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始压力和狭缝宽度对毫米量级狭缝内爆轰起爆距离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彭岗 朱跃进 +1 位作者 潘振华 王谦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1-448,共8页
为获得狭缝内爆轰起爆距离的影响因素,分别在高度为1.0 mm,宽度为10、20、30 mm的狭缝爆轰管内,对不同初始压力下(p0=5.0~50.0 kPa)等当量比的乙烯/氧气预混气体进行了单次爆轰性能实验研究。根据烟迹法、高速摄影图片判定起爆位置,... 为获得狭缝内爆轰起爆距离的影响因素,分别在高度为1.0 mm,宽度为10、20、30 mm的狭缝爆轰管内,对不同初始压力下(p0=5.0~50.0 kPa)等当量比的乙烯/氧气预混气体进行了单次爆轰性能实验研究。根据烟迹法、高速摄影图片判定起爆位置,分析了初始压力和狭缝宽度对爆轰起爆距离的影响。结果表明:(1)p0=21.0~30.0 kPa时,起爆距离随着狭缝宽度的增大而逐渐缩短;(2)p0=35.0~42.5 kPa时,起爆距离随着狭缝宽度的增大先缩短后增大,在p0=45.0~50.0 kPa时起爆距离随着狭缝宽度的增大基本保持不变;(3)3种狭缝宽度下,量纲一起爆距离随量纲一初始压力的变化曲线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起爆距离 烟迹法 微爆轰 微燃烧 狭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滑管道内2H_(2)-O_(2)-nAr爆燃到爆轰转捩特性研究
2
作者 吕兆文 李权 +2 位作者 刘虎 王昌建 魏臻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7-822,共6页
文章研究不同灵敏度的2H_(2)-O_(2)-nAr火焰在光滑管道下游的爆轰起爆特性。使用平行放置于管道顶部的压电压力传感器记录爆炸压力,并基于此计算平均速度;同时采用烟迹示踪技术记录爆轰起爆过程的胞格演变规律。通过上述2种方法获得爆... 文章研究不同灵敏度的2H_(2)-O_(2)-nAr火焰在光滑管道下游的爆轰起爆特性。使用平行放置于管道顶部的压电压力传感器记录爆炸压力,并基于此计算平均速度;同时采用烟迹示踪技术记录爆轰起爆过程的胞格演变规律。通过上述2种方法获得爆轰起爆距离,使爆轰的起爆能够可靠、准确地定位;并根据爆燃到爆轰转变过程的化学动力学与特性分析对Silvestrini公式和Saif公式进行修正,从而确定初始点火位置与爆轰起爆距离之间的经验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爆燃转爆轰 胞格结构 临界条件 爆轰起爆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障碍物对爆震燃烧起爆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永佳 范玮 +3 位作者 李舒欣 张扬 何建男 张启斌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46-652,共7页
为研究流体障碍物对于缓燃火焰向爆震波转变特性的影响,用乙烯和40%的富氧空气作为燃料和氧化剂,在6mm方形爆震管中进行了爆震燃烧实验。将带流体障碍物的爆震管与常规光滑爆震管起爆性能进行了对比,并首次提出了用热态流体障碍物加速... 为研究流体障碍物对于缓燃火焰向爆震波转变特性的影响,用乙烯和40%的富氧空气作为燃料和氧化剂,在6mm方形爆震管中进行了爆震燃烧实验。将带流体障碍物的爆震管与常规光滑爆震管起爆性能进行了对比,并首次提出了用热态流体障碍物加速起爆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恰当的喷射孔径下,流体障碍物能够有效地加速爆震波的起始。对于6mm方形爆震管,通入1mm直径的冷态和热态流体障碍物均能够明显地加速起爆,分别使起爆距离缩短24%和15%;2mm热态流体障碍物没有明显的加速起爆作用,而2mm冷态流体障碍物甚至阻碍了火焰的传播。在相同的射流尺寸下,相比于传统的冷态流体障碍物,热态流体障碍物有更好的爆震加速起始增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态流体障碍物 热态流体障碍物 起爆距离 喷射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截面突缩对爆轰波起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陈祥 潘剑锋 +4 位作者 朱跃进 李剑星 姜超 张顺 倪靖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4-80,共7页
