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技术之“象” 被引量:2
1
作者 马周周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21,共6页
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核心是“象”,“象”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有着极强生命力。“象”与教育技术同源、同构、同质。“象”的内涵、特征、特点、功能及其行象的方法:观物取象、制器立象、立象尽意、想象、兴象、象外之象、超... 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核心是“象”,“象”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有着极强生命力。“象”与教育技术同源、同构、同质。“象”的内涵、特征、特点、功能及其行象的方法:观物取象、制器立象、立象尽意、想象、兴象、象外之象、超以象外、得意忘象等均妙契于教育技术,为教育技术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为彰显教育价值提供了有力手段,也为构建教育技术“象学”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 兴象 意象 象外之象 超以象外 得意忘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盛世和谐的诗歌经典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志清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57-62,共6页
和谐是社会发展的最高境界,是时代强盛的最重要标志,盛唐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盛世之巅的最本质因素,即是高度和谐。盛唐文化的这种和谐的核心要素,是其它时代和其它文化所不能比拟的。比较李杜而言,王维诗歌似乎更能够体现盛唐盛世的社... 和谐是社会发展的最高境界,是时代强盛的最重要标志,盛唐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盛世之巅的最本质因素,即是高度和谐。盛唐文化的这种和谐的核心要素,是其它时代和其它文化所不能比拟的。比较李杜而言,王维诗歌似乎更能够体现盛唐盛世的社会本质。诗歌的最高境界是意境的成熟,是意境的生成,以此观王维的地位则是至高无上的。王维生当盛唐盛世,其诗以意境创造的"极致",实现了对盛唐盛世的最本质、也最传神的艺术传载,创造出超以象外的艺术极境,孕育了中国艺术最纯正的和谐精神,成为和谐美的最生动标本,成为艺术再现盛唐盛世的诗歌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诗歌 盛唐盛世 和谐之美 超以象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形得似”说的美学内蕴读解
3
作者 李祥林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37-141,共5页
“离形得似”是构成中国美学形神论的核心命题之一,这一命题下笼罩着有内在逻辑结构的形神论系统,其理论展开可从“离形”与“得似”两个层面,“超以象外”、“万取一收”、“俱似大道”、“古镜照神”
关键词 “离形得似” 超以象外 《二十四诗品》 美学内蕴 “神” 中国美学 顾恺之 以形写神 形神论 “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意境”说美学概念与三种界说的格义与会通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立红 李志鹏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共6页
审美意境的生发建构在诸多艺术因素相互格义与会通的辩证美学之上,审美意境并非特定的艺术形象或典型特征本身,而是创作者带着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情感感兴所创作出的艺术形象与它所引发的“超以象外”的艺术联想或幻想,从而触发观者... 审美意境的生发建构在诸多艺术因素相互格义与会通的辩证美学之上,审美意境并非特定的艺术形象或典型特征本身,而是创作者带着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情感感兴所创作出的艺术形象与它所引发的“超以象外”的艺术联想或幻想,从而触发观者去追踪或联想“象外之象”,并生发至更高层境的“象外之意”的艺术美学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境 情境交融 超以象外 象外之象 格义与会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