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_2O_3-C耐火材料对超低碳钢的增碳作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阮国智 李楠 吴新杰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99-401,406,共4页
在空气中利用中频感应炉加热,研究了以Si 为抗氧化剂的Al2O3-C耐火材料对超低碳钢的增碳 作用。利用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钢样中的碳含 量,并对用后耐火材料进行了SEM和EDS分析。研 究结果表明:钢熔化后,炭的直接溶解机制造成钢水 中... 在空气中利用中频感应炉加热,研究了以Si 为抗氧化剂的Al2O3-C耐火材料对超低碳钢的增碳 作用。利用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钢样中的碳含 量,并对用后耐火材料进行了SEM和EDS分析。研 究结果表明:钢熔化后,炭的直接溶解机制造成钢水 中碳含量迅速增加;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渗透- 溶解”机制对钢水增碳占主导作用;同时,耐火材料 与钢水接触部位生成反应脱炭层,反应脱炭层隔离了 钢水与耐火材料的直接接触,进而减缓并停止耐火材 料对钢水的增碳作用;空气中的氧通过渣向钢水中传 递,氧和钢水中的碳发生反应对钢水产生脱炭作用, 同时,碳氧平衡决定了在钢水的碳含量很低时,脱炭 反应接近于平衡状态,钢水中的碳含量趋于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水 增碳 碳含量 耐火材料 超低碳钢 Al2O3 中频感应炉 炭层 反应 红外吸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碳钢新型连铸保护渣的开发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承军 厉英 +1 位作者 于景坤 姜茂发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9-372,共4页
采用BN替代碳质材料 ,作为连铸保护渣的骨架粒子 ,研究开发出一种新型的超低碳钢连铸保护渣·新型连铸保护渣在绝热保温性能、熔化特性、粘性特征、夹杂物吸收能力和结晶性能等方面与传统连铸保护渣十分接近·新型连铸保护渣 ,... 采用BN替代碳质材料 ,作为连铸保护渣的骨架粒子 ,研究开发出一种新型的超低碳钢连铸保护渣·新型连铸保护渣在绝热保温性能、熔化特性、粘性特征、夹杂物吸收能力和结晶性能等方面与传统连铸保护渣十分接近·新型连铸保护渣 ,可以彻底解决超低碳钢结晶器内钢液增碳和铸坯表面渗碳问题 ,而且不会发生超低碳钢结晶器内钢液增硼和铸坯表面渗硼问题·新型骨架粒子BN可以使连铸保护渣JRBW增大、熔化速度降低、粘度减小、Al2 O3 吸收速率增大、熔化温度降低、凝固温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保护渣 超低碳钢 增碳 绝热保温性能 熔化速度 粘度 Al2O3吸收速率 熔化温度 凝固温度 结晶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碳钢与铜管钎焊接头的裂纹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勇 马铁军 +1 位作者 杨思乾 曹玉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3-54,共2页
通过对超低碳钢BRC3钎焊裂纹构件的成分及组织分析,发现合金元素及杂质在晶界的析出,是BRC3钢抗晶间腐蚀能力下降,从而造成其钎焊裂纹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超低碳钢 钎焊 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碳钢中间包覆盖剂的冶金效果试验 被引量:3
4
作者 肖玉光 高艳宏 +2 位作者 张广军 李广田 姜振生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10-12,共3页
通过对所设计的新型中间包覆盖剂的工业应用试验结果的分析, 得出此覆盖剂保温性能良好, 钢水增碳量减少, 包壁挂渣情况明显改善, 同时对环境没有危害.
