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超临界乙醇与分子筛催化液化玉米秆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郑朝阳 解新安 +2 位作者 郑璐丝 陶红秀 李雁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96-702,共7页
在反应温度260~320℃、乙醇用量0~140mL条件下,考察不同液化条件及分子筛催化剂用量对液化产物分布的影响,结合液化产物GC/MS分析,研究亚/超临界乙醇与分子筛催化液化玉米秆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升高,生物油和气体收率显著增... 在反应温度260~320℃、乙醇用量0~140mL条件下,考察不同液化条件及分子筛催化剂用量对液化产物分布的影响,结合液化产物GC/MS分析,研究亚/超临界乙醇与分子筛催化液化玉米秆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升高,生物油和气体收率显著增加,温度大于300℃时,以生物油的二次裂解反应为主;乙醇具有传热、溶解及提供自由基的作用,能够重整生物油组成;分子筛催化剂的均匀微孔结构及酸性催化反应向轻油形成方向进行,增加反应速度与强度,与无催化剂试验相比,轻油得率增加6.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乙醇 分子筛 催化液化 玉米秆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乙醇制备TiO_2/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及其表征 被引量:5
2
作者 胡文彬 秦余磊 赵健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9-492,498,共5页
以氧化石墨为载体、钛酸异丙酯为前驱体,利用超临界乙醇的超临界性能和还原性,制得了晶型完善的锐钛矿TiO2/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采用Hummers法制得的氧化石墨(GO)进行表征;同时利用透射电... 以氧化石墨为载体、钛酸异丙酯为前驱体,利用超临界乙醇的超临界性能和还原性,制得了晶型完善的锐钛矿TiO2/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采用Hummers法制得的氧化石墨(GO)进行表征;同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对TiO2/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功制得了氧化石墨(GO)和晶型完善的锐钛矿TiO2/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并且发现二氧化钛在石墨烯纳米片层上呈现为有规则的颗粒,分散均匀,平均粒径为8.24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超临界乙醇 二氧化钛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超临界乙醇-纤维二糖二元组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3
作者 汤成正 吴芳 +3 位作者 战晓青 李璐 李雁 解新安 《造纸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23,共6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纤维二糖(纤维素模型物)与亚/超临界乙醇二元组分交互作用下微观结构变化与动力学参数。模拟发现纤维二糖和乙醇二元组分体系温度从450K上升至550K,密度从414.23kg/m3下降至241.52 kg/m3而出现分子涨落聚集...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纤维二糖(纤维素模型物)与亚/超临界乙醇二元组分交互作用下微观结构变化与动力学参数。模拟发现纤维二糖和乙醇二元组分体系温度从450K上升至550K,密度从414.23kg/m3下降至241.52 kg/m3而出现分子涨落聚集现象。随着温度和压强的升高(450~550K、5~15MPa),乙醇与纤维二糖分子间径向分布函数峰值左移且逐渐增大,峰宽变宽,分子间相互作用逐渐增强;压强和温度的进一步升高(600K,20MPa),乙醇的自扩散系数增大,乙醇与纤维二糖分子极性大大降低,产生的游离基相互结合,配位数降低。本研究为亚/超临界乙醇促进纤维素的液化作用在分子水平上给出了初步的解释,并为建立纤维素液化过程的反应动力学模型提供思路,为生物质的转化提供多方面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乙醇 纤维素二糖 密度涨落 径向分布函数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超临界乙醇-水体系中杜氏盐藻直接液化制备生物油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培铃 陈宇 +4 位作者 吴玉龙 杨明德 李春 陈镇 徐晓庆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1-797,共7页
在间歇式高温高压反应釜中,以乙醇-水混合溶剂为介质,研究了在亚/超临界条件下杜氏盐藻直接液化制备生物油的工艺,探索了乙醇-水介质中不同乙醇体积分数和液化温度对盐藻液化率和产油率的影响,采用FT-IR和GC-MS方法分析了生物油的主要... 在间歇式高温高压反应釜中,以乙醇-水混合溶剂为介质,研究了在亚/超临界条件下杜氏盐藻直接液化制备生物油的工艺,探索了乙醇-水介质中不同乙醇体积分数和液化温度对盐藻液化率和产油率的影响,采用FT-IR和GC-MS方法分析了生物油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在亚/超临界乙醇-水体系中,当乙醇的体积分数为40%、液化温度为320℃时,杜氏盐藻的液化率为98.24%,产油率高达64.68%。在亚/超临界乙醇-水体系下,杜氏盐藻中各主要生化组分都能被有效液化。以亚/超临界乙醇-水为介质直接液化杜氏盐藻制备生物油时,随着介质中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所得生物油中的酸性物质含量显著减少,酯类物质含量不断增加,从而提高了生物油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盐藻 亚/超临界乙醇-水 生物油 液化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超临界乙醇脱硫再生废旧轮胎胎侧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翔 刘志军 +5 位作者 王晓娟 刘凤霞 魏炜 张睿倩 李志义 许晓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2-118,共7页
