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赪桐根4个极性部位抗炎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
13
1
作者
唐云丽
刘君君
+3 位作者
潘翠柳
秦祖杰
丘琴
欧和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63-668,共6页
目的比较赪桐根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95%乙醇部位抗炎活性。方法建立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小鼠棉球肉芽肿模型,筛选赪桐根活性部位。然后,建立去双侧肾上腺小鼠、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
目的比较赪桐根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95%乙醇部位抗炎活性。方法建立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小鼠棉球肉芽肿模型,筛选赪桐根活性部位。然后,建立去双侧肾上腺小鼠、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测定足跖炎性组织MDA、NO水平和SOD活性,以及大鼠血清TNF-α、PGE_2、IL-1β、IL-6、LTB4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赪桐根极性部位组对炎症均有抑制作用,其中石油醚部位对去双侧肾上腺小鼠耳肿胀、足跖肿胀均有抑制作用,能显著降低MDA、NO、TNF-α、PGE_2、IL-1β、IL-6、LTB4水平、提高SOD活性(P<0.05,P<0.01)。结论赪桐根4个极性部位均具有抗炎作用,以石油醚部位最强,其发挥部分依赖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统,机制主要与减少MDA、NO、TNF-α、PGE_2、IL-1β、IL-6、LTB4等炎症因子水平、提高SOD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赪桐根
极性部位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赪桐根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
5
2
作者
丘琴
黄秋艳
+4 位作者
卢显兴
秦祖杰
潘翠柳
黄栎屾
魏江存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9-114,I0042,共7页
目的研究赪桐根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含量测定,为赪桐药材的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方法以赪桐根中总黄酮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复合酶的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等因素对赪桐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在单因...
目的研究赪桐根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含量测定,为赪桐药材的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方法以赪桐根中总黄酮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复合酶的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等因素对赪桐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再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考察复合酶的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3个自变量之间相互作用对提取赪桐根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通过对以上3个自变量各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选取最佳的提取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同时,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赪桐总黄酮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制备不同产地赪桐根的供试样品,经显色后,以芦丁做对照,在波长为500 nm下测定吸光度。结果赪桐根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酶的用量是0.35%,酶解温度为62℃,酶解时间为125.7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总黄酮含量的预测值为10.37 mg/g。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说明不同产地的赪桐根中的总黄酮含量有较大的差异。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复合酶酶解赪桐根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合理、稳定可行,操作简便、快捷,为测定赪桐根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提供科学依据。不同产地药材因生长环境、湿度、阳光、温度等因素对赪桐根中总黄酮含量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赪桐根
总黄酮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提取工艺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HPLC同时测定赪桐根3种不同极性部位咖啡酸、毛蕊花糖苷及山柰酚的含量
被引量:
2
3
作者
丘琴
卢诗剑
+3 位作者
潘翠柳
秦祖杰
魏江存
甄汉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40-144,共5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对赪桐根3种不同极性部位咖啡酸、毛蕊花糖苷及山柰酚的含量进行测定,比较3种不同极性部位含量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Thermo ODS-2 HYPERSIL(4.6 mm×250 mm,5μm);以甲醇-0.05%冰醋酸为流动...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对赪桐根3种不同极性部位咖啡酸、毛蕊花糖苷及山柰酚的含量进行测定,比较3种不同极性部位含量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Thermo ODS-2 HYPERSIL(4.6 mm×250 mm,5μm);以甲醇-0.05%冰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20 nm,流速1.0 m L/min,柱温30℃,进样量为15μL。结果 HPLC法测定咖啡酸、毛蕊花糖苷及山柰酚,分别在2.01~100.50μg/m L(R=0.9996)、101.50~3022.50μg/m L(R=0.9997)、7.61~761.25μg/m L(R=0.9999)的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赪桐根不同极性部位中同种成分的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异,不同产地药材所含同种成分的含量亦有很大的差异。结论建立了HPLC法测定赪桐根3种不同极性部位咖啡酸、毛蕊花糖苷及山柰酚的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可为制定赪桐根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赪桐根
咖啡酸
毛蕊花糖苷
山柰酚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赪桐根4个极性部位抗炎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
13
1
作者
唐云丽
刘君君
潘翠柳
秦祖杰
丘琴
欧和生
机构
广西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重点实验室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广西壮瑤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63-66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614029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中医药科技专项(GZZJ13-01)
