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浊流之地貌动力学和沉积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钟广法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2-72,共21页
超临界流在现代沉积环境中几乎无处不在,但相关沉积物却极少从地层记录中被辨识出来,这是当前沉积学研究所面临的一个困境,文中称之为“超临界流沉积问题”。按弗劳德数增大顺序,超临界流可依次形成稳定逆行沙丘、不稳定逆行沙丘、急滩... 超临界流在现代沉积环境中几乎无处不在,但相关沉积物却极少从地层记录中被辨识出来,这是当前沉积学研究所面临的一个困境,文中称之为“超临界流沉积问题”。按弗劳德数增大顺序,超临界流可依次形成稳定逆行沙丘、不稳定逆行沙丘、急滩—深潭及周期阶坎等底形,相应的地貌动力学也从同相位体制(逆行沙丘)逐渐过渡为水跃体制(急滩—深潭和周期阶坎)。相对于明渠流,浊流因折算密度低而更易成为超临界流。超临界浊流底形的长波长、低幅度、逆流(坡)迁移特性,决定了其沉积物发育特征的后积层理、近平行—低角度交错层理、与水跃有关的快速堆积及冲刷—充填和建造—充填构造。超临界浊流沉积可以通过沉积体的几何形态(包括波长/波高比、平面和剖面形态等)和内部沉积特征(包括波脊逆坡迁移、沉积构造、粒度变化趋势及沉积相组合等)的综合分析加以鉴别。露头、岩心分析与高分辨率地震、浅剖、多波束测深等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是准确鉴别超临界浊流沉积单元的重要途径。本文对超临界浊流地貌动力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地层记录中超临界浊流沉积的鉴别标志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浊流 地貌动力学 逆行沙丘 周期阶坎 鉴别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陆缘浊流活动的地貌记录及其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爽 李伟 詹文欢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121,共11页
超临界浊流影响下的周期阶坎广泛分布在南海东北部台西南盆地的西澎湖峡谷中。由于频繁的构造活动,常年的台风影响,以及来自中国台湾河流的大量沉积物供给,导致这个区域的浊流活动经常发生。本文利用高分辨率的地貌资料,对西澎湖峡谷发... 超临界浊流影响下的周期阶坎广泛分布在南海东北部台西南盆地的西澎湖峡谷中。由于频繁的构造活动,常年的台风影响,以及来自中国台湾河流的大量沉积物供给,导致这个区域的浊流活动经常发生。本文利用高分辨率的地貌资料,对西澎湖峡谷发育的23个净侵蚀周期阶坎和10个净沉积周期阶坎进行了形态的定量分析,并且统计了流经这些周期阶坎的浊流流速。结果显示,浊流在流经净侵蚀周期阶坎过程中的速度有明显突变,而在净侵蚀到净沉积周期阶坎的过程中速度也发生了明显的降低,前者由峡谷中的坡折带导致,后者则是由限制性环境到非限制性环境的转变造成的。此外,净沉积周期阶坎主要分布于靠近峡谷口外的西南侧,这是由于科氏力对浊流影响的结果。研究此区域周期阶坎的形态特征和形成机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海底地形地貌与浊流的相互关系,对于理解峡谷中的地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浊流 周期阶坎 地貌记录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尔伯特型三角洲沉积过程与沉积模式 被引量:1
3
作者 侯明才 杨田 +4 位作者 田景春 蔡来星 李晓芳 何青 余文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81-1294,共14页
在国内外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吉尔伯特型三角洲概念、沉积物特征、沉积过程及模式。吉尔伯特型三角洲特指顶积层、前积层、底积层三层结构显著、重力流沉积过程主导前缘沉积的三角洲沉积。吉尔伯特型三角洲以兼具牵引流沉积与... 在国内外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吉尔伯特型三角洲概念、沉积物特征、沉积过程及模式。吉尔伯特型三角洲特指顶积层、前积层、底积层三层结构显著、重力流沉积过程主导前缘沉积的三角洲沉积。吉尔伯特型三角洲以兼具牵引流沉积与重力流沉积为典型特征,三角洲平原对应顶积层,以辫状河道沉积垂向叠置为主要特征,波浪改造作用发育;三角洲前缘斜坡以碎屑流沉积和浊流沉积为主,超临界浊流沉积构造发育,典型的沉积构造包括侵蚀凹槽、旋回坎、后积层理和广泛发育的分层构造;前三角洲对应底积层,以低密度浊流沉积为主,滑塌变形构造与碎屑滚落沉积发育,局部可见风暴改造沉积。