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分析软件震相走时表文件结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万金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8-294,296,共7页
通过对现有地震分析软件所配置的震相走时表文件的结构类型及优劣进行分析,将震相走时表分为4种组合结构并分析其实用性。在IASPEI91震相走时表文件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从而提出了一种安全性高、适用面广、灵活性强、能... 通过对现有地震分析软件所配置的震相走时表文件的结构类型及优劣进行分析,将震相走时表分为4种组合结构并分析其实用性。在IASPEI91震相走时表文件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从而提出了一种安全性高、适用面广、灵活性强、能存储各种结构走时表的新型走时表文件结构。应用这种新型结构震相走时表,地震分析软件可以灵活配置不同的走时表,实现精细定位,并为数字化测震台网快速利用测震资料编制和应用高精度的区域震相走时表创造了条件,对于地球深部构造研究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相走时表 文件结构 步长恒定 IASPEI91走时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震台网初至P波区域三维走时表的建立 被引量:1
2
作者 梁建宏 韩雪君 +2 位作者 孙丽 梁姗姗 张雪梅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5-133,205,共9页
基于LLNL-G3Dv3全球P波三维速度模型,应用FMM软件包计算并建立了中国地震台网990个台站的初至P波区域三维走时表.该走时表覆盖了以台站为中心的水平向20°×20°、垂直向-5.1—80 km(向下为正)的三维空间.其水平向间隔为0.2... 基于LLNL-G3Dv3全球P波三维速度模型,应用FMM软件包计算并建立了中国地震台网990个台站的初至P波区域三维走时表.该走时表覆盖了以台站为中心的水平向20°×20°、垂直向-5.1—80 km(向下为正)的三维空间.其水平向间隔为0.2°,垂直向间隔为5 km.这样对于任一深度小于80 km的震源,均可以应用此三维走时表计算其到周围10°范围内台站的走时.中国地震台网初至P波区域三维走时表的建立,对于改善区域初至P波走时预测,提高地震定位精度有一定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震台网 P波 三维速度模型 走时表 建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青区域地震波走时表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诚 高世垒 邵世勤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11-15,共5页
1985年作者编算了甘青区域地震波走时表,采用双层地壳模型,H_1=22.0公里,V_(p1)=6.10公里/秒,V_(s1)=3.55公里/秒,H_2=29.5公里,V_(p2)=6.47公里/秒,V_(s2)=3.81公里秒,H=51.5公里,V_(pn)=8.17公里/秒,V_(sn)=4.62公里/秒。表中除了按... 1985年作者编算了甘青区域地震波走时表,采用双层地壳模型,H_1=22.0公里,V_(p1)=6.10公里/秒,V_(s1)=3.55公里/秒,H_2=29.5公里,V_(p2)=6.47公里/秒,V_(s2)=3.81公里秒,H=51.5公里,V_(pn)=8.17公里/秒,V_(sn)=4.62公里/秒。表中除了按通常走时表给出了(?)、(?)、P_2、S_2、P_n、S_n波的走时外,还给出中间层界面上的反射波P_1、S_1和莫霍界面上的反射波P_n、S_n的走时。该表使用方便,比用单层模型计算的甘肃及邻近地区地震波走时表更接近实际,比用甘肃地区的4层定位模型计算的走时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 走时表 双层地壳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扬子地区分区走时表及计算机查表实用程序的编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琤琤 张锁喜 《地震学刊》 CSCD 1992年第3期14-22,共9页
一般地震走时表是由一定间隔震中距查算各震相走时。本文所介绍的根据P与S波走时差值由计算机实时快速编制和查算区域地震走时表的方法和程序,适用于震源在壳内任意深度,可含低速层的水平均匀分层模型。此外,本文还给出了下扬子三个分... 一般地震走时表是由一定间隔震中距查算各震相走时。本文所介绍的根据P与S波走时差值由计算机实时快速编制和查算区域地震走时表的方法和程序,适用于震源在壳内任意深度,可含低速层的水平均匀分层模型。此外,本文还给出了下扬子三个分区、三种深度的走时表,以供没有计算机的台站或地震现场作精细定位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走时表 电子计算机 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理论走时表的震相研究
5
作者 赵瑞 李俊超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37-1241,共5页
对理论震相走时表,包括震相走时、震中距及震源深度之间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每个理论震相走时随震中距或震源深度的变化并不完全一致,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同时部分震相走时受震中距或震源深度的影响会在某处截断。借助这些规... 对理论震相走时表,包括震相走时、震中距及震源深度之间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每个理论震相走时随震中距或震源深度的变化并不完全一致,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同时部分震相走时受震中距或震源深度的影响会在某处截断。借助这些规律可以快速分析地震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走时表 震相 震中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全区和分区地壳速度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37
6
作者 陈向军 上官文明 +4 位作者 宋秀青 王俊 刘双庆 缪发军 朱元清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8-187,共10页
