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流体反溶剂法制备超细HMX传爆药 被引量:3
1
作者 陈亚芳 王保国 +1 位作者 张景林 高敏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49,共4页
为了克服超细炸药在常规包覆过程中易团聚的缺点,采用超临界流体反溶剂法(SAS)制备了以亚微米HMX为主体炸药的超细传爆药,探讨了工艺条件对亚微米HMX包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亚微米HMX包覆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初始浓度、系统温度、... 为了克服超细炸药在常规包覆过程中易团聚的缺点,采用超临界流体反溶剂法(SAS)制备了以亚微米HMX为主体炸药的超细传爆药,探讨了工艺条件对亚微米HMX包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亚微米HMX包覆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初始浓度、系统温度、系统压力、平均压力升高速率和平均压力下降速率。在加入20mL的乙酸乙酯、系统压力9.5MPa、系统温度50℃、平均压力升高速率3.0MPa/min、平均压力下降速率4.0MPa/min的条件下,超细传爆药的粒径为4~8μm,H50最高(即包覆效果最好),冲击波感度的隔板值比JO-9C(Ⅰ型)传爆药降低35.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细传爆药 亚微米HMX 临界流体溶剂(sas) 包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超临界流体反溶剂过程改性包覆硝酸铵 被引量:6
2
作者 柴涛 杨晓汾 范晓俊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30,共4页
为了降低硝酸铵(AN)的吸湿性并提高其流散性,采用超临界流体反溶剂过程对其表面进行改性包覆,以硝化棉为包覆材料、丙酮为共溶剂、超临界CO2为反溶剂,研究了体系温度、压力和萃取速率对包覆效果的影响。对包覆后样品的吸湿性进行了测... 为了降低硝酸铵(AN)的吸湿性并提高其流散性,采用超临界流体反溶剂过程对其表面进行改性包覆,以硝化棉为包覆材料、丙酮为共溶剂、超临界CO2为反溶剂,研究了体系温度、压力和萃取速率对包覆效果的影响。对包覆后样品的吸湿性进行了测定和SEM分析。结果表明,体系温度是影响包覆效果的最关键因素,其次为压力和萃取速率,当体系温度为31℃、操作压力为10M Pa、萃取速率为10-15 kg/h、硝化棉的质量分数1%时,包覆后AN的吸湿性明显改善,吸湿率降低约50%(12 h)无结块现象,流散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临界流体 改性包覆 硝酸铵 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反溶剂法制备高聚物粘结炸药技术初探 被引量:9
3
作者 柴涛 周圣 张景林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05-207,共3页
利用恒容静态平衡法,测定了包覆用氟橡胶-乙酸乙酯-CO2三元体系不同组成相应的临界温度和压力;以此为制备工艺参数确定的依据,将超临界流体反溶剂过程用于制备含3-硝基-1,2,4-三唑-5-酮(NTO)的高聚物粘结炸药,所得产品经组分分析、性能... 利用恒容静态平衡法,测定了包覆用氟橡胶-乙酸乙酯-CO2三元体系不同组成相应的临界温度和压力;以此为制备工艺参数确定的依据,将超临界流体反溶剂过程用于制备含3-硝基-1,2,4-三唑-5-酮(NTO)的高聚物粘结炸药,所得产品经组分分析、性能测试、吸光度的测量、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SEM)等手段,验证了该技术和工艺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临界CO2 高聚物粘结炸药(PBX) 制备 高聚物粘结炸药 临界流体 制备工艺 技术初探 溶剂 扫描电镜(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抗溶剂技术制备丹参酮ⅡA超细微粒
4
作者 雷华平 彭超 +5 位作者 刘金花 姚飞虹 宋松泉 唐翠芳 费思恬 张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73-2177,共5页
目的采用超临界流体抗溶剂技术制备丹参酮ⅡA超细微粒。方法以超临界CO_(2)为抗溶剂,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超细微粒进行表征,测定其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结果超临界CO_(2)流体制备后,超细微粒... 目的采用超临界流体抗溶剂技术制备丹参酮ⅡA超细微粒。方法以超临界CO_(2)为抗溶剂,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超细微粒进行表征,测定其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结果超临界CO_(2)流体制备后,超细微粒粒度更集中,结晶度更高,化学结构和晶型未发生改变,溶出率增加至2.40倍。结论本实验为增加丹参酮ⅡA溶出、促进其吸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细微粒 临界流体溶剂技术 C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反溶剂法制备超细微粒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学武 李志义 +1 位作者 韩冰 金良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242-244,254,共4页
对超临界反溶剂法制备超细微粒的工艺原理、实验装置及研究现状作了介绍,详细分析了该工艺在含能材料、药品及催化剂等领域的应用、工艺及研究成果。
