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理塘断裂带的空间展布与第四纪左旋走滑活动的遥感影像标志 被引量:32
1
作者 马丹 吴中海 +4 位作者 李家存 李跃华 蒋瑶 刘艳辉 周春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17-1435,共19页
遥感技术具有宏观性、直观性、时效性以及不受其他外部因素制约的特点,在活动断裂的研究中具有很大的优势。文章在系统总结活动断裂的遥感影像标志的基础上,综合利用Landsat ETM、ALOS、Google earth及ASTER GDEM(ASTER全球数字高程模型... 遥感技术具有宏观性、直观性、时效性以及不受其他外部因素制约的特点,在活动断裂的研究中具有很大的优势。文章在系统总结活动断裂的遥感影像标志的基础上,综合利用Landsat ETM、ALOS、Google earth及ASTER GDEM(ASTER全球数字高程模型)等影像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关键地段的野外实地考察,对展布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之藏东-川西高原地区的理塘左旋走滑活动断裂带进行了详细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该断裂带整体呈不连续的北西-南东向弧形展布,全长可达400km左右。根据该断裂的几何展布对其进行分段,自北西向南东可分五段,依次为:卡贡断裂、章德断裂、毛垭坝断裂、理塘断裂及康嘎-德巫断裂。综合分析不同断裂段的影像特征、错断地貌特征及现代地震活动情况表明,整条断裂带南段的毛垭坝-理塘-德巫断裂段的影像特征最明显、最连续,活动性明显较北段显著,这一特征可能暗示青藏高原内部物质向东挤出的速率有自西向东加快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解译 青藏高原东南缘 理塘断裂带 走滑活动断裂 古地震崩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扬子区中生代走滑活动带初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夏邦栋 李培军 +1 位作者 尚彦军 顾连兴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93-200,共8页
沉积学特征表明,下扬子区中生代具有走滑活动带性质。控制这一走滑活动带的主要构造是位于该区中部的长江断裂带,北部以郯庐断裂为主于断裂的楔状断裂系统,以及南部以青阳广德断裂为主干断裂的马尾状断裂系统。它们在中生代均发生过... 沉积学特征表明,下扬子区中生代具有走滑活动带性质。控制这一走滑活动带的主要构造是位于该区中部的长江断裂带,北部以郯庐断裂为主于断裂的楔状断裂系统,以及南部以青阳广德断裂为主干断裂的马尾状断裂系统。它们在中生代均发生过左行走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扬子区 拉分盆地 中生代 走滑活动 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阳凹陷莱阳群层序特征及其对走滑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2
3
作者 潘春孚 纪友亮 +4 位作者 张善文 林晓华 卢春红 周勇 李清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0-647,667+498-499,共8页
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利用莱阳凹陷较完整的地质露头、地震和钻井岩心等资料,在莱阳凹陷莱阳群共识别出2个区域性不整合界面SB1、SB3,1个局部不整合面SB2,将莱阳群作为一个二级构造层序,以其内部的次一级局部不整合面SB2为界,分为SQ1(... 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利用莱阳凹陷较完整的地质露头、地震和钻井岩心等资料,在莱阳凹陷莱阳群共识别出2个区域性不整合界面SB1、SB3,1个局部不整合面SB2,将莱阳群作为一个二级构造层序,以其内部的次一级局部不整合面SB2为界,分为SQ1(瓦屋夼组)、SQ2(止凤庄组—曲格庄组)两个三级层序。根据SQ2内部层序结构及其沉积特征,将其划分为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反映了由走滑强烈拉张经走滑拉张相对平静向走滑挤压转化的构造演化过程,主要表现为冲积扇和冲积扇—冲积平原—河流相沿桃村—东陡山断裂向北东方向不断迁移,并导致莱阳凹陷东北部的抬升和剥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阳凹陷 莱阳群 层序界面 体系域 层序结构 沉积特征 走滑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东部凹陷大平房地区走滑活动及其对构造圈闭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雅芳 吕修祥 +3 位作者 李伯华 王居峰 肖文摇 涂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59-1267,共9页
