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甲醇降解聚碳酸酯的动力学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磊 吴勇强 +2 位作者 倪燕慧 黄科 朱子彬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787-1792,共6页
用高压间歇反应器研究了聚碳酸酯 (PC)在 2 30~ 2 6 5℃、 7 76~ 9 96MPa条件下的降解特性 .通过红外光谱 (IR)、体积排阻色谱 (SEC)和气相色谱 /质谱 (GC/MS)对降解产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提出了PC在超临界甲醇中的降解机理 ,同... 用高压间歇反应器研究了聚碳酸酯 (PC)在 2 30~ 2 6 5℃、 7 76~ 9 96MPa条件下的降解特性 .通过红外光谱 (IR)、体积排阻色谱 (SEC)和气相色谱 /质谱 (GC/MS)对降解产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提出了PC在超临界甲醇中的降解机理 ,同时运用连续分布动力学对PC降解历程进行了研究 ,随机断裂降解反应的活化能为 75 72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超临界甲醇 动力学 醇解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葵花籽生物柴油超临界甲醇法制备试验与优化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玉柱 于海业 +2 位作者 牛序堂 沈丽 隋媛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4-76,85,共4页
用高压反应釜通过超临界甲醇法将葵花籽油制成生物柴油,制得的生物柴油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甲酯。通过GC-MS检测,出峰顺序为棕榈酸甲酯、亚油酸甲酯、油酸甲酯、硬脂酸甲酯、亚麻酸甲酯。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反应温... 用高压反应釜通过超临界甲醇法将葵花籽油制成生物柴油,制得的生物柴油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甲酯。通过GC-MS检测,出峰顺序为棕榈酸甲酯、亚油酸甲酯、油酸甲酯、硬脂酸甲酯、亚麻酸甲酯。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反应温度、反应压力、醇油比、反应时间,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340℃、反应压力15MPa、醇油比42、反应时间2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葵花籽油 制备 工艺优化 超临界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甲醇中制备生物柴油 被引量:27
3
作者 孙世尧 贺华阳 +1 位作者 王连鸳 杨基础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16-919,共4页
研究了超临界甲醇法制备生物柴油中反应条件对甲酯生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醇油摩尔比越大,大豆油转化率越高;升温有助于提高反应速率,在临界温度239℃附近,温度的影响尤其明显;当压力高于13.5 MPa时,压力对反应的影响不明显;原料油中,... 研究了超临界甲醇法制备生物柴油中反应条件对甲酯生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醇油摩尔比越大,大豆油转化率越高;升温有助于提高反应速率,在临界温度239℃附近,温度的影响尤其明显;当压力高于13.5 MPa时,压力对反应的影响不明显;原料油中,不同脂肪酸酯甲酯化的速率不同,按亚油酸酯、油酸酯、棕榈酸酯、硬脂酸酯的顺序依次降低;大豆油中w(游离油酸)<50%时,不影响反应转化率;原料油中w(H2O)<20%时对反应影响不大。当醇油摩尔比为42∶1,反应温度280℃,反应1 h,油脂转化率可达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超临界甲醇 酯交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籽与超临界甲醇原位萃取-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文 王存文 +6 位作者 王为国 吴元欣 池汝安 李世荣 许克洋 胡平 马连姣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32-1335,共4页
以油菜籽和甲醇为原料,在甲醇的超临界状态下进行原位萃取-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研究了产物的主要组成以及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原料比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物主要由亚油酸甲酯、油酸甲酯、棕榈酸甲酯、硬脂肪酸甲酯和... 以油菜籽和甲醇为原料,在甲醇的超临界状态下进行原位萃取-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研究了产物的主要组成以及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原料比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物主要由亚油酸甲酯、油酸甲酯、棕榈酸甲酯、硬脂肪酸甲酯和亚麻酸甲酯构成;并发现反应温度、反应压力以及菜籽与甲醇的质量比是影响甲酯产率的主要因素,在菜籽与甲醇质量比为1∶4,反应压力和反应温度分别为14 MPa和280℃时,萃取和酯交换反应可同时在10 m in内完成,且油菜籽中所含的油脂转化率可达到9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超临界甲醇 萃取 酯交换法 油菜籽 原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超临界甲醇醇解油脂生产生物柴油工艺的中试 被引量:9
5
作者 杜泽学 刘晓欣 +3 位作者 江雨生 王海京 毕建国 闵恩泽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96-1304,共9页
