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悲悯动人的妇女形象——析高则诚《琵琶记》中的赵五娘
1
作者
谷初
《远程教育杂志》
1988年第3期18-19,共2页
赵五娘是被推为“南戏之祖”的著名占典悲剧《琵琶记》的主人公。该戏文第一出介绍剧情的“沁园春”曲即以相当篇幅概述赵五娘的事迹,实际上已挑明了她在本戏中的重要地位。以后,她的一系列“堪悲”遭遇构成为这本悲悯动人戏文的丰要...
赵五娘是被推为“南戏之祖”的著名占典悲剧《琵琶记》的主人公。该戏文第一出介绍剧情的“沁园春”曲即以相当篇幅概述赵五娘的事迹,实际上已挑明了她在本戏中的重要地位。以后,她的一系列“堪悲”遭遇构成为这本悲悯动人戏文的丰要情节,而历来人们对该戏之所以激赏不已,实与喜爱赵五娘这个艺术形象是分不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记》
赵五娘
妇女形象
悲悯
高则诚
艺术形象
主人公
沁园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解读《琵琶记》和《白兔记》中"妻"的呈现
被引量:
5
2
作者
孙玫
熊贤关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0-44,69,共6页
《琵琶记》和《白兔记》在明清两代广为传唱,屡经刊刻。在这两部关乎家庭和婚姻的剧作中,两位妻子赵五娘和李三娘的呈现,尤为引人注目。本文尝试从女性主义和性别研究的视野来观照赵五娘和李三娘,围绕赵五娘克己行孝、李三娘拒绝改嫁和...
《琵琶记》和《白兔记》在明清两代广为传唱,屡经刊刻。在这两部关乎家庭和婚姻的剧作中,两位妻子赵五娘和李三娘的呈现,尤为引人注目。本文尝试从女性主义和性别研究的视野来观照赵五娘和李三娘,围绕赵五娘克己行孝、李三娘拒绝改嫁和两剧中"一夫二妻"团圆结局等问题,探讨了《琵琶记》和《白兔记》中关于妻子的呈现。此外,考虑到戏曲文本非凝固的性质特征,本文也选取《琵琶记》和《白兔记》代表性的版本进行对照,以观察其对赵、李呈现的某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五娘
李三娘
女性主义
性别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悲剧的审美特性
被引量:
6
3
作者
谢柏梁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4-30,共7页
早在十八世纪末年,英人马戛尔尼在中国皇帝的热河行宫观剧后,便以西方文学分类法,将所看到的中国戏剧分为悲剧和喜剧。直到二十世纪初叶,中国人自己才以西方悲剧观来看待中国戏剧。1904年,蒋观云确认汪笑侬在上海所编的《党人碑》,“固...
早在十八世纪末年,英人马戛尔尼在中国皇帝的热河行宫观剧后,便以西方文学分类法,将所看到的中国戏剧分为悲剧和喜剧。直到二十世纪初叶,中国人自己才以西方悲剧观来看待中国戏剧。1904年,蒋观云确认汪笑侬在上海所编的《党人碑》,“固切合时势一悲剧也”。稍后的籀斋还曾将中法悲剧予以比较。在马戛尔尼之前的清代中国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人物
中国戏剧
西方悲剧
审美特征
热河行宫
二十世纪
赵五娘
宋元南戏
喜剧
母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琵琶记》盛行全明原因探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马华祥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13-215,共3页
高明《琵琶记》向被誉为“南戏之祖”,在整个明代一直走红。学戏以《琵琶记》为先,作剧以《琵琶记》为样板,各声腔剧种纷纷移植《琵琶记》。《琵琶记》盛行全明的原因至少有四点:第一,著名的正宗文人参与创作,从而大大提升了南戏的地位...
高明《琵琶记》向被誉为“南戏之祖”,在整个明代一直走红。学戏以《琵琶记》为先,作剧以《琵琶记》为样板,各声腔剧种纷纷移植《琵琶记》。《琵琶记》盛行全明的原因至少有四点:第一,著名的正宗文人参与创作,从而大大提升了南戏的地位,掀开了文人创作南戏新的一页;第二,《琵琶记》立意好,八面玲珑,人见人爱,适合社会各阶层观众群体审美趣味;第三,《琵琶记》语言美,雅而不古,俗而不土,表现力强,富有韵味,雅俗共赏;第四,《琵琶记》带动了众多地方声腔剧种走向成熟、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记》
南戏
蔡伯喈
赵五娘
声腔剧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琵琶记》悲剧绪说
被引量:
2
5
作者
黄仕忠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1期104-111,117,共9页
本文认为《琵琶记》表现了一幕因追求现实功名而导致尽孝愿望破灭的社会悲剧。这种构想与元末现实紧密相关。只是入明以后,世道大变,人们遂忽略这一含义,强调和扩展了礼教内涵,并将注意力放到忠孝矛盾与负心与否的问题上,通过不断的和...