辽河东部凹陷由于潜在的油气资源和复杂的构造条件(郯庐断裂穿过此凹陷),走滑活动及其对构造圈闭的控制作用对于揭示郯庐断裂北段新生代的活动及渤海湾盆地的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以大平房地区为实例,根据地震、钻井和测井资料,揭示了... 辽河东部凹陷由于潜在的油气资源和复杂的构造条件(郯庐断裂穿过此凹陷),走滑活动及其对构造圈闭的控制作用对于揭示郯庐断裂北段新生代的活动及渤海湾盆地的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以大平房地区为实例,根据地震、钻井和测井资料,揭示了大平房地区存在走滑构造活动的行迹,包括平面上的雁列构造及其对火山岩分布的影响,剖面上的负花状构造样式及断层倾向和背斜轴向沿构造走向的变化。发育的荣兴屯走滑断裂控制并改造大平房断背斜的构造格局,东营组二段沉积开始,致使地层反转,形成透镜状地层。荣兴屯走滑活动产生的构造圈闭具有纵向分段、平面分带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谷盆地 走滑活动 反转构造 构造圈闭 断背斜 大平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走滑活动断层的基岩河道系统位错--以青藏高原东部为例
5
作者 闫兵 贾东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27-1142,共16页
河流位错是沿走滑活动断层的重要构造地貌之一。然而,由于河流复杂的自然形态、沿走滑断层容易发生河流袭夺等因素,使得利用河流形态来判断走滑断层的滑动方向、位错量等存在一定的困难。文中系统介绍了利用基岩河道系统位错对沿走滑断... 河流位错是沿走滑活动断层的重要构造地貌之一。然而,由于河流复杂的自然形态、沿走滑断层容易发生河流袭夺等因素,使得利用河流形态来判断走滑断层的滑动方向、位错量等存在一定的困难。文中系统介绍了利用基岩河道系统位错对沿走滑断层的河流位错地貌进行分析的方法。系统水系位错是构造过程和地表过程沿走滑活动断层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穿过走滑活动断层的河流累积位错量的同时在溯源侵蚀作用下向上游方向增长的现象。对青藏高原东部甘孜-玉树、鲜水河、昆仑东段3条走滑断裂带的河流位错地貌进行的解译、测量和统计表明,沿3条断裂带都发育系统水系位错,河流从源头到断层的上游长度(L)越长,其累积的位错量(D)越大,两者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D=a·L。为研究青藏高原东部构造地貌演化过程中走滑断裂带的作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走滑活动断层 系统水系位错 溯源侵蚀 地貌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走滑断裂上断塞塘沉积特征及其构造含义——以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断塞塘为例 被引量:27
6
作者 李传友 张培震 +2 位作者 袁道阳 王志才 郑德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0-105,共16页
活动断裂与地震和地质灾害紧密相关,对与其相关的沉积记录进行研究可以认识其活动习性与规律。通过揭露并分析典型断裂地貌——断塞塘的沉积建造特征,能够帮助识别活动走滑断裂作用的信息。选取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西秦岭北缘断裂带黄香沟... 活动断裂与地震和地质灾害紧密相关,对与其相关的沉积记录进行研究可以认识其活动习性与规律。通过揭露并分析典型断裂地貌——断塞塘的沉积建造特征,能够帮助识别活动走滑断裂作用的信息。选取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西秦岭北缘断裂带黄香沟段,利用组合探槽对沿其发育的断塞塘及其沉积进行研究,分析其沉积特征,并建立断塞沉积序列。研究发现:断塞塘沉积层序由几个沉积韵律组成,一个沉积韵律组合分为下部的粗粒层与上部的细粒层,粒度下粗上细;粗粒层一般为细砂、粗砂和砾石层,具快速堆积的特征;细粒层均为含炭的粘土、亚粘土和粉砂,具湖塘相沉积的特点。断塞沉积层序是分期的,一个沉积韵律组合是一期断塞作用沉积。分析认为,断塞沉积粗细组合的韵律性结构是断裂周期性活动的产物。这一研究是揭示走滑断裂的构造演化与活动习性,反演断裂走滑活动历史并预测其未来行为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断塞塘 沉积序列 韵律结构 断裂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滑断层几何结构复杂区对地震破裂传播影响的研究回顾
7
作者 王辉 曹建玲 +2 位作者 姚琪 王力维 朱亚玲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1-219,共19页