利用规模2 kt/a的近/超临界甲醇醇解制生物柴油(SRCA)工艺中试装置,以菜籽油、棉籽油、餐饮废油和棕榈酸化油为原料进行醇解中试。中试重复了小试结果,说明反应器的放大不影响反应效果;通过选择性提高物料在加热器中的流速,优化换热流程... 利用规模2 kt/a的近/超临界甲醇醇解制生物柴油(SRCA)工艺中试装置,以菜籽油、棉籽油、餐饮废油和棕榈酸化油为原料进行醇解中试。中试重复了小试结果,说明反应器的放大不影响反应效果;通过选择性提高物料在加热器中的流速,优化换热流程,解决了加热器失效不能长期运转的问题。原料中的杂质对反应的影响小,但影响加热器的运行和粗甘油的分相操作;原料中的水和游离脂肪酸影响产品的酸值,原料酸值越高产品酸值也越高。分析了中试装置产品收率偏低、产品酸值和氧化安定性不合格、有废水排放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方向。中试结果进一步验证了SRCA工艺原料适应范围广、流程短、生产过程清洁的特点,具有较好的工业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 醇解 近/超临界甲醇 生物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超临界甲醇法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罗帅 包桂蓉 +2 位作者 王华 李一哲 李法社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1-54,共4页
以棉籽油脂肪酸与甲醇为原料,采用超临界甲醇非催化法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脂肪酸与甲醇体积比对产物中亚油酸、油酸、亚油酸甲酯和油酸甲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物中亚油酸甲酯和油酸甲酯在反应温度超过280℃... 以棉籽油脂肪酸与甲醇为原料,采用超临界甲醇非催化法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脂肪酸与甲醇体积比对产物中亚油酸、油酸、亚油酸甲酯和油酸甲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物中亚油酸甲酯和油酸甲酯在反应温度超过280℃后呈下降趋势;反应时间超过15 m in后有降低趋势;脂肪酸与甲醇体积比超过1∶3后呈降低趋势。说明在超临界甲醇法制备生物柴油过程中反应温度不宜太高,反应时间不宜过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甲醇 棉籽油 脂肪酸甲酯 生物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甲醇法制备生物柴油 被引量:20
7
作者 肖敏 银建中 宋吉彬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301-303,共3页
研究了超临界甲醇法制备生物柴油中温度、醇油摩尔比、反应时间和助溶剂对甲酯生成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加入少量的KOH以降低反应的苛刻条件。在超临界甲醇反应温度350℃,醇油摩尔比为42∶1的优化反应条件下,10 min后脂肪酸甲酯的产率达... 研究了超临界甲醇法制备生物柴油中温度、醇油摩尔比、反应时间和助溶剂对甲酯生成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加入少量的KOH以降低反应的苛刻条件。在超临界甲醇反应温度350℃,醇油摩尔比为42∶1的优化反应条件下,10 min后脂肪酸甲酯的产率达到95.0%以上;300℃时加入CO2和正己烷可以提高甲基酯的转化率;在160℃的亚临界状态下、醇油摩尔比为24∶1时,加入质量分数为0.1%的KOH,20 min后脂肪酸甲酯的转化率也达到了9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酯交换反应 超临界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桐子油脂肪酸在超临界甲醇中酯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法社 包桂蓉 +4 位作者 王华 李一哲 徐娟 罗帅 李仕一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1-535,共5页
以小桐子油完全水解制取的脂肪酸为原料,对亚临界-超临界两步法制备生物柴油的第二步脂肪酸在超临界甲醇中酯化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脂肪酸与甲醇体积比为1:2,反应温度290℃,反应时间20min时,小桐子油脂肪酸酯化... 以小桐子油完全水解制取的脂肪酸为原料,对亚临界-超临界两步法制备生物柴油的第二步脂肪酸在超临界甲醇中酯化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脂肪酸与甲醇体积比为1:2,反应温度290℃,反应时间20min时,小桐子油脂肪酸酯化反应较为合适,转化率为98.49%。由试验数据采用数学规划求解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到小桐子油脂肪酸在超临界甲醇中酯化反应的平均反应级数为1.4467,活化能为66.79kJ/mol,动力学模型为-(dc_A)/(dt))=5.65×10~5e^(-(66.79)/(RT))c_A^(1.44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甲醇 小桐子油脂肪酸 酯化反应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钙催化的霍林郭勒褐煤的超临界甲醇解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芦海云 魏贤勇 +6 位作者 孙兵 彭耀丽 吕洁 夏同成 宗志敏 王世杰 许斌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83-87,共5页
