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超压封存箱的压力封闭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2
- 1
-
-
作者
杨兴业
何生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72,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中上扬子区域盖层形成演化与有效性评价"(40739904)
国家油气重大专项课题"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优质储层分布与保存条件评价"(2008ZX05005-002)
-
文摘
超压封存箱的封闭机制研究是封存箱研究中的难点之一,倍受许多专家学者关注。深入研究和揭示封隔层的封存机制和异常高压的保存时间对超压成因和油气成藏条件诸多方面的研究都非常重要。已有的关于异常高压的封闭机制研究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观点。静态观点认为:极低渗透率(渗透率〈10-11μm2)的致密岩层可作为封闭层阻止流体流动,如蒸发岩或经历强烈碳酸盐矿化作用的碎屑岩可形成近于非渗透性岩层从而形成有效封闭;在砂泥岩频繁互层的地层中,气-水两相界面可产生足够大的毛细管压力,而且毛细管压力具有可叠加性,进而形成有效封闭。动态观点认为:在封存箱和封闭层处于连续水相的地质环境中,剩余压力将通过低速扩散方式逐步同其环境压力达到平衡,但由于异常高压通过低渗透岩层(渗透率〈10-8~10-10μm2)的扩散速度极其缓慢,从而也可使封存系统长期保持超压状态。超压封闭机制的静态和动态两种观点都各自具有事实依据,但具有普遍意义的封存机制可能是气-水两相界面毛细管压力封闭和低速扩散机制。
-
关键词
超压(异常高压)
封闭层
超压封存箱
压力封闭机制
-
Keywords
overpressure(abnormal high pressure)
pressure seal
pressure compartment
pressure maintenance mechanism
-
分类号
TE122.2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