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超低碳贝氏体钢弯管热处理工艺优化研究
1
作者
徐国轩
池强
+2 位作者
包文涛
王鹏
张骁勇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4年第3期71-77,共7页
利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组织分析、力学性能试验等手段,对超低碳贝氏体钢在不同Nb元素含量和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组织性能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要使超低碳贝氏体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达到最佳,应选择Nb元素含量为0.058%或0.094...
利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组织分析、力学性能试验等手段,对超低碳贝氏体钢在不同Nb元素含量和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组织性能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要使超低碳贝氏体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达到最佳,应选择Nb元素含量为0.058%或0.094%的超低碳贝氏体钢,并且淬火温度选择1 040℃、淬火介质为10%NaCl溶液,回火应选择高温回火;要使超低碳贝氏体钢获得最佳韧性,应选择Nb元素含量不超过0.082%的超低碳贝氏体钢,淬火温度应该适当地降低,但是冷却速度应该有所提升,回火依然需要高温回火;为了使超低碳贝氏体钢的强度和韧性达到最佳的综合性能,建议选择Nb元素含量为0.058%的超低碳贝氏体钢管材,在淬火工艺中,采用10%NaCl溶液作为冷却介质,并在940℃的温度下进行淬火,随后进行回火处理,回火温度应控制在600℃。研究结果可为实际生产提供工艺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碳贝氏体钢
正交试验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热变形工艺参数对超低碳贝氏体钢转变行为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
6
2
作者
周海涛
曾小勤
+3 位作者
刘六法
王渠东
董杰
丁文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091-1095,1100,共6页
研究了超低碳贝氏体钢在 1 2 0 0~ 40 0°C范围内 ,用常规轧制工艺 ( CCR)、再结晶控制轧制 ( RCR)和动态再结晶控制轧制 ( DRCR) 3种热模拟变形工艺进行变形后再进行连续冷却转变行为 .结果发现 ,3种变形工艺均可细化奥氏体的晶...
研究了超低碳贝氏体钢在 1 2 0 0~ 40 0°C范围内 ,用常规轧制工艺 ( CCR)、再结晶控制轧制 ( RCR)和动态再结晶控制轧制 ( DRCR) 3种热模拟变形工艺进行变形后再进行连续冷却转变行为 .结果发现 ,3种变形工艺均可细化奥氏体的晶粒 ,而且细化晶粒程度的变形工艺顺序依次为DRCR、RCR和 CCR.此外 ,奥氏体的转变行为受到 CCR、RCR和 DRCR工艺的影响 .同一冷却速度下 ,3种不同的变形工艺获得过冷奥氏体发生贝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不同 .显微结构观察表明 ,在试验冷却速度下 ,用 CCR工艺变形 ,全部获得铁素体且存在少量的化合物 ;用 RCR和 DRCR工艺变形 ,全部获得贝氏体 ,贝氏体呈板条状 ,其尺寸随冷速的增大而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制工艺
铁素体
贝氏体
超低碳贝氏体钢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种耐海水腐蚀型超低碳贝氏体钢的研究
被引量:
10
3
作者
张思勋
崔文芳
+1 位作者
董杰
刘春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0-253,共4页
为了开发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耐海水腐蚀性的海洋工程用钢,考察了含磷超低碳贝氏体钢的组织、力学性能和耐海水腐蚀性.超低碳贝氏体钢中磷的质量分数提高至0.09%时能够产生较强的固溶强化作用,而对室温至-40℃范围内的低温冲击韧性影...
为了开发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耐海水腐蚀性的海洋工程用钢,考察了含磷超低碳贝氏体钢的组织、力学性能和耐海水腐蚀性.超低碳贝氏体钢中磷的质量分数提高至0.09%时能够产生较强的固溶强化作用,而对室温至-40℃范围内的低温冲击韧性影响不大,这归因于钢中C,B原子在原始奥氏体晶界通过竞争机制抑制了P的偏聚,减弱了P产生的冷脆性.与无磷和低磷含量超低碳贝氏体钢相比,高磷含量超低碳贝氏体钢在3.5%NaCl溶液中全浸腐蚀速率明显降低.Cu,P的复合作用促进了致密的内锈层的形成,有效阻止了Cl-的进一步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合金
钢
超低碳贝氏体钢
强度
韧性
耐海水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N含量对Cr-Mo-V系超低碳贝氏体钢组织性能和析出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
2
4
作者
李晓林
蔡庆伍
+1 位作者
余伟
张恒磊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21,26,共7页
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能谱仪(EDS)等实验方法,研究了三种不同N含量的超低碳贝氏体钢的显微组织和析出相的成分、尺寸、形貌以及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低氮含量的钢组织为粒状贝氏体,高氮含...
