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桕籽皮油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及其成分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金莹 郭康权 +1 位作者 何蔚娟 孙艳萍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3-65,共3页
应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技术,研究了乌桕籽皮油的萃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了萃取压力、温度、CO_2流量三因素对乌桕籽皮油萃取率的影响效果。最佳萃取条件确定为:压力40MPa,温度36℃,CO_2流最20L/h,时间1h。利用GC分析了乌桕籽皮油... 应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技术,研究了乌桕籽皮油的萃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了萃取压力、温度、CO_2流量三因素对乌桕籽皮油萃取率的影响效果。最佳萃取条件确定为:压力40MPa,温度36℃,CO_2流最20L/h,时间1h。利用GC分析了乌桕籽皮油的成分组成,以期为乌桕籽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流体 萃取 乌桕籽皮油 GC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染料在超临界CO_(2)流体染色聚酯纤维中的扩散行为 被引量:1
2
作者 范博 吴伟 +2 位作者 王健 徐红 毛志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41,共8页
为深入研究分散染料的扩散性能在超临界CO_(2)染色过程中影响染色条件及染色质量的理论机制,使用共聚焦拉曼显微镜研究了超临界CO_(2)流体染色在不同工况条件(100~140℃、21~27 MPa、5~90 min)下分散染料(分散红167、分散橙30、分散蓝79... 为深入研究分散染料的扩散性能在超临界CO_(2)染色过程中影响染色条件及染色质量的理论机制,使用共聚焦拉曼显微镜研究了超临界CO_(2)流体染色在不同工况条件(100~140℃、21~27 MPa、5~90 min)下分散染料(分散红167、分散橙30、分散蓝79)在涤纶中的扩散行为。通过拉曼深度成像图获得了染料在纤维径向分布的数据,计算扩散系数。结果显示:分散染料在染色初期(5 min内)已在纤维内分布均匀,且随染色时间、染色压力的增加,染料在纤维内部均匀上染。对比染色后纤维径向的拉曼光谱数据与纱线上染量数据,验证了拉曼光谱数据的有效性。经计算分散染料中分散橙30的扩散系数最高(9.744×10^(-15) m^(2)/s)。表明拉曼技术用于分析单纤维内染料扩散有着巨大的优势,反应快速,制样简单,同时可在无损纤维的前提下对涤纶内部的染料分布进行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染料 聚酯纤维 临界co_(2)流体 共聚焦拉曼显微镜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技术制备脱细胞外基质材料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3
作者 吴冰 段又愈 陈爱政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551-558,共8页
脱细胞外基质(decellularized extracellular matrix,dECM)材料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中具有重要应用,超临界CO_(2)流体(supercritical CO_(2)fluid,SCF-CO_(2))技术已被证明可用于dECM材料的制备。文中综述了SCF-CO_(2)的基本原理、SCF-... 脱细胞外基质(decellularized extracellular matrix,dECM)材料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中具有重要应用,超临界CO_(2)流体(supercritical CO_(2)fluid,SCF-CO_(2))技术已被证明可用于dECM材料的制备。文中综述了SCF-CO_(2)的基本原理、SCF-CO_(2)脱细胞及其灭菌机制,介绍了辅助溶剂的使用与预处理技术对SCF-CO_(2)脱细胞的影响,以及dECM材料的生物医学应用。结果表明:与常规方法相比,具有高渗透性、高扩散性的SCF-CO_(2)能更有效地保持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结构完整性和生物活性,同时展现出高效灭菌的优势,且制备的dECM材料在组织修复和再生医学领域具有显著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co_(2)流体 脱细胞外基质 临界灭菌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聚酯纱线的超临界CO_(2)萃取除油工艺 被引量:1
4
作者 郑福尔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0,共6页