关键词 临界溶剂过程 细微粒 临界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制备银杏叶提取物超细微粒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学武 李志义 +1 位作者 夏远景 张晓冬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0-553,共4页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制备纳微米粉体材料的新方法。应用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实验装置制备银杏提取物(GBE)超细微粒,实验中以乙醇为溶剂,超临界CO2为反溶剂,制备出平均直径在1μm至2μm范围内的GBE超细微粒。同时研究了操作...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制备纳微米粉体材料的新方法。应用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实验装置制备银杏提取物(GBE)超细微粒,实验中以乙醇为溶剂,超临界CO2为反溶剂,制备出平均直径在1μm至2μm范围内的GBE超细微粒。同时研究了操作压力、操作温度及二氧化碳与溶液流率比等操作参数对制备的超细微粒粒径、形态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操作压力、温度对制备的GBE微粒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溶剂过程 银杏提取物 细颗粒 粒径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制备槲皮素超细颗粒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学武 李志义 +2 位作者 韩冰 夏远景 苑塔亮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73-76,共4页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制备纳微米粉体材料的新方法。本研究建立了一套连续的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实验装置,以槲皮素、乙醇及二氧化碳系统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了不同压力、温度和二氧化碳与溶液流率比对结晶颗粒形状与尺寸...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制备纳微米粉体材料的新方法。本研究建立了一套连续的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实验装置,以槲皮素、乙醇及二氧化碳系统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了不同压力、温度和二氧化碳与溶液流率比对结晶颗粒形状与尺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乙醇作为有机溶剂可制备出平均直径在1~6μm范围内的槲皮素超细颗粒;且操作压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最大,温度次之,体积流率比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溶剂过程 细颗粒 槲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抗溶剂结晶流程设计与装置研制 被引量:4
8
作者 黄德春 刘巍 +2 位作者 乐龙 史益强 王志祥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6-150,共5页
针对近年来逐渐兴起的超临界流体抗溶剂(SAS)结晶分离技术,为简化其操作流程及降低相应的装置建造成本,在汲取超临界萃取装置研制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加压泵的结构改造,以及对净滤、管道和冷凝等子系统的合理配置,以超临界CO2为抗溶剂,... 针对近年来逐渐兴起的超临界流体抗溶剂(SAS)结晶分离技术,为简化其操作流程及降低相应的装置建造成本,在汲取超临界萃取装置研制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加压泵的结构改造,以及对净滤、管道和冷凝等子系统的合理配置,以超临界CO2为抗溶剂,设计并加工了一套适于生化及抗生素类物系处理的间歇流程与装置,其建造成本较大幅度地低于国际同类产品的市场报价。通过建毕后的水压试验,以及结合对柠檬酸-丙酮溶液的SAS制粒实验,结果发现:所建装置不仅加压过程平稳、快捷,系统密封可靠,且操控性能优良,实测产率随压强及温度的变化趋势亦均与文献报道相吻合,即产率随压强的增加而升高,随温度的增加而先升后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流体溶剂 结晶 流程设计 装置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超临界反溶剂技术制备吸入式给药微粒 被引量:7
9
作者 陈畅 詹世平 +1 位作者 张苗苗 李志义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0-474,共5页
吸入式给药作为一种新型非入侵式给药系统,具有延长用药时间、增强治疗效果、提高病人顺应性等优点,是人们一直探索的理想的给药途径。吸入式给药中载药基体的制备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在自制的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实验装置上,以聚乳酸作为... 吸入式给药作为一种新型非入侵式给药系统,具有延长用药时间、增强治疗效果、提高病人顺应性等优点,是人们一直探索的理想的给药途径。吸入式给药中载药基体的制备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在自制的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实验装置上,以聚乳酸作为研究对象,二氯甲烷-丙酮(1:1,V:V)为混合溶剂,制备了粒径较小、粒径分布较窄的载药基体微粒,分别研究了压力、温度、溶液流速和溶液浓度对微粒形态、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二氯甲烷-丙酮为溶剂,制备的微粒粒径小,粒径分布窄,并且大部分微粒形态呈完整的球形;各影响因素对微粒粒径及粒径分布均有不同的影响,通过调节操作参数可制得粒径在0.8~4μm的微粒,符合吸入式给药微粒粒径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式给药 微粒 聚乳酸 临界溶剂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反溶剂法制备CL-20超细微粒 被引量:13