活动走滑断裂带上强震频发,对几何结构复杂区及其导致的分段破裂模式开展研究对于评估区域潜在地震的最大震级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野外地质调查和数值模型研究2个方面入手,对走滑断层上地震破裂行为中的几何结构、断层分段和级联破裂... 活动走滑断裂带上强震频发,对几何结构复杂区及其导致的分段破裂模式开展研究对于评估区域潜在地震的最大震级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野外地质调查和数值模型研究2个方面入手,对走滑断层上地震破裂行为中的几何结构、断层分段和级联破裂等相关研究进行回顾总结。野外地质调查发现,走滑断裂带上广泛存在的断层几何结构复杂区可能会终止地震破裂的传播。前人基于地表破裂带野外调查,给出了走滑断裂带上几何结构复杂区对地震破裂方式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程度的统计分析结果。另一方面,与断层动态破裂过程相关的数值模拟研究,不仅从动力学角度展示了断层几何结构复杂区对断层动态破裂传播的控制作用,还表明初始应力、岩石介质性质等其他因素也影响了断层动态破裂的传播。在研究程度较高的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区,基于断层探测、地球物理场密集观测和高性能计算的3D动力学模拟有望进一步深化对区域复杂断层系统中破裂行为的认识,并为判定区域最大潜在震级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带 断层几何结构复杂区 野外调查 动态破裂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甘交界北山地区大泉断裂走滑特征及ESR测年证据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宇 潘金花 +1 位作者 刘畅 郭召杰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78,共8页
卫星图片显示穿过大泉断裂的水系有被左行扭曲的特征,结合野外断层面上擦痕、断裂带中劈理观测统计和室内对断层岩显微构造的分析,确定了大泉断裂是以左行为主的走滑断裂带。对断层泥的ESR年代学测定,确定了大泉断裂开始活动时间为... 卫星图片显示穿过大泉断裂的水系有被左行扭曲的特征,结合野外断层面上擦痕、断裂带中劈理观测统计和室内对断层岩显微构造的分析,确定了大泉断裂是以左行为主的走滑断裂带。对断层泥的ESR年代学测定,确定了大泉断裂开始活动时间为早更新世1.2~1.5Ma,其分支断层的活动时间在晚更新世300ka左右。大泉断裂活动时间与青藏高原在上新世末-早更新世初开始强烈隆升时间一致,表明大泉断裂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密切相关,是晚新生代印度和欧亚两大板块持续碰撞挤压和青藏高原隆升的远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地区 ESR测年 走滑活动 大泉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赣西NNE向走滑断裂与地震、地热关系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先福 晏同珍 傅昭仁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73-78,共6页
该文重点研究了湘东、赣西地区 NNE向活动走滑断裂系与地震和温泉分布之间的密切联系。结果表明 :1研究区地震和温泉主要集中在 3条 NNE向主走滑断裂带及其伴生的 P、R′断裂带 ;2高温热泉或强震震中区的基本构造样式为走滑断层左行、... 该文重点研究了湘东、赣西地区 NNE向活动走滑断裂系与地震和温泉分布之间的密切联系。结果表明 :1研究区地震和温泉主要集中在 3条 NNE向主走滑断裂带及其伴生的 P、R′断裂带 ;2高温热泉或强震震中区的基本构造样式为走滑断层左行、左阶雁列带和拉分盆地构造 ;3陆壳结构分层特征是影响该区地震作用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地震活动 地热分布 陆壳结构 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坳陷走滑断裂差异性与大中型油气藏的形成 被引量:22
10
作者 柳永军 徐长贵 +3 位作者 吴奎 张如才 朱文森 李明刚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5-560,共6页
辽东湾坳陷走滑活动明显,共发育西部走滑、辽西伸展—走滑、辽中1号、辽中2号和辽东1号5条大型走滑断裂带,这些断裂带差异特征明显,表现出"东强西弱"的特征。根据这一特征把这些断裂分为2个带,即东部"单一强走滑带"... 辽东湾坳陷走滑活动明显,共发育西部走滑、辽西伸展—走滑、辽中1号、辽中2号和辽东1号5条大型走滑断裂带,这些断裂带差异特征明显,表现出"东强西弱"的特征。根据这一特征把这些断裂分为2个带,即东部"单一强走滑带"和西部"双重弱走滑带",其中东部断裂走滑活动强,走滑特征明显;西部断裂走滑活动弱,只有局部具有走滑特征。走滑断层的差异性,形成了不同的走滑构造,控制了不同类型圈闭的形成以及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进而直接决定了大中型油气田的形成和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大中型油气藏 差异性 断层活动 辽东湾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东花岗质岩脉的变形及年代学特征对郯庐断裂带早白垩世构造活动的指示 被引量:5
11
