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腔起搏器不同房室延迟间期及VVI模式起搏时心功能的变化
1
作者 薛迪中 廖德宁 +6 位作者 王小涛 牛晓萍 陈金明 顾兴建 钱建英 陈懿 吴宗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65-867,共3页
目的 :观察双腔起搏器 (DDD)不同房室延迟间期 (AVD)及 VVI起搏时的血流动力学及左心功能变化。 方法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植入 DDD永久人工起搏器患者 19例 ,男 10例 ,女 9例 ,年龄 (6 6 .79± 15 .5 2 )岁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 目的 :观察双腔起搏器 (DDD)不同房室延迟间期 (AVD)及 VVI起搏时的血流动力学及左心功能变化。 方法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植入 DDD永久人工起搏器患者 19例 ,男 10例 ,女 9例 ,年龄 (6 6 .79± 15 .5 2 )岁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DDD起搏时不同 AVD及 VVI起搏时二尖瓣前向血流图 (E、A峰 ) ,主动脉前向血流速度 (AFV)及速度时间积分 (AFVTI)、左心室收缩 /舒张末期内径 (L VESd/ L VEDd)、左室射血分数 (L VEF)、每搏输出量 (SV)、心排血量 (CO)等。预设心房起搏频率为 75次/ min,AVD自 90 ms以 30 m s步长依次递增至 2 4 0 ms,最后程控为 VVI模式。结果 :(1) DDD起搏时血流动力学各参数随 AVD变化而变化 ,当 AVD为 (16 3.30± 30 .4 1) ms时 ,E、A峰 ,AFV,AFVTI达最大 ;当 AVD为 2 4 0 ms时 ,部分患者 E、A峰融合呈单峰 ;当以 VVI起搏时 ,E峰高低不等 ,A峰间断、不规则出现 ,AFV、AFVTI较 DDD起搏时明显减小。 (2 ) DDD起搏时心功能各参数随 AVD的递增而改善 ,达峰值后又逐渐下降 ;AVD为 (16 3.30± 30 .4 1) ms时 ,CO达最大 [(6 .5 0± 1.5 4 ) L / m in],较 AVD为 90 ms [(5 . 83± 1. 6 1) L / min ]、 2 4 0 ms [(5 . 85± 1. 2 8) L / min ]时分别增加 11. 5 %、 11. 1% ,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起搏 房室延迟间期 VVI模式起搏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人工起搏器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EHRA/ESC心脏起搏器和心脏再同步治疗指南解读 被引量:7
2
作者 孙玉杰 张海澄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11期65-69,共5页
随着起搏器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患者从中获益,大大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延长了生存期。2013年欧洲心律学会/欧洲心脏病学会(EHRA/ESC)心脏起搏器和心脏再同步治疗指南[1]的公布标志着... 随着起搏器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患者从中获益,大大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延长了生存期。2013年欧洲心律学会/欧洲心脏病学会(EHRA/ESC)心脏起搏器和心脏再同步治疗指南[1]的公布标志着国际上对该领域的理念和治疗原则又一次大的更新,本文将对此作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缓慢型 起搏治疗 心动过缓 QRS 波群 窦房结功能不全 心律失常 心脏起搏 起搏器植入 心脏再同步治疗 起搏模式 E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依赖性起搏器患者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1
3
作者 梁晓瑜 黄乔东 +1 位作者 陈金生 卢振和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785-787,790,共4页
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之一。因考虑虑到射频电流对心脏起搏器的干扰,传统上禁忌在安装了心脏起搏器病人中使用。国外Sun DA等曾报道在一例起搏器患者中成功施行了三叉神经半月节的射频术。2014年,我科成... 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之一。因考虑虑到射频电流对心脏起搏器的干扰,传统上禁忌在安装了心脏起搏器病人中使用。国外Sun DA等曾报道在一例起搏器患者中成功施行了三叉神经半月节的射频术。2014年,我科成功进行了三例次非依赖型起搏器患者的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现将首例患者的资料报告如下。方法1.一般资料患者郭XX,71岁,女性,体重55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非依赖性 非依赖型 射频电流 起搏模式 射频热凝 起搏阈值 电极导线 静脉麻醉 发作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3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曹黎明 王凤鸣 秦玉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585-2586,共2页
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ongenital 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CCAVB)不同于获得性CAVB经治疗后尚有恢复正常的可能,对于CCAVB患儿需长期随访,CCAVB患儿中约20%~30%在胎儿期或新生儿期死亡,约67%在成年之前需要植入心脏起... 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ongenital 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CCAVB)不同于获得性CAVB经治疗后尚有恢复正常的可能,对于CCAVB患儿需长期随访,CCAVB患儿中约20%~30%在胎儿期或新生儿期死亡,约67%在成年之前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究竟何时需起搏治疗以及何种起搏模式安全有效,目前文献报道较少,尚无一致意见。现选取2003年10月至2014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23例CCAVB患儿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模式 起搏治疗 新生儿期 阿斯综合征 永久性起搏 心尖部 congenital 胎儿期 单腔起搏 心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