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中部超压封闭层的岩石学特征与封闭机理 被引量:15
1
作者 邹华耀 郝芳 +2 位作者 张伯桥 史建南 陈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213-2219,共7页
本文依据准噶尔盆地中部地区钻井地层压力实测数据,勾画出该区超压顶界面的空间分布形态以及超压封闭层的厚度;重点阐述了2口钻井超压封闭层的岩性构成、成岩作用机理和岩石学与岩石物性特征;通过对比研究,探讨了封闭层的封闭机理。研... 本文依据准噶尔盆地中部地区钻井地层压力实测数据,勾画出该区超压顶界面的空间分布形态以及超压封闭层的厚度;重点阐述了2口钻井超压封闭层的岩性构成、成岩作用机理和岩石学与岩石物性特征;通过对比研究,探讨了封闭层的封闭机理。研究表明该区超压顶界面为一个向南倾斜的曲面,横向上可穿过不同的地层层面。超压封闭层由一组砂泥互层的碎屑岩组成,厚度约166~250m,砂岩含量大于50%。砂岩封闭层已达到晚成岩 A_2亚期阶段,自生高岭石、石英次生加大和碳酸盐胶结作用发育,主要与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成熟演化过程中排出的大量有机酸溶解铝硅酸岩及其自生矿物有关。封闭层砂岩为致密储层,渗透率<1.0md、孔隙度<10%,由于其内发生了天然气充注,气毛细管封闭成为封闭层的主要封闭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封闭 煤系烃源岩 成岩作用 气毛细管封闭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古近系超压封闭层特征及其封盖能力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汪旭东 查明 +3 位作者 曲江秀 高长海 陈中红 张守春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5期76-82,共7页
东营凹陷古近系地层的超压现象十分普遍。依据超压区泥岩的测井响应特征,分析了封闭层在纵向上的分布,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岩石学特征及封盖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超压封闭层的埋深主要为2400~2800m,在平面上表现为洼陷中心深而... 东营凹陷古近系地层的超压现象十分普遍。依据超压区泥岩的测井响应特征,分析了封闭层在纵向上的分布,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岩石学特征及封盖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超压封闭层的埋深主要为2400~2800m,在平面上表现为洼陷中心深而洼陷边缘和中央隆起带浅的特征;其岩性为一套深灰色泥岩、灰质泥岩和砂质泥岩的组合,厚度为500~900m,砂泥比平均值为0.092,单层泥岩的最大厚度大于10m。全岩矿物的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组成封闭层的泥质岩中含有大量的碳酸盐矿物和黏土矿物,泥岩的成岩作用发生在伊/蒙混层矿物的迅速转化期,且对应于第一期和第二期碳酸盐的大量产出段。超压封闭层能封闭剩余压力大于14MPa的超压,这与其具有较高的排替压力(平均为5.45MPa)密切相关,此外封闭层的厚度及成岩作用的强度也是影响其物性封盖能力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封闭 泥质岩 成岩作用 封盖能力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西部典型前陆盆地超压体系形成机制与大气田关系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伟 陈竹新 +3 位作者 黄平辉 于志超 闵磊 鲁雪松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36-548,共13页
基于实测地层压力、重点探井钻井液密度、测井计算压力等资料的研究,结合天然气地质条件分析,探讨不同前陆盆地地层流体超压体系特征与形成机制以及超压体系与大规模天然气聚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前陆盆地地层超压形成机制存... 基于实测地层压力、重点探井钻井液密度、测井计算压力等资料的研究,结合天然气地质条件分析,探讨不同前陆盆地地层流体超压体系特征与形成机制以及超压体系与大规模天然气聚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前陆盆地地层超压形成机制存在较大差异,库车前陆盆地主要是塑性盐膏层超压封闭与深层—超深层的生烃增压,准南前陆盆地主要是生烃增压与欠压实封闭,川西前陆盆地主要是生烃增压与古流体超压封存;②前陆盆地存在多类型超压与多层位超压叠置发育、封闭性前陆冲断构造带发育强超压—极强超压、前陆隆起区深层发育强超压—极强超压等3个方面的共性特征;③存在塑性盐膏层超压、生烃增压形成的超压、喜马拉雅期隆升剥蚀后的封存超压、欠压实超压等4种对大气田起重要控制作用的区域性超压封盖与封存机制;④区域性超压是大气田形成的重要保障,超压体系中充足的气源、大规模储集体与圈闭发育是大气田形成的基本条件,超压体系有利于深层—超深层大气田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西部 前陆盆地 体系 大气田 生烃增 盐膏层 超压封闭 封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汪家屯—升平地区深层超压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孟庆武 蔡希源 李悌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5,共3页
