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技术制备纳米CL-20及表征 被引量:14
1
作者 尚菲菲 张景林 +1 位作者 张小连 王金英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7-40,共4页
采用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技术(SEDS法),以乙酸乙酯为溶剂,在9.0MPa、40℃及溶液质量分数30%、溶液和反溶剂流速分别为5mL/min、8kg/h的工艺条件下,制备了纳米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用偏光显微镜与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分... 采用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技术(SEDS法),以乙酸乙酯为溶剂,在9.0MPa、40℃及溶液质量分数30%、溶液和反溶剂流速分别为5mL/min、8kg/h的工艺条件下,制备了纳米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用偏光显微镜与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分析仪、动态颗粒图像分析仪对细化前后的形貌、粒度、粒度分布和球形度进行表征,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纳米CL-20的晶型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热安定性和撞击感度。结果表明,所得CL-20边缘光滑且趋于球形,粒度均匀(1~2μm),所属晶型为β-型,与原料CL-20相比,晶型转变温度推后了约30℃,而分解峰温提前了6.74℃,撞击感度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技术 纳米CL-20 重结晶 撞击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分散度法制备阿莫西林缓释微囊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岚 张岩 +4 位作者 李保国 伍贻文 华泽钊 刘哲鹏 陆伟跃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0-73,78,共5页
采用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分散度法,对制备阿莫西林-乙基纤维素-卡波谱缓释微囊进行了初步研究,探索了制备微米级缓释药物微囊的新方法。在对制备乙基纤维素空白微粒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较为适合的工艺参数:CO2流速0.42 m/s,温度4... 采用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分散度法,对制备阿莫西林-乙基纤维素-卡波谱缓释微囊进行了初步研究,探索了制备微米级缓释药物微囊的新方法。在对制备乙基纤维素空白微粒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较为适合的工艺参数:CO2流速0.42 m/s,温度40℃,压力9.0或12.0 MPa。在2种压力下分别得到平均粒径为5.48μm和2.85μm的药物微囊,其载药量为9.53%和9.70%,同时还考察了制得微囊药物的释放度曲线,结果表明阿莫西林微囊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分散度法是制备微米级药物微囊的极有前途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流体增强溶液分散度法 乙基纤维素 阿莫西林 微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技术制备超细RDX 被引量:10
3
作者 尚菲菲 张景林 +1 位作者 王金英 张小连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8,共6页
采用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技术( SEDS法)对 RDX进行重结晶细化。探索实验确定 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浓度为20%。通过正交试验 L9(34)和单因素试验研究分析了影响细化效果的诸多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溶剂是避免形... 采用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技术( SEDS法)对 RDX进行重结晶细化。探索实验确定 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浓度为20%。通过正交试验 L9(34)和单因素试验研究分析了影响细化效果的诸多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溶剂是避免形成片状或针状晶体的关键。影响结晶效果的因素依次为压力、CO2流速、溶液流速和温度。在流体密度接近液体密度时,CO2流速与溶液流速之比直接影响粒状晶体所占比例及粒度的大小,但浓度最终决定晶体粒度大小。扩试工艺条件是浓度26.7%、温度35℃、压力9.0 MPa、溶液流速2 mL·min-1和CO2流速6 kg·h-1。在此条件下,得到的RDX晶体边缘光滑、形貌规则趋于球形,粒度在为3~5μm、粒度分布均匀、流散性良好,制备量可达32 g·h-1,且机械感度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工程 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技术( SEDS法) 机械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超细粉体 被引量:3
4
作者 詹世平 黄慧 王景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F09期145-147,157,共4页
介绍了超临界流体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应用情况,重点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超临界流体制造超细粉体的两种新技术——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和超临界流体反溶技术。
关键词 细粉体 制备工艺 临界溶液快速膨胀技术 临界流体反溶技术 流体特性 临界流体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对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药物微粒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岚 张岩 +3 位作者 李保国 伍贻文 华泽钊 刘哲鹏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研究了压力对乙基纤维素空白微粒粒径,以及阿莫西林 乙基纤维素 卡波谱缓释、黏附微粒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乙基纤维素空白微粒和药物缓释、黏附微粒的粒径均随压力的升高而减小,但药物微粒的载药量和释放度曲线随压力的变化不明显.
