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曲霉培养物对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同步降解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梦珂 盛海 +5 位作者 刘超齐 金三俊 王利军 李新新 尹清强 朱群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3-136,共4页
饲料中多种霉菌毒素污染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安全高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成为饲料行业研究的热点。研究选育出一株黑曲霉,发现其对黄曲霉毒素B1(AFB1)和玉米赤霉烯酮(ZEN)具有高效同步降解作用。通过将不同剂量(0.03%、0.... 饲料中多种霉菌毒素污染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安全高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成为饲料行业研究的热点。研究选育出一株黑曲霉,发现其对黄曲霉毒素B1(AFB1)和玉米赤霉烯酮(ZEN)具有高效同步降解作用。通过将不同剂量(0.03%、0.06%和0.09%)的黑曲霉培养物加入到含有AFB1和ZEN的液体培养基中,发现反应不同时间(12 h和24 h)后培养液中AFB1和ZEN的残余量显著降低(P<0.05),其同步降解率随黑曲霉培养物添加剂量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反应12 h后,0.09%黑曲霉培养物对AFB1和ZEN同步降解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4.36%和49.81%(P<0.05);在反应24 h后,0.06%黑曲霉培养物对AFB1和ZEN同步降解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1.54%和98.28%(P<0.05)。研究为解决饲料行业中多种霉菌毒素污染奠定了基础,有利于畜禽健康生产和畜产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 黄曲毒素B1 玉米烯酮 毒素降解 同步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RNA干扰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基因表达对玉米赤霉烯酮诱导的IPEC-J2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2
作者 程群 桑艺豪 +3 位作者 姜淑贞 侯绍金 牛现琇 杨维仁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61-2673,共13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ShRNA干扰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基因表达探索玉米赤霉烯酮(ZEA)诱导IPEC-J2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中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Nrf2信号通路的作用。试验构建干扰Nrf2表达IPEC-J2细胞模型,分别设置空白对照... 本试验旨在通过ShRNA干扰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基因表达探索玉米赤霉烯酮(ZEA)诱导IPEC-J2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中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Nrf2信号通路的作用。试验构建干扰Nrf2表达IPEC-J2细胞模型,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阴性对照组(Sh-control组)、干扰Nrf2表达转染组(Nrf2-ShRNA组),以确定Nrf2介导的信号通路对ZEA诱导的IPEC-J2细胞氧化应激的作用。当成功转染Nrf2-ShRNA的IPEC-J2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时,分别添加10、20和40μmol/L的ZEA(Nrf2-ShRNA+ZEA10组、Nrf2-ShRNA+ZEA20组和Nrf2-ShRNA+ZEA40组)处理36 h后收集细胞,进行相关指标测定。结果显示:1)Nrf2-ShRNA组IPEC-J2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Control组和Sh-control组(P<0.05)。与Nrf2-ShRNA组相比较,ZEA以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显著增加了干扰Nrf2表达的IPEC-J2细胞的凋亡率(P<0.05),表明干扰细胞Nrf2表达和高浓度ZEA均能诱导细胞凋亡。2)与Control组和Sh-control组相比,Nrf2-ShRNA组IPEC-J2细胞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与Keap1、Nrf2、还原型辅酶/醌氧化还原酶1(NQO1)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丙二醛(MDA)含量和活性氧(ROS)荧光强度显著增加(P<0.05)。3)与Nrf2-ShRNA组相比,Nrf2-ShRNA+ZEA20组和Nrf2-ShRNA+ZEA40组IPEC-J2细胞中T-SOD和GSH-Px活性与Keap 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和Nrf2荧光强度以及Nrf2、NQO1和HO-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当ZEA浓度达到40μmol/L,IPEC-J2细胞中Nrf2和ROS的荧光强度最高。由此可见,ZEA能够诱导IPEC-J2细胞的氧化应激,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而干扰IPEC-J2细胞Nrf2的表达能够影响Keap1-Nrf2信号通路的激活,降低细胞抵抗ZEA诱导氧化应激能力,因此Keap1-Nrf2信号通路在ZEA诱导的肠道氧化应激中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烯酮 IPEC-J2细胞 Keap1-Nrf2信号通路 Nrf2-ShRNA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蜜环菌Am-07-22发酵对玉米赤霉烯酮降解效果影响及机理初探
3
作者 王泽贤 赵宇楠 +5 位作者 贾丹丹 纪晚唐 许丁 向杨玲 蔡丹 刘景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69,共8页
