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宽负荷超临界、超超临界锅炉光管螺旋管圈水冷壁传热特性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思洋 王文毓 +4 位作者 茆凯源 龙俊 杨冬 王凤君 黄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5539-5545,5730,共7页
在压力p=12~32MPa,质量流率G=741~2294 kg/(m^2·s),内壁热负荷q(28)200~870 k W/m^2的参数范围内,以水为工质,对水平倾角25°的倾斜上升光管的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浮力作用是倾斜管传热的重要影响因素。热... 在压力p=12~32MPa,质量流率G=741~2294 kg/(m^2·s),内壁热负荷q(28)200~870 k W/m^2的参数范围内,以水为工质,对水平倾角25°的倾斜上升光管的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浮力作用是倾斜管传热的重要影响因素。热负荷对传热具有多重影响。在亚临界压力区,质量流率增量具有界限值,其影响与垂直管中的界限质量流率有所不同。在近临界压力区,增大质量流率或降低热负荷能推迟传热恶化的发生;宏观对流作用可以改善恶化后的传热。在超临界压力区,超临界水的物性变化作用不能减小倾斜管的周向不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上升光管 临界临界压力 传热特性 试验研究 负荷临界临界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二氧化硫排放控制的效果评估 被引量:27
2
作者 程新金 孙继明 +2 位作者 雷恒池 段宁 安俊岭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4-186,共13页
综合中国大陆二氧化硫排放源详细资料及国家所制定的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污染源控制排放目标 ,推算了 1 995年、2 0 0 0年和 2 0 0 5年 1°× 1°网格的二氧化硫排放量 ;应用三维欧拉型污染物输送模式模拟计算了 1 ... 综合中国大陆二氧化硫排放源详细资料及国家所制定的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污染源控制排放目标 ,推算了 1 995年、2 0 0 0年和 2 0 0 5年 1°× 1°网格的二氧化硫排放量 ;应用三维欧拉型污染物输送模式模拟计算了 1 995年硫沉降量和地面二氧化硫浓度的分布 ,以及依照控制目标实施后 2 0 0 0年和 2 0 0 5年控制区硫沉降和二氧化硫浓度的变化 ;根据中国硫沉降临界负荷的分布 ,计算了不同时期超临界负荷区和超临界负荷量。结果表明 ,2 0 0 0年和 2 0 0 5年在二氧化硫排放量与 1 995年相比分别减少 2 1 4%和 2 8 4%的情况下 ,在我国大陆的硫沉降量分别下降了 1 7%和 2 4 7% ;1 995年中国超临界负荷区面积已达国土面积的 32 7% ,硫沉降超临界负荷总量占该年硫沉降总量的 45 4% ,危害相当严重 ;以目前的控制方案和控制目标 ,全国硫沉降超临界负荷总量比 1 995年减少 1 2 %~ 35 3% ,超临界负荷区域面积减少 0 3%~ 6 9%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硫 大气排放 酸雨 污染源 硫沉降 超临界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一五”脱硫计划实施前后长三角地区的硫沉降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彭玲 陈长虹 +3 位作者 黄成 程真 杨琳 贾记红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93-797,共5页
采用RAINS ASIA模型研究了"十一五"期间长三角地区实施脱硫措施前后硫沉降超临界负荷的变化。结果表明,在90%保证率下,长三角地区硫沉降的临界负荷(以S计,下同)总值为78.38万t/a;2005年该地区硫沉降的超临界负荷总值为27.98万... 采用RAINS ASIA模型研究了"十一五"期间长三角地区实施脱硫措施前后硫沉降超临界负荷的变化。结果表明,在90%保证率下,长三角地区硫沉降的临界负荷(以S计,下同)总值为78.38万t/a;2005年该地区硫沉降的超临界负荷总值为27.98万t/a,有45.6%区域面积的硫沉降超过临界负荷;如果不实施脱硫措施,到2010年长三角地区硫沉降超临界负荷的情景将急剧恶化,硫沉降超临界负荷总值将增长18.4%,超临界负荷的区域面积将增加到48.7%;"十一五"脱硫计划如期实施后,2010年长三角地区硫沉降超临界负荷总值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27.4%,但仍有39.1%的区域面积超过临界负荷,须采取更严格的措施控制硫沉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INS ASIA 硫沉降 临界负荷 超临界负荷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