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能谱仪(EDS)等实验方法,研究了三种不同N含量的超低碳贝氏体钢的显微组织和析出相的成分、尺寸、形貌以及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低氮含量的钢组织为粒状贝氏体,高氮含量的钢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少量的针状铁素体。当实验钢中V/N比为3.4时,通过细晶强化和沉淀强化综合作用,可以使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增加231MPa和95MPa。与氮含量低的钢相比,高氮含量的钢具有更细小的贝氏体铁素体板条亚结构,且析出相尺寸减小,体积分数增加。基体中存在两种尺寸的纳米级析出相:一种尺寸在10~15nm之间,为V(C,N)析出相,弥散分布在贝氏体板条内部;另一种是含有Cr和V尺寸在10nm以下,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V,Cr)(C,N)复合析出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碳贝氏体钢
沉淀强化
力学性能
纳米级析出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钒-氮微合金化超低碳贝氏体钢的连续冷却转变特性
被引量:
6
5
作者
杜江
尹桂全
+1 位作者
杨才福
苏航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369-373,共5页
研究N含量不同的2种超低碳Fe-Mn-Mo贝氏体钢的连续冷却转变特性。采用热膨胀法测试试验钢不同冷速下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用40MAT型激光显微镜观察相应的显微组织转变特征,并进行硬度及强度测试。试验结果表明,Fe-Mn-Mo系超低碳贝氏体钢...
研究N含量不同的2种超低碳Fe-Mn-Mo贝氏体钢的连续冷却转变特性。采用热膨胀法测试试验钢不同冷速下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用40MAT型激光显微镜观察相应的显微组织转变特征,并进行硬度及强度测试。试验结果表明,Fe-Mn-Mo系超低碳贝氏体钢中添加V和N对贝氏体相变具有显著的影响。贝氏体相区明显扩大。其中高氮钢的贝氏体转变区更宽,晶粒大小为相同冷速下低氮钢的1/3左右,维氏硬度值高出低氮钢40 HV,强度高出100 MPa。V-N微合金化超低碳贝氏体钢中析出的V(C,N)粒子促进了贝氏体转变、扩大了贝氏体相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N微合金化
超低碳贝氏体钢
连续冷却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鞍钢超低碳贝氏体系列钢
6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8,共1页
关键词
鞍
钢
新轧
钢
公司厚板厂
超低碳贝氏体钢
油气管线
工程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NULCB钢激光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
4
7
作者
赵琳
陈武柱
张旭东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4-346,359,共4页
为了研究新一代超低碳贝氏体(NULCB)钢的焊接性,利用3kW CO2激光对NULCB钢进行了焊接,并分析了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激光焊接接头显微硬度均高于母材,未出现明显的软化区;焊缝区和热影响区粗晶区组织均为贝氏体...
为了研究新一代超低碳贝氏体(NULCB)钢的焊接性,利用3kW CO2激光对NULCB钢进行了焊接,并分析了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激光焊接接头显微硬度均高于母材,未出现明显的软化区;焊缝区和热影响区粗晶区组织均为贝氏体板条和M-A组元组成的粒状贝氏体;热输入由120 J/mm^600 J/mm范围内变化时,随着热输入的增大,M-A组元的平均宽度、总量、形状因子增大,M-A组元线密度减少;随热输入的增大,激光焊接焊缝区冲击吸收功先增大然后减小。合适的激光焊接条件下,激光焊接焊缝区具有良好的韧性,其低温冲击吸收功高于母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超低碳贝氏体钢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Q460D厚钢板的焊接性研究
被引量:
2
8
作者
张申增
孟凡炯
《中州煤炭》
2009年第8期16-18,共3页
为了研究安钢Q460D厚钢板的焊接性,采用MAG自动焊接方法对Q460D厚钢板进行了对接接头焊接。通过对焊接试样的力学性能检测发现,该钢板焊接接头的各项力学性能均达较高的水平。试验结果显示,粗晶区的组织类型主要是贝氏体和低碳板条马氏...