关键词 超低碳钢 覆盖剂 保温性能 增碳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AP变形对超低碳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姚筱春 赵西成 +1 位作者 王效岗 刘晓燕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6-48,63,共4页
采用Bc方式等径弯曲通道变形(ECAP)对超低碳钢进行了4道次变形,对不同道次的显微组织与硬度进行了分析与测定。结果表明:经4道次ECAP变形后出现等轴亚微米晶粒,晶粒平均尺寸达到0.3μm;显微组织主要为具有大角度晶界的等轴晶组织;硬度... 采用Bc方式等径弯曲通道变形(ECAP)对超低碳钢进行了4道次变形,对不同道次的显微组织与硬度进行了分析与测定。结果表明:经4道次ECAP变形后出现等轴亚微米晶粒,晶粒平均尺寸达到0.3μm;显微组织主要为具有大角度晶界的等轴晶组织;硬度随变形道次的增加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碳钢 晶粒细化 等径弯曲通道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碳钢的历史与发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崔德理 王先进 金山同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8-46,共9页
80年代以来,国际上对超低碳钢的研究非常活跃,超低碳钢已成为继沸腾钢和铝镇静钢之后的新一代(第三代)冲压用钢,代表了当今冲压钢板发展的最高水平。对超深冲IF钢、深冲热镀锌IF钢、高强度IF钢、高强度热镀锌IF钢、超低碳BH钢、超低碳... 80年代以来,国际上对超低碳钢的研究非常活跃,超低碳钢已成为继沸腾钢和铝镇静钢之后的新一代(第三代)冲压用钢,代表了当今冲压钢板发展的最高水平。对超深冲IF钢、深冲热镀锌IF钢、高强度IF钢、高强度热镀锌IF钢、超低碳BH钢、超低碳热轧深冲钢进行了详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碳钢 发展 汽车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碳钢铁素体轧制工艺及其轧后显微组织 被引量:5
7
作者 罗德信 桂江兵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0-83,共4页
采用 THERMECMASTOR-Z 热/力模拟试验机研究了超低碳钢在铁素体区轧制过程的形变特征和流变应力,采用双段压缩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变形温度、道次间隔时间和变形程度对钢的流变应力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铁素体轧制工艺,在800~90... 采用 THERMECMASTOR-Z 热/力模拟试验机研究了超低碳钢在铁素体区轧制过程的形变特征和流变应力,采用双段压缩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变形温度、道次间隔时间和变形程度对钢的流变应力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铁素体轧制工艺,在800~900℃时流变应力与奥氏体轧制相近,第七道次轧制的累积应变是设定应变的5.08倍;与常规轧制相比细化了晶粒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素体轧制 超低碳钢 流变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碳钢低温变形流动应力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光 万伦 罗丰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0-14,共5页
超低碳钢铁素体在低温变形条件下,变形金属很难发生动态再结晶。一般可用常规流动应力模型、神经网络模型或者动态回复模型来描述该种变形条件下的金属流动应力。通过一种Ti-IF超低碳钢低温变形热模拟实验,对上述3种流动应力模型进行对... 超低碳钢铁素体在低温变形条件下,变形金属很难发生动态再结晶。一般可用常规流动应力模型、神经网络模型或者动态回复模型来描述该种变形条件下的金属流动应力。通过一种Ti-IF超低碳钢低温变形热模拟实验,对上述3种流动应力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动态回复模型具有最高的预报精度。在超低碳钢低温变形模拟计算和实际设定计算时,应优先选用动态回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碳钢 低温变形 流动应力 动态回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6σ法控制超低碳钢连铸过程增碳
9
作者 胡明谦 魏国 +2 位作者 刘洋 纪惠梅 沈峰满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22-27,共6页
应用6σ法对影响连铸过程的增碳因素进行分析,使用单因子方差分析法考察了钢包砖衬、开浇渣种类、中间包涂料批次、中包渣批次、保护渣种类等因素对超低碳钢增碳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钢包砖衬、开浇渣种类、保护渣种类是影响超低碳钢增碳... 应用6σ法对影响连铸过程的增碳因素进行分析,使用单因子方差分析法考察了钢包砖衬、开浇渣种类、中间包涂料批次、中包渣批次、保护渣种类等因素对超低碳钢增碳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钢包砖衬、开浇渣种类、保护渣种类是影响超低碳钢增碳的主要因素.根据研究结果,在生产中采取了使用无碳砖衬钢包、无碳开浇渣、低碳结晶器保护渣等措施,铸坯增碳量显著降低,超低碳钢连铸工序增碳量小于3×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碳钢 连铸 增碳 砖衬 保护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变形量对超低碳钢烘烤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金兰 李维娟 张永衡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7-39,44,共4页