本研究以蜜环菌Am-07-22为试验菌株,采用真菌生物发酵的方式降解玉米赤霉烯酮(ZEN),对蜜环菌降解ZEN的降解效果进行研究,包括菌株对不同浓度ZEN的降解效果以及不同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初始pH和接种量对菌株降解ZEN的影响。然后对降解... 本研究以蜜环菌Am-07-22为试验菌株,采用真菌生物发酵的方式降解玉米赤霉烯酮(ZEN),对蜜环菌降解ZEN的降解效果进行研究,包括菌株对不同浓度ZEN的降解效果以及不同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初始pH和接种量对菌株降解ZEN的影响。然后对降解机理进行初探,分析了菌丝体、发酵上清液、细胞内容物对ZEN的降解作用,并研究了不同发酵时间、pH、金属离子对发酵上清液降解ZEN的影响,以及降解效果与菌株产漆酶活力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蜜环菌Am-07-22对ZEN的降解效果良好,当ZEN浓度为5μg/mL时,最适降解条件为培养时间8 d,培养温度27℃,初始pH7.0,接种量10%,此时对ZEN的降解率为78.72%。菌丝体、发酵上清液和细胞内容物对ZEN的降解率分别为47.42%、37.05%和13.08%,蜜环菌Am-07-22分泌的胞外酶是降解ZEN的主要方式,而且菌体细胞对ZEN也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另外,发酵上清液对ZEN的降解率与漆酶酶活的相关性较高为0.973,且Cu^(2+)对发酵上清液降解ZEN具有最佳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烯酮 蜜环菌 真菌毒素 微生物降解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赤霉烯酮(F-2毒素)中毒的治疗与预防
4
作者 廖智慧 《中国动物保健》 2012年第6期37-38,共2页
不少养猪场以及养猪散户均受到霉变饲料的困扰。由于对赤霉烯酮(F-2毒素)的危害认识不够,致使赤霉烯酮(F-2毒素)中毒事件屡见不鲜,造成母猪繁殖性能下降,非生产天数增加从而导致饲养成本升高,严重影响了养猪生产者的经济效益。为此,作... 不少养猪场以及养猪散户均受到霉变饲料的困扰。由于对赤霉烯酮(F-2毒素)的危害认识不够,致使赤霉烯酮(F-2毒素)中毒事件屡见不鲜,造成母猪繁殖性能下降,非生产天数增加从而导致饲养成本升高,严重影响了养猪生产者的经济效益。为此,作者针对赤霉烯酮(F-2毒素)中毒做一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酮(f-2毒素) 中毒 病例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免疫亲和柱净化-UPLC-MS/MS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洪波 宋志超 +1 位作者 陈蔷 刘传辉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9-83,共5页
为建立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植物性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_(1)、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残留量的复合免疫亲和柱净化-UPLC-MS/MS检测方法,实验样品经86%乙腈提取,复合免疫亲和柱净化,定容后经液相快速分离,电喷雾离子化,采用MRM监... 为建立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植物性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_(1)、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残留量的复合免疫亲和柱净化-UPLC-MS/MS检测方法,实验样品经86%乙腈提取,复合免疫亲和柱净化,定容后经液相快速分离,电喷雾离子化,采用MRM监测模式,正负离子扫描,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_(1)检测限为0.02μg/kg,定量限为0.05μg/kg,在0.05~2.0μg/L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在添加不同倍数定量限浓度水平上回收率为90.5%~97.8%,变异系数≤2.6%;玉米赤霉烯酮检测限为0.2μg/kg,定量限为0.5μg/kg,在0.5~10.0μg/L线性关系良好,r≥0.9992,在添加不同倍数定量限浓度水平上回收率为85.4%~93.7%,变异系数≤4.6%;T-2毒素检测限为0.02μg/kg,定量限为0.05μg/kg,在0.05~2.0μg/L线性关系良好,r≥0.998,在添加不同倍数定量限浓度水平上回收率为87.4%~95.2%,变异系数≤3.9%。本方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准确可靠,可用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的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毒素B_(1) 玉米烯酮 T-2毒素 复合免疫亲和柱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赤霉烯酮与黄曲霉毒素B1对HepG2细胞的联合毒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杨云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91-96,共6页
研究了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及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单独及联合作用人肝癌HepG2细胞后,多参数细胞生物学指标的变化及凋亡相关靶点基因的表达,并使用效应相加模型对联合毒性方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ZEA及AFB1均呈... 研究了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及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单独及联合作用人肝癌HepG2细胞后,多参数细胞生物学指标的变化及凋亡相关靶点基因的表达,并使用效应相加模型对联合毒性方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ZEA及AFB1均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epG2细胞活力,其24 h的IC50分别为78.57和18.04μmol/L。与单独组相比,联合组显著(P<0.05)降低细胞活力并增加死亡率,提高细胞膜通透性、钙离子浓度、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及DNA损伤程度。qRT-PCR结果显示ZEA及AFB1可通过显著(P<0.05)提高p53、Caspase-3、Bax的mRNA表达水平,同时显著(P<0.05)降低Bcl-2的表达来诱导HepG2细胞凋亡。对ZEA和AFB1的联合毒性作用方式进行评价,表现为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烯酮 黄曲毒素B1 HEPG2细胞 联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宾县及其周边地区饲料原料中3种霉菌毒素的测定