制备用于催化褐煤超临界甲醇解的固体碱CaO,并用XRD和CO2-TPD对其进行表征。分别考察反应温度、时间及CaO和CH3OH的用量对霍林郭勒褐煤解聚反应的影响。依次用CH3OH、等体积的CH3COCH3与CS2混合溶剂、等体积的THF与CS2混合溶剂进行萃取... 制备用于催化褐煤超临界甲醇解的固体碱CaO,并用XRD和CO2-TPD对其进行表征。分别考察反应温度、时间及CaO和CH3OH的用量对霍林郭勒褐煤解聚反应的影响。依次用CH3OH、等体积的CH3COCH3与CS2混合溶剂、等体积的THF与CS2混合溶剂进行萃取分离,得到萃取物E1、E2和E3,并采用GC/MS对可溶物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320℃、CaO用量为0.6 g、甲醇用量为20 mL、反应时间为2 h的条件下,霍林郭勒褐煤醇解的总萃取率可达70%以上;E1中共检测到77种有机化合物,主要是酚类、烷烃类、酮类和含杂原子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O 超临界甲醇 霍林郭勒褐煤 GC/M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在超临界甲醇中降解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婕 齐文杰 +2 位作者 黄科 吴勇强 朱子彬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8-53,共6页
在高压间歇无搅拌反应器中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在高温甲醇溶液中的降解行为,通过对降解产物的各种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提出了超临界甲醇降解PBT的机理为在甲醇的作用下聚合物分子链的随机断裂和酯交换反应双重作用下发生的降... 在高压间歇无搅拌反应器中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在高温甲醇溶液中的降解行为,通过对降解产物的各种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提出了超临界甲醇降解PBT的机理为在甲醇的作用下聚合物分子链的随机断裂和酯交换反应双重作用下发生的降解反应,建立了降解-反应模型。PBT在甲醇溶液中的降解可分为超临界区、非超临界区和中间过渡区三个区域。通过分子量测定考察了PBT在不同的区域中降解规律。在非临界区PBT在溶剂中处于溶胀状态,其数均分子量Mn下降缓慢,解聚程度低;在过渡区PBT的溶解性能提高,聚合物大分子发生断裂,降解速率加快;在超临界区,Mn随反应的进行而迅速下降,聚合物很快完全降解。在超临界区中PBT可实现完全降解,其主要产物为单体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丁二醇(BG),它们的收率可分别可达98.1%和7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降解 超临界甲醇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甲醇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肖敏 徐巧莲 银建中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95-98,共4页
超临界甲醇法制备生物柴油是动、植物油脂与超临界甲醇发生酯交换反应生成脂肪酸甲酯的工艺。与传统的酸、碱催化法以及酶催化法等技术相比,超临界酯交换反应具有不需要催化剂、反应速度快、产物分离简单等突出特点。缺点在于反应温度... 超临界甲醇法制备生物柴油是动、植物油脂与超临界甲醇发生酯交换反应生成脂肪酸甲酯的工艺。与传统的酸、碱催化法以及酶催化法等技术相比,超临界酯交换反应具有不需要催化剂、反应速度快、产物分离简单等突出特点。缺点在于反应温度和压力条件不够温和,对设备要求较高,操作费用可观。如何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发挥其优点、克服缺点,则是未来该项技术能否实现工业化应用的关键。回顾了该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对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甲醇 脂肪酸甲酯 生物柴油 酯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闪蒸的连续超临界甲醇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文 王存文 +3 位作者 应卫勇 王为国 吴元欣 张俊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5-50,共6页
在耦合闪蒸装置的管式反应器中,以大豆油为原料,采用连续超临界甲醇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同时绝热闪蒸回收甲醇,考察了醇油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以及闪蒸压力对大豆油转化率、甲醇回收率及气相中甲醇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耦合闪蒸装置的管式反应器中,以大豆油为原料,采用连续超临界甲醇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同时绝热闪蒸回收甲醇,考察了醇油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以及闪蒸压力对大豆油转化率、甲醇回收率及气相中甲醇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醇油摩尔比50∶1,反应温度350℃,反应压力15 MPa,反应时间1 000 s是最佳的反应条件,在该条件下油脂转化率可达90%;在最佳的反应条件及闪蒸压力为0.2MPa条件下,甲醇回收率可达93%,气相中甲醇含量达98.8%。该工艺实现了甲醇的分离循环使用与热能的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超临界甲醇 闪蒸 管式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O催化超临界甲醇体系中玉米秸秆高压热解液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永发 李香兰 +1 位作者 石玉良 徐英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2-517,共6页