10
作者 朱康 李国平 罗运军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5-449,共5页
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反溶剂法(SAS),以乙酸乙酯为溶剂,聚乙烯醇-200(PEG-200)为表面活性剂,在50℃、12 MPa,CL-20溶液质量百分浓度为5%的条件下,制备了CL-20超细微粒。利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差... 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反溶剂法(SAS),以乙酸乙酯为溶剂,聚乙烯醇-200(PEG-200)为表面活性剂,在50℃、12 MPa,CL-20溶液质量百分浓度为5%的条件下,制备了CL-20超细微粒。利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其进行了测试,研究了其撞击感度,对SAS过程中CL-20晶型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所得CL-20超细微粒表面圆润,无明显棱角,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33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临界二氧化碳 溶剂 CL-20 细化 晶型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制备乙基纤维素超细微粒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学武 李志义 +2 位作者 金良安 夏远景 孟庭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70-272,276,共4页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制备纳微米粉体材料的新方法。文中利用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制备乙基纤维素超细微粒。实验以乙醇为有机溶剂,超临界CO2为反溶剂,研究了操作压力、温度、溶液浓度、反溶剂流量等操作参数对制备的超细微...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制备纳微米粉体材料的新方法。文中利用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制备乙基纤维素超细微粒。实验以乙醇为有机溶剂,超临界CO2为反溶剂,研究了操作压力、温度、溶液浓度、反溶剂流量等操作参数对制备的超细微粒的形态、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乙醇作为有机溶剂可得到较理想的结果,能制备出平均直径在20 nm^40 nm范围内的乙基纤维素超细微粒。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了乙基纤维素超细微粒结构,从特征基判断其结构未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溶剂过程 乙基纤维素 细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提取和超临界流体萃取百合中的秋水仙碱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新社 王志兴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4-248,共5页
分别用有机溶剂和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百合中的秋水仙碱,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物中秋水仙碱的含量。研究了提携剂、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对萃取的影响,并对2种萃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秋水仙碱... 分别用有机溶剂和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百合中的秋水仙碱,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物中秋水仙碱的含量。研究了提携剂、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对萃取的影响,并对2种萃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秋水仙碱的效果较好,有机溶剂提取秋水仙碱的效果较差;百合经氨水碱化后,在40℃和18MPa下,用乙醇作提携剂,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秋水仙碱时,秋水仙碱浓度可从植物中的0.049%升高到6.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 临界流体 萃取 百合 秋水仙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癌症 中药 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制备四环素超细微粒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志义 刘学武 +2 位作者 金良安 夏远景 孟庭宇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1-494,共4页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制备纳微米粉体材料的新方法.