7
作者 李仲玉 郁希龙 +2 位作者 窦壬凯 陈志辉 徐良梅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33-137,共5页
试验采用了免疫层析法的霉菌毒素快速检测条法评价宾县及其周边地区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程度。在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对宾县及其邻近地区的5种玉米及其副产物饲料原料进行了检测,包括玉米(147份)、... 试验采用了免疫层析法的霉菌毒素快速检测条法评价宾县及其周边地区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程度。在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对宾县及其邻近地区的5种玉米及其副产物饲料原料进行了检测,包括玉米(147份)、玉米胚芽粕(6份)、玉米酒精糟(28份)、玉米皮(2份)和玉米蛋白粉(3份),并对其进行了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结果表明,3种不同的霉菌毒素已经对饲料样本造成了基本的污染,在所有参与检测的样本中,其检出率都达到100%。呕吐毒素是污染最为严重的毒素,在玉米和玉米酒精糟样品中超标率分别达到了23.80%和92.86%。黄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在玉米酒精糟样品中超标率分别达到4.76%和9.52%。综上所述,宾县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现象普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原料 宾县及其周边地区 黄曲毒素 呕吐毒素 玉米烯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粮食及其制品中的玉米赤霉烯酮类真菌毒素 被引量:66
8
作者 孟娟 张晶 +2 位作者 张楠 施嘉琛 邵兵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1-607,共7页
建立了粮食及其制品中6种玉米赤霉烯酮类物质(α-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玉米赤霉酮和玉米赤霉烯酮)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用84%(体积分数)乙腈水溶液提取,通过E... 建立了粮食及其制品中6种玉米赤霉烯酮类物质(α-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玉米赤霉酮和玉米赤霉烯酮)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用84%(体积分数)乙腈水溶液提取,通过ENVI-Carb石墨化炭黑(GCB)固相萃取柱进行富集净化,用6mL二氯甲烷-甲醇(7∶3,v/v)溶液洗脱,采用UPLC-MS/MS进行测定。在ACQUITY UPLCTMBEH C18反相柱上分离,梯度洗脱,流动相为水和乙腈;质谱采集模式为电喷雾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以α-玉米赤霉烯酮-d4为内标,6种目标物的线性范围为0.1~50μg/L,相关系数(R2)大于0.99,检出限为0.1~0.2μg/kg,3个不同水平的加标平均回收率为79.9%~104.0%,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0%。应用该方法对北京市的粮食及相关产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玉米赤霉烯酮的检出率最高,含量为0.42~220.7μg/kg;此外还检出了α-和β-玉米赤霉烯醇。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特点,符合食品样品中痕量污染物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玉米烯酮 真菌毒素 粮食 粮食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降解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克 潘丽红 +5 位作者 罗小虎 王莉 王韧 杜志红 李才明 陈正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73-78,共6页
利用电子束辐照(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EBI)降解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和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考察EBI对单一及混合毒素的降解效果,分析毒素降解及相互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在0~10 kGy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标准... 利用电子束辐照(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EBI)降解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和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考察EBI对单一及混合毒素的降解效果,分析毒素降解及相互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在0~10 kGy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标准品溶液中单一毒素降解率升高,且毒素初始浓度越低,降解率越高。10 kGy时,1μg/mL的ZEN和DON降解率分别可达76.04%和89.31%。以EBI处理单一毒素为对照,DON与ZEN混合后同时经EBI处理,标准品和玉米浆中ZEN降解率均呈显著降低,DON降解率无明显趋势变化。14.20%(质量分数)水分含量的玉米粉中混合毒素经EBI处理后,ZEN和DON降解率均低于单一毒素对照组;水分含量为19.80%(质量分数)时,ZEN降解率低于对照组而DON高于对照组。该研究阐明了EBI同时降解玉米中ZEN和DON的效果,为EBI在粮食真菌毒素降解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烯酮 呕吐毒素 电子束辐照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种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B1、伏马毒素(B_(1)+B_(2))、赭曲霉毒素A污染调查检测分析及控制建议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胜利 黄志伟 +1 位作者 刘利晓 赵盼盼 《河南畜牧兽医》 2023年第16期5-7,共3页