为了研究安钢Q460D厚钢板的焊接性,采用MAG自动焊接方法对Q460D厚钢板进行了对接接头焊接。通过对焊接试样的力学性能检测发现,该钢板焊接接头的各项力学性能均达较高的水平。试验结果显示,粗晶区的组织类型主要是贝氏体和低碳板条马氏体的混合组织,合理的焊接工艺,可以保证焊接接头的性能与母材相同,证明该钢种有着良好的焊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规格
钢
板
焊接性
对接接头
超低碳贝氏体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低碳贝氏体钢弯管热处理工艺优化研究
1
作者
徐国轩
池强
包文涛
王鹏
张骁勇
机构
西安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出处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4年第3期71-77,共7页
文摘
利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组织分析、力学性能试验等手段,对超低碳贝氏体钢在不同Nb元素含量和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组织性能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要使超低碳贝氏体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达到最佳,应选择Nb元素含量为0.058%或0.094%的超低碳贝氏体钢,并且淬火温度选择1 040℃、淬火介质为10%NaCl溶液,回火应选择高温回火;要使超低碳贝氏体钢获得最佳韧性,应选择Nb元素含量不超过0.082%的超低碳贝氏体钢,淬火温度应该适当地降低,但是冷却速度应该有所提升,回火依然需要高温回火;为了使超低碳贝氏体钢的强度和韧性达到最佳的综合性能,建议选择Nb元素含量为0.058%的超低碳贝氏体钢管材,在淬火工艺中,采用10%NaCl溶液作为冷却介质,并在940℃的温度下进行淬火,随后进行回火处理,回火温度应控制在600℃。研究结果可为实际生产提供工艺上的参考。
关键词
超低碳贝氏体钢
正交试验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Keywords
ultra-low carbon bainitic steel
orthogonal test
mechanical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分类号
TG15 [金属学及工艺—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热变形工艺参数对超低碳贝氏体钢转变行为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
6
2
作者
周海涛
曾小勤
刘六法
王渠东
董杰
丁文江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091-1095,1100,共6页
文摘
研究了超低碳贝氏体钢在 1 2 0 0~ 40 0°C范围内 ,用常规轧制工艺 ( CCR)、再结晶控制轧制 ( RCR)和动态再结晶控制轧制 ( DRCR) 3种热模拟变形工艺进行变形后再进行连续冷却转变行为 .结果发现 ,3种变形工艺均可细化奥氏体的晶粒 ,而且细化晶粒程度的变形工艺顺序依次为DRCR、RCR和 CCR.此外 ,奥氏体的转变行为受到 CCR、RCR和 DRCR工艺的影响 .同一冷却速度下 ,3种不同的变形工艺获得过冷奥氏体发生贝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不同 .显微结构观察表明 ,在试验冷却速度下 ,用 CCR工艺变形 ,全部获得铁素体且存在少量的化合物 ;用 RCR和 DRCR工艺变形 ,全部获得贝氏体 ,贝氏体呈板条状 ,其尺寸随冷速的增大而减小 。
关键词
轧制工艺
铁素体
贝氏体
超低碳贝氏体钢
显微结构
Keywords
Bainite
Carbon steel
Ferrite
Microstructure
分类号
TG335.11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压力加工]
TG146.2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种耐海水腐蚀型超低碳贝氏体钢的研究
被引量:
10
3
作者
张思勋
崔文芳
董杰
刘春明
机构
东北大学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出处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0-253,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971033)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0713)
文摘
为了开发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耐海水腐蚀性的海洋工程用钢,考察了含磷超低碳贝氏体钢的组织、力学性能和耐海水腐蚀性.超低碳贝氏体钢中磷的质量分数提高至0.09%时能够产生较强的固溶强化作用,而对室温至-40℃范围内的低温冲击韧性影响不大,这归因于钢中C,B原子在原始奥氏体晶界通过竞争机制抑制了P的偏聚,减弱了P产生的冷脆性.与无磷和低磷含量超低碳贝氏体钢相比,高磷含量超低碳贝氏体钢在3.5%NaCl溶液中全浸腐蚀速率明显降低.Cu,P的复合作用促进了致密的内锈层的形成,有效阻止了Cl-的进一步侵蚀.
