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160
1
作者 王瑞飞 陈明强 孙卫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0-277,I0006,共9页
通过物性分析、扫描电镜、铸体薄片、高压压汞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沿25、庄40、庄19三个区块超低渗透砂岩储层样品进行分析测试,研究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表明,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岩石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强,孔隙喉道类型多样是... 通过物性分析、扫描电镜、铸体薄片、高压压汞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沿25、庄40、庄19三个区块超低渗透砂岩储层样品进行分析测试,研究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表明,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岩石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强,孔隙喉道类型多样是储层渗透性差的主要原因;孔喉分选系数在2.0-2.5之间、变异系数在0.1-0.2之间物性较好;较大孔喉是决定和改善储层渗透性的重要因素,细小孔道对储层储集能力的贡献较大,储层微裂缝较为发育。储层物性参数的差异、孔喉特征参数的差异等,均归因于微观孔隙结构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超低渗透砂岩储层 微观孔隙结构 高压压汞 孔喉分选系数 微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特征与物性差异 被引量:26
2
作者 高辉 孙卫 +2 位作者 费二战 齐银 李达5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4-250,共7页
为揭示特低-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与物性差异的关系,利用物性分析、铸体薄片、电镜扫描和高压压汞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3个典型的特低-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岩芯样品进行了实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特低-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喉道类... 为揭示特低-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与物性差异的关系,利用物性分析、铸体薄片、电镜扫描和高压压汞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3个典型的特低-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岩芯样品进行了实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特低-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喉道类型多样;但整体细小,对渗透率起主要贡献的较大喉道含量小是其物性较差的主要原因,同时微裂缝的发育也加剧了物性差异。统计对比发现,孔喉的分选系数在2.0~3.0,变异系数在0.15~0.3,对渗透率贡献相对较大。可见,储层物性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综合反映,不同类型孔隙、喉道组成的储集空间,渗透率存在较大差异,物性差异正是孔喉特征差异的一种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孔喉特征 物性差异 微观非均质性 特低-超低渗透砂岩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裂缝研究 被引量:46
3
作者 王瑞飞 孙卫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4-448,共5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油藏的精细描述,指出微裂缝对提高储层渗流能力、提高超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油藏微裂缝线密度为7.86条/cm,微裂缝...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油藏的精细描述,指出微裂缝对提高储层渗流能力、提高超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油藏微裂缝线密度为7.86条/cm,微裂缝开度为3.70μm,微裂缝间距为1.2723mm,微裂缝孔隙度为0.29%,微裂缝渗透率为3.32×10-3μm2。微裂缝孔隙度是基质孔隙度的2.74%,微裂缝渗透率是基质渗透率的12.15倍。微裂缝分布的差异性和不均一性是造成研究区超低渗透致密储层中有相对高渗透层的主要原因。微裂缝发育及展布状况是沉积微相带及基底断裂基础上成岩过程中多期古构造应力场与现今构造应力场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油气勘探中以寻找有利的沉积相—成岩相—微裂缝带为勘探目标,会加大勘探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姬塬油田 超低渗透砂岩油藏 微裂缝 微裂缝开度 微裂缝孔隙度 微裂缝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庆油田长8超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微观机理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瑞飞 雷启鸿 +3 位作者 孙栋 张庆洲 王振鑫 李影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53-1059,共7页