为了解掌握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B_(1)、伏马毒素(B_(1)+B_(2))、赭曲霉毒素A在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的污染状况,指导帮助饲料、养殖企业开展霉菌毒素防控,减少这4种霉菌毒素对饲料、畜产品的危害,最大程度减少经济损失。2022年对17种5... 为了解掌握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B_(1)、伏马毒素(B_(1)+B_(2))、赭曲霉毒素A在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的污染状况,指导帮助饲料、养殖企业开展霉菌毒素防控,减少这4种霉菌毒素对饲料、畜产品的危害,最大程度减少经济损失。2022年对17种59份植物性饲料原料进行调查采样,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依据《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判定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B1、伏马毒素(B_(1)+B_(2))、赭曲霉毒素A在17种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的污染状况不同。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B1、伏马毒素(B_(1)+B_(2))检出率分别为20.3%、23.7%、25.4%,最大检测值分别为0.784mg/kg、115μg/kg、27.736mg/kg;赭曲霉毒素A检出率为0。从检测结果得出: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B_(1)、伏马毒素(B_(1)+B_(2))3种霉菌毒素在17种植物性饲料原料中存在污染,整体污染率35.59%;分别有1种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B_(1)超标,其他原料无超标,检出率与超标率不成正比。表明该4种霉菌毒素在植物性饲料原料中污染普遍,对饲料、养殖产品及消费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和危害。针对该问题,提出控制植物性饲料原料质量安全的建议,为今后开展植物性饲料原料中4种霉菌毒素污染控制提供建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性饲料原料 玉米烯酮 黄曲毒素B1 伏马毒素(B_(1)+B_(2)) 赭曲毒素A 检测分析 控制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亲和柱同时净化-HPLC法测定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 被引量:16
11
作者 鲍蕾 吕宁 +7 位作者 吴振兴 静平 许艳丽 江帆 董韬 果旗 王雄 王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06-309,共4页
建立了免疫亲和柱同时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植物油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G2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分析方法。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方法的定量限均为0.1μg/kg,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的定量限为5.0μg/kg,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0.4%,... 建立了免疫亲和柱同时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植物油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G2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分析方法。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方法的定量限均为0.1μg/kg,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的定量限为5.0μg/kg,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0.4%,回收率为82.0%~95.5%。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以用于对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和玉米赤霉烯酮进行快速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亲和柱 快速定量检测 植物油 黄曲毒素 玉米烯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对畜禽的危害及防治进展 被引量:16
12
作者 韩振海 欧长波 +6 位作者 于思玉 胡烨 林思敏 李佳 肖红芝 郭永霞 何诚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42-46,共5页
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和赭曲霉毒素是饲料中危害较大的6种毒素。近年来呕吐毒素、烟曲霉素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3种毒素污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这些毒素的损害具有普遍性、蓄积性、协同性和隐蔽性。主... 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和赭曲霉毒素是饲料中危害较大的6种毒素。近年来呕吐毒素、烟曲霉素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3种毒素污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这些毒素的损害具有普遍性、蓄积性、协同性和隐蔽性。主要损害消化系统及免疫系统,造成呕吐及严重的免疫抑制反应,降低动物的生产性能,给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在食品动物可食性组织中的残留,给食品行业带来巨大安全隐患。文章对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造成畜禽免疫的损伤及其防治措施进行综述,为养殖生产提供更有效控制霉菌毒素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 呕吐毒素 烟曲毒素 玉米烯酮 免疫功能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电子束辐照降解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A 被引量:9