本文认为《琵琶记》表现了一幕因追求现实功名而导致尽孝愿望破灭的社会悲剧。这种构想与元末现实紧密相关。只是入明以后,世道大变,人们遂忽略这一含义,强调和扩展了礼教内涵,并将注意力放到忠孝矛盾与负心与否的问题上,通过不断的和渐进的改动,使这种理解得到巩固。本文则是对原作的悲剧涵义和表现方式的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
悲剧冲突
功名思想
矛盾冲突
必然要求
养父母
悲剧性
现实
赵五娘
涵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琵琶记的演出》与“时代错误”
6
作者
伊波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2期116-116,共1页
梁实秋先生在《琵琶记的演出》一文中,很风趣地回忆当年他在美国哈佛大学读书时和谢冰心、谢文秋等人一起演出中国传统戏剧《琵琶记》时的一些往事。粱实秋先生写道,“琵琶记有几个人懂得,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剧中原有插曲一阙,有赵...
梁实秋先生在《琵琶记的演出》一文中,很风趣地回忆当年他在美国哈佛大学读书时和谢冰心、谢文秋等人一起演出中国传统戏剧《琵琶记》时的一些往事。粱实秋先生写道,“琵琶记有几个人懂得,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剧中原有插曲一阙,有赵五娘抱着琵琶自弹自唱,唱词阙,意思是由演员自己选择。结果是赵五娘用四季相思的小调唱‘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耒改鬟毛催,儿’童相兜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诗是唐朝的贺知章作的,唱的人赵五娘是东汉人,这是多么显著的时代错误!事后也没有人讲话。”梁先生为人为文皆朴实雅正,自然认为不当犯这“时代错误”。其实这并非赵五娘的扮演者谢文秋女士独犯的错误,高明在《琵琶记》中到处都有这么“显著的时代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记》
演出
美国哈佛大学
中国传统戏剧
赵五娘
先生
梁实秋
谢冰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郭沫若的抗战历史剧对我国悲剧文学的重大发展
7
作者
全荃
《思想战线》
1985年第2期27-34,67,共9页
悲剧为什么产生?这是悲剧文学在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中首先要碰到的问题。古代戏剧家们,都认为人的命运是由天意、鬼神主宰着,人不能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郭沫若的抗战六大悲剧,显示出他运用先进的世界观来观察人类社会,突破了古典悲剧...
悲剧为什么产生?这是悲剧文学在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中首先要碰到的问题。古代戏剧家们,都认为人的命运是由天意、鬼神主宰着,人不能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郭沫若的抗战六大悲剧,显示出他运用先进的世界观来观察人类社会,突破了古典悲剧的思想局限,反对人的意志不起作用的观念。他写出了中国历史上处于悲剧时代的许多悲剧英雄,他们决不是被不可捉摸的命运驱使的玩偶,而是为崇高的理想奋斗着的“中国的脊梁”式的人物。郭沫若从现实社会中去挖掘出悲剧产生的根源,有着超越古典悲剧文学的强大的社会解剖力和现实的战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剧
创作实践
戏剧理论
古代戏剧
现实矛盾
悲剧人物
郭沫若
赵五娘
英雄人物
李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琵琶记》在南戏传奇中的地位与影响
8
作者
李中耀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67-75,共9页
元末明初人高明写就的《琵琶记》历来有“南戏中兴之祖”的称誉。谈到高明及《琵琶记》,明人张琦说:“自金、元入中国,……大江南北,渐染胡语;而东南之士,稍稍变体,别为南曲,高则诚氏赤帜一时,以后南词渐广,二家(指北曲、南戏)鼎峙”(...
元末明初人高明写就的《琵琶记》历来有“南戏中兴之祖”的称誉。谈到高明及《琵琶记》,明人张琦说:“自金、元入中国,……大江南北,渐染胡语;而东南之士,稍稍变体,别为南曲,高则诚氏赤帜一时,以后南词渐广,二家(指北曲、南戏)鼎峙”(《衡曲尘谭·作家偶评》);日人青木正儿说:“《琵琶记》实为南戏复兴之第一杰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南戏
发展史
赵贞女
艺术形式
明传奇
刘文龙
南词
作品
赵五娘
戏剧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琵琶记》主题思想辨析
9
作者
柳笛
《人文杂志》
1986年第1期114-119,共6页
《琵琶记》问世以来,在历代评论家、读者和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应。人们评点它,赞扬它,批评它。解放后,这个争论更是达到了高峰。一九五六年六月,中国戏剧家协会组织了关于这部作品的讨论,全国各地的有关专家、学者云集北京,对它展开...
