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沟道松散物质起动模型试验及冲出量预测——四川省以北川青林沟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林斌 张友谊 +2 位作者 罗珂 黄成 袁亚东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3-118,126,共7页
震后沟道松散物质起动并形成泥石流的一次性固体冲出量是衡量泥石流规模以及后期泥石流治理的重要指标。因此利用现有的野外资料,考虑不同沟床粗糙程度、沟道坡度和降雨强度3种影响因素,开展室内模型实验,研究其一次性固体冲出量的规律... 震后沟道松散物质起动并形成泥石流的一次性固体冲出量是衡量泥石流规模以及后期泥石流治理的重要指标。因此利用现有的野外资料,考虑不同沟床粗糙程度、沟道坡度和降雨强度3种影响因素,开展室内模型实验,研究其一次性固体冲出量的规律,得到了青林沟泥石流的一次性固体冲出量的计算模型。通过与历史泥石流冲出量进行验证和与其他计算模型进行比较,发现该模型具有预见性、准确性和便捷性的特点,同时也为该地区类似泥石流防灾减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道松散物质 泥石流起动模型 模型试验 一次性固体冲出量 青林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MFC冷起动仿真模型发展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友才 许思传 +1 位作者 杨志刚 常国峰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6-319,共4页
数学模型是分析和优化燃料电池冷起动性能的有效工具,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模型研究是其技术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冷起动模型研究情况进行了详述,分别介绍和分析了六种典型的冷起动模型,并指出质子交换膜... 数学模型是分析和优化燃料电池冷起动性能的有效工具,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模型研究是其技术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冷起动模型研究情况进行了详述,分别介绍和分析了六种典型的冷起动模型,并指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冷起动模型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 燃料电池 起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定渗流作用泥石流碎屑物质起动判别模型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安笑 潘华利 +2 位作者 欧国强 孔玲 李炳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15-122,共8页
恒定渗流条件是泥石流碎屑物质起动的主要水动力条件之一,目前鲜有学者对其起动判别模型和坡体内水力学参数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初步选取结构简单的碎屑物质作为地质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建立起动判别模型,借助模型试验对坡体内水力学参数... 恒定渗流条件是泥石流碎屑物质起动的主要水动力条件之一,目前鲜有学者对其起动判别模型和坡体内水力学参数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初步选取结构简单的碎屑物质作为地质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建立起动判别模型,借助模型试验对坡体内水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探究,同时对判别模型进行验证,并与其他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恒定渗流过程对碎屑物质起动的作用力主要包括渗透力及渗流冲刷力;渗流速度随底床坡度、入水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但随入水流量增加的幅度较小;平行于水流方向的总水头损失随底床坡度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随入水流量增大而增大;稳定系数与底床坡度间呈幂函数关系,关系系数因判别模型不同而有所差异;与其他模型相比,模型经严格推导,满足量纲分析和试验验证要求,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恒定渗流 起动判别模型 渗透力 渗流冲刷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起动机理研究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16
4
作者 贺拿 陈宁生 曾超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125,共5页
概述了国内外泥石流起动机理研究(实验研究及理论研究)的现状,在归纳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分析其研究的不足,同时提出泥石流起动机理未来的研究方向。未来的研究应该以土力学及水力学、渗流力学等学科为基础,揭示泥石流土体的动态变... 概述了国内外泥石流起动机理研究(实验研究及理论研究)的现状,在归纳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分析其研究的不足,同时提出泥石流起动机理未来的研究方向。未来的研究应该以土力学及水力学、渗流力学等学科为基础,揭示泥石流土体的动态变化过程,从静态向动态、从单因素向多因素、从定性向定量方向转化,并结合土体的动态破坏过程及需水条件构建泥石流起动的模型。泥石流起动机理的研究不仅可以为泥石流的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又可以推动泥石流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起动模型 实验研究 理论研究 研究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扇发动机放气起动分析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韩文俊 王军 +1 位作者 隋岩峰 边家亮 《航空发动机》 2014年第6期63-67,共5页
为进行涡扇发动机放气起动特性的研究,建立了发动机放气起动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为进一步验证放气对发动机起动的影响,进行了发动机放气起动试验,获得了发动机放气起动的特点,定性验证了仿真计算结果;通过多次调整起动供油规律的试验... 为进行涡扇发动机放气起动特性的研究,建立了发动机放气起动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为进一步验证放气对发动机起动的影响,进行了发动机放气起动试验,获得了发动机放气起动的特点,定性验证了仿真计算结果;通过多次调整起动供油规律的试验,得到了发动机起动供油边界。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在发动机起动过程中放气可提高发动机的起动稳定性,同时发动机排气温度也有所提高,发动机放气起动供油边界高于不放气起动供油边界,放气起动提高了发动机起动稳定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起动 放气起动 起动模型 仿真计算 涡扇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力类泥石流起动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兴华 孔静雯 +2 位作者 张妮 康永闯 王梦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0期13162-13171,共10页