再生聚酯在纺纱时需加入纺丝油剂,油剂会影响后续染色过程。为减少油剂对后续染色过程的影响,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研究了再生聚酯纱线在超临界体系下的除油效果,选取除油温度、压力、时间、CO_(2)流量作为研究因素,利用响应面... 再生聚酯在纺纱时需加入纺丝油剂,油剂会影响后续染色过程。为减少油剂对后续染色过程的影响,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研究了再生聚酯纱线在超临界体系下的除油效果,选取除油温度、压力、时间、CO_(2)流量作为研究因素,利用响应面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进一步对除油后纱线性能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除油温度64℃,除油压力21 MPa,除油时间60 min,CO_(2)流量415 kg/h,在此条件下再生聚酯纱的除油率可达到78%,超临界CO_(2)除油后的纱线表面油剂有一定减少,纱线物理结构未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co_(2)流体 响应面 再生聚酯 除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超临界CO_(2)流体的洗绒工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郑远彬 施楣梧 +5 位作者 肖红 文美莲 王荣 俞金林 徐导 龙家杰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6-32,共7页
在超临界CO_(2)流体中采用微乳液携带清洗剂的方法,对羊绒纤维进行清洗工艺研究。探讨了系统的清洗压力、温度以及时间参数对羊绒纤维脱脂率、白度等洗绒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超临界CO_(2)流体中采用微乳液携带洗绒剂的方法,能... 在超临界CO_(2)流体中采用微乳液携带清洗剂的方法,对羊绒纤维进行清洗工艺研究。探讨了系统的清洗压力、温度以及时间参数对羊绒纤维脱脂率、白度等洗绒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超临界CO_(2)流体中采用微乳液携带洗绒剂的方法,能够有效去除原绒纤维上的油脂、色素及其他相关杂质。推荐洗绒工艺条件为:洗绒压力20 MPa,流体温度60℃,清洗时间60 min。扫描电镜观测结果进一步表明,采用该清洗技术对羊绒纤维表面的黏附杂质去除效果明显,清洗效率高,对纤维鳞片损伤较小。拉伸性能及手感评价结果显示,采用该清洗技术处理后羊绒纤维的拉伸断裂强力损失较小、断裂伸长率变化不显著,且具有优良的柔软性、滑爽性、蓬松性、回弹性及光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co_(2)流体 羊绒 清洗工艺 微乳液 脱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处理时间对二醋酯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朱维维 管丽媛 +1 位作者 龙家杰 施楣梧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7-102,共6页
为将超临界CO_(2)流体应用于二醋酯纤维的功能化加工,赋予二醋酯纤维高附加值,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多晶衍射仪、热重差热分析仪、万能材料试验机探讨了超临界CO_(2)流体处理时间对二醋酯纤维表观形态、化学结... 为将超临界CO_(2)流体应用于二醋酯纤维的功能化加工,赋予二醋酯纤维高附加值,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多晶衍射仪、热重差热分析仪、万能材料试验机探讨了超临界CO_(2)流体处理时间对二醋酯纤维表观形态、化学结构、聚集态结构及热性能和拉伸断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超临界CO_(2)流体处理60、90、120 min后,二醋酯纤维表面颗粒状杂质被去除,其分子链排列规整度下降,结晶度由未处理纤维的39.41%分别下降至35.33%、31.57%、36.10%,纤维断裂强力呈先下降后增加趋势;当处理时间为120 min时,二醋酯纤维分子链间氢键作用强度略微降低,其熔点基本不变,高温下纤维质量损失率由未处理纤维的89.52%增加至95.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co_(2)流体 二醋酯纤维 表观形态 聚集态结构 热稳定性 断裂强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温度对粘胶织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朱维维 管丽媛 龙家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6-70,共5页
为将简单、高效的超临界CO_(2)流体技术用于粘胶纤维基材的功能性加工,考察了超临界CO_(2)流体不同温度(80℃,100℃和120℃)对粘胶织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经流体不同温度处理后,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粘胶纤维表面形态并未产生变... 为将简单、高效的超临界CO_(2)流体技术用于粘胶纤维基材的功能性加工,考察了超临界CO_(2)流体不同温度(80℃,100℃和120℃)对粘胶织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经流体不同温度处理后,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粘胶纤维表面形态并未产生变化;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粘胶纤维分子链之间氢键作用强度有一定下降,流体对粘胶纤维起到了增塑膨化作用,但并未改变其化学结构;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粘胶纤维结晶度由处理前的36.57%分别下降至34.5%,30.78%和26.41%,随着温度升高,流体对粘胶纤维结晶区的破坏更加显著;热重差热综合分析显示粘胶纤维热降解性能并未下降;力学性能测试显示粘胶织物拉伸断裂性能仍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co_(2)流体 粘胶织物 化学结构 结晶度 热降解性能 拉伸断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碱渣中的铀
8
