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炔/硫环加成反应构筑W/Cu/S簇基超分子及其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1
作者 王玉杰 王劳棒 +2 位作者 张政 刘琦 郎建平 《无机化学学报》 2025年第10期2069-2077,共9页
以(Et_(4)N)[Tp*WS_(3)(CuCl)_(3)](A)(Tp*=三(3,5-二甲基吡唑)氢合硼酸根)为前驱簇,经Ag(OTf)脱氯后,分别与2种含炔基双齿吡啶配体1,3-双[4-(吡啶-4-基乙炔基)苯基]丙烷(L_(1))和1,3-双[4-(吡啶-4-基乙炔基)苯基]丙-2-酮(L_(2))进行自... 以(Et_(4)N)[Tp*WS_(3)(CuCl)_(3)](A)(Tp*=三(3,5-二甲基吡唑)氢合硼酸根)为前驱簇,经Ag(OTf)脱氯后,分别与2种含炔基双齿吡啶配体1,3-双[4-(吡啶-4-基乙炔基)苯基]丙烷(L_(1))和1,3-双[4-(吡啶-4-基乙炔基)苯基]丙-2-酮(L_(2))进行自组装,构筑了2个W/Cu/S簇基超分子矩形大环化合物[(Tp*WS_(3)Cu_(2)Cl)_(4)(L_(1))_(2)]·6CH_(2)Cl_(2)(1·6CH_(2)Cl_(2))和[(Tp*WS_(3)Cu_(2)Cl)_(4)(L_(2))_(2)]·6CH_(2)Cl_(2)(2·6CH_(2)Cl_(2))。在构筑这2个簇合物的过程中,L_(1)或L_(2)中的1个炔基与前驱簇A中2个S发生了不多见的环加成反应,从而形成了1和2簇基超分子矩形大环。在1·6CH_(2)Cl_(2)和2·6CH_(2)Cl_(2)的反应体系中引入吡啶(Py)作为第二配体,获得了新型簇合物[Tp*WS_(3)Cu_(3)(μ_(3)-Cl)(Py)_(3)](OTf)(3)。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电喷雾电离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元素分析对3个簇合物进行了系统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1·6CH_(2)Cl_(2)和2·6CH_(2)Cl_(2)均是由2个双齿配体(L_(1)或L_(2))桥联4个[Tp*WS_(3)Cu_(2)Cl]簇单元形成的簇基超分子矩形大环。簇合物3含有3个吡啶分子配位的阳离子[Tp*WS_(3)Cu_(3)(μ_(3)-Cl)(Py)_(3)]^(+)类立方烷型结构。采用Z扫描法对簇合物1·6CH_(2)Cl_(2)、2·6CH_(2)Cl_(2)和3的溶液的三阶非线性光学(NLO)性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它们具有良好的三阶NLO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S簇 炔/硫加成反应 超分子矩形大环 三阶非线性光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