以超临界乙醇为反应溶剂,对废旧轮胎的胎侧胶进行脱硫再生实验研究。考察反应温度、压力和时间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对脱硫后凝胶的物理性能和溶胶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并讨论添加脱硫剂对脱硫胎侧胶的影响。研究发现,超临界乙醇中不同... 以超临界乙醇为反应溶剂,对废旧轮胎的胎侧胶进行脱硫再生实验研究。考察反应温度、压力和时间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对脱硫后凝胶的物理性能和溶胶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并讨论添加脱硫剂对脱硫胎侧胶的影响。研究发现,超临界乙醇中不同种类橡胶脱硫难易程度不同,脱硫后溶胶高分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高,主链结构完整,凝胶产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分析表明,影响主链断裂的主要因素是反应温度,超临界乙醇脱硫过程中添加脱硫剂可以进一步促进交联键的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乙醇 废旧轮胎橡胶 脱硫再生 脱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在超临界乙醇中的液化及其模型化合物的热解过程分子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勇强 解新安 +2 位作者 孙娇 李璐 李雁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3,共8页
采用超临界乙醇溶剂对玉米秸秆纤维素进行液化,通过GC-MS和FT-IR对生物油组分和残渣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生物油组分主要包括酮类、酯类、醛类、苯类、酸类和醇类等平台化合物。不同反应温度对生物油的组分分布有不同的影响,其中酮类化合... 采用超临界乙醇溶剂对玉米秸秆纤维素进行液化,通过GC-MS和FT-IR对生物油组分和残渣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生物油组分主要包括酮类、酯类、醛类、苯类、酸类和醇类等平台化合物。不同反应温度对生物油的组分分布有不同的影响,其中酮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酯类的含量则逐渐增大。基于试验结果,选择左旋葡聚糖为模型化合物。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基组水平,计算左旋葡聚糖各化学键的Mulliken数,并依次设计2条初始开环路径及其对应的9条可能的反应裂解路径,模拟了左旋葡聚糖在乙醇环境中脱水、开环、裂解生成小分子物质的反应过程,计算其反应势能。通过比较反应势能,得到各反应路径的反应能垒顺序为:Path6<Path3<Path11<Path9<Path7<Path4<Path8<Path5<Path10,其中Path6的反应能垒最低(204.25 kJ/mol),是热力学支持的最优反应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液化 超临界乙醇 左旋葡聚糖 热解 密度泛函理论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褐煤超临界乙醇脱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建明 胡秀秀 +2 位作者 王奕唯 饶天羲 许德平 《洁净煤技术》 CAS 2014年第6期9-12,18,共5页
为有效脱除褐煤中含氧官能团,采用超临界乙醇工艺处理胜利褐煤,研究温度、停留时间和醇煤质量比对胜利褐煤脱氧效果的影响,并利用FT-IR和GC/MS对固液相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胜利褐煤超临界乙醇脱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270℃,停留时... 为有效脱除褐煤中含氧官能团,采用超临界乙醇工艺处理胜利褐煤,研究温度、停留时间和醇煤质量比对胜利褐煤脱氧效果的影响,并利用FT-IR和GC/MS对固液相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胜利褐煤超临界乙醇脱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270℃,停留时间90 min,醇煤质量比5∶1,此时煤样总氧含量为9.29%,脱氧率为61.40%,固相产率为89.62%。在220℃得到的液相产物中,80%左右为芳香族类化合物,酚类和酯类含氧化合物体积分数低于5%,其他含氧类化合物11.29%。270℃得到的液相产率中芳香族类化合物体积分数降低31.69%,含氧类化合物体积分数增加2.81%,酚类和酯类含氧化合物增至35%左右。褐煤经超临界醇解后,乙醇与煤分子作用发生了醚氧桥键的断裂反应,煤分子发生了脱羧反应,液相产物中含有大量酚类(主要为苯酚及其取代物)和酯类(主要为乙酯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超临界乙醇 脱氧率 固相产率 酚类 酯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壳快速热解超临界乙醇提质系统的-环境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吕子婷 仲兆平 +1 位作者 石坤 于点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876-2883,共8页
