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蒸气蒸馏提取和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艾叶挥发油抗特应性皮炎的药效成分和作用靶点的对比分析
1
作者 周贝 王伟雄 +3 位作者 赵子博 郭玉英 胡裕泽 王一飞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7,共1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体外实验,对比分析水蒸气蒸馏提取和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艾叶挥发油抗特应性皮炎的药效成分和作用机理,为以艾叶挥发油为基础开发抗特应性皮炎的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 2流体...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体外实验,对比分析水蒸气蒸馏提取和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艾叶挥发油抗特应性皮炎的药效成分和作用机理,为以艾叶挥发油为基础开发抗特应性皮炎的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法提取艾叶挥发油,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其化学成分。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2种艾叶挥发油抗特应性皮炎的相关靶点和通路,并使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探究2种挥发油抗特应性皮炎的活性。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Artemisia argyi essential oil obtained by steam distillation,AEOSD)中有65种化合物,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挥发油(Artemisia argyi essential oil obtained by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AEOSFE)中有89种化合物,有44种化合物同时存在于2种挥发油中。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桉叶油醇、α-蛇麻烯是AEOSD抗特应性皮炎的主要潜在药效成分,丁香酚、桉叶油醇、α-蒎烯是AEOSFE抗特应性皮炎的主要潜在药效成分;AEOSD可能通过调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生物合成过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正向调节生物过程、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来影响特应性皮炎的进展,而AEOSFE可能通过调控NO的生物合成过程、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的分化、PI3K-Akt信号通路及炎症介质调节TRP通道等来影响特应性皮炎的进展。体外实验结果表明,AEOSD和AEOSFE均能降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NO过度释放,可分别减少靶点炎症因子IL-1β、IL-6、TNF和IL-1β、IL-6、PTGS2的表达。结论:AEOSD和AEOSFE在化学成分组成和抗特应性皮炎的作用靶点通路上有所不同,但对RAW264.7细胞的抗炎活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挥发油 特应性皮炎 网络药理学 水蒸气蒸馏 临界CO 2流体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CO_2萃取杉木心材精油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仲利涛 刘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8-200,共3页
以萃取率为指标,对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杉木心材精油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将超临界CO2萃取法与传统的精油提取法精油得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压力为30 MPa、温度为40℃、萃取时间120 min、CO2流速为20 kg/h时,精油得率最高,为0.99%,比传... 以萃取率为指标,对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杉木心材精油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将超临界CO2萃取法与传统的精油提取法精油得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压力为30 MPa、温度为40℃、萃取时间120 min、CO2流速为20 kg/h时,精油得率最高,为0.99%,比传统提取方法精油得率高0.20%。但从成本方面来考虑,在非特殊要求时,精油提取建议选择传统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精油 超临界流体co2 萃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实验优化超临界流体CO_2反胶团-络合萃取痕量重金属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昌炎 赵非洲 +3 位作者 丁一刚 吴元欣 吴桢桢 杜英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4期26-29,共4页
利用超临界流体CO2反胶团-络合萃取食品中痕量重金属铅、汞和砷,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反胶团AOT浓度对痕量重金属萃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萃取工艺为:萃取压力20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90 min、反胶团... 利用超临界流体CO2反胶团-络合萃取食品中痕量重金属铅、汞和砷,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反胶团AOT浓度对痕量重金属萃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萃取工艺为:萃取压力20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90 min、反胶团AOT浓度0.1 mol.L-1,此时,重金属铅、汞、砷的萃取率分别为93.50%、95.36%、90.47%。表明超临界流体CO2络合萃取时加入反胶团能明显提高痕量重金属的脱除率,萃取效果优于超临界流体CO2反胶团萃取和超临界流体CO2络合萃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co2 反胶团-络合 重金属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技术萃取葡萄籽油的研究 被引量:59
4
作者 董海洲 万本屹 +1 位作者 李宏 刘传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39,共5页
对超临界CO2 流体技术萃取葡萄籽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 ,研究了原料预处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2 流量对葡萄籽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超临界CO2流体技术萃取葡萄籽油的工艺切实可行 ,在葡萄籽细度 40目 ,水分含量 ... 对超临界CO2 流体技术萃取葡萄籽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 ,研究了原料预处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2 流量对葡萄籽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超临界CO2流体技术萃取葡萄籽油的工艺切实可行 ,在葡萄籽细度 40目 ,水分含量 4 5 2 % ,湿蒸处理 ,萃取压力 2 8MPa,温度 3 5℃ ,CO2 流容比 8~ 9,萃取时间 80min的条件下 ,葡萄籽油的萃取率可达 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co2流体技术 萃取 葡萄籽油 工艺条件 萃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与常规提取方法制备芹菜籽精油的比较 被引量:37
5
作者 李雪梅 周谨 +2 位作者 张晓龙 杨叶昆 邓国宾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81-585,共5页