作者 刚发源 宋志君 +4 位作者 丁有钱 王秀凤 余振华 孙雪杰 白龙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4-190,I0001,共8页
采用氟化氢铵法全溶解碱渣,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了其中铀的含量,得到铀质量分数为(16.7±0.3)%(n=6);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能谱(SEM-EDS)结合的分析方法,得到了碱渣中铀的主要赋存形态为UO_(3)单... 采用氟化氢铵法全溶解碱渣,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了其中铀的含量,得到铀质量分数为(16.7±0.3)%(n=6);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能谱(SEM-EDS)结合的分析方法,得到了碱渣中铀的主要赋存形态为UO_(3)单体、氟化物(CaF_(2)、NaF、MgF_(2)、UF_(4)等)、SiO_(2)-P_(2)O_(5)-UO_(3)、Cr_(2)O_(3)-Fe_(2)O_(3)等固体熔融体及UO_(3)被上述固熔体包裹的形式。以磷酸三丁酯(TBP)-HNO 3为配位剂,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实验室平台上研究了各因素对萃取过程的影响,建立了最佳萃取条件,即碱渣粒径0.250~0.420 mm、w=25%碱渣的饱和Al(NO_(3))_(3)溶液作为盐析剂、在TBP-HNO_(3)/U摩尔比≥50、萃取温度50℃和压力20 MPa时静态萃取2 h,铀的萃取率可达98.5%。本工作为碱渣中铀的回收再利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渣 临界co_(2)流体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对芳纶1313专用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蔡冲 张聪 +3 位作者 文美莲 肖红 施楣梧 龙家杰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35,共6页
为研究超临界CO_(2)流体中温度对专用染料在芳纶1313上的染色性影响和超临界CO_(2)流体预处理对该类纤维在传统水浴中的染色影响,采用专用红SCF-ANBL染料在超临界CO_(2)流体内不同温度条件下对芳纶1313进行染色,同时对超临界CO_(2)流体... 为研究超临界CO_(2)流体中温度对专用染料在芳纶1313上的染色性影响和超临界CO_(2)流体预处理对该类纤维在传统水浴中的染色影响,采用专用红SCF-ANBL染料在超临界CO_(2)流体内不同温度条件下对芳纶1313进行染色,同时对超临界CO_(2)流体预处理的该类纤维在传统水浴内进行染色。实验结果表明,专用红SCF-ANBL在超临界CO_(2)流体及传统水浴介质中对芳纶1313染色良好。当超临界CO_(2)流体温度在60~120℃内变化时,专用分散红SCF-ANBL染料具有优良的低温上染性能,但随温度升高其上染性提高缓慢。芳纶1313经超临界CO_(2)流体预处理后,其在传统水浴介质中的染色性能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co_(2)流体 芳纶纤维 染色性能 专用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临界CO_(2)流体的载药二醋酸纤维释放行为
10
作者 朱维维 施楣梧 龙家杰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38,共8页
为获得具有良好缓释性能的生物活性二醋酸纤维,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加工技术,并以具有抗氧化、抗菌功效的生物活性药物白藜芦醇作为模型药物,在不同流体温度及压力条件下制备负载白藜芦醇的二醋酸纤维,考察了不同载药二醋酸纤维在乙醇... 为获得具有良好缓释性能的生物活性二醋酸纤维,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加工技术,并以具有抗氧化、抗菌功效的生物活性药物白藜芦醇作为模型药物,在不同流体温度及压力条件下制备负载白藜芦醇的二醋酸纤维,考察了不同载药二醋酸纤维在乙醇中的释放曲线,并建立释放模型。结果表明:更高超临界CO_(2)流体温度、压力条件下制备的载药二醋酸纤维在介质中的绝对释放量、绝对释放速率均更高,而累计释放百分比、累计释放速率均更低;释放时间为40或50 min时,释放速率呈现升高现象,释放平衡时药物残留率最高可达50%;白藜芦醇从二醋酸纤维中的释放行为更符合一级释放动力学模型,拟合度R^(2)在0.9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co_(2)流体 二醋酸纤维 白藜芦醇 绝对释放量 缓释性能 释放速率 释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中生物酶洗绒工艺研究
11
作者 王帆 龙姝锦 +4 位作者 李梦悦 蒋宇轩 刘安彤 郑远彬 龙家杰 《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 2023年第1期11-17,共7页