作者 韩雨 牛漫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49-1066,共18页
郯庐断裂带肥东段位于大别造山带与苏鲁造山带之间。在肥东段西韦采石场内发育了大规模的北北东向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带和一条低角度的韧性滑脱正断层。走滑韧性剪切带为郯庐断裂带走滑活动的产物,低角度滑脱正断层则代表了伸展背景下的... 郯庐断裂带肥东段位于大别造山带与苏鲁造山带之间。在肥东段西韦采石场内发育了大规模的北北东向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带和一条低角度的韧性滑脱正断层。走滑韧性剪切带为郯庐断裂带走滑活动的产物,低角度滑脱正断层则代表了伸展背景下的构造活动。低角度滑脱正断层上、下盘发育未变形和变形的岩脉,走滑韧性剪切带内外也发育有受剪切带活动而变形的岩脉。对采石场内岩脉的构造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低角度韧性滑脱正断层在129~126Ma之间发生过剪切活动,走滑韧性剪切带的活动时间在125Ma之后。综合研究认为,郯庐断裂带的伸展活动可能开始于早白垩世早期(130Ma),但在早白垩世并非一直处于伸展活动之中,125Ma之后的左行走滑活动很可能发生在早白垩世的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构造 走滑活动 锆石U-PB 变形岩脉 郯庐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沂沭断裂带安丘-莒县断裂安丘—朱里段几何结构与活动特征 被引量:59
12
作者 王志才 贾荣光 +2 位作者 孙昭民 石荣会 晁洪太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2-220,共9页
安丘-莒县断裂是沂沭断裂带最主要的活动断裂,对强震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该断裂的安丘—朱里段由南流段、双官—眉村段和朱里段3条右阶斜列的次级断裂所组成,以右旋走滑活动为主,兼有正断或逆冲活动分量;其最新活动时代推断为晚... 安丘-莒县断裂是沂沭断裂带最主要的活动断裂,对强震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该断裂的安丘—朱里段由南流段、双官—眉村段和朱里段3条右阶斜列的次级断裂所组成,以右旋走滑活动为主,兼有正断或逆冲活动分量;其最新活动时代推断为晚更新世—全新世早期。根据断裂活动性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在莒县至昌邑之间安丘-莒县断裂仍是占主导地位的活动断裂,与公元前70年安丘7级地震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沭断裂带 莒县 活动特征 几何结构 晚更新世-全新世 活动断裂 断裂活动 控制作用 走滑活动 活动时代 研究成果 主导地位 7级地震 强震 逆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昔格达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强震复发周期 被引量:9
13
作者 卢海峰 姬志杰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0-446,共7页
利用冲沟、山脊等断错构造地貌的DEM影像资料和详实的野外踏勘,详细分析了昔格达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结果显示:断裂线两侧的河沟和山脊地貌呈"S"或反"Z"形或以多个首尾连接的"S"形雁列式斜列,断裂活动为左行左列式,断层上... 利用冲沟、山脊等断错构造地貌的DEM影像资料和详实的野外踏勘,详细分析了昔格达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结果显示:断裂线两侧的河沟和山脊地貌呈"S"或反"Z"形或以多个首尾连接的"S"形雁列式斜列,断裂活动为左行左列式,断层上发育多个拉分盆地和断裂湖;该断裂最新活动时间晚于(12.83±1.09)ka,为全新世走滑活动断裂,倾滑分量不大,倾向总体西倾,且晚更新世以来的左旋走滑速率约为1.70 mm/a;依据断裂线地震遗迹及断裂活动特征,断裂强活动复发间隔大致为10~12 ka或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走滑活动断裂 拉分盆地 地震遗迹 复发间隔 昔格达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东南部嘉黎断裂新知 被引量:53
14
作者 任金卫 沈军 +1 位作者 曹忠权 汪一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44-350,共7页