应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CO2)、同步水蒸气蒸馏-溶剂萃取(SDE)和有机溶剂提取(SE)方法提取芹菜籽中的香味成分,对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芹菜籽精油进行了得率、制备工艺、闻香评价、化学组成和卷烟加香应用效果等方面的对比研究。结果表... 应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CO2)、同步水蒸气蒸馏-溶剂萃取(SDE)和有机溶剂提取(SE)方法提取芹菜籽中的香味成分,对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芹菜籽精油进行了得率、制备工艺、闻香评价、化学组成和卷烟加香应用效果等方面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SFE-CO2方法萃取的芹菜籽油得率(11 15%)接近SE方法得率(12 80%),远高于SDE方法得率(0 6%);从中鉴定出21种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占挥发油的92 98%。它们是瑟丹内酯、4,11 桉叶二烯、柠檬烯、1 (4 乙苯基)乙基酮、β 石竹烯、月桂烯、β 蒎烯、反 对 薄荷 2,8 二烯 1 醇、氧代石竹烯、罗勒烯、乙基芳樟醇、乙酸己酯、柠檬烯氧化物、反 香芹醇、顺 香芹醇、反 乙酸松香芹酯、反 乙酸香芹酯、α 石竹烯、β 芹子烯、β 榄香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评香和卷烟应用实验显示:SFE-CO2萃取芹菜籽油的香气更自然浓郁,在卷烟中的应用效果优于SDE和SE方法制备的提取物,能有效改善卷烟吸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籽油 临界co2流体萃取 同步水蒸气蒸馏-溶剂萃取 有机溶剂提取 成分分析 卷烟加香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与分子蒸馏联用技术提取分离川芎挥发性成分及其GC/MS分析 被引量:27
6
作者 周本杰 张忠义 +2 位作者 石勇 古维新 张守尧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52-653,共2页
目的 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与分子蒸馏(MD)联用技术对中药挥发性成分提取与分离、纯化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川芎的挥发性成分,再将所得到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子蒸馏。以气相色谱(GC)-质谱(MS)... 目的 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与分子蒸馏(MD)联用技术对中药挥发性成分提取与分离、纯化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川芎的挥发性成分,再将所得到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子蒸馏。以气相色谱(GC)-质谱(MS)技术分别测定萃取物和蒸馏物的化学成分,并对成分种类及其相对含量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川芎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共鉴定了45种成分,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再经分子蒸馏后所得蒸馏物的成分种类有所减少,为39种,两提取物所含成分的含量也有所变化。结论 SFE与MD联用技术可用于挥发性成分的分离、纯化,且优于单一SFE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co2流体萃取 分子蒸馏 川芎 挥发性成分 GC/M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打瓜籽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安忠梅 刘程惠 +2 位作者 胡文忠 田密霞 姜爱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13,共4页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从打瓜籽中萃取打瓜籽油。以打瓜籽油得率及亚油酸提取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打瓜籽粉碎粒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打瓜籽油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萃取条件为:粉碎粒度80目...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从打瓜籽中萃取打瓜籽油。以打瓜籽油得率及亚油酸提取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打瓜籽粉碎粒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打瓜籽油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萃取条件为:粉碎粒度80目,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0 min。在最佳萃取条件下,打瓜籽油得率为42.42%,亚油酸提取量为185.77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瓜籽 打瓜籽油 临界co2流体 得率 亚油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琉璃苣籽油及其脂肪酸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任飞 韩发 +4 位作者 石丽娜 皮立 胡凤祖 周同永 程大志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18,共4页
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萃取琉璃苣籽油,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2流量对琉璃苣籽油出油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琉璃苣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琉璃苣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 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萃取琉璃苣籽油,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2流量对琉璃苣籽油出油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琉璃苣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琉璃苣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5 h,CO2流量45 L/h。在此条件下,出油率为28.08%。气相色谱对琉璃苣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分析表明,琉璃苣籽油富含油酸、亚油酸和γ-亚麻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co2流体萃取 琉璃苣籽油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小麦胚芽油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李书国 陈辉 +1 位作者 李雪梅 陈学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51-153,共3页
本文根据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影响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小麦胚芽油的主要因素,它们包括萃取压力、温度、时间、CO2流量、小麦胚芽水分含量及粒度等,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小麦胚芽油的萃取量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确... 本文根据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影响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小麦胚芽油的主要因素,它们包括萃取压力、温度、时间、CO2流量、小麦胚芽水分含量及粒度等,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小麦胚芽油的萃取量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确定了最佳的试验条件即为:萃取压力为32~36MP,温度为45~50℃、时间为6h,CO流量为15~20kg/ h,小麦胚芽水份含量为5.0%,粒度为10~15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co2流体萃取 小麦胚芽油 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干燥合成ZrO_2气凝胶及其表征 被引量:12
