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解放区文艺“走向民间”的本土经验 被引量:2
1
作者 钟海波 李继凯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3-160,共8页
五四新文学是借鉴西方文学和文化资源产生发展的,带有明显的欧化色彩,因而被大众冷落。对此,一些知识分子高度警觉和不安,他们倡导“到民间去”,以此探索新文学发展的本土化道路。“民间”新路的探索与努力始于20世纪20年代,并延续至三... 五四新文学是借鉴西方文学和文化资源产生发展的,带有明显的欧化色彩,因而被大众冷落。对此,一些知识分子高度警觉和不安,他们倡导“到民间去”,以此探索新文学发展的本土化道路。“民间”新路的探索与努力始于20世纪20年代,并延续至三四十年代,但其效果并不明显。延安时期,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下,解放区文艺通过“走向民间”运动,卓有成效地实现了文艺的民族化和大众化,当时的作品彰显出鲜明的民族风格和中国气派。解放区作家和艺术家以人民为中心,扎根生活,吸收本土资源,创新改造民间形式,讲述中国故事,为中国新文学积累了宝贵的本土经验。进入新时代,文艺应当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用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美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塑造良好中国形象,回应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需求,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区文艺 走向民间 乡土民间 本土经验 中国故事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