关键词 增强溶液分散度法 临界流体 乙基纤维素 阿莫西林 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技术在植物活性成分微粉化方面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赵修华 刘影 +3 位作者 葛云龙 祖元刚 王卫国 李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5期1291-1294,1324,共5页
综述20年来超临界技术在植物活性成分微粉化方面的应用进展,简要说明微粉化植物活性成分的表征方法、特点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 关键词临界流体 微粉化 植物活性成分 临界溶液快速膨胀技术 临界溶液反溶剂法制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抗溶剂法制备紫杉醇缓释微球 被引量:8
7
作者 欧阳平 杨畅 +1 位作者 康云清 尹光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5-27,55,共4页
采用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溶液技术,以D,L-聚乳酸和D,L-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为载体材料,分别制备了紫杉醇缓释微球。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检测微球外形及粒径分布;紫外吸光度法测量其载药量和包封率,恒温振荡透析法检测药物的体外... 采用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溶液技术,以D,L-聚乳酸和D,L-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为载体材料,分别制备了紫杉醇缓释微球。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检测微球外形及粒径分布;紫外吸光度法测量其载药量和包封率,恒温振荡透析法检测药物的体外释放性能;MTT法检测载药微球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实验表明,两种载体的缓释微球球形度均较好,表面光滑,平均粒径较小,且粒径分布较窄。以聚乳酸和共聚物为载体的缓释微球载药量分别为5.4%±0.3%和5.3%±0.4%,包封率分别为51%±3%和45%±3%;药物释放呈缓释模式,共聚物载药微球药物释放速率较快。MTT法检测结果表明,载药微球对Hela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共聚物载药微球对细胞增殖抑制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溶液技术 紫杉醇 D L-聚乳酸 D L-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 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DS技术制备亚微米RDX的喷嘴结构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蔡兴旺 杨继华 +1 位作者 张景林 徐宏妍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78-685,共8页
为了制备粒度分布窄的亚微米黑索今(RDX)球形颗粒,设计出一种适用于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SEDS)技术的喷嘴。该喷嘴利用气流雾化原理,在结构上采用环缝、微孔湍流区等技术,使CO2流体在喷嘴内高速流动,解决了常规内部混合喷嘴... 为了制备粒度分布窄的亚微米黑索今(RDX)球形颗粒,设计出一种适用于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SEDS)技术的喷嘴。该喷嘴利用气流雾化原理,在结构上采用环缝、微孔湍流区等技术,使CO2流体在喷嘴内高速流动,解决了常规内部混合喷嘴易堵、制备粒度大等问题。经实验验证,在相同工艺条件(温度35℃、压力10MPa、CO2流量15kg·h-1、RDX溶液流量2mL·min-1)下,采用法国SFP2超临界萃取仪原装内混式喷嘴制备出分布区间3—15μm的微米级RDX球形颗粒,制备过程易堵;采用新结构喷嘴(中心孔内径及其壁厚值均为0.1mm、环缝宽度为0.1mm、湍流区长径比为10:1、压力差为1MPa)制备出的RDX粒度分布区0.1~2μm、平均粒度660nm、粒度形貌好、无团聚的亚微米RDX球形颗粒,制备过程顺畅,解决了易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流体 亚微米黑索今(RDX) 喷嘴 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技术(SE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残留分析技术进展概述 被引量:19
9
作者 冯世德 王波 曲红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5年第3期27-29,52,共4页
综述了目前农药残留分析的前处理技术和检测的几种方法。样品前处理中,固相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超临界流体色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免疫分析技术、直接光谱技术和生物传感器等检... 综述了目前农药残留分析的前处理技术和检测的几种方法。样品前处理中,固相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超临界流体色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免疫分析技术、直接光谱技术和生物传感器等检测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分析 技术进展 临界流体萃取 临界流体色谱 基质固相分散 免疫分析技术 前处理技术 样品前处理 生物传感器 固相萃取 联用技术 液相色谱 检测方法 光谱技术 应用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有机污染物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40
10
作者 饶竹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48-1962,共15页
随着地质工作重点由资源向资源与环境并重的转变,环境有机污染物检测技术成为地质调查和地质科研工作新的重要技术支撑。环境有机污染物检测技术主要分为样品采集与保存、样品前处理以及检测等部分。本文简述了地质行业环境有机污染物... 随着地质工作重点由资源向资源与环境并重的转变,环境有机污染物检测技术成为地质调查和地质科研工作新的重要技术支撑。环境有机污染物检测技术主要分为样品采集与保存、样品前处理以及检测等部分。本文简述了地质行业环境有机污染物检测技术的发展和现状;介绍了环境有机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方法;从分析原理、基本结构、应用范围、存在的问题等方面重点介绍了固相萃取、快速溶剂萃取、凝胶渗透色谱、吹扫-捕集等有机样品提取、净化、进样等前处理技术以及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技术;同时也对近年快速发展的全二维气相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和液相色谱-质谱等新技术作了评述。文章收集了近年环境有机分析测试技术应用研究文献四十多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有机污染物检测试技术 样品采集与保存 液-液萃取 固相萃取 固相微萃取 基体分散固相萃取 膜萃取 静态顶空进样 吹扫-捕集进样 凝胶渗透色谱 索氏抽提 快速溶剂萃取 微波萃取 临界流体萃取 声萃取 气相色谱 全二维气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气相色谱-质谱 液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DS工艺制备丝素纳米颗粒及其表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邓爱华 陈爱政 +1 位作者 王士斌 王明宗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06-1512,共7页
以丝素蛋白为原料,以六氟异丙醇为溶剂,采用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溶液(SEDS)工艺制备了丝素纳米颗粒。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压力、溶液浓度、溶液流速和CO2流速等因素对丝素纳米颗粒平均粒径分布的影响,并通过Zeta电位、HS-GC、FTIR、XRD和DS... 以丝素蛋白为原料,以六氟异丙醇为溶剂,采用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溶液(SEDS)工艺制备了丝素纳米颗粒。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压力、溶液浓度、溶液流速和CO2流速等因素对丝素纳米颗粒平均粒径分布的影响,并通过Zeta电位、HS-GC、FTIR、XRD和DSC等技术手段对制备的丝素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动态激光光散射仪检测结果表明:随压力、溶液浓度和流速的增大,丝素纳米颗粒平均粒径增大;随CO2流速的增大,丝素纳米颗粒平均粒径减小,最小达到298nm。丝素纳米颗粒Zeta电位为-39mV。HS-GC表明丝素纳米颗粒有机溶剂残留量为20μg/L。FTIR表明经SEDS工艺处理后丝素化学结构和官能团不会发生变化。XRD和DSC显示经SEDS工艺处理后丝素内部分子结构发生重排,由无规则卷曲向β折叠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 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溶液 纳米颗粒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