采用多种生物酶(脂肪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和蛋白酶)在超临界CO_(2)中构建(水十酶十助剂)/SCF-CO_(2)反向微乳液体系,并利用该体系对羊绒纤维进行了清洗工艺研究。探讨了不同生物酶种类以及酶用量对羊绒纤维的白度、失重率等清洗效果的... 采用多种生物酶(脂肪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和蛋白酶)在超临界CO_(2)中构建(水十酶十助剂)/SCF-CO_(2)反向微乳液体系,并利用该体系对羊绒纤维进行了清洗工艺研究。探讨了不同生物酶种类以及酶用量对羊绒纤维的白度、失重率等清洗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超临界CO_(2)流体中利用生物酶的方法,能够有效去除羊绒纤维上的油脂,以及纤维素、果胶、蛋白质类杂质。利用实验系统的清洗工艺如下:脂肪酶用量为1.5%(omf),纤维素酶用量为5.0%(omf),果胶酶用量为2.0%~3.0%(omf),蛋白酶用量为0.5%(omf),充分溶于系统的基本工作液;系统压力为20MPa,流体温度为50℃,清洗时间为60min。扫描电镜(SEM)观测结果进一步表明,采用超临界CO_(2)生物酶清洗技术对羊绒表面的各种杂质去除效果明显,纤维表面变得光滑,鳞片层和表面纹路变得更为清晰。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清洗后的羊绒纤维大分子官能团和化学结构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绒 临界co_(2)流体 反向微乳液 生物酶 杂质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渣超临界CO_(2)萃取物成分及其活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慧娟 许腾腾 +1 位作者 赵楠 刘尊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256-262,共7页
本文旨在探究花椒渣超临界CO_(2)萃取物的物质成分及其抑菌、抗氧化作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法分析化合物成分,通过纸片扩散法和二倍梯度稀释法分析其抑菌活性,并测定萃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分析其... 本文旨在探究花椒渣超临界CO_(2)萃取物的物质成分及其抑菌、抗氧化作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法分析化合物成分,通过纸片扩散法和二倍梯度稀释法分析其抑菌活性,并测定萃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分析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花椒渣萃取物共鉴定出50种化合物,主要有生物碱、烯醇类、酰胺类、黄酮类、香豆素,以及各种酯类酸类等物质,其中石斛碱相对含量最高,达到38.28%。花椒渣萃取物具有广谱的抑菌作用,对副溶血弧菌、嗜水气单胞菌和希瓦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3.125 mg/mL。与花椒萃取物、花椒麻素和花椒精油相比,花椒渣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在12.5 mg/mL时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100%,在50 m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91.35%。因此,花椒渣萃取物具有较好的抑菌性和抗氧化性,开发花椒渣萃取物,可以实现花椒的高值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co_(2)流体萃取 花椒渣萃取物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抑菌作用 抗氧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_(2)提取羊尾油工艺条件及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佳琪 周铄浛 +1 位作者 杨美玉 刘学军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3-97,共5页
以羊尾油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超临界CO_(2)提取阿勒泰大尾羊尾油的工艺条件,并对羊尾脂肪和羊尾油的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当脂肪大小为1.41 cm^(3),萃取温度为49.28℃,萃取时间为3.31 h,萃取压力为25 ... 以羊尾油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超临界CO_(2)提取阿勒泰大尾羊尾油的工艺条件,并对羊尾脂肪和羊尾油的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当脂肪大小为1.41 cm^(3),萃取温度为49.28℃,萃取时间为3.31 h,萃取压力为25 MPa的条件下,羊尾油得率达到最高84.61%。羊尾粗脂肪含量为(88.01±0.025)%。羊尾油主要脂肪酸为油酸(40.26±0.047)%、棕榈酸(28.48±0.046)%、硬脂酸(14.27±0.044)%、肉豆蔻酸(8.49±0.017)%。可以为羊尾油的提取及工业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co_(2)流体萃取(SFE) 阿勒泰大尾羊尾油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不同极性药物对粘胶织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维维 舒伟 顾文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6-141,共6页