关键词
低合金
钢
超低碳贝氏体钢
强度
韧性
耐海水腐蚀性
Keywords
low alloying steel
ultra-low-carbon bainitic steel
strength
toughness
marine corrosion resistance
分类号
TG142.1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N含量对Cr-Mo-V系超低碳贝氏体钢组织性能和析出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
2
4
作者
李晓林
蔡庆伍
余伟
张恒磊
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研究院
出处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21,2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4036)
文摘
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能谱仪(EDS)等实验方法,研究了三种不同N含量的超低碳贝氏体钢的显微组织和析出相的成分、尺寸、形貌以及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低氮含量的钢组织为粒状贝氏体,高氮含量的钢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少量的针状铁素体。当实验钢中V/N比为3.4时,通过细晶强化和沉淀强化综合作用,可以使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增加231MPa和95MPa。与氮含量低的钢相比,高氮含量的钢具有更细小的贝氏体铁素体板条亚结构,且析出相尺寸减小,体积分数增加。基体中存在两种尺寸的纳米级析出相:一种尺寸在10~15nm之间,为V(C,N)析出相,弥散分布在贝氏体板条内部;另一种是含有Cr和V尺寸在10nm以下,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V,Cr)(C,N)复合析出相。
关键词
超低碳贝氏体钢
沉淀强化
力学性能
纳米级析出相
Keywords
ultra-low carbon bainitic steel
precipitation strengthening
mechanical property
nanometer-sized precipitate
分类号
TG142.1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钒-氮微合金化超低碳贝氏体钢的连续冷却转变特性
被引量:
6
5
作者
杜江
尹桂全
杨才福
苏航
机构
安徽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钢铁研究总院
出处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369-373,共5页
文摘
研究N含量不同的2种超低碳Fe-Mn-Mo贝氏体钢的连续冷却转变特性。采用热膨胀法测试试验钢不同冷速下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用40MAT型激光显微镜观察相应的显微组织转变特征,并进行硬度及强度测试。试验结果表明,Fe-Mn-Mo系超低碳贝氏体钢中添加V和N对贝氏体相变具有显著的影响。贝氏体相区明显扩大。其中高氮钢的贝氏体转变区更宽,晶粒大小为相同冷速下低氮钢的1/3左右,维氏硬度值高出低氮钢40 HV,强度高出100 MPa。V-N微合金化超低碳贝氏体钢中析出的V(C,N)粒子促进了贝氏体转变、扩大了贝氏体相区。
关键词
V—N微合金化
超低碳贝氏体钢
连续冷却转变
Keywords
V-N microalloyed
ultra low carbon bainite steel(ULCB)
continuous cooling transformation (CCT)
分类号
TF142-33 [冶金工程—冶金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鞍钢超低碳贝氏体系列钢
6
出处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8,共1页
关键词
鞍
钢
新轧
钢
公司厚板厂
超低碳贝氏体钢
油气管线
工程机械
分类号
TG142.31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NULCB钢激光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
4
7
作者
赵琳
陈武柱
张旭东
机构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
出处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4-346,359,共4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资助项目(G1998061500)
文摘
为了研究新一代超低碳贝氏体(NULCB)钢的焊接性,利用3kW CO2激光对NULCB钢进行了焊接,并分析了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激光焊接接头显微硬度均高于母材,未出现明显的软化区;焊缝区和热影响区粗晶区组织均为贝氏体板条和M-A组元组成的粒状贝氏体;热输入由120 J/mm^600 J/mm范围内变化时,随着热输入的增大,M-A组元的平均宽度、总量、形状因子增大,M-A组元线密度减少;随热输入的增大,激光焊接焊缝区冲击吸收功先增大然后减小。合适的激光焊接条件下,激光焊接焊缝区具有良好的韧性,其低温冲击吸收功高于母材。
关键词
激光技术
超低碳贝氏体钢
组织
性能
Keywords
laser technique
ultra-low carbon bainitic steel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y
分类号
TG456.7 [金属学及工艺—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Q460D厚钢板的焊接性研究
被引量:
2
8
作者
张申增
孟凡炯
机构
郑州煤矿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中州煤炭》
2009年第8期16-18,共3页
文摘
为了研究安钢Q460D厚钢板的焊接性,采用MAG自动焊接方法对Q460D厚钢板进行了对接接头焊接。通过对焊接试样的力学性能检测发现,该钢板焊接接头的各项力学性能均达较高的水平。试验结果显示,粗晶区的组织类型主要是贝氏体和低碳板条马氏体的混合组织,合理的焊接工艺,可以保证焊接接头的性能与母材相同,证明该钢种有着良好的焊接性。
关键词
厚规格
钢
板
焊接性
对接接头
超低碳贝氏体钢
Keywords
heavy gauge steel plate
weldability
butt welded joint
ultra-low carbon bainite steel
分类号
TG457.1 [金属学及工艺—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超低碳贝氏体钢弯管热处理工艺优化研究
徐国轩
池强
包文涛
王鹏
张骁勇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热变形工艺参数对超低碳贝氏体钢转变行为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周海涛
曾小勤
刘六法
王渠东
董杰
丁文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一种耐海水腐蚀型超低碳贝氏体钢的研究
张思勋
崔文芳
董杰
刘春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N含量对Cr-Mo-V系超低碳贝氏体钢组织性能和析出行为的影响
李晓林
蔡庆伍
余伟
张恒磊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钒-氮微合金化超低碳贝氏体钢的连续冷却转变特性
杜江
尹桂全
杨才福
苏航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鞍钢超低碳贝氏体系列钢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NULCB钢激光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的研究
赵琳
陈武柱
张旭东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Q460D厚钢板的焊接性研究
张申增
孟凡炯
《中州煤炭》
200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