在高压液化反应釜中对CaO催化超临界甲醇体系中玉米秸秆高压热解液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反应温度、甲醇/物料和催化剂用量三个因素对玉米秸秆的液化反应有明显影响。温度是CaO催化超临界甲醇体系中玉米秸秆高压热解液化反应的主... 在高压液化反应釜中对CaO催化超临界甲醇体系中玉米秸秆高压热解液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反应温度、甲醇/物料和催化剂用量三个因素对玉米秸秆的液化反应有明显影响。温度是CaO催化超临界甲醇体系中玉米秸秆高压热解液化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了CaO催化超临界甲醇体系中玉米秸秆高压热解液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80~290℃,甲醇/物料比为50/5,CaO用量(质量分数)2.5%~5.0%;该条件下有机水溶物生物油产率稳定在6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甲醇 高压液化 催化 玉米秸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林浩特褐煤的超临界甲醇解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夏同成 魏贤勇 +6 位作者 刘卫兵 卿宇 路瑶 宗志敏 许斌 王世杰 李春启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627-630,共4页
在250-330℃温度范围内研究锡林浩特褐煤的超临界甲醇解,考察反应温度、时间、压力、溶煤比和醇解次数等对锡林浩特褐煤在超临界甲醇中可溶物收率的影响,并采用GC/MS对可溶物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在310℃下进行超临界甲醇解,锡林浩... 在250-330℃温度范围内研究锡林浩特褐煤的超临界甲醇解,考察反应温度、时间、压力、溶煤比和醇解次数等对锡林浩特褐煤在超临界甲醇中可溶物收率的影响,并采用GC/MS对可溶物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在310℃下进行超临界甲醇解,锡林浩特褐煤热溶物收率高达39.5%,其可溶物主要由酚类、芳烃、酯类、正构烷烃及含硫和含氮化合物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超临界甲醇 组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籽油脂肪酸在超临界甲醇中酯化反应工艺条件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一哲 王华 +1 位作者 包桂蓉 李法社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7-60,共4页
以菜籽油在亚临界水解反应中制取的脂肪酸为原料,研究菜籽油脂肪酸在超临界甲醇中的酯化反应工艺条件及动力学模型。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醇酸体积比、反应压力、反应时间对酯化转化率的影响,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油酸... 以菜籽油在亚临界水解反应中制取的脂肪酸为原料,研究菜籽油脂肪酸在超临界甲醇中的酯化反应工艺条件及动力学模型。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醇酸体积比、反应压力、反应时间对酯化转化率的影响,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油酸甲酯含量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菜籽油脂肪酸在超临界甲醇中酯化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70℃,反应时间40 min,反应压力25 MPa,醇酸体积比2∶1。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菜籽油脂肪酸酯化转化率超过了98%,动力学模型为-dCA/dt=62.98e-20.14/RTC1.8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脂肪酸 超临界甲醇 酯化反应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甲醇与松脂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琳琳 黄伟 +3 位作者 陈小鹏 梁杰珍 蔡美莲 谢丹丹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4-89,共6页
在温度583~623 K、压力9.2~12.1 MPa和无催化剂的条件下,采用在线采样实验装置进行超临界甲醇与松脂反应动力学研究。建立了一套超临界甲醇与松脂反应动力学实验方法,利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在线跟踪测定反应体系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在温度583~623 K、压力9.2~12.1 MPa和无催化剂的条件下,采用在线采样实验装置进行超临界甲醇与松脂反应动力学研究。建立了一套超临界甲醇与松脂反应动力学实验方法,利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在线跟踪测定反应体系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按照物质结构和动力学相近原则划分复杂反应体系的集总组分,构建了超临界甲醇与松脂集总反应网络。以Matlab和Origin软件估算了动力学模型参数,得到单萜化合物脱氢、加氢、裂解,树脂酸酯化和裂解的活化能分别为117.38、76.56、67.62、153.74和126.05 kJ mol 1,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甲醇 松脂 反应动力学 集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甲醇中PBT的分解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孟令辉 黄玉东 +2 位作者 梁志华 柴田充弘 四十宫龙德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91-294,共4页
