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起伏强度和周期对自然循环流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封贝贝 杨星团 姜胜耀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8-451,共4页
为了研究起伏运动对自然循环流动特性的影响,针对以5 MW低温核供热堆(NHR)为基础建立的自然循环试验回路,自行开发计算程序研究起伏强度和周期对自然循环流动波动、加热段出口过冷度以及换热器二次侧出口过冷度的影响。建立数学模型,坐... 为了研究起伏运动对自然循环流动特性的影响,针对以5 MW低温核供热堆(NHR)为基础建立的自然循环试验回路,自行开发计算程序研究起伏强度和周期对自然循环流动波动、加热段出口过冷度以及换热器二次侧出口过冷度的影响。建立数学模型,坐标系固定于试验本体上,采用流体相对速度,将起伏条件下自然循环问题转化为非惯性参考系问题,考虑起伏运动引入附加力对自然循环的影响,在重力g的前面乘一个随时间变化的系数(1-k·sin(ωdt))。计算结果表明:起伏强度k越大,流量和温度波动越大;起伏周期T越大,流量波动越大且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波动,大周期的起伏运动可能造成加热段出口出现饱和甚至沸腾的情况。对起伏运动影响自然循环机理的分析表明:起伏引入的附加作用力和重力一起构成一个交变力场,在有密度差的情况下形成自然循环驱动力,从而引起自然循环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伏运动 起伏强度 周期 自然循环 过冷度 流量波动 影响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洋中的主要起伏模态(英文)
2
作者 彭启华 黄瑞新 +1 位作者 王卫强 王东晓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0,共10页
对海洋中起伏运动(heaving)信号的时空分布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气候系统中的年际和年代际变率。文章通过再分析资料和模式对太平洋区域的heaving主要模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太平洋区域主要存在两种heaving模态:第一模态... 对海洋中起伏运动(heaving)信号的时空分布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气候系统中的年际和年代际变率。文章通过再分析资料和模式对太平洋区域的heaving主要模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太平洋区域主要存在两种heaving模态:第一模态主要表现为赤道东西两侧的温跃层异常信号反位相;第二模态表现为赤道区域和副热带区域的温跃层异常信号呈现反位相变化的规律。本文对这两个主要heaving模态所涉及的物理过程进行详细讨论,结果表明:东西反位相模态主要是受赤道波动调节的结果;而经向结构模态则主要是由赤道地区的波动和副热带区域的风应力旋度异常作用共同导致。此外,我们还讨论了heaving模态可以通过海洋波动以及Ekman输送等过程对海盆尺度的热输送(振幅约为5x1014W)以及海洋热含量(振幅约为1.5x1020J)的再分配起到了关键的调制作甩进一步表明heaving模态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伏运动模态 太平洋 海洋波动 热输送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条件下非能动堆芯补水系统安注特性数值分析
3
作者 唐济林 王庶光 +5 位作者 单家浩 张晋雷 李东阳 谭思超 田瑞峰 邱立青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35-2340,共6页
针对非能动堆芯补水系统在海洋条件下的安注运行特性和安全分析的问题,本文建立了流体附加惯性力模型。通过对系统分析程序ARSAC二次开发,获得了能够模拟海洋条件下非能动堆芯补水系统安注过程的计算程序,并开展了初步验证和非能动堆芯... 针对非能动堆芯补水系统在海洋条件下的安注运行特性和安全分析的问题,本文建立了流体附加惯性力模型。通过对系统分析程序ARSAC二次开发,获得了能够模拟海洋条件下非能动堆芯补水系统安注过程的计算程序,并开展了初步验证和非能动堆芯补水系统安注特性数值模拟。研究表明:附加惯性力模型及相应的程序节点模型能够预测海洋条件对非能动堆芯补水系统的影响。起伏工况下,非能动堆芯补水系统安注流量呈周期性波动,其振幅受起伏加速度和周期影响;摇摆条件不同,形成的附加惯性力存在显著差异,安注流量的波动特性显著不同;倾斜工况会改变非能动堆芯补水系统冷热两端的高度差,从而影响安注流量。本文可为海洋条件下非能动系统的设计及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运动 起伏运动 倾斜 非能动系统 堆芯补水箱 自然循环 安注特性 系统分析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双基地探测系统数学模型及模糊函数的建立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郭强 李伟锋 +3 位作者 马长征 董秀洁 陶然 王越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57-1462,共6页
在任意运动目标的双基地平面内,以目标运动方向与双基地基线的交点为参考点,采用目标至参考点距离r、目标运动方向与基线的夹角α、参考点对基线的分配比n及基线长L为研究变量,建立了对慢起伏运动点目标的回波模型及模糊函数。这里仍采... 在任意运动目标的双基地平面内,以目标运动方向与双基地基线的交点为参考点,采用目标至参考点距离r、目标运动方向与基线的夹角α、参考点对基线的分配比n及基线长L为研究变量,建立了对慢起伏运动点目标的回波模型及模糊函数。这里仍采用了T.Tsao对接收端信号时延进行泰勒级数展开的近似方法。但基于所建模型,充分考虑了建立模糊函数时基准点和误差点目标运动的任意性,因此,更具普遍意义;且无需建立复杂的指北坐标系,从而使分析过程得以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处理技术 起伏运动点目标 双基地雷达 数学模型 模糊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松方言的文学意蕴
5
作者 唐先田 《江淮论坛》 CSSCI 1997年第5期109-112,共4页
关键词 宿松方言 吴方言 上下起伏运动 自然法 生活习性 感情色彩 文学意蕴 小板凳 动态美 优美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