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盆地走滑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8
1
作者 张亚敏 刘池洋 +2 位作者 王婧韫 谌卫东 王正斌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5-280,共6页
通过对大型走滑型 M盆地的研究发现 ,在早、晚白垩世不同的走滑时期分别形成 NEE,NW和 NNW向三大构造体系 ,表现出剪切和扭张两种不同形式的走滑构造特征。认为 :M盆地油气丰富但复杂多变 ,早期 ,紧临中非断裂带 ,断陷深度大 ,沉积了巨... 通过对大型走滑型 M盆地的研究发现 ,在早、晚白垩世不同的走滑时期分别形成 NEE,NW和 NNW向三大构造体系 ,表现出剪切和扭张两种不同形式的走滑构造特征。认为 :M盆地油气丰富但复杂多变 ,早期 ,紧临中非断裂带 ,断陷深度大 ,沉积了巨厚的下白垩统生油层系 ;后期 ,中非断裂带走滑方向变化 ,沉积中心向南转移 ,在远离中非断裂带的南区沉积了上白垩统优质的厚层泥岩 ,形成了大油田的区域盖层 ,是控制油气分布与富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盆地 滑特征 油气富集规律 走滑型盆地 滑断裂 油气勘探 高产富集 成藏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走滑盆地形成演化与油气勘探
2
作者 张亚敏 王婧韫 +1 位作者 李玉荣 丁颖 《断块油气田》 CAS 2002年第4期9-11,共3页
M盆地形成演化可分为两期 :早白垩世 (1 3 0~ 96Ma)随着大西洋的分段、分期扩张 ,中非大断裂右行走滑并且产生了早期的M盆地 ;晚白垩世 (96~ 75Ma)非洲大陆东侧印度洋尤其红海扩张加剧 ,中非大断裂由早白世的右行变为晚白垩世的左行 ... M盆地形成演化可分为两期 :早白垩世 (1 3 0~ 96Ma)随着大西洋的分段、分期扩张 ,中非大断裂右行走滑并且产生了早期的M盆地 ;晚白垩世 (96~ 75Ma)非洲大陆东侧印度洋尤其红海扩张加剧 ,中非大断裂由早白世的右行变为晚白垩世的左行 ,其形成演化史可概括为“早期右行成盆 ,晚期左行改造”。晚白垩世区域地质应力场的变化产生了挤压运动 ,对盆地构造有较大的改造 ,使盆地的构造很复杂 ,主要构造样式有压性背斜、正、负花状构造、直立断层、旋转断块等。左旋压扭作用在盆地内尤其在南区形成了一系列压性背斜 ,成为油气富集的主要场所。由于构造演化史的变化 ,沉积中心不断向南转移 ,在南区沉积了上白垩统优质的厚层泥岩 ,形成了大油田的区域盖层 ,控制油气的分布与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盆地 形成演化 油气勘探 走滑型盆地 花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