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低温冷疗对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后人体体温调节及心血管系统机能恢复的影响
1
作者 胡晓越 Takashi Kawabata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2-80,共9页
目的:探讨超低温冷疗对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后人体体温调节及心血管系统机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交叉自身对照设计,对13名受试者分别进行3次实验;为确定本次实验中的运动强度,事先进行最大摄氧量测试(VO_(2max) test),后分别在高... 目的:探讨超低温冷疗对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后人体体温调节及心血管系统机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交叉自身对照设计,对13名受试者分别进行3次实验;为确定本次实验中的运动强度,事先进行最大摄氧量测试(VO_(2max) test),后分别在高温高湿环境室(温度35℃,相对湿度60%)中以70%VO_(2max)强度进行30 min恒定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运动结束后,受试者分别在被动休息(CON)、局部超低温冷疗(PBC,-120℃)和全身性超低温冷疗(WBC,-120℃)3种条件下进行超低温冷疗实验(2 min);实验过程中,对不同条件及时间点的食管温度(Tes)、皮肤温度(Tsk)、大腿肌肉深部温度(TMT)、前臂血流量(FBF)、心率(HR)、每搏输出量(SV)和心输出量(CO)进行监测,并采用双因素(条件×时间)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Bonferroni法进行事后检验。结果:实验期间,超低温冷疗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对Tes(P<0.01,η_(p)^(2)=0.68)、Tsk(P<0.01,η_(p)^(2)=0.47)、TMT(P<0.01,η_(p)^(2)=0.79)、HR(P=0.03,η_(p)^(2)=0.19)、SV(P<0.01,η_(p)^(2)=0.12)和FBF(P<0.01,η_(p)^(2)=0.59)具有显著性差异,对CO无显著性差异(P=0.96,η_(p)^(2)=0.01);与CON条件相比,经过超低温冷疗的PBC条件与WBC条件在运动后静息期间,Tes、Tsk、TMT和FBF均显著降低(P<0.05),PBC条件和WBC条件下SV显著增加(P<0.05),HR显著降低(P<0.05);CO在各条件之间并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后实施全身或半身局部超低温冷疗,能够有效降低核心温度(Tes),减轻心血管系统的负担,有望对运动后的初期生理机能恢复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温冷疗 高温高湿环境 体温调节 心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温冷疗对延迟性肌肉酸痛的作用——系统综述 被引量:18
2
作者 瞿超艺 徐金成 赵杰修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54-769,共16页
目的:本文主要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与筛选,分析归纳超低温冷疗(whole body cryotherapy,WBC)对延迟性肌肉酸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产生的影响与作用,探讨其可能的生理机制,从而评价WBC在DOM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预... 目的:本文主要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与筛选,分析归纳超低温冷疗(whole body cryotherapy,WBC)对延迟性肌肉酸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产生的影响与作用,探讨其可能的生理机制,从而评价WBC在DOM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预先制定的文献检索、筛选、录入、评价方法,进行相关文献的检索和筛选。检索方法:(1)在Pub Med、Web of Science、EBSCO、Embase、Pro Quest外文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等中文数据库中以关键词的检索方式检索WBC对DOMS干预应用的研究文献。(2)对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目录进行阅读和二次检索。筛选和纳入标准:(1)WBC对DOMS影响与作用的前瞻性干预研究;(2)已在学术期刊出版的全文或摘要;(3)只录入英文或者中文文献。评价方法:使用循证医学临床报告证据等级评价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结果:经过检索与筛选,共有18篇文献被纳入最后的分析、评价和总结。结论:(1)对于DOMS,WBC是一种有效的恢复手段;(2)WBC对与DOMS相关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和部分体能指标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温冷疗 延迟性肌肉酸痛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重复超低温冷疗对单板滑雪运动员运动后机能状态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许毅枭 高炳宏 朱欢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59-766,共8页