首先分析了新疆地震台网长期使用的“3400走时表”,并拟合得到了符合该走时表的速度结构模型.然后对新疆地区2009年1月~2013年12月间记录的所有地震震相数据进行了速度拟合,并对速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提出了根据地震密... 首先分析了新疆地震台网长期使用的“3400走时表”,并拟合得到了符合该走时表的速度结构模型.然后对新疆地区2009年1月~2013年12月间记录的所有地震震相数据进行了速度拟合,并对速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提出了根据地震密集区域划分和建立分区地壳速度模型的概念.采用以2014年新疆于田MS7.3地震为中心、半径为1°范围内、自2009年1月以来所有地震事件的震相数据,拟合了适合于于田的地壳速度模型,该模型在于田MS7.3地震的精定位和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确定中得到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400走时表 分区地壳速度模型 于田MS7.3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地区一维速度模型计算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尹欣欣 杨立明 +2 位作者 陈继锋 王祖东 高永国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4-159,共6页
采用2009年1月1日—2014年6月甘肃省境内所有地震的震相数据,分类拟合计算该地区一维速度模型,计算结果显示,利用少量震级较大地震数据来拟合的速度结果近似于用所有地震拟合结果。拟合得出新模型初步结果后,再从所有地震资料中选定台... 采用2009年1月1日—2014年6月甘肃省境内所有地震的震相数据,分类拟合计算该地区一维速度模型,计算结果显示,利用少量震级较大地震数据来拟合的速度结果近似于用所有地震拟合结果。拟合得出新模型初步结果后,再从所有地震资料中选定台站包围好、震相标识规范的142个地震,利用Hyposat定位方法来计算莫霍面深度,参考其他模型的莫霍面深度,综合分析后在一定的扰动范围内通过Hyposat批处理程序进行迭代定位,对8 640次计算模型做残差对比,最终选取残差最小模型作为新模型,此模型除部分参数有较小的差别外与甘青模型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Hyposat定位 甘青走时表 一维速度模型 波速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if波在中国CDSN台站的运动学特征 被引量:8
8
作者 许健生 隗永刚 张淑珍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0-617,共8页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简称CDSN,下同)11个台的宽频带长周期(VLP)数字记录对1990-2012年间的124个极远震记录进行了分析处理,在震中距100.0°~179.0°之间,获取了CDSN11个台站的Pdif波的震相数据,得到了Pdif波在地球核幔界面...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简称CDSN,下同)11个台的宽频带长周期(VLP)数字记录对1990-2012年间的124个极远震记录进行了分析处理,在震中距100.0°~179.0°之间,获取了CDSN11个台站的Pdif波的震相数据,得到了Pdif波在地球核幔界面上衍射的运动学特征和《Pdif波走时表》。所得结果大大拓展了Pdif的记录范围,在144.0°~179.0°之间弥补了《IASPEI1991地震波走时表》的缺失,为更大范围内的Pdif震相分析提供了参考标准,有助于提高中国地震台网的地震分析水平和积累震相分析经验,以及对地球核幔边界物理性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远震 Pdif波走时表 运动学特征 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Pdif波-内核低速层存在的地震学证据
9
作者 许健生 徐小明 +2 位作者 隗永刚 周建超 郭祥云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1-137,共7页
通过对中国数字地震仪台网(CDSN)11个台1993—2012年间30个极远震记录的分析,识别出了PKP波入射到内外核界面(ICB)上的衍射波PKPdif波。PKPdif波在震中距120°左右时出现在PKIKP波之前,在震中距150°以后出现在PKIKP波之后,是... 通过对中国数字地震仪台网(CDSN)11个台1993—2012年间30个极远震记录的分析,识别出了PKP波入射到内外核界面(ICB)上的衍射波PKPdif波。PKPdif波在震中距120°左右时出现在PKIKP波之前,在震中距150°以后出现在PKIKP波之后,是一个长周期波。为了解释PKPdif波超前于PKIKP波的原因,设想在距地面约5 156.1~5 372.2 km的深度,即内外核界面下有可能存在一个PKIKP波的低速层(厚度约216.1 km)。该设想符合Jeffreys速度模型,给出的PKPdif波在震中距119.4°~176.1°间的走时表填补了目前使用的《IASPEI1991地震波走时表》的空白。讨论PKPdif波的运动学特征有助于对内外核界面物理性质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分析震相的水平和积累震相分析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Pdif波 内核低速层 运动学特征 PKPdif波走时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水地震台最大振幅面波与初至波到时差和震中距的关系
10
作者 吴启民 毛森林 +2 位作者 刘东声 缑亚江 陈兰新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348-350,共3页
根据天水地震台SK地震仪近年来记录的 338个震例的资料 ,用最小二乘法求出最大振幅面波与初至波到时差同震中距的关系式 ,并与J B表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 ,用J B表计算出的震中距与实际震中距的偏差较大 .用本文给出的关系式和走时表估... 根据天水地震台SK地震仪近年来记录的 338个震例的资料 ,用最小二乘法求出最大振幅面波与初至波到时差同震中距的关系式 ,并与J B表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 ,用J B表计算出的震中距与实际震中距的偏差较大 .用本文给出的关系式和走时表估算震中距可以缩小误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波 震中距 走时表 天水地震台 地震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震参数处理程序的研究与应用
11
作者 夏成明 《地震学刊》 CSCD 2000年第3期44-50,共7页
根据安徽省地震局规定使用的表面震源《走时表》 ,按其精度要求 ,把震中距分成三个距离段进行程序设计。在数据处理上 ,对 4 6°以内的数据 ,为保证精度 (0误差 ) ,采用数据检索方式 ;而对 4 6°~ 13 5°之间的数据 ,在... 根据安徽省地震局规定使用的表面震源《走时表》 ,按其精度要求 ,把震中距分成三个距离段进行程序设计。在数据处理上 ,对 4 6°以内的数据 ,为保证精度 (0误差 ) ,采用数据检索方式 ;而对 4 6°~ 13 5°之间的数据 ,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 ,先进行线性拟合 ,解出一系列关于Δ的函数方程 ,再进行程序编制 ,在实际使用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震参数 走时表 数据检索 程序设计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