13
作者 罗小虎 李克 +7 位作者 王韧 邢家溧 王莉 杜志红 潘丽红 孙冬玲 李亚男 陈正行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8-102,173,共6页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和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毒性较大、污染范围较广,一直是中国食品行业重点关注的问题。采用毒素标准品,分别考察臭氧和电子束辐照对其降解效果。研究结果表明,2 mL50μg/mL的ZEN经2.0mg/L的臭氧处...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和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毒性较大、污染范围较广,一直是中国食品行业重点关注的问题。采用毒素标准品,分别考察臭氧和电子束辐照对其降解效果。研究结果表明,2 mL50μg/mL的ZEN经2.0mg/L的臭氧处理10s后,ZEN未检出;经12kGy的电子束辐照后,降解率达86%,且0.5~5.0μg/mL时,ZEN浓度对其降解效果无显著影响(P<0.05),ZEN在乙腈中较甲醇降解更快。2 mL 5μg/mL的OTA经50mg/L的臭氧处理30s后,OTA降解率为22%,当处理时间延长至180s,降解率仍无显著提高;0.1~1.0μg/mL浓度的OTA经12kGy剂量电子束辐照后,降解率均在90%以上,且OTA浓度对其降解率无显著影响(P<0.05),OTA在乙腈中较甲醇更快降解。臭氧较电子束易降解ZEN,电子束较臭氧更易降解OTA。研究结果为臭氧和电子束辐照降解不同真菌毒素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电子束辐照 降解 玉米烯酮 赭曲毒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降解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及其机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龙淼 李鹏 +1 位作者 朱连勤 王哲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6-119,共4页
玉米赤霉烯酮毒素是世界上污染广泛的真菌毒素之一,具有强烈的雌激素样效应及致癌性,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动物健康。为了清除玉米赤霉烯酮对粮食及其副产品的污染,避免玉米赤霉烯酮毒素中毒,需不断的研究玉米赤霉烯酮脱毒的方法,但传统的... 玉米赤霉烯酮毒素是世界上污染广泛的真菌毒素之一,具有强烈的雌激素样效应及致癌性,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动物健康。为了清除玉米赤霉烯酮对粮食及其副产品的污染,避免玉米赤霉烯酮毒素中毒,需不断的研究玉米赤霉烯酮脱毒的方法,但传统的脱毒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目前具有无残留及特异性的生物脱毒技术成为研究热点。论文主要就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微生物菌种及其降解机制加以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玉米烯酮 毒素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鼻融合BP神经网络预测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B_1含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于慧春 彭盼盼 +1 位作者 殷勇 刘云宏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7-121,共5页
为探究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B_1的无损快速定量测定方法,用电子鼻对7级不同霉变程度玉米样品进行检测,并用理化分析方法分别测定霉变玉米中的玉米赤霉烯酮与黄曲霉毒素B_1含量;在提取电子鼻响应信号的积分值作为特征参量的前提下,采... 为探究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B_1的无损快速定量测定方法,用电子鼻对7级不同霉变程度玉米样品进行检测,并用理化分析方法分别测定霉变玉米中的玉米赤霉烯酮与黄曲霉毒素B_1含量;在提取电子鼻响应信号的积分值作为特征参量的前提下,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不同霉变程度下玉米样品中的玉米赤霉烯酮与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的预测模型。同时,为了获得较为可靠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在神经网络结构不变的条件下,对比分析了不同训练集、测试集构建的预测模型。结果发现在各预测模型的70组测试样本中,相对误差控制在5%以内的样本数量都在60个以上,最大相对误差控制在15%以内,从而证明了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可靠性。该研究为实施玉米霉变毒素的快速无损检测提供了一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玉米 玉米烯酮 黄曲毒素B1 BP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干磨酒精生产期间原料内呕吐毒素和赤霉烯酮的去向 被引量:4
16
作者 余元善 邱礼平 +1 位作者 吴晖 唐语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08-211,共4页