为探讨超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中不同级别孔隙的动用及残余油赋存等问题,对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8段典型岩样开展水驱油核磁共振实验。定义区间驱油效率、驱油效率贡献,根据核磁共振T2谱形态,分弛豫时间<10ms孔隙区间、弛... 为探讨超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中不同级别孔隙的动用及残余油赋存等问题,对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8段典型岩样开展水驱油核磁共振实验。定义区间驱油效率、驱油效率贡献,根据核磁共振T2谱形态,分弛豫时间<10ms孔隙区间、弛豫时间> 10ms孔隙区间、总孔隙区间讨论饱和油状态、水驱最终状态各孔隙区间的含油饱和度、动用含油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驱油效率贡献、区间驱油效率及其与渗透率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渗透率<0. 07×10-3μm^2,原油主要赋存在弛豫时间<10ms孔隙区间;渗透率> 0. 07×10-3μm^2,原油主要赋存在弛豫时间> 10ms孔隙区间。弛豫时间>10ms孔隙,油气富集程度对渗透率更敏感。渗透率越低,弛豫时间> 10ms孔隙的区间驱油效率越高,但其总体积偏低,故水驱开发早期产量高,产量递减快(弛豫时间<10ms孔隙的区间驱油效率增加缓慢),这与该类油藏水驱开发特征相吻合。无论渗透率如何低,弛豫时间> 10ms孔隙区间的动用含油饱和度、驱油效率贡献始终高于弛豫时间<10ms孔隙区间。油藏水驱开发阶段,调整挖潜的对象始终在弛豫时间>10ms孔隙部分。水驱结束后,渗透率>0. 48×10-3μm^2的油藏,残余油主要集中在弛豫时间>10ms孔隙;渗透率<0. 48×10-3μm^2的油藏,残余油主要集中在弛豫时间<10ms孔隙,这为油藏水驱开发后实施提高采收率技术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微观机理 区间驱油效率 驱油效率贡献 超低渗透砂岩油藏 华庆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长6砂岩致密化过程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沈崇辉 周晓峰 郭伟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8年第6期776-784,共9页
通过储层物性、铸体薄片和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对鄂尔多斯盆地西部长6砂岩的致密化过程进行定量研究。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部长6超低渗透砂岩的原始沉积物孔隙度为39.3%,渗透率为22400×10^(-3)μm^2,其致密化过程分为2个阶段;... 通过储层物性、铸体薄片和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对鄂尔多斯盆地西部长6砂岩的致密化过程进行定量研究。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部长6超低渗透砂岩的原始沉积物孔隙度为39.3%,渗透率为22400×10^(-3)μm^2,其致密化过程分为2个阶段;早成岩阶段的压实作用和方解石及绿泥石膜胶结作用,导致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急剧下降到8.0%和0.17×10^(-3)μm^2,砂岩转化为超低渗透储层;中成岩阶段A期的油气充注成藏过程中,油气携带有机酸性流体进入超低渗透储层,长石与有机酸性流体发生反应,产生长石溶蚀孔隙,使孔隙度和渗透率提高到11.6%和0.61×10^(-3)μm^2;鄂尔多斯盆地西部长6超低渗透砂岩致密与成藏的配置关系为"先致密后成藏,边成藏边扩容增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致密后成藏 边成藏边扩容增渗 超低渗透砂岩 长6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8储层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38
6
作者 何永宏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1期87-91,共5页
利用X衍射、全岩定量分析、薄片鉴定、水驱敏感性流动试验等方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8超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敏感性,主要分析了敏感性类型、伤害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具有弱水敏、酸敏性变化范围大、弱—中等碱敏... 利用X衍射、全岩定量分析、薄片鉴定、水驱敏感性流动试验等方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8超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敏感性,主要分析了敏感性类型、伤害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具有弱水敏、酸敏性变化范围大、弱—中等碱敏、弱—中等盐敏、弱—无速敏特征;储层流动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为弱敏感。影响储层敏感性最直接的因素是敏感性矿物的分布,即储层所处的成岩相带决定其敏感性类型及敏感性程度。另外,储层水敏性受物性及孔隙结构的影响,储层物性越差,孔隙结构非均质性越强,储层水敏性越弱。储层所处成岩相带及敏感性的不均一性,使得研究区超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具有大规模开发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孔隙结构 储层敏感性 超低渗透砂岩油藏 姬塬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成岩和测井参数定量评价的成岩相划分——以鄂尔多斯盆地薛岔地区长6储集层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高辉 苏婕 +2 位作者 孙卫 李天太 杨玲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38-1246,共9页
为探讨成岩相的定量划分与识别方法,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压汞和测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薛岔地区长6储集层进行了成岩作用强度参数定量评价和成岩相测井识别。结果表明,长6储集层经历了中等-强压实作用、弱-中等胶结作... 为探讨成岩相的定量划分与识别方法,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压汞和测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薛岔地区长6储集层进行了成岩作用强度参数定量评价和成岩相测井识别。结果表明,长6储集层经历了中等-强压实作用、弱-中等胶结作用、弱-中等溶解作用。根据成岩作用强度、胶结物类型、孔隙类型及其发育程度,划分出5种成岩相,不同成岩相的自然伽马、声波时差和电阻率测井响应差异大。成岩相与沉积微相表现出良好的对应关系,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中等压实绿泥石胶结-粒间孔相,孔隙发育程度高,物性好,排驱压力低、大孔喉含量高,是最有利的成岩相;中等压实伊利石胶结-溶蚀孔相和中等压实硅质胶结相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划分 成岩相 测井识别 成岩作用 超低渗透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