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私毒品罪的扩张适用与理性回归 被引量:1
1
作者 石经海 邱胜帆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7-289,共13页
随着全球毒品情势的变化,走私毒品罪的适用在立法及司法上都呈现出扩张适用的现象与趋势,虽然《全国法院毒品案件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纠正了走私毒品罪中药毒不分的问题,但并未突破走私毒品罪“跨境即构罪”的机械认定标准,实践中仍存在... 随着全球毒品情势的变化,走私毒品罪的适用在立法及司法上都呈现出扩张适用的现象与趋势,虽然《全国法院毒品案件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纠正了走私毒品罪中药毒不分的问题,但并未突破走私毒品罪“跨境即构罪”的机械认定标准,实践中仍存在将吸毒行为的准备行为、吸毒行为的衍生行为认定为走私毒品罪等问题,引发了类推解释、客观归罪等诸多悖论。究其原因,既源于从严打击毒品犯罪刑事政策下,对国内外市场逐渐融合的客观事实、毒源差异淡化的现实情况及毒品认识鸿沟日益加深等毒情变化的忽略;也来自于罪名理解上将不同语境中的走私内涵相混淆,即将行政法语境、走私犯罪语境、毒品犯罪语境中的“走私”概念相混同;还源自毒品走私目的认定难等现实困境。实际上,刑法对于毒品管控的目的不在于消灭,而在于防范毒品流入社会可能带来的危害。因此,回归到刑法语境、毒品犯罪语境之下,从犯罪概念的三性统一、毒品犯罪客体的融贯性、选择性罪名的同质性及流通经济学的要求上出发,不难发现,走私毒品实际上是毒品交易链条从生产(供应)端到消费(使用)端的流通环节,其实质作用在于消除地域鸿沟、拓宽或制造毒品交易市场、提高毒品交易效率,需以是否具有“毒品流通风险”为其构罪与否的实质判断标准,不能简单地以是否发生跨境的客观位移为认定依据。由此,在司法实践中,对走私毒品罪的适用,应以行为是否具有“毒品流通风险”为依据,在立法或司法上对走私毒品罪处罚范围予以理性限缩,即对于主观上不具有希望或放任毒品外溢目的、客观上不具有毒品外溢风险的行为,不宜以走私毒品罪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私毒品罪 毒品 走私 流通经济学 医疗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区分运输毒品罪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利民 《公安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1-82,共2页
运输毒品罪是指行为人以营利为目的或出于其他原因 ,明知是毒品而采取携带、邮寄、利用他人或者使用交通工具的方式 ,为他人运送毒品的非法行为。要划清运输毒品罪与非罪的界限 ,应从分析情节入手。运输毒品罪与走私毒品罪的表现行为不... 运输毒品罪是指行为人以营利为目的或出于其他原因 ,明知是毒品而采取携带、邮寄、利用他人或者使用交通工具的方式 ,为他人运送毒品的非法行为。要划清运输毒品罪与非罪的界限 ,应从分析情节入手。运输毒品罪与走私毒品罪的表现行为不同 ,侵犯的客体不同。运输毒品罪与贩卖毒品罪的界限主要在行为、所有权、获取非法利益的途径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毒品 认定 走私毒品罪 比较 非法持有毒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毒品犯罪 被引量:2
3
作者 邓又天 邓纲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40-43,共4页
毒品犯罪是危害社会极大的一种犯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世界上一直享有“无毒国”的声誉。但是,自本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白色瘟疫”的毒品正在秘密地从我国的沿海、沿边地带向内地扩散、辐射,短短几年,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几乎泛滥成灾... 毒品犯罪是危害社会极大的一种犯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世界上一直享有“无毒国”的声誉。但是,自本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白色瘟疫”的毒品正在秘密地从我国的沿海、沿边地带向内地扩散、辐射,短短几年,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几乎泛滥成灾,成了祸国殃民的“瘟神”和社会的一大公害。我国刑法第171条规定的毒品犯罪,显然已不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为此,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禁毒的决定》(以下简称《禁毒决定》),为严惩毒品犯罪分子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武器,对严厉打击毒品犯罪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本文仅就毒品犯罪中几个问题,作如下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击毒品 非法持有毒品 我国刑法 分子 海洛因 运输毒品 精神药品 教唆 八十年代 走私毒品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