目的:探讨短期重复3 min、-110℃的超低温冷疗对单板滑雪运动员运动后机能状态恢复的影响。方法:10名国家单板滑雪队男性运动员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5)和超低温冷疗组(WBC组,n=5),在1个训练周的周一、周三和周五训练结束后的19:00~20:0... 目的:探讨短期重复3 min、-110℃的超低温冷疗对单板滑雪运动员运动后机能状态恢复的影响。方法:10名国家单板滑雪队男性运动员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5)和超低温冷疗组(WBC组,n=5),在1个训练周的周一、周三和周五训练结束后的19:00~20:00进行3min、-110℃的超低温冷疗,在干预前测试血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血流灌注指数(PI)和脉搏的基础值,干预过程中用Radical-7脉搏碳氧血氧仪监控惯用手食指指尖的PI和脉搏,记录干预后即刻的PI和脉搏,干预结束后次日晨6:30~7:00使用Polar心率表测试仰卧位安静状态下晨脉和5 min心率变异性,随后测试CK和BU。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统计方法分析心率变异性等随时间变化的指标。结果:与C组比较,WBC组干预后即刻的PI显著下降(P=0.015,ES=2.04),脉搏无显著差异(P=0.237);干预结束后次日晨WBC组高频范围内的功率显著升高[P=0.006,效应量(ES)=2.67],晨脉显著降低(P=0.03,ES=1.02),CK、BU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5天3次、每次3 min、-110℃的超低温冷疗能增强单板滑雪运动员干预后次日晨副交感神经活性,降低次日晨脉,改善睡眠质量,有利于运动后机能状态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重复超低温冷疗 单板滑雪运动员 机能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0℃超低温全身冷疗对机体部分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4
作者 王坤 赵之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28-636,共9页
目的:探讨-130℃超低温冷疗一次性干预后,机体能量代谢的变化规律及生理机制。方法:随机选取健康成年男性11名,分别进行一次超低温冷疗干预(WBC组,-130℃)及空白对照(CON组)测试,在干预前后分别采集静脉血、体温、心率变异性和静息代谢... 目的:探讨-130℃超低温冷疗一次性干预后,机体能量代谢的变化规律及生理机制。方法:随机选取健康成年男性11名,分别进行一次超低温冷疗干预(WBC组,-130℃)及空白对照(CON组)测试,在干预前后分别采集静脉血、体温、心率变异性和静息代谢等相关指标,将相关指标进行干预前后比较,并进行两组组间对比分析。结果:(1)与基础值相比,干预后WBC组脂肪(Fat)消耗下降了9.27%,无显著性差异;WBC组与CON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与基础值相比,干预后WBC组碳水化合物(Cho)消耗上升了1.46%,无显著性差异;WBC组与CON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3)与基础值相比,干预后WBC组能量消耗(EE)显著下降了6.20%(P<0.05),WBC组与CON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4)与基础值相比,WBC组瘦素(Leptin)显著下降了12.74%(P<0.05),甲状腺激素(T4)显著上升了3.89%(P<0.05),促甲状腺激素(TSH)显著上升了9.69%(P<0.05),生长激素(GH)显著上升了107.69%(P<0.05),WBC组与CON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5)与基础值相比,干预后WBC组皮肤温度(Ts)显著下降了15.55%(P<0.05),核心温度(Tc)仅略微下降0.27%;WBC组与CON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6)与基础值相比,干预后WBC组心率(HR)显著下降了7.41%(P<0.05),WBC组与CON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7)与基础值相比,干预后WBC组时域(SD)指标增加了8.43%,WBC组与CON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WBC组频域(HF)指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了23.25%(P<0.01),WBC组与CON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WBC组高低频比(LF/HF)显著降低了40.17%(P<0.05),WBC组与CON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次-130℃冷疗无法用于减脂,反而会降低脂肪动用和能量消耗。单次-130℃冷疗能够对代谢相关的内分泌激素的分泌水平产生影响。结果提示,在一定程度上,单次-130℃冷疗可以应用于防止运动中由于机体核心体温过热造成的运动表现降低,还可以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进而改善机体的睡眠质量及促进疲劳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温冷疗 能量消耗 脂肪 碳水化合物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