松辽盆地浅层被认为是存在超压的, 因为青山口组和嫩一、二段地层稳定分布着几百米厚的区域性泥质岩层。松辽盆地深层虽然没有稳定分布的较厚泥岩层, 但从形成压力异常的地质条件看, 深层要优于浅层。汪家屯—升平地区的实际计算表明... 松辽盆地浅层被认为是存在超压的, 因为青山口组和嫩一、二段地层稳定分布着几百米厚的区域性泥质岩层。松辽盆地深层虽然没有稳定分布的较厚泥岩层, 但从形成压力异常的地质条件看, 深层要优于浅层。汪家屯—升平地区的实际计算表明, 深层压力异常确实存在, 并影响着本区天然气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气藏 力异常 超压封闭 地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盖层封闭机理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俞凌杰 范明 +2 位作者 刘伟新 张文涛 陈宏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95,共5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气驱法突破压力仪,对盖层封闭机理进行研究。通过测试不同长度粉砂岩样品,发现相同样品具有较一致的突破压力值,且与样品长度无关,由此认为在封闭能力评价中,盖层厚度与其毛细管封闭能力无关。同时,实验中在样品一端恒定... 利用自行研制的气驱法突破压力仪,对盖层封闭机理进行研究。通过测试不同长度粉砂岩样品,发现相同样品具有较一致的突破压力值,且与样品长度无关,由此认为在封闭能力评价中,盖层厚度与其毛细管封闭能力无关。同时,实验中在样品一端恒定不同的水压值,发现气体突破样品所需的压力均增加,并且增加的压力值等于所恒定的水压值。对比超压形成模式,认为超压之所以能够增强盖层封闭能力,主要是因为它提高了气体突破下致密层泥岩所需的压力,并且提高的压力值等于欠压实段超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破 盖层 超压封闭 毛管封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对东海盆地丽水凹陷丽水36-1气田成藏的影响
6
作者 郭刚 李威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6,33,共8页
从宏观地质、微观地化相结合的角度对丽水西次凹丽水36-1气田进行精细解剖,揭示了丽水西次凹油气成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丽水西次凹灵峰组普遍发育超压,垂向上分为3个带:超压封闭箱、对流层、深部流体滞留层。(2)丽水西次凹垂向上... 从宏观地质、微观地化相结合的角度对丽水西次凹丽水36-1气田进行精细解剖,揭示了丽水西次凹油气成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丽水西次凹灵峰组普遍发育超压,垂向上分为3个带:超压封闭箱、对流层、深部流体滞留层。(2)丽水西次凹垂向上明显的分层结构导致构造带油气充注具有三阶段,二者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底部超压封闭箱和顶部滞留层范围内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为正常充注现象,而在中部对流层均一温度表现出幕式充注的特征。(3)丽水36-1构造带具有超压封盖、异常热流体突破改造的成藏模式。早期油气被封盖在灵峰组超压带之下,后期由于幔源岩浆的剧烈活动,幔源CO_(2)携带原生油藏向上运移,在明月峰组区域盖层的作用下聚集成藏,形成现今的丽水36-1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水凹陷 丽水36-1气田 超压封闭 油气成藏 幔源C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源盖时间匹配关系对比大庆长垣两侧扶、杨油层天然气远景 被引量:5
7
作者 付广 杜影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共4页
大庆长垣西侧青山口组盖层超压形成时期早于东侧,目前已完成3次破裂超压释放,刚刚进入第4次演化阶段,大庆长垣东侧仅完成1次破裂释放,刚刚进入第2次演化阶段。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天然气源盖时间匹配关系不好,青山口组泥岩盖层超压... 大庆长垣西侧青山口组盖层超压形成时期早于东侧,目前已完成3次破裂超压释放,刚刚进入第4次演化阶段,大庆长垣东侧仅完成1次破裂释放,刚刚进入第2次演化阶段。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天然气源盖时间匹配关系不好,青山口组泥岩盖层超压仅能封闭住沙河子组源岩排出的少部分天然气,这是目前扶、杨油层只能找到一批中小型气田而找不到大气田的根本原因。但大庆长垣东侧扶、杨油层天然气源盖时间匹配关系、天然气富集条件、盖层破裂期与源岩排气期匹配关系明显好于大庆长垣西侧,表明大庆长垣东侧天然气散失量明显较大庆长垣西侧少,这些是造成大庆长垣东侧扶、杨油层天然气明显较大庆长垣西侧富集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岩 盖层 超压封闭 封闭 时间匹配 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