泥石流是中国常见的一种形成过程复杂和具有较强破坏力的地质灾害,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泥石流起动机理的研究既是泥石流灾变机制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泥石流防灾减灾理论与技术研发的基础。系统梳理了土力类泥石流起动机理... 泥石流是中国常见的一种形成过程复杂和具有较强破坏力的地质灾害,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泥石流起动机理的研究既是泥石流灾变机制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泥石流防灾减灾理论与技术研发的基础。系统梳理了土力类泥石流起动机理的已有研究成果,总结了泥石流起动的孕灾条件;对中外学者土力类泥石流起动机理的研究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分析其优缺点;总结了目前土力类泥石流的起动模型,最后对目前土力类泥石流起动机理的研究不足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探讨。该研究对土力类泥石流起动机理的研究和促进学科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灾条件 起动机理 起动模型 土力类泥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欧拉模型的泥沙冲刷数值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袁庆晴 赵敏 +1 位作者 葛彤 汪淳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7-53,共7页
在使用欧拉模型进行泥沙定点冲刷的数值计算时,会产生不合理的床面波动和冲刷坑回填现象。为合理体现泥沙相在静止状态时的固体性质,并且反映水下泥沙堆积的特性,本文通过加载源项引入泥沙起动模型和水下休止角模型,修正了欧拉模型泥沙... 在使用欧拉模型进行泥沙定点冲刷的数值计算时,会产生不合理的床面波动和冲刷坑回填现象。为合理体现泥沙相在静止状态时的固体性质,并且反映水下泥沙堆积的特性,本文通过加载源项引入泥沙起动模型和水下休止角模型,修正了欧拉模型泥沙相的动量方程。数值计算结果分别和轴对称、平面泥沙冲刷实验比较,发现计算模型能较好获得轴对称冲刷的冲刷坑深度和宽度等形态参数;在连续冲刷的平面实验中,计算模型也能反应出泥沙相固态特征,准确捕捉不同时刻的冲刷坑内形态。数值计算得到的冲刷坑周围流体特征反映出水流不再使交界面的泥沙起动,克服了欧拉模型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冲刷 数值模拟 轴对称冲刷 平面冲刷 欧拉模型 用户自定义函数 起动模型 水下休止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裂液强制返排中支撑剂回流理论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胡景宏 何顺利 +2 位作者 李勇明 赵金洲 刘广峰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1-114,共4页
对于低渗致密储层,压裂施工结束后常采用压裂液强制返排技术,支撑剂是否回流是该技术成功与否关键性的评价标准。针对目前支撑剂回流机理研究的局限性,详细分析了支撑剂运移回流的物理过程,通过对注入的最后一段支撑剂中的单颗粒支撑剂... 对于低渗致密储层,压裂施工结束后常采用压裂液强制返排技术,支撑剂是否回流是该技术成功与否关键性的评价标准。针对目前支撑剂回流机理研究的局限性,详细分析了支撑剂运移回流的物理过程,通过对注入的最后一段支撑剂中的单颗粒支撑剂的受力分析,建立了支撑剂回流的运动模型和起动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注入的最后一段支撑剂在停泵后瞬间就在裂缝口停下来,支撑剂是否发生回流主要取决于返排的压裂液是否有足够的速度将支撑剂起动;在强制返排的过程中,先用小油嘴放喷返排,然后换用较大油嘴,既能及时把压裂液排出地层,又能较好地防止支撑剂回流。为定量选择放喷油嘴直径提供理论依据,优化返排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返排 支撑剂回流 运动模型 起动模型 临界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ce range estimate for battery-powered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aircraft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波 侯中喜 +1 位作者 郭正 高显忠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3338-3346,共9页
A novel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space range of battery-powered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VTOL) aircraft is presented. The method is based on flight parameter optimization and numerical iteration. Subsystem model... A novel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space range of battery-powered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VTOL) aircraft is presented. The method is based on flight parameter optimization and numerical iteration. Subsystem models including required thrust, required power and battery discharge models are presented. The problem to be optimized is formulated, and then case study simulation is conducted using the established method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ce range of battery-powered VTOL aircraft in a vertical plane is an oblate curve, which appears horizontally long but vertically short, and the peak point is not located on the vertical climb path. The method and results are confirmed by parameter analysis and valid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ttery-powered aircraft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space range tailsit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