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入寻常百姓家:以《广东新语》为中心的花卉与时间感
1
作者 包艳杰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2,共9页
花卉是自然环境中季相变化最为丰富和显著的植物,藉由花卉产生的时间感知是维系人们对生存空间产生集体认同的关键。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关于花卉的文本书写集中反映明清时期岭南农民和文人的花卉时间感,不同群体的生境差异产生时间... 花卉是自然环境中季相变化最为丰富和显著的植物,藉由花卉产生的时间感知是维系人们对生存空间产生集体认同的关键。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关于花卉的文本书写集中反映明清时期岭南农民和文人的花卉时间感,不同群体的生境差异产生时间感分化,农民的时间感是基于物质生活的周期性感知,追求循环中的安稳,而文人的感知则凝聚历史文化传承,表达一种更为积极且不断发展着的永恒感。但是,两者的时间感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上达成一致,这是岭南文化乃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要义,在这一点上,《广东新语》中呈现出群体分异化时间感区别于赫茨菲尔德(Michael Herzfeld)提出的“社会时间”和“纪念碑时间”二元论理论框架。这种以自然为中介的时间统合模式,是反思赫茨菲尔德理论的西方中心局限重要的跨文化参照系,也为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提供突破西方园林几何透视原则局限的历史底蕴和美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候 时间感 《广东新语》 屈大均 赫茨菲尔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