《琵琶记》问世以来,在历代评论家、读者和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应。人们评点它,赞扬它,批评它。解放后,这个争论更是达到了高峰。一九五六年六月,中国戏剧家协会组织了关于这部作品的讨论,全国各地的有关专家、学者云集北京,对它展开了热烈的争论。讨论中的意见分岐很大,肯定派和否定派双方对峙,针锋相对。最后虽然没能对它作出定论,但肯定派的意见显然占了绝对优势。一九五七年,何其芳同志对双方意见作了详尽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五娘
蔡伯喈
《琵琶记》
封建礼教
小姐
主题思想
丈夫
剧本
孝心
爱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悲悯动人的妇女形象——析高则诚《琵琶记》中的赵五娘
1
作者
谷初
出处
《远程教育杂志》
1988年第3期18-19,共2页
文摘
赵五娘是被推为“南戏之祖”的著名占典悲剧《琵琶记》的主人公。该戏文第一出介绍剧情的“沁园春”曲即以相当篇幅概述赵五娘的事迹,实际上已挑明了她在本戏中的重要地位。以后,她的一系列“堪悲”遭遇构成为这本悲悯动人戏文的丰要情节,而历来人们对该戏之所以激赏不已,实与喜爱赵五娘这个艺术形象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
《琵琶记》
赵五娘
妇女形象
悲悯
高则诚
艺术形象
主人公
沁园春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解读《琵琶记》和《白兔记》中"妻"的呈现
被引量:
5
2
作者
孙玫
熊贤关
机构
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0-44,69,共6页
文摘
《琵琶记》和《白兔记》在明清两代广为传唱,屡经刊刻。在这两部关乎家庭和婚姻的剧作中,两位妻子赵五娘和李三娘的呈现,尤为引人注目。本文尝试从女性主义和性别研究的视野来观照赵五娘和李三娘,围绕赵五娘克己行孝、李三娘拒绝改嫁和两剧中"一夫二妻"团圆结局等问题,探讨了《琵琶记》和《白兔记》中关于妻子的呈现。此外,考虑到戏曲文本非凝固的性质特征,本文也选取《琵琶记》和《白兔记》代表性的版本进行对照,以观察其对赵、李呈现的某些影响。
关键词
赵五娘
李三娘
女性主义
性别研究
分类号
J809.247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悲剧的审美特性
被引量:
6
3
作者
谢柏梁
机构
上海戏剧学院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4-30,共7页
文摘
早在十八世纪末年,英人马戛尔尼在中国皇帝的热河行宫观剧后,便以西方文学分类法,将所看到的中国戏剧分为悲剧和喜剧。直到二十世纪初叶,中国人自己才以西方悲剧观来看待中国戏剧。1904年,蒋观云确认汪笑侬在上海所编的《党人碑》,“固切合时势一悲剧也”。稍后的籀斋还曾将中法悲剧予以比较。在马戛尔尼之前的清代中国人。
关键词
悲剧人物
中国戏剧
西方悲剧
审美特征
热河行宫
二十世纪
赵五娘
宋元南戏
喜剧
母题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琵琶记》盛行全明原因探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马华祥
机构
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13-215,共3页
文摘
高明《琵琶记》向被誉为“南戏之祖”,在整个明代一直走红。学戏以《琵琶记》为先,作剧以《琵琶记》为样板,各声腔剧种纷纷移植《琵琶记》。《琵琶记》盛行全明的原因至少有四点:第一,著名的正宗文人参与创作,从而大大提升了南戏的地位,掀开了文人创作南戏新的一页;第二,《琵琶记》立意好,八面玲珑,人见人爱,适合社会各阶层观众群体审美趣味;第三,《琵琶记》语言美,雅而不古,俗而不土,表现力强,富有韵味,雅俗共赏;第四,《琵琶记》带动了众多地方声腔剧种走向成熟、繁荣。
关键词
《琵琶记》
南戏
蔡伯喈
赵五娘
声腔剧种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琵琶记》悲剧绪说
被引量:
2
5
作者
黄仕忠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1期104-111,117,共9页
文摘
本文认为《琵琶记》表现了一幕因追求现实功名而导致尽孝愿望破灭的社会悲剧。这种构想与元末现实紧密相关。只是入明以后,世道大变,人们遂忽略这一含义,强调和扩展了礼教内涵,并将注意力放到忠孝矛盾与负心与否的问题上,通过不断的和渐进的改动,使这种理解得到巩固。本文则是对原作的悲剧涵义和表现方式的初步探讨。
关键词
琵琶
悲剧冲突
功名思想
矛盾冲突
必然要求
养父母
悲剧性
现实
赵五娘
涵义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琵琶记的演出》与“时代错误”
6
作者
伊波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2期116-116,共1页
文摘