为应用高效、绿色超临界CO_(2)流体技术制备性能优良的保健类粘胶织物,通过负载不同极性药物烟酰胺、白藜芦醇制备粘胶织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仪、热重差热综合分析仪、万能材料试验机表征和分析经处理后... 为应用高效、绿色超临界CO_(2)流体技术制备性能优良的保健类粘胶织物,通过负载不同极性药物烟酰胺、白藜芦醇制备粘胶织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仪、热重差热综合分析仪、万能材料试验机表征和分析经处理后粘胶织物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变化。结果发现:2种药物在粘胶纤维表面的分布形态均为小颗粒,相较白藜芦醇,烟酰胺在纤维表面的分布量更多;2种药物的负载均使得纤维分子链间氢键强度有一定下降,但并未改变其化学结构;极性更强的白藜芦醇对纤维结晶区的影响更加显著,负载2种药物后,粘胶纤维结晶度从41.37%分别下降至29.28%、23.37%;2种药物的负载使得粘胶纤维热降解性能均有轻微下降;药物的负载并未改变粘胶织物拉伸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co_(2)流体 烟酰胺 白藜芦醇 粘胶织物 结晶度 热降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基江蓠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先群 林强 +4 位作者 梁振益 王新广 李国强 杨勋 石林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2-115,共4页
海南岛具有十分丰富的海藻资源,海南细基江蓠是海南岛特有的江蓠变种,海南细基江蓠挥发油的研究末见报道。该研究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海南细基江蓠进行精油提取研究,萃取过程采用程序加压和程序升温,进一步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 海南岛具有十分丰富的海藻资源,海南细基江蓠是海南岛特有的江蓠变种,海南细基江蓠挥发油的研究末见报道。该研究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海南细基江蓠进行精油提取研究,萃取过程采用程序加压和程序升温,进一步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萃取得到的细基江蓠精油组分进行了分析。共分离出27个组分峰,鉴定出其中21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07%。海南细基江蓠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成分如十六烷酸(24.44%)、γ-榄香烯(11.93%)、11-Z-十六碳烯酸(10.74%)、9-E-十八碳烯酸(7.05%)、十四酸(6.70%)等的混合香气构成了细基江蓠精油的特征香气。海南细基江蓠挥发油研究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海藻细基江蓠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 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细基江蓠 挥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胶织物中烟酰胺的释放曲线及其模型拟合
16
作者 朱维维 龙家杰 施楣梧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9-146,共8页
为将新兴的绿色、高效的超临界CO_(2)流体整理技术用于生物活性纺织品开发,提高服用类织物附加值,以生物活性药物烟酰胺为模型药物,粘胶织物为基材,利用超临界CO_(2)流体分别在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制备负载有烟酰胺的生物活性粘胶织物... 为将新兴的绿色、高效的超临界CO_(2)流体整理技术用于生物活性纺织品开发,提高服用类织物附加值,以生物活性药物烟酰胺为模型药物,粘胶织物为基材,利用超临界CO_(2)流体分别在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制备负载有烟酰胺的生物活性粘胶织物,将其置于释放介质中,考察烟酰胺从粘胶织物中释放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烟酰胺从粘胶织物中的绝对释放量及绝对释放速率与其在粘胶织物上的负载量正相关;低流体温度(60℃)以及高流体压力(20 MPa)下制备的生物活性粘胶织物累积释放百分比及累积释放速率更低,释放平衡时分别接近87.6%、87.3%;烟酰胺从粘胶织物中的释放行为符合Korsmeyer-Peppas模型,其扩散以菲克扩散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co_(2)流体 烟酰胺 粘胶织物 绝对释放量 绝对释放速率 生物活性纺织品 释放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水染色和非水介质染色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昊 任燕 +1 位作者 尚玉栋 徐成书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21年第4期11-14,共4页
节水染色和非水介质染色是当今印染行业研究的重要方向。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节水染色技术有原位矿化染色、泡沫染色、活性染料湿短蒸染色等,非水介质染色技术有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反胶束体系染色、有机溶剂悬浮体系染色等,对上述技... 节水染色和非水介质染色是当今印染行业研究的重要方向。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节水染色技术有原位矿化染色、泡沫染色、活性染料湿短蒸染色等,非水介质染色技术有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反胶束体系染色、有机溶剂悬浮体系染色等,对上述技术分别进行归纳总结,对比分析其优缺点,综述了节水染色和非水介质染色领域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 节水 非水介质 原位矿化染色 临界co_(2)流体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