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心脏起搏装置感染拔除后未再植入新起搏装置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郑文成
昃峰
+6 位作者
李学斌
李鼎
周旭
段江波
何金山
王龙
苑翠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40-1143,共4页
目的:评价心脏起搏装置感染拔除后未再植入新起搏装置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起搏器感染行电极拔除术患者共825例,根据是否植入新起搏装置分为再植入组(n=640)和未再植入组(n=185)。收集患...
目的:评价心脏起搏装置感染拔除后未再植入新起搏装置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起搏器感染行电极拔除术患者共825例,根据是否植入新起搏装置分为再植入组(n=640)和未再植入组(n=185)。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拔除后未再植入新起搏装置的患者,分析其安全性。随访的研究终点是患者死亡以及再次植入新起搏装置。结果:185例(22.4%)患者感染装置拔除后未再植入新起搏装置。未再植入组与再植入组的年龄、男性、起搏器植入时间、窦性心动过缓或停搏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再植入组相比,未再植入组的高度或完全性房室阻滞患者比例较低(45.6%vs.1.1%,P<0.05),而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患者比例较高(18.4%vs.62.3%,P<0.05)。未再植入组患者中,单纯囊袋感染155例(83.8%),菌血症20例(10.8%),感染性心内膜炎10例(5.4%)。未再植入新起搏装置的最常见原因是患者为非起搏依赖且电极拔除后未见长R-R间期(128例,69.2%;其中包括12例已行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治疗且术后未再出现长R-R间期的患者),其次为自主心率<50次/min但无心动过缓相关症状(55例,29.7%),2例(1.1%)患者伴高度房室阻滞但电极拔除后不愿意再次植入。电极拔除过程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经股静脉抓捕器(50.3%),其次是锁定钢丝(28.7%)。对未再植入组患者中位随访40.6(12.5,52.8)个月,36例(19.5%)患者达到研究终点,包括24例(12.9%)因症状性心动过缓再次植入起搏装置的患者和12例(6.5%)死亡患者,所有死亡患者均无症状性心动过缓,均与慢心率无关。结论:心脏起搏装置感染拔除后,22.4%的患者不需要再植入新起搏装置,最常见的为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患者,密切随访证实未再植入新起搏装置的患者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起搏
装置
起搏
器感染
电极拔除
起搏装置再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心脏起搏装置感染拔除后未再植入新起搏装置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郑文成
昃峰
李学斌
李鼎
周旭
段江波
何金山
王龙
苑翠珍
机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
唐山市工人医院心内科
出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40-1143,共4页
文摘
目的:评价心脏起搏装置感染拔除后未再植入新起搏装置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起搏器感染行电极拔除术患者共825例,根据是否植入新起搏装置分为再植入组(n=640)和未再植入组(n=185)。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拔除后未再植入新起搏装置的患者,分析其安全性。随访的研究终点是患者死亡以及再次植入新起搏装置。结果:185例(22.4%)患者感染装置拔除后未再植入新起搏装置。未再植入组与再植入组的年龄、男性、起搏器植入时间、窦性心动过缓或停搏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再植入组相比,未再植入组的高度或完全性房室阻滞患者比例较低(45.6%vs.1.1%,P<0.05),而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患者比例较高(18.4%vs.62.3%,P<0.05)。未再植入组患者中,单纯囊袋感染155例(83.8%),菌血症20例(10.8%),感染性心内膜炎10例(5.4%)。未再植入新起搏装置的最常见原因是患者为非起搏依赖且电极拔除后未见长R-R间期(128例,69.2%;其中包括12例已行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治疗且术后未再出现长R-R间期的患者),其次为自主心率<50次/min但无心动过缓相关症状(55例,29.7%),2例(1.1%)患者伴高度房室阻滞但电极拔除后不愿意再次植入。电极拔除过程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经股静脉抓捕器(50.3%),其次是锁定钢丝(28.7%)。对未再植入组患者中位随访40.6(12.5,52.8)个月,36例(19.5%)患者达到研究终点,包括24例(12.9%)因症状性心动过缓再次植入起搏装置的患者和12例(6.5%)死亡患者,所有死亡患者均无症状性心动过缓,均与慢心率无关。结论:心脏起搏装置感染拔除后,22.4%的患者不需要再植入新起搏装置,最常见的为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患者,密切随访证实未再植入新起搏装置的患者是安全的。
关键词
心脏
起搏
装置
起搏
器感染
电极拔除
起搏装置再植入
Keywords
cardiac pacing device
pacemaker infection
electrode removal
pacing device reimplantation
分类号
R5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心脏起搏装置感染拔除后未再植入新起搏装置的安全性分析
郑文成
昃峰
李学斌
李鼎
周旭
段江波
何金山
王龙
苑翠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