在超临界甲醇中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对聚对苯二甲酸二丁酯(PBT)的分解及单体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收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PBT熔点前后的反应速度常数进行了求解.PBT的分解效果以DMT单体的生成量评价,并采用气相色谱和凝胶色谱(G... 在超临界甲醇中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对聚对苯二甲酸二丁酯(PBT)的分解及单体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收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PBT熔点前后的反应速度常数进行了求解.PBT的分解效果以DMT单体的生成量评价,并采用气相色谱和凝胶色谱(GPC)对液相产物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反应温度的增加,单体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回收率增加,250℃、10 min时可达92%;反应压力对PBT的分解几乎无影响;在:PBT熔点以上,分解反应速度常数明显增大,分解反应速度显著提高;熔点以上进行反应时,分解产物中低聚物的分子量降低,单体收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T 超临界甲醇 聚对苯二甲酸二丁酯 分解反应 废旧塑料 回收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甲醇中木质素催化液化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法社 包桂蓉 +2 位作者 毛朋涛 王华 王峥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8-263,共6页
以Cu/Zn/Al氧化物为催化剂,利用间歇式高温高压反应釜,超临界甲醇为液化介质,进行木质素液化研究。分别考察液化温度、液化时间、料液比(木质素质量与甲醇体积之比)和催化剂添加量对木质素转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木质素高效液化条... 以Cu/Zn/Al氧化物为催化剂,利用间歇式高温高压反应釜,超临界甲醇为液化介质,进行木质素液化研究。分别考察液化温度、液化时间、料液比(木质素质量与甲醇体积之比)和催化剂添加量对木质素转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木质素高效液化条件为:液化温度340℃,液化时间3 h,料液20∶1(mg/m L),催化剂添加量为木质素质量37.5%,转化率达到94.26%。通过FT-IR、GC-MS对木质素液化产物组分检测分析表明,其组分复杂,主要成分为醚类、酯类、酚类、醇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超临界甲醇 正交试验 催化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催化胜利煤超临界甲醇萃取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保民 袁橙 +4 位作者 张佳伟 王桃霞 宗志敏 黄耀国 魏贤勇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2-85,共4页
用传统的方法制备了固体超强酸SO-42/ZrO2(简写为SZ)和磁性基质Fe3O4负载的固体超强酸SO4-2/ZrO2(FSZ)。用X-衍射对磁性和非磁性固体超强酸进行了表征。XRD结果表明SZ为具有高催化活性的四方晶相。以磁性和非磁性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甲... 用传统的方法制备了固体超强酸SO-42/ZrO2(简写为SZ)和磁性基质Fe3O4负载的固体超强酸SO4-2/ZrO2(FSZ)。用X-衍射对磁性和非磁性固体超强酸进行了表征。XRD结果表明SZ为具有高催化活性的四方晶相。以磁性和非磁性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甲醇为溶剂,氮气做保护气,对胜利煤进行了超临界萃取。对萃取物进行了GC/MS分析。结果表明,萃取物种有酚类,醚类,酯类,支链烯烃等。在催化条件下的萃取率比不加催化剂的萃取率高一倍多,并且萃取物种也远远多于后者,萃后煤的粒径比萃前明显的减小。固体超强酸赋予磁性后没有影响其催化活性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使其活性有所增强。本文对磁性基质与SZ协同作用的结果、催化机理和萃取出的有机物与煤中所含官能团及相互链接的方式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这对认识煤的大分子网络结构和煤的深加工利用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固体强酸SZ XRD 胜利煤 超临界甲醇萃取 GC/MS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甲醇中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分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孟令辉 张妍 黄玉东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6-161,共6页
在超临界甲醇中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进行了分解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在300℃,12MPa,甲醇与PBT的投料比为5.8的实验条件下,采用端基分析的方法测定出分解产物中羧甲基的含量,并建立了羧甲基的含量与反应时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求解的... 在超临界甲醇中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进行了分解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在300℃,12MPa,甲醇与PBT的投料比为5.8的实验条件下,采用端基分析的方法测定出分解产物中羧甲基的含量,并建立了羧甲基的含量与反应时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求解的反应速率常数k(0.4319)、反应平衡常数K(0.5780),建立了超临界甲醇中PBT分解的动力学方程。在不同的反应时刻,方程计算值与实验值比较的结果显示,二者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其偏差在5.08%以内,认为该方程可用于描述在超临界甲醇中PBT的分解过程。在此基础上求解分解反应的活化能,在260~330℃的温度范围内得到分解反应的活化能为34.51kJmol-1,低于相关文献所报道的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甲醇 PBT 动力学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