基于[火用]分析、生命周期评价和[火用]-环境分析方法,对稻壳热解超临界乙醇提质制取生物油系统进行能源利用率和环境性能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设计工艺下系统的[火用]效率为55.50%;生物油在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49.33... 基于[火用]分析、生命周期评价和[火用]-环境分析方法,对稻壳热解超临界乙醇提质制取生物油系统进行能源利用率和环境性能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设计工艺下系统的[火用]效率为55.50%;生物油在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49.33g CO2-eq/MJ,超临界乙醇提质阶段化石乙醇的使用是生物油生命周期内的主要污染源;[火用]-环境分析表明,热解气冷凝器、焦炭燃烧炉膛、热解载气加热器和烟气冷却器等单元在减少稻壳热解提质制油系统的环境影响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化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用]-环境分析 [火用]分析 生命周期评价 超临界乙醇提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粪超临界乙醇液化可生产生物油
9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4-74,共1页
一项成果表明,猪粪超临界乙醇液化可生产生物油。美国北卡罗来纳A和T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于2010年7月3日宣布,在反应温度为240~360°C压热器中,使用乙醇为溶剂,不用任何催化剂就可将猪粪转化为生物油,成为运输燃料。
关键词 超临界乙醇 生物油 猪粪 生产 液化 研究人员 州立大学 反应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尼镍催化木质素超/亚临界乙醇解聚特性研究
10
作者 丁一洝 邹成 +2 位作者 郭大亮 谈学松 薛国新 《中华纸业》 CAS 2018年第4期6-11,共6页
以麦草烧碱法制浆黑液碱木质素为原料,考察不同雷尼镍催化剂用量(0~0.10 g)、反应温度(180~300℃)和反应时间(1~8h)条件下,碱木质素的超/亚临界乙醇催化解聚产物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碱木质素在反应温度270℃,反应时间8h,雷尼镍催化剂0.... 以麦草烧碱法制浆黑液碱木质素为原料,考察不同雷尼镍催化剂用量(0~0.10 g)、反应温度(180~300℃)和反应时间(1~8h)条件下,碱木质素的超/亚临界乙醇催化解聚产物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碱木质素在反应温度270℃,反应时间8h,雷尼镍催化剂0.05g解聚的液相产物得率最高达到66.75%,固相转化率达到77.90%。FT-IR分析表明:雷尼镍催化剂添加对碱木质素解聚固相产物结构没有产生明显影响作用;但GC/MS分析发现,雷尼镍催化剂会促使解聚液相产物中酚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木质素 超临界乙醇 解聚 雷尼镍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纤维素亚/超临界液化中平台化合物的5集总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娅莉 战晓青 +2 位作者 解新安 陶红秀 叶梦晴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16年第3期22-27,共6页
采用GC-MS分析玉米秸秆纤维素与亚/超临界乙醇液化产物,将产物划分酮类(KE)、酯类(ES)、醇类(AL)、液化残渣(RE)和其他(OT)五集总,初步探索反应网络,建立12条反应路径的5集总模型,运用遗传算法简化优化后得出计算结果和最佳条件。结果显... 采用GC-MS分析玉米秸秆纤维素与亚/超临界乙醇液化产物,将产物划分酮类(KE)、酯类(ES)、醇类(AL)、液化残渣(RE)和其他(OT)五集总,初步探索反应网络,建立12条反应路径的5集总模型,运用遗传算法简化优化后得出计算结果和最佳条件。结果显示,反应级数n在0.1~1.2之间,指前因子A在1.23×10~7/h到1.78×10^(15)/h之间,活化能Ea在76.75~153.45 k J/mol。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吻合,证实该5集总模型是可靠的,用遗传算法计算动力学参数是可行的,为生物质转化为平台化合物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超临界乙醇 平台化合物 反应路径 动力学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国义 《中国食品工业》 2006年第9期32-34,共3页
早在1879年,Hannay等就发现超临界乙醇流体对无机盐固体具有显著的溶解能力,但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gluid extraction,SFE)却是在近30年来才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质分离、精制技术.所谓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 早在1879年,Hannay等就发现超临界乙醇流体对无机盐固体具有显著的溶解能力,但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gluid extraction,SFE)却是在近30年来才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质分离、精制技术.所谓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SCF)是指物质处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时,成为单一相态,即超临界流体,在超临界状态下,流体的性质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既具有与气体接近的粘度及高的扩散系数,又具有与液体相近的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应用 物质分离 超临界乙醇 临界状态 溶解能力 精制技术 临界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预处理-球磨法制备纤维素纳米纤丝及其表征
13
作者 黄关红 骆华英 +4 位作者 贵仁兵 胡志军 曹鑫宇 郭大亮 林江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14,共6页