10
作者 梁丽萍 侯相林 吴东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2-555,共4页
以无机盐为原料,采用沉淀法结合超临界CO2流体干燥技术成功地制备了ZrO2气凝胶.借助TG/DSC、XRD、TEM、DLS以及N2物理吸附等手段对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显示,超临界CO2流体干燥可以有效地防止干燥过程中胶体粒子之间的硬团聚作用,在基本... 以无机盐为原料,采用沉淀法结合超临界CO2流体干燥技术成功地制备了ZrO2气凝胶.借助TG/DSC、XRD、TEM、DLS以及N2物理吸附等手段对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显示,超临界CO2流体干燥可以有效地防止干燥过程中胶体粒子之间的硬团聚作用,在基本保持湿凝胶网络结构的情况下实现液相的脱除,从而使合成的ZrO2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大孔体积等特点.此外,样品的TEM和DLS分析显示,纳米ZrO2颗粒首先形成具有空间网络结构的簇团,尺寸为数百个纳米的簇团堆积形成ZrO2气凝胶;气凝胶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在中等温度的热处理过程中不会遭到完全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锆 气凝胶 临界co2流体干燥 动态光散射 物理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椿籽油的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工艺研究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京芳 王冬梅 +2 位作者 张强 刘小兵 周丽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3-97,共5页
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香椿籽油的工艺条件及品质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物料粒度、静态萃取时间、CO2流量、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对香椿籽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所得油品的主要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 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香椿籽油的工艺条件及品质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物料粒度、静态萃取时间、CO2流量、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对香椿籽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所得油品的主要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香椿籽油的最佳的工艺条件是:物料粒度60目,静态萃取时间20min,CO2流量30mL,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5000PSI,在此条件下香椿籽油萃取率达91.7%。香椿籽油品质优良,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1.6%,其中亚油酸含量占56.8%,香气浓郁,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籽油 临界co2流体 提取技术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回收线路板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志峰 张保振 +1 位作者 胡张喜 张洪潮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3-86,共4页
超临界CO2流体技术被应用于废旧线路板的回收研究,利用高温高压回收装置对线路板进行了回收处理,采用质谱法分析了超临界CO2流体中的固体溶质。试验结果表明,线路板中的溴化环氧树脂在处理过程中发生了O-CH2键、C(苯基)-C键以及C(苯基)... 超临界CO2流体技术被应用于废旧线路板的回收研究,利用高温高压回收装置对线路板进行了回收处理,采用质谱法分析了超临界CO2流体中的固体溶质。试验结果表明,线路板中的溴化环氧树脂在处理过程中发生了O-CH2键、C(苯基)-C键以及C(苯基)-Br键的断裂,从而将其分解为了以羟基和苯基为主要官能团的小分子量物质;由此阐明了超临界CO2流体回收线路板的机理,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超临界CO2流体回收废旧线路板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co2流体 废旧印刷线路板 回收 溴化环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中超声空化阈值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日福 丘泰球 罗登林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0-104,共5页
为了研究超临界CO2流体中超声空化产生的可能性,根据超声空化阈值的基本理论和超临界CO2流体的物态数值,研究了超声空化阈值随空化泡初始半径、流体压力和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中超声阈值声压pB、阈值声强IB随空化泡... 为了研究超临界CO2流体中超声空化产生的可能性,根据超声空化阈值的基本理论和超临界CO2流体的物态数值,研究了超声空化阈值随空化泡初始半径、流体压力和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中超声阈值声压pB、阈值声强IB随空化泡的初始半径增大而减少;对超临界CO2流体,当压力较大或温度较低时,更容易产生空化;在空化泡初始半径相同的情况下,超临界CO2流体中的理论空化阈值比水中的理论和实际空化阈值均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co2流体 空化阈值 压力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技术萃取花生油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庆利 朱凤 +3 位作者 张初署 于丽娜 毕洁 禹山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06-209,共4页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花生油。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和萃取时间等因素对油脂萃取率的影响,确定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花生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各影响因素对...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花生油。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和萃取时间等因素对油脂萃取率的影响,确定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花生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各影响因素对花生油萃取率作用的大小顺序依次为: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萃取时间。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花生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5℃,CO2流量18kg/h,萃取时间150min,在该工艺条件下花生油萃取率达到49.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油 苹取 临界co2流体技术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杨梅核仁油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夏其乐 陆胜民 +3 位作者 杨颖 陈剑兵 郑美瑜 邢建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68-170,共3页