野外调查表明 ,西藏东南部的嘉黎断裂带从那曲到嘉黎由三段呈雁行排列 ,大致沿N60°W方向延伸 ,其东南段在波密附近向南转折 ,沿贡日嘎布曲向南南东过上察隅和下察隅后转为近南北向延入缅甸境内与什阶断裂相连。嘉黎断层全新世以来... 野外调查表明 ,西藏东南部的嘉黎断裂带从那曲到嘉黎由三段呈雁行排列 ,大致沿N60°W方向延伸 ,其东南段在波密附近向南转折 ,沿贡日嘎布曲向南南东过上察隅和下察隅后转为近南北向延入缅甸境内与什阶断裂相连。嘉黎断层全新世以来活动性不强 ,其第四纪以来的平均滑动速率约为 4mm/a。一个有趣的现象是 ,虽然总体上嘉黎断裂的新活动不强 ,但在局部与张性盆地相邻的地段表现出较强的活动性 ,在这些段上沿断裂发育晚第四纪地表破裂 ,横跨断层的冲沟和河流被错断 ,其晚第四纪以来的平均滑动速率达到 15mm/a。但是这种现象的存在只局限在盆地中 ,盆地以外则截然终止 ,不复存在。从上述事实看 ,嘉黎断裂的走滑活动似乎是伴随张性活动而产生的 ,在断层几何和活动特征上类似于横切大洋中脊的转换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黎断裂 动速率 青藏高原 西藏 走滑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系及其邻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彦如 陈文 +2 位作者 穆剑 王纪祥 李相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69-175,共7页
对阿尔金断裂系及邻区的重磁电、遥感及地面地质研究表明,该断裂系展布经敦煌、金塔进入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沿鼎新、务桃亥向恩格日乌苏东北向延伸,该断裂系的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可划分为6个阶段:印支期、燕山早期、燕山中期、燕山晚期... 对阿尔金断裂系及邻区的重磁电、遥感及地面地质研究表明,该断裂系展布经敦煌、金塔进入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沿鼎新、务桃亥向恩格日乌苏东北向延伸,该断裂系的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可划分为6个阶段:印支期、燕山早期、燕山中期、燕山晚期、早喜马拉雅期、晚喜马拉雅—新构造期。每个阶段有不同的构造应力场、不同性质的断裂活动以及不同的盆地类型和沉积特征。走滑活动基本贯穿了整个中—新生代,但不同时期的走滑方向、走滑强度大小及走滑性质有所差异。侏罗纪—白垩纪是沉积盆地主要走滑拉分裂陷时期,在造山带和隆起带前缘形成走滑拉分裂陷盆地。第三纪、第四纪转为前陆盆地发育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系 展布特征 构造演化 走滑活动 盆地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与渤海湾盆地形成和油气的关系 被引量:16
16
作者 安作相 马纪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8-22,共5页
断裂对渤海湾盆地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总体上看既有拉张也有走滑。早第三纪有四次拉张活动 ,其中发生在沙三段沉积时期的第二次拉张活动起了关键作用。盆地中的断裂宏观上可以分成三组 ,即变换断裂组、“多”字型断裂组和旋扭断裂... 断裂对渤海湾盆地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总体上看既有拉张也有走滑。早第三纪有四次拉张活动 ,其中发生在沙三段沉积时期的第二次拉张活动起了关键作用。盆地中的断裂宏观上可以分成三组 ,即变换断裂组、“多”字型断裂组和旋扭断裂组。这些断裂组的形成和郯庐断裂带向东偏南平移有关 ,也与鲁西隆起扭动有关。目前发现的油气田都在坳 (凹 )陷中 ,断裂影响着油气生成和运移聚集 ,也影响着油气的再次运移和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拉张活动 走滑活动 旋扭活动 油气生成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菏泽-昆山北西向地震带的建立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方大卫 沈永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65-372,共8页
根据地质构造、地震稠密区走向和地震迁移活动的规律,并结合重力和航磁资料探讨了菏冷昆山北西向地震带的存在及其规模和范围。这一地震带,无论在历史上或近期均甚活跃,对江淮流域及沪、杭、甬地区构成一定的震灾威胁,值得引起有关... 根据地质构造、地震稠密区走向和地震迁移活动的规律,并结合重力和航磁资料探讨了菏冷昆山北西向地震带的存在及其规模和范围。这一地震带,无论在历史上或近期均甚活跃,对江淮流域及沪、杭、甬地区构成一定的震灾威胁,值得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并予加强研究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活动断裂 江苏 山东 地震带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 被引量:21
18
作者 梁光河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8年第5期543-558,共16页