对超低碳钢进行了不同预变形量的单向拉伸及烘烤处理,研究了不同预变形量对试验钢烘烤硬化(BH)性能的影响,并用透射电镜观察了不同预变形量时试验钢中位错的形貌。结果表明:预变形量在0%~4%时,随着预变形量的增大BH值增大;预变形量在4%... 对超低碳钢进行了不同预变形量的单向拉伸及烘烤处理,研究了不同预变形量对试验钢烘烤硬化(BH)性能的影响,并用透射电镜观察了不同预变形量时试验钢中位错的形貌。结果表明:预变形量在0%~4%时,随着预变形量的增大BH值增大;预变形量在4%~8%时,随着预变形量的增大BH值降低;预变形量在8%~15%时,随着预变形量的增大BH值又有所提高;4%预变形量所对应的BH值最大,8%预变形量所对应的BH值最小;4%预变形量时的位错密度大于8%预变形量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变形量 超低碳钢 烘烤硬化 位错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变形后的停留处理对不含铌、钛元素超低碳钢中温相变的影响
11
作者 王芳 张传峰 +1 位作者 李娜 刘庆锁 《机械工程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3-97,101,共6页
将Fe-0.05C-1.3Mn-0.35Ni-0.3Si-0.25Mo超低碳钢在850℃压缩变形后,分别进行了高温停留+直接冷却、高温停留+等温、直接等温和直接冷却等4种处理,研究了不同方式处理后试验钢的物相组成、显微组织和硬度,分析了高温停留对该钢中温相变... 将Fe-0.05C-1.3Mn-0.35Ni-0.3Si-0.25Mo超低碳钢在850℃压缩变形后,分别进行了高温停留+直接冷却、高温停留+等温、直接等温和直接冷却等4种处理,研究了不同方式处理后试验钢的物相组成、显微组织和硬度,分析了高温停留对该钢中温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直接冷却处理相比,高温停留使试验钢的中温相变易于发生和进行,且钢的硬度水平较高;高温停留处理使变形形成的位错纠缠变成位错胞结构,有利于束状贝氏体的形成,致使试验钢的硬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碳钢 高温停留 显微组织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碳钢用超低碳MgO-C砖的开发
12
作者 赵瑞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8-148,共1页
航空、汽车等特殊用途行业的高纯度钢对杂质和合金添加剂有严格的要求。为了降低钢中的碳含量,在炼钢过程以及耐火衬中的碳都要降到最低。德国的研究人员开发出新一代超低碳MgO—C砖(w(固定C)〈2%),可满足冶炼超低碳钢的使用要求。
关键词 超低碳钢 MGO 开发 合金添加剂 高纯度钢 炼钢过程 研究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元素对超低碳钢阻尼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徐荣杰 刘仁东 +5 位作者 郭金宇 王科强 王旭 金晓龙 孟静竹 孙成钱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61-64,共4页
研究了不同铜含量下超低碳钢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阻尼性能及其精细结构。结果表明:固溶状态的铜对超低碳钢阻尼性能影响较小,铜以沉淀相形式存在显著提高了超低碳钢的阻尼性能。在实验范围内,含铜量升高,超低碳钢的阻尼性能提高。
关键词 超低碳钢 阻尼 精细结构 固溶 沉淀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级超低碳钢冷轧工艺技术研究
14
作者 兰明清 李灏 王书桓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3-115,共3页
为了研究冷轧工艺对食品级超低碳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拉伸试验和金相组织分析研究了不同压下率的冷轧、退火和平整延伸率下的组织变化,并分析了微观组织对成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7.1%的一道次压下率、690℃的罩式... 为了研究冷轧工艺对食品级超低碳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拉伸试验和金相组织分析研究了不同压下率的冷轧、退火和平整延伸率下的组织变化,并分析了微观组织对成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7.1%的一道次压下率、690℃的罩式退火温度和3.6%平整延伸率的冷轧产品,其晶粒尺寸均匀,屈强比减小,综合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级超低碳钢 晶粒 退火 平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碳钢RH脱碳工艺优化研究
15
作者 毕恩君 《南方农机》 2019年第10期40-40,共1页
文章分析了超低碳钢RH脱碳工艺的应用现状,介绍了RH脱碳过程,提出超低碳钢RH脱碳工艺的优化要点,有效提升了钢材的利用率,希望为有关学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 超低碳钢 RH脱碳工艺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0MPa级超低碳高强度贝氏体厚钢板的晶粒细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夏政海 曹志强 +3 位作者 罗登 张永东 刘凯 吴开明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64-269,共6页