吉尔伯特型三角洲前积层的形成过程是沉积物垮塌再搬运形成的重力流与洪水作用形成的异重流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形成过程受沉积物粒度和泥质杂基含量等内部因素与基准面升降、气候变化和构造活动等外部因素综合控制。异重流触发下超临界浊流发育的吉尔伯特型三角洲前积层形成过程研究和沉积过程与沉积构型要素综合的沉积模式研究,是吉尔伯特型三角洲沉积未来研究的攻关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重流 超临界浊流 沉积特征 沉积过程 沉积模式 吉尔伯特型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阶坎的特征及其对深水沉积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许小勇 吕福亮 +5 位作者 王大伟 王彬 孙辉 邵大力 鲁银涛 马宏霞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4,共14页
周期性阶坎(Cyclic Steps)是指浊流沉积中的长波状(波长/波高垌1)且向上游迁移的高流态底形,以内水跃为界,在海底陡坡和坡折位置常见。回顾了周期性阶坎及相关的超临界浊流底形研究的现状,并以高分辨率多波束测深数据和地震资料为基础,... 周期性阶坎(Cyclic Steps)是指浊流沉积中的长波状(波长/波高垌1)且向上游迁移的高流态底形,以内水跃为界,在海底陡坡和坡折位置常见。回顾了周期性阶坎及相关的超临界浊流底形研究的现状,并以高分辨率多波束测深数据和地震资料为基础,重点介绍了美国、加拿大、及中国南海地区发育的周期性阶坎特征,同时展示了加拿大斯阔米什前三角洲的浊流监测情况和数值模拟结果,讨论了周期性阶坎形成的控制因素和分布范围。通常,发育在活跃海底峡谷-水道内的周期性阶坎相对较小(波长几十米,波高几米),而发育在非受限的天然堤漫溢区和水道-朵体过渡带的周期性阶坎相对较大(波长上千米,波高上百米)。周期性阶坎等超临界浊流底形对陆坡区深水沉积的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开展相关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水道-天然堤沉积体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对深水油气储层结构的研究和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阶坎 超临界浊流 底形 深水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海底周期阶坎底形的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3
5
作者 程琳燕 李磊 +4 位作者 高毅凡 张威 龚广传 杨志鹏 王潘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7-44,共8页
海底周期阶坎底形一直是海洋地质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285 km;三维地震资料对琼东南盆地海底周期阶坎底形几何构型(波长、波高、迎流面长度、背流面长度、迎流面夹角和背流面夹角)及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区位于上陆坡(2°~14... 海底周期阶坎底形一直是海洋地质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285 km;三维地震资料对琼东南盆地海底周期阶坎底形几何构型(波长、波高、迎流面长度、背流面长度、迎流面夹角和背流面夹角)及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区位于上陆坡(2°~14°),发育一条NE-SW水道,宽6.5 km,深35 m。水道内外均发育周期阶坎,剖面上具有波状特征。周期阶坎的波长(20~160 m)随深度增加而变长,波高(4~10 m)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迎流面长度(20~140 m)比背流面长度(10~40 m)长,迎流面夹角(0.1°~0.15°)平缓,背流面夹角(0.2°~0.8°)陡峭。初步认为,研究区周期阶坎底形由持续稳定的浊流形成,且以沉积型周期阶坎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阶坎 水道 超临界浊流 琼东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