该工艺具有催化剂价廉易得,催化效果好,用量少,操作简单,三废少,收率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强酸 丁酸 异戊醇 丁酸异戊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