根据超低碳微合金化的成分设计意图,采用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得到细化的贝氏体组织,利用光学显微镜、FE-SEM和TEM对各类微观组织和析出物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700 MPa级超低碳贝氏体厚钢板为细小均匀的粒状贝氏体和少量针状... 根据超低碳微合金化的成分设计意图,采用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得到细化的贝氏体组织,利用光学显微镜、FE-SEM和TEM对各类微观组织和析出物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700 MPa级超低碳贝氏体厚钢板为细小均匀的粒状贝氏体和少量针状铁素体与多边形铁素体的复合组织,其屈服强度不小于580MPa,抗拉强度不小于700 MPa,低温冲击韧性为-20℃,Akv不小于150 J。钢板具有强度高、韧性好和焊接性能良好的特点,其强度和韧性的良好匹配主要是由于在粒状贝氏体相变前形成了少量的针状铁素体分割奥氏体晶粒,从而细化了最终的复合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碳钢 贝氏体 针状铁素体 厚板 组织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超低)碳贝氏体钢DB590R的研制 被引量:4
17
作者 舒朝晖 陈文梅 杨柳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1-53,共3页
研制了 6 0 0MPa级低 (超低 )碳贝氏体钢DB5 90R。试验分别在实验室和热连轧生产线上进行 ,通过控轧控冷两阶段轧制。分析了试验钢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系列冲击韧性。实验结果表明 ,试验钢的化学成分设计合理 ,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 研制了 6 0 0MPa级低 (超低 )碳贝氏体钢DB5 90R。试验分别在实验室和热连轧生产线上进行 ,通过控轧控冷两阶段轧制。分析了试验钢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系列冲击韧性。实验结果表明 ,试验钢的化学成分设计合理 ,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 :该钢在强度方面具有较大的富余量 ,屈服强度的平均值为 5 6 1MPa ,抗拉强度的平均值高达 6 45MPa ;其韧性指标也大大地超过了设计目标 ,- 40℃的纵向冲击韧性值在 15 0J以上 ,韧脆转变温度在 -80℃以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贝氏体钢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冲击韧性 低碳钢 超低碳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碳IF钢铁素体热变形道次间软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光 赵嘉蓉 徐楚韶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57-58,共2页
在热模拟实验机上进行了超低碳IF钢多道次铁素体热变形实验,研究了该钢种铁素体区变形时道次间的软化规律。结果表明,第一和第二道次间出现明显的软化;后面道次间则出现不断增加的加工硬化现象。
关键词 铁素体热加工 超低碳钢 多道次变形 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碳贝氏体钢中纳米级析出相TEM研究
19
作者 杨善武 陈梦谪 +3 位作者 贺信莱 陈玉珊 张永嘉 柯俊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18-118,共1页
热轧超低碳贝氏体钢是一种新的高强度、高韧性,易于焊接的非热处理钢。近年来,各主要产钢国均在大力发展这类钢种,并开始应用到输油、气管线,海洋设施等大型结构,被认为是有极好发展前景的未来型钢种,该钢中的精细结构尚待阐明。本钢种... 热轧超低碳贝氏体钢是一种新的高强度、高韧性,易于焊接的非热处理钢。近年来,各主要产钢国均在大力发展这类钢种,并开始应用到输油、气管线,海洋设施等大型结构,被认为是有极好发展前景的未来型钢种,该钢中的精细结构尚待阐明。本钢种的特点是含碳低(≤0.03%),加入了微量元素,进行控制变形冷却。通过变形的细小奥氏体在控制温度下的相变得到具有高位错密度贝氏体和nm级细小的析出相,使之获得优良的综合性能。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物理系及上海宝山钢铁总厂于1991年开始发展此类钢种并进行了生产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碳钢 贝氏体钢 金相分析 析出相 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后滑板砖和用后镁碳砖常压原位合成MgAlON复相材料
20
作者 包强 程翔 +4 位作者 邱桂博 霍向涛 王海娟 郭敏 张梅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1-505,共5页
为了促进超低碳钢冶炼的无铬化进程和用后耐火材料的高附加值利用,以用后滑板砖、用后镁碳砖和Al_(2)O_(3)微粉为原料,通过碳热还原氮化法于1 600℃常压烧结3 h原位合成MgAlON复相材料。研究用后滑板砖添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22.22%、... 为了促进超低碳钢冶炼的无铬化进程和用后耐火材料的高附加值利用,以用后滑板砖、用后镁碳砖和Al_(2)O_(3)微粉为原料,通过碳热还原氮化法于1 600℃常压烧结3 h原位合成MgAlON复相材料。研究用后滑板砖添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22.22%、44.44%、66.66%)对试样的物相组成、形貌和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部分试样的抗钢液侵蚀性。结果表明:试样的主晶相皆为MgAlON;随用后滑板砖添加量的增大,试样中的Al_(2)O_(3)相消失,β-SiAlON和ZrN相逐渐增多,材料内部气孔先减少后增多,体积密度和抗弯强度先增加后降低;随用后滑板砖添加量的增大,试样的断裂方式从穿晶断裂转变为穿晶断裂伴随少量沿晶断裂,最后变为解理断裂;当用后滑板砖添加量为44.44%(w)时,试样的抗弯强度为140.1 MPa,在1 600℃超低碳钢液中侵蚀2 h后,侵蚀熔损深度为76μm,废砖利用率达55.56%(w),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碳钢冶炼 MgAlON复相材料 用后滑板砖 抗弯强度 抗钢液侵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