为研究管道截面突缩对爆轰波起爆特性的影响,在突缩比为5∶3的截面突缩管道及直管内对不同初始压力下甲烷氧气预混气体的起爆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离子探针获得管道内火焰传播速度,并通过二维数值模拟探究了3种不同突缩比的截面突缩... 为研究管道截面突缩对爆轰波起爆特性的影响,在突缩比为5∶3的截面突缩管道及直管内对不同初始压力下甲烷氧气预混气体的起爆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离子探针获得管道内火焰传播速度,并通过二维数值模拟探究了3种不同突缩比的截面突缩管道内火焰及压力的传播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截面突缩管道内爆轰波起爆距离随着初始压力的降低而逐渐增加,在初始压力20 kPa及15 kPa下截面突缩管道起爆距离分别较直管减小22%和19%;模拟结果显示压力波传播至截面突缩处由于截面的阻碍会形成回传压力波,暂时降低火焰传播速度,在火焰波经过截面突缩处之后,火焰传播速度迅速回升直至达到过爆状态.在引爆管长度为30~50 cm、直径在40~60 mm时,爆轰波起爆距离均先缩短后增加,所以在引爆管长度40 cm、直径50 mm附近存在一个最佳引爆管尺寸,能够最大限度缩短起爆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面突缩 DDT 爆轰波 起爆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铜矿非电起爆系统应用实践
5
作者 王建军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441-443,共3页
深部铜矿井下掘进及采场回采长期以来均采用导火索及火雷管起爆,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且不利于巷道成形。通过塑料导爆管非电起爆系统在矿山全面的推广实践,确定安全距离、优化爆破参数,经实践检验,塑料导爆管非电起爆系统在矿山的应用实... 深部铜矿井下掘进及采场回采长期以来均采用导火索及火雷管起爆,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且不利于巷道成形。通过塑料导爆管非电起爆系统在矿山全面的推广实践,确定安全距离、优化爆破参数,经实践检验,塑料导爆管非电起爆系统在矿山的应用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电起爆 起爆距离 网络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反弹道导弹用瞄准战斗部的引战能力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庄志洪 王宏波 张清泰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共4页
首先简要讨论了瞄准战斗部的原理和推导了最佳起爆距离公式 ;其次 ,从毁伤效率角度描述了随机破片分布战斗部的最佳扩散半径的确定方法 ;最后 。
关键词 引战能力 瞄准战斗部 反弹道导弹 最佳起爆距离 毁伤概率 拦截导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油初温对两相爆震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永佳 严宇 +3 位作者 张扬 范玮 张启斌 焦中天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92-897,共6页
为研究燃油初温对两相爆震性能的影响,在24mm内径爆震管中,以30~200℃的不同初温煤油为燃料,氧气为氧化剂,成功进行了10Hz的两相爆震实验。实验发现,随着燃油初温的升高,火焰锋面的稳态传播速度逐渐增大,爆震燃烧的稳定性逐渐提升,两相... 为研究燃油初温对两相爆震性能的影响,在24mm内径爆震管中,以30~200℃的不同初温煤油为燃料,氧气为氧化剂,成功进行了10Hz的两相爆震实验。实验发现,随着燃油初温的升高,火焰锋面的稳态传播速度逐渐增大,爆震燃烧的稳定性逐渐提升,两相爆震峰值压力增大,起爆距离缩短。此外对不同燃油初温下的爆震燃烧尾焰观测表明,油温升高后,非稳态排气总压增大,发动机可获取的推力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油初温 波速 起爆距离 马赫盘 排气总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中几个问题的探讨—兼谈对《煤矿安全规程》(2001)第51,56,72,321,337条的认识
8
作者 纪海亮 耿传成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3年第1期19-20,共2页
对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中的爆破装药,起爆距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对《煤矿安全规程》(2001)《煤矿工人技术操作规程》相关条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采煤工作面 作业规程 爆破装药 起爆距离 支护 采空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