实验以乙醇为有机溶剂,CO2为反溶剂,利用连续式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制备四环素超细微粒.研究了操作压力、温度、浓度、喷嘴内径等操作参数对制备的四环素超细微粒形态...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制备纳微米粉体材料的新方法.实验以乙醇为有机溶剂,CO2为反溶剂,利用连续式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制备四环素超细微粒.研究了操作压力、温度、浓度、喷嘴内径等操作参数对制备的四环素超细微粒形态、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乙醇作为有机溶剂,在压力15.0MPa、温度35℃、溶液浓度5mg/mL及喷嘴内径75μm实验条件下可得到较理想的实验结果,制备出的四环素超细微粒平均直径为20~4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溶剂过程 细处理 四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充柱超临界流体色谱系统中的溶剂效应 被引量:3
14
作者 陆峰 刘荔荔 吴玉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4-157,共4页
考察了填充柱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SFC)中的样品溶剂及连续进样等因素对化合物保留行为变化的影响规律。以超临界 CO2 或含低体积分数甲醇的 CO2 为流动相时 ,氨基柱上组分的保留时间随着样品溶剂的极性增大而增大 ,而溶剂对 C1 8柱上组... 考察了填充柱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SFC)中的样品溶剂及连续进样等因素对化合物保留行为变化的影响规律。以超临界 CO2 或含低体积分数甲醇的 CO2 为流动相时 ,氨基柱上组分的保留时间随着样品溶剂的极性增大而增大 ,而溶剂对 C1 8柱上组分的保留时间影响不大 ;在 C1 8柱上 ,溶剂对连续进样的后续效应不强 ;而在氨基柱上 ,甲醇溶液的后续效应比丙酮、氯仿溶液的后续效应强。当甲醇的体积分数大于 1 .0 %时 ,溶剂的效应明显减弱。这种变化规律对填充柱 SFC的合理进样并获得重现性良好的色谱数据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流体 色谱法 溶剂效应 填充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临界反溶剂过程的高性能炸药微粉制备原理与实现方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金良安 刘学武 +2 位作者 李志义 王孝通 杨常清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4-467,共4页
炸药微粉技术是当今炸药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针对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的现状 ,研究并提出了基于超临界反溶剂 (SAS)过程的炸药微粉制备原理及其实现方法。其独特的微粉生成机制以及温和的操作条件 ,从根本上保证炸药微粉的多种特性要... 炸药微粉技术是当今炸药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针对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的现状 ,研究并提出了基于超临界反溶剂 (SAS)过程的炸药微粉制备原理及其实现方法。其独特的微粉生成机制以及温和的操作条件 ,从根本上保证炸药微粉的多种特性要求 ,具有深入研究和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溶剂 高性能炸药 微粉制备原理 炸药微粉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技术去除番茄红素油树脂中的有机溶剂残留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曙辉 唐晓伟 +1 位作者 王文琪 武兴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665-3666,共2页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番茄红素油树脂中的有机溶剂残留进行反向萃取。探讨了不同压力、温度、流量、时间对有机溶剂去除效率的影响,筛选出最佳去除条件:压力20 685.0 kPa,温度45℃,CO2流量2.0 L/min,提取时间4 h,溶剂最终去除率...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番茄红素油树脂中的有机溶剂残留进行反向萃取。探讨了不同压力、温度、流量、时间对有机溶剂去除效率的影响,筛选出最佳去除条件:压力20 685.0 kPa,温度45℃,CO2流量2.0 L/min,提取时间4 h,溶剂最终去除率达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CO2流体 有机溶剂残留 番茄红素油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光小角散射法研究超临界流体抗溶剂过程中聚苯乙烯构象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柳义 王洪立 +8 位作者 赵昕 陈娜 李丹 刘志敏 韩布兴 荣利霞 赵辉 王俊 董宝中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9-12,共4页