以微纤维化纤维素(MFC)为原料,通过超临界CO_(2)/乙醇预处理结合球磨法制备纤维素纳米纤丝(SCB-CNF),探讨了超临界CO_(2)/乙醇预处理条件对MFC的影响,并与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TEMPO)预处理结合微流体均质法(TMH)制备的纤维... 以微纤维化纤维素(MFC)为原料,通过超临界CO_(2)/乙醇预处理结合球磨法制备纤维素纳米纤丝(SCB-CNF),探讨了超临界CO_(2)/乙醇预处理条件对MFC的影响,并与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TEMPO)预处理结合微流体均质法(TMH)制备的纤维素纳米纤丝(TMH-CNF)进行对比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热重分析仪(TG)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乙醇预处理可将束状MFC分解为单根纤维,使MFC的长度和直径明显减小;超临界CO_(2)/乙醇预处理后的纤维素(P-MFC)的结晶度随预处理时间和温度的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SCB-CNF的热稳定性和结晶度均高于TMH-CNF,且形态呈针束状,长度远小于TMH-CNF,更易分散,在复合材料和生物医药(药物输送)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纳米纤丝(CNF) 微纤维化纤维素(MFC) 临界CO_(2)/乙醇 球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快速热解制取液体燃料的技术经济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波 仲兆平 +1 位作者 于点 黄荡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27-1233,共7页
为考察生物油超临界乙醇提质方法的能源效率和经济性能,建立了生物质快速热解超临界乙醇提质制取液体燃料工艺流程及其仿真模型.在仿真计算的基础上,对液体燃料生产成本进行计算,将生物质快速热解超临界乙醇提质制取液体燃料与生物质热... 为考察生物油超临界乙醇提质方法的能源效率和经济性能,建立了生物质快速热解超临界乙醇提质制取液体燃料工艺流程及其仿真模型.在仿真计算的基础上,对液体燃料生产成本进行计算,将生物质快速热解超临界乙醇提质制取液体燃料与生物质热解催化加氢和纤维素制乙醇方法进行对比,并通过敏感性分析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液体燃料生产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燃料生产成本为6 052元/t(216元/GJ),略高于生物质热解催化加氢工艺,但明显低于纤维素制乙醇工艺;对液体燃料生产成本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生物油产率和乙醇价格,提高热解过程中生物油产率和减少提质过程中乙醇消耗均有利于提高系统经济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超临界乙醇提质 技术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可再生能源文献信息
15
作者 周良虹 陈锡明 《可再生能源》 CAS 2008年第3期125-126,共2页
用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Nafion膜,用3,4-乙二氯撑噻吩进行化学改性;MoOx掺杂的Pt/C(做氧还原和甲醇氧化的电催化剂);使用铁基催化剂使木质生物质在亚临界和超临界乙醇中氢化-液化;支承在活性碳纤维上的纳米铂(做甲醇氧化催化... 用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Nafion膜,用3,4-乙二氯撑噻吩进行化学改性;MoOx掺杂的Pt/C(做氧还原和甲醇氧化的电催化剂);使用铁基催化剂使木质生物质在亚临界和超临界乙醇中氢化-液化;支承在活性碳纤维上的纳米铂(做甲醇氧化催化剂);电化学淀积CdSe和Fe掺杂CdSe薄膜的光电化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文献信息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NAFION膜 国外 超临界乙醇 木质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OS-28和TEOS-40及其配比对SiO_(2)气凝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张忠伦 苏诗戈 +4 位作者 温立玉 王明铭 侯建业 董凤新 刘振森 《中国建材科技》 CAS 2023年第6期27-35,共9页
分别以TEOS-28和TEOS-40为硅源,通过酸碱两步法,经乙醇超临界干燥制备透明SiO_(2)气凝胶。对SiO_(2)气凝胶进行微观形貌、比表面积、导热系数、可见光透射率表征,探究TEOS-28和TEOS-40及其配比对SiO_(2)气凝胶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研究表... 分别以TEOS-28和TEOS-40为硅源,通过酸碱两步法,经乙醇超临界干燥制备透明SiO_(2)气凝胶。对SiO_(2)气凝胶进行微观形貌、比表面积、导热系数、可见光透射率表征,探究TEOS-28和TEOS-40及其配比对SiO_(2)气凝胶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同配比条件TEOS-40作为硅源制备的SiO_(2)气凝胶性能更佳。TEOS-40为硅源的条件下,随着去离子水含量的增加,凝胶时间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可见光透射率呈逐渐降低趋势,导热系数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随着乙醇含量的增加,凝胶时间呈逐渐增加趋势,可见光透射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导热系数则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OS-28 TEOS-40 水硅摩尔比 可见光透射率 乙醇临界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