郯庐断裂是中国东部的一个巨型断裂,目前关于郯庐断裂的几个关键问题仍存在较大争议:一是郯庐断裂的长度;二是郯庐断裂的走滑距离和走滑深度;三是郯庐断裂的形成与活动时间;四是郯庐断裂与胶东金矿的关系。基于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 郯庐断裂是中国东部的一个巨型断裂,目前关于郯庐断裂的几个关键问题仍存在较大争议:一是郯庐断裂的长度;二是郯庐断裂的走滑距离和走滑深度;三是郯庐断裂的形成与活动时间;四是郯庐断裂与胶东金矿的关系。基于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结合近期郯庐断裂带区域高精度石油地震勘探资料和地质测年资料,通过大地构造演化史恢复说明,郯庐断裂的雏形出现在中生代的中央造山带东段,走滑开始于新生代初期,大规模平移走滑发生在45~24 Ma,并持续活动至今。郯庐断裂总体左行走滑量约为760 km,总长度约为3 000 km。对于胶东金矿,郯庐断裂主要是一个改造断裂。郯庐断裂带的形成和演化与中新生代欧亚板块东缘的构造环境变化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为中国东部大地构造动力演化及成矿过程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胶东金矿 走滑活动时间 距离 地震勘探 构造演化史 郯庐断裂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构造转折界面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杨东辉 童亨茂 +2 位作者 范彩伟 肖坤泽 王朝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0-601,共12页
中国西南部红河断裂带的活动演化历史长期以来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该断裂从陆地向海域延伸进入莺歌海盆地,并对莺歌海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起重要的控制作用。目前,红河断裂带经历早期的左旋走滑运动和后期的右旋走滑运动已经得到公认,但... 中国西南部红河断裂带的活动演化历史长期以来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该断裂从陆地向海域延伸进入莺歌海盆地,并对莺歌海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起重要的控制作用。目前,红河断裂带经历早期的左旋走滑运动和后期的右旋走滑运动已经得到公认,但对于其精细的构造演化历史及其左旋走滑向右旋走滑运动转换的时间还未能达成共识。本文利用构造控制沉积、沉积反映构造的思想,通过对莺歌海盆地三维地震资料的构造解析,从T27界面上下地层厚度存在"跷跷板"式的变化、沉积中心的迁移、沉积速率的变化、陆架-陆坡坡折带的出现、微小断裂的特征以及底辟构造等方面的研究,确定莺歌海盆地红河断裂带的左旋走滑运动停止于T40(10.5Ma);T40~T30(10.5~5.5Ma)是构造变形的平静期;T30~T27(5.5~2.4 Ma)为左旋走滑运动向右旋走滑运动转换时期;T27(2.4 Ma)以后右旋走滑活动开始,并控制坡折带(包括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和底辟构造等的形成;T20(1.9 Ma)以来,右旋走滑活动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红河断裂带 走滑活动 构造转换 “跷跷板”式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乐-诏安断裂带形成时代的锆石U-Pb年代学约束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崔骁 王根厚 +4 位作者 马佳 刘得文 唐宇 范正哲 季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58-67,共10页
为厘定长乐-诏安断裂带的形成时代及活动峰期,运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LA-ICP-MS)锆石 U-Pb 测年法对平潭辉绿岩墙、二长花岗岩围岩及南日岛动力变质花岗闪长岩开展了测年工作,结果表明带内大规模花岗质岩石的形成与大型走... 为厘定长乐-诏安断裂带的形成时代及活动峰期,运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LA-ICP-MS)锆石 U-Pb 测年法对平潭辉绿岩墙、二长花岗岩围岩及南日岛动力变质花岗闪长岩开展了测年工作,结果表明带内大规模花岗质岩石的形成与大型走滑活动是同期的,辉绿岩墙结晶年龄代表断裂带走滑剪切形成深切地壳张性破裂时间,辉绿岩中捕获的继承岩浆锆石年龄较老,最新结晶锆石年龄为 131 Ma,围岩的锆石年龄加权平均值为( 133. 4 ±0. 8) Ma,动力变质花岗岩锆石的年龄加权平均值为( 130. 3 ±1. 0) Ma。首次发现的假玄武玻璃是对早白垩世断裂带强烈活动形成的古地震事件的记录,该带的基底可能为华夏古陆的一部分,其初始形成时代主要为侏罗纪-早白垩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乐-诏安断裂带 辉绿岩 走滑活动 假玄武玻璃 锆石U-PB测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