+1 种基金
广西高校壮医方药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科研课题(桂教科研[2017]23号zyfy201716)
广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2018年博士点建设经费(0501802307)
文摘
目的比较赪桐根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95%乙醇部位抗炎活性。方法建立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小鼠棉球肉芽肿模型,筛选赪桐根活性部位。然后,建立去双侧肾上腺小鼠、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测定足跖炎性组织MDA、NO水平和SOD活性,以及大鼠血清TNF-α、PGE_2、IL-1β、IL-6、LTB4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赪桐根极性部位组对炎症均有抑制作用,其中石油醚部位对去双侧肾上腺小鼠耳肿胀、足跖肿胀均有抑制作用,能显著降低MDA、NO、TNF-α、PGE_2、IL-1β、IL-6、LTB4水平、提高SOD活性(P<0.05,P<0.01)。结论赪桐根4个极性部位均具有抗炎作用,以石油醚部位最强,其发挥部分依赖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统,机制主要与减少MDA、NO、TNF-α、PGE_2、IL-1β、IL-6、LTB4等炎症因子水平、提高SOD活性有关。
关键词
赪桐根
极性部位
抗炎活性
分类号
R285.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赪桐根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
5
2
作者
丘琴
黄秋艳
卢显兴
秦祖杰
潘翠柳
黄栎屾
魏江存
机构
广西中医药大学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9-114,I0042,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60659)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联合资助培育项目)(2019JJA140586)
+2 种基金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民族医学(壮医学)系统性研究课题项目
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2018GCZX0030)
广西中药一流学科中药学项目(桂教科研[2018]12)。
文摘
目的研究赪桐根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含量测定,为赪桐药材的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方法以赪桐根中总黄酮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复合酶的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等因素对赪桐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再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考察复合酶的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3个自变量之间相互作用对提取赪桐根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通过对以上3个自变量各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选取最佳的提取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同时,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赪桐总黄酮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制备不同产地赪桐根的供试样品,经显色后,以芦丁做对照,在波长为500 nm下测定吸光度。结果赪桐根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酶的用量是0.35%,酶解温度为62℃,酶解时间为125.7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总黄酮含量的预测值为10.37 mg/g。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说明不同产地的赪桐根中的总黄酮含量有较大的差异。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复合酶酶解赪桐根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合理、稳定可行,操作简便、快捷,为测定赪桐根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提供科学依据。不同产地药材因生长环境、湿度、阳光、温度等因素对赪桐根中总黄酮含量有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赪桐根
总黄酮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提取工艺
含量测定
Keywords
root of Chengtong(Clerodendrum japonicum)
total flavonoids
star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extraction technology
content determination
分类号
R284.1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HPLC同时测定赪桐根3种不同极性部位咖啡酸、毛蕊花糖苷及山柰酚的含量
被引量:
2
3
作者
丘琴
卢诗剑
潘翠柳
秦祖杰
魏江存
甄汉深
机构
广西中医药大学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
出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40-144,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60659)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联合资助培育项目)(2019GXNSFAA245090)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民族医学(壮医学)系统性研究课题。
文摘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对赪桐根3种不同极性部位咖啡酸、毛蕊花糖苷及山柰酚的含量进行测定,比较3种不同极性部位含量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Thermo ODS-2 HYPERSIL(4.6 mm×250 mm,5μm);以甲醇-0.05%冰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20 nm,流速1.0 m L/min,柱温30℃,进样量为15μL。结果 HPLC法测定咖啡酸、毛蕊花糖苷及山柰酚,分别在2.01~100.50μg/m L(R=0.9996)、101.50~3022.50μg/m L(R=0.9997)、7.61~761.25μg/m L(R=0.9999)的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赪桐根不同极性部位中同种成分的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异,不同产地药材所含同种成分的含量亦有很大的差异。结论建立了HPLC法测定赪桐根3种不同极性部位咖啡酸、毛蕊花糖苷及山柰酚的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可为制定赪桐根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
赪桐根
咖啡酸
毛蕊花糖苷
山柰酚
高效液相色谱法
Keywords
Clerodendrum japonicum
caffeic acid
verbascoside
kaempferol
HPLC
分类号
R927.2 [医药卫生—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赪桐根4个极性部位抗炎活性的比较
唐云丽
刘君君
潘翠柳
秦祖杰
丘琴
欧和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赪桐根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
丘琴
黄秋艳
卢显兴
秦祖杰
潘翠柳
黄栎屾
魏江存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HPLC同时测定赪桐根3种不同极性部位咖啡酸、毛蕊花糖苷及山柰酚的含量
丘琴
卢诗剑
潘翠柳
秦祖杰
魏江存
甄汉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