应用同步辐射X光小角散射法对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聚苯乙烯+四氢呋喃)抗溶剂过程中聚苯乙烯分子链的构象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断加入抗溶剂(二氧化碳)过程中,高分子链发生了从无规线团的卷曲到蜷缩成球形颗粒的转变。当压强小... 应用同步辐射X光小角散射法对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聚苯乙烯+四氢呋喃)抗溶剂过程中聚苯乙烯分子链的构象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断加入抗溶剂(二氧化碳)过程中,高分子链发生了从无规线团的卷曲到蜷缩成球形颗粒的转变。当压强小于雾点压强pc时,高分子链发生卷曲;当压强大于pc时,高分子链蜷缩成密度均一的球形颗粒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光小角散射法 临界流体 溶剂过程 聚苯乙烯 构象变化 同步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二甲氨基)-2-甲基-5-氧戊酸甲酯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染色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葛怀富 吴伟 +2 位作者 王健 徐红 毛志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7,共8页
为提高部分分散染料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ScCO 2)中上染率,补全ScCO 2分散染料染色色谱,以5-(二甲氨基)-2-甲基-5-氧戊酸甲酯作为分散染料ScCO 2染色助溶剂,通过实验探究了染料与助溶剂质量比、染色温度、染色压力对分散染料上染率的影... 为提高部分分散染料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ScCO 2)中上染率,补全ScCO 2分散染料染色色谱,以5-(二甲氨基)-2-甲基-5-氧戊酸甲酯作为分散染料ScCO 2染色助溶剂,通过实验探究了染料与助溶剂质量比、染色温度、染色压力对分散染料上染率的影响,并对染色后涤纶纱线的力学性能、耐摩擦色牢度、耐日晒色牢度以及耐皂洗色牢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纱线得色深度明显提高,且未对纱线色相、饱和度产生明显影响;分散黄163、分散蓝60染料滤饼上染率分别为21.61%、34.25%;加入助溶剂后,分散黄163、分散蓝60的ScCO 2染色上染率分别可达57.62%、70.97%;染色纱线得色深度显著提高,染色后纱线的K/S值分别由4.5、5.9提升至12.0、12.2;最佳染色工艺为:染料与助溶剂质量比1∶20,染色温度130℃,染色压力27 MPa;加入助溶剂后染色纱线的力学性能、色牢度符合生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染料 临界二氧化碳流体 溶剂 上染率 涤纶纱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传质数学模型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学武 李志义 +2 位作者 韩伟 夏远景 孟庭宇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11,共4页
建立了有机溶剂(甲苯)液滴与超临界反溶剂(超临界CO2)之间的传质模型,用于模拟超临界反溶剂制备微纳米粉体材料的传质过程。该模型考虑了双向传质过程,既有反溶剂向溶液的扩散过程,又有溶液中的溶剂向反溶剂的“汽化”过程。液滴的传质... 建立了有机溶剂(甲苯)液滴与超临界反溶剂(超临界CO2)之间的传质模型,用于模拟超临界反溶剂制备微纳米粉体材料的传质过程。该模型考虑了双向传质过程,既有反溶剂向溶液的扩散过程,又有溶液中的溶剂向反溶剂的“汽化”过程。液滴的传质行为是影响颗粒形态和尺寸分布的关键因素。假定传质是在一个孤立的微小液滴与包围着它的反溶剂连续相间进行的,利用描述液滴内和液滴外某一点行为的连续方程、扩散方程、能量方程和动量方程,及界面上的守恒条件进行耦合,从而建立传质过程的数学模型,并给出求解方程和求解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进行数值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溶剂过程 传质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实验优化超临界流体CO_2反胶团-络合萃取痕量重金属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昌炎 赵非洲 +3 位作者 丁一刚 吴元欣 吴桢桢 杜英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4期26-29,共4页
利用超临界流体CO2反胶团-络合萃取食品中痕量重金属铅、汞和砷,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反胶团AOT浓度对痕量重金属萃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萃取工艺为:萃取压力20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90 min、反胶团... 利用超临界流体CO2反胶团-络合萃取食品中痕量重金属铅、汞和砷,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反胶团AOT浓度对痕量重金属萃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萃取工艺为:萃取压力20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90 min、反胶团AOT浓度0.1 mol.L-1,此时,重金属铅、汞、砷的萃取率分别为93.50%、95.36%、90.47%。表明超临界流体CO2络合萃取时加入反胶团能明显提高痕量重金属的脱除率,萃取效果优于超临界流体CO2反胶团萃取和超临界流体CO2络合萃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流体CO2 胶团-络合 重金属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