以杨梅核仁为原料,研究超临界CO2流体静、动态结合萃取杨梅核仁油的工艺条件,利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进行优化,得到最佳萃取方案,即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45℃,静态萃取60min后动态萃取50min,CO2流量4L/min,杨梅核仁油的得率最高,达4... 以杨梅核仁为原料,研究超临界CO2流体静、动态结合萃取杨梅核仁油的工艺条件,利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进行优化,得到最佳萃取方案,即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45℃,静态萃取60min后动态萃取50min,CO2流量4L/min,杨梅核仁油的得率最高,达4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临界co2流体萃取 核仁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食用级辣椒碱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邓传波 夏延斌 +2 位作者 邓洁红 罗凤莲 欧阳建勋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5-138,共4页
以黄灯笼辣椒为原料,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食用级辣椒碱的最佳萃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粉碎粒度、萃取压力、夹带剂对辣椒碱萃取效果的影响,再采用正交试验对萃取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对辣椒碱... 以黄灯笼辣椒为原料,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食用级辣椒碱的最佳萃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粉碎粒度、萃取压力、夹带剂对辣椒碱萃取效果的影响,再采用正交试验对萃取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对辣椒碱萃取效果影响顺序为萃取压力>萃取时间>粉碎粒度>萃取温度。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时间90min、粉碎粒度80目、萃取温度35℃,该条件下外加5%的夹带剂,辣椒碱一次萃取率为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co2流体 辣椒碱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油的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及其GC/MS分析 被引量:23
17
作者 柳仁民 张坤 崔庆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1-53,共3页
应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 ,研究了核桃油的提取工艺。采用三水平四因素正交试验 ,考察了压力、温度、萃取时间、CO2 流量对核桃油萃取率的影响。最佳萃取条件为 :压力 30MPa ,温度5 0℃ ,时间 4h ,CO2 流量 2 5kg/h ,在此条件下核桃油的... 应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 ,研究了核桃油的提取工艺。采用三水平四因素正交试验 ,考察了压力、温度、萃取时间、CO2 流量对核桃油萃取率的影响。最佳萃取条件为 :压力 30MPa ,温度5 0℃ ,时间 4h ,CO2 流量 2 5kg/h ,在此条件下核桃油的萃取率可达 5 2 4 %。利用GC/MS分析了核桃油的组成成分 ,比较了超临界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油 临界co2流体萃取 GC/MS分析 提取工艺 核桃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的酸浆籽油的成分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陆占国 郑国臣 余善鸣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8-89,113,共3页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方法对黑龙江省产酸浆籽进行萃取,以19.67%得油率获得了油脂,用气质联机(GC/MS)对油脂成分进行了分析,检测和确定出4种成分,分别为亚油酸73.91%,油酸11.21%,十六烷酸11.58%,十八烷酸3.30%。由HPLC分析结果显示:酸...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方法对黑龙江省产酸浆籽进行萃取,以19.67%得油率获得了油脂,用气质联机(GC/MS)对油脂成分进行了分析,检测和确定出4种成分,分别为亚油酸73.91%,油酸11.21%,十六烷酸11.58%,十八烷酸3.30%。由HPLC分析结果显示:酸浆籽油脂中的α-VE的含量为16.04mg/100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浆 红菇娘 临界co2流体萃取法 气相色谱/质谱 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制革铬鞣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廖隆理 李志强 +5 位作者 但卫华 冯豫川 陈敏 曾睿 申传峰 但年华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2年第5期97-101,共5页
利用自行设计制造的CO2 超临界流体装置实施铬鞣操作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运用正交实验法找到了在SCF -CO2 条件下实施铬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浴温 40℃ ,压力 1 2MPa,时间 2 .5h ,粉状铬粉剂用量 6 %。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重复实验 ,实验研... 利用自行设计制造的CO2 超临界流体装置实施铬鞣操作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运用正交实验法找到了在SCF -CO2 条件下实施铬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浴温 40℃ ,压力 1 2MPa,时间 2 .5h ,粉状铬粉剂用量 6 %。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重复实验 ,实验研究表明 :自行设计制造的CO2 超临界流体装置基本上可以满足制革中铬鞣的工艺要求 ,同常规铬鞣相比 ,所得坯革的收缩温度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临界流体 制革 铬鞣 收缩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革的CO_2超临界流体脱灰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志强 廖隆理 +3 位作者 冯豫川 陈敏 程海明 王英梅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132,F003,共3页
Deliming using CO 2 Supercritical Fluid(CO 2 SCF) as a reactant was investigated,and the effect of the pressure,temperature and time on the deliming and degrease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 2 SCF can be use... Deliming using CO 2 Supercritical Fluid(CO 2 SCF) as a reactant was investigated,and the effect of the pressure,temperature and time on the deliming and degrease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 2 SCF can be used as a deliming agent.Deliming using CO 2 SCF as reactant had some advantages such as rapidity and completness compared to completely than conventional methods,and can pavoidnt the formation of calcium spot.Furthermore,this new deliming method had some degreasing 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临界流体 皮革制造 脱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