梁实秋先生在《琵琶记的演出》一文中,很风趣地回忆当年他在美国哈佛大学读书时和谢冰心、谢文秋等人一起演出中国传统戏剧《琵琶记》时的一些往事。粱实秋先生写道,“琵琶记有几个人懂得,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剧中原有插曲一阙,有赵五娘抱着琵琶自弹自唱,唱词阙,意思是由演员自己选择。结果是赵五娘用四季相思的小调唱‘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耒改鬟毛催,儿’童相兜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诗是唐朝的贺知章作的,唱的人赵五娘是东汉人,这是多么显著的时代错误!事后也没有人讲话。”梁先生为人为文皆朴实雅正,自然认为不当犯这“时代错误”。其实这并非赵五娘的扮演者谢文秋女士独犯的错误,高明在《琵琶记》中到处都有这么“显著的时代错误”。
关键词
《琵琶记》
演出
美国哈佛大学
中国传统戏剧
赵五娘
先生
梁实秋
谢冰心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郭沫若的抗战历史剧对我国悲剧文学的重大发展
7
作者
全荃
出处
《思想战线》
1985年第2期27-34,67,共9页
文摘
悲剧为什么产生?这是悲剧文学在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中首先要碰到的问题。古代戏剧家们,都认为人的命运是由天意、鬼神主宰着,人不能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郭沫若的抗战六大悲剧,显示出他运用先进的世界观来观察人类社会,突破了古典悲剧的思想局限,反对人的意志不起作用的观念。他写出了中国历史上处于悲剧时代的许多悲剧英雄,他们决不是被不可捉摸的命运驱使的玩偶,而是为崇高的理想奋斗着的“中国的脊梁”式的人物。郭沫若从现实社会中去挖掘出悲剧产生的根源,有着超越古典悲剧文学的强大的社会解剖力和现实的战斗力。
关键词
历史剧
创作实践
戏剧理论
古代戏剧
现实矛盾
悲剧人物
郭沫若
赵五娘
英雄人物
李渔
分类号
D67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琵琶记》在南戏传奇中的地位与影响
8
作者
李中耀
出处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67-75,共9页
文摘
元末明初人高明写就的《琵琶记》历来有“南戏中兴之祖”的称誉。谈到高明及《琵琶记》,明人张琦说:“自金、元入中国,……大江南北,渐染胡语;而东南之士,稍稍变体,别为南曲,高则诚氏赤帜一时,以后南词渐广,二家(指北曲、南戏)鼎峙”(《衡曲尘谭·作家偶评》);日人青木正儿说:“《琵琶记》实为南戏复兴之第一杰作。
关键词
民间南戏
发展史
赵贞女
艺术形式
明传奇
刘文龙
南词
作品
赵五娘
戏剧形式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琵琶记》主题思想辨析
9
作者
柳笛
出处
《人文杂志》
1986年第1期114-119,共6页
文摘
《琵琶记》问世以来,在历代评论家、读者和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应。人们评点它,赞扬它,批评它。解放后,这个争论更是达到了高峰。一九五六年六月,中国戏剧家协会组织了关于这部作品的讨论,全国各地的有关专家、学者云集北京,对它展开了热烈的争论。讨论中的意见分岐很大,肯定派和否定派双方对峙,针锋相对。最后虽然没能对它作出定论,但肯定派的意见显然占了绝对优势。一九五七年,何其芳同志对双方意见作了详尽的考察。
关键词
赵五娘
蔡伯喈
《琵琶记》
封建礼教
小姐
主题思想
丈夫
剧本
孝心
爱情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悲悯动人的妇女形象——析高则诚《琵琶记》中的赵五娘
谷初
《远程教育杂志》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解读《琵琶记》和《白兔记》中"妻"的呈现
孙玫
熊贤关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悲剧的审美特性
谢柏梁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琵琶记》盛行全明原因探析
马华祥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琵琶记》悲剧绪说
黄仕忠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琵琶记的演出》与“时代错误”
伊波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郭沫若的抗战历史剧对我国悲剧文学的重大发展
全荃
《思想战线》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论《琵琶记》在南戏传奇中的地位与影响
李中耀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琵琶记》主题思想辨析
柳笛
《人文杂志》
198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