测试了几株工业上常用的酒精酵母在酒精发酵过程中转化赤霉烯酮(ZEN)和呕吐毒素(DON)的能力。结果表明:所测试的五株酒精酵母都具有转化ZEN成赤霉烯醇(ZOL)的能力,转化产物中两种构型的ZOL都有,两种构型的比例因不同的菌株而有明显的差... 测试了几株工业上常用的酒精酵母在酒精发酵过程中转化赤霉烯酮(ZEN)和呕吐毒素(DON)的能力。结果表明:所测试的五株酒精酵母都具有转化ZEN成赤霉烯醇(ZOL)的能力,转化产物中两种构型的ZOL都有,两种构型的比例因不同的菌株而有明显的差异,但所有的五株酵母都不具有转化DON的能力。同时,使用人为添加有1μg/mLZEN和1μg/mLDON的优质玉米为原料,以安琪牌超级酒精酵母为发酵菌种,模拟玉米干磨酒精生产工艺,在发酵结束后,发酵醪被分成三部分,即酒精、酒糟离心液和湿酒糟。HPLC分析结果表明:酒精中基本检测不到两种真菌毒素及其代谢物,ZEN及其代谢物主要分布在湿酒糟,而DON主要分布在酒糟离心液中。另外,从两种真菌毒素及其代谢物总的含量看,在整个工艺生产过程中,两种真菌毒素及其代谢物基本上没有发生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酒精生产 呕吐毒素 烯酮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胃肠道食糜中黄曲霉毒素B_1和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的改进及其在霉菌毒素吸附剂吸附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安亚南 王丹阳 +3 位作者 丁立人 杨新岗 邓亚军 刘强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23-1831,共9页
本试验旨在建立测定猪胃和小肠食糜上清液中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并利用该方法评价霉菌毒素吸附剂分别在不同介质中对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效果。为消除食糜上清液中复杂组分对目标毒... 本试验旨在建立测定猪胃和小肠食糜上清液中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并利用该方法评价霉菌毒素吸附剂分别在不同介质中对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效果。为消除食糜上清液中复杂组分对目标毒素检测的干扰,本试验对毒素提取方法、液相色谱的检测波长设置和流动相组成进行了优化。利用单浓度体外吸附试验评价了4种霉菌毒素吸附剂分别在水、猪胃和小肠食糜上清液介质中对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1)反应上清液经过1次正己烷和3次二氯甲烷提取,荧光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在0~9 min和9~14 min分别设定为360、440 nm和235、418 nm,乙腈/水流动相中乙腈比例控制在40%~60%时,本试验采用的HPLC仪对1.00~10000.00 ng/mL黄曲霉毒素B1和20.00~5000.00 ng/mL玉米赤霉烯酮具有良好的分离定量效果,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1.000和0.999;检出限分别为0.16和2.00 ng/mL;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日内精密度相对标准差分别为2.37%、4.50%;日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差分别为2.74%、8.84%。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标准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9.1%~110.3%、98.7%~104.1%。2)自制霉菌毒素吸附剂样品P3、M3和市场采购的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Y1、Y2在猪胃食糜上清液介质中对黄曲霉毒素B1的吸附率依次为72.10%、84.18%、83.17%和66.01%;在猪小肠食糜上清液介质中的吸附率依次为78.15%、88.08%、88.12%和67.34%。4种吸附剂在胃食糜上清液介质中对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率依次为85.35%、18.41%、16.20%和12.98%;在猪小肠食糜上清液介质中的吸附率分别为39.75%、25.15%、21.40%和24.85%。综上,本试验建立的HPLC法可同时测定猪胃和小肠食糜上清液中的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检测限和检测范围满足我国《猪饲料卫生标准》的要求。该方法可用于评价霉菌毒素吸附剂猪生理体液条件下对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毒素B1 玉米烯酮 毒素吸附剂 猪食糜上清液 吸附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啤酒酵母β-D-葡聚糖吸附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的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丽霞 徐学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5-78,共4页
本文用碱法,碱酸法和酶碱法从啤酒废酵母中提取碱不溶性葡聚糖,对产品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得到的产品主要为β-D-葡聚糖,且不含甘露糖。研究了三种产品对真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的吸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酶碱法提取的葡聚糖具有较好... 本文用碱法,碱酸法和酶碱法从啤酒废酵母中提取碱不溶性葡聚糖,对产品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得到的产品主要为β-D-葡聚糖,且不含甘露糖。研究了三种产品对真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的吸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酶碱法提取的葡聚糖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在反应条件:β-D-葡聚糖100μg/ml,玉米赤霉烯酮40μg/ml,37℃,200r/min振荡2h,吸附量最大可达到2.296μg/mg葡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烯酮 真菌毒素 啤酒酵母 Β-D-葡聚糖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对雏鸡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压积容量的影响
19
作者 辛德颐 李庆怀 +3 位作者 朱彤霞 张篪 范国雄 徐镔蕊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4-15,共2页
某些镰刀菌毒素可以影响动物的造血机能,已为人们所熟知。有关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对动物血液学指标影响的研究,国外已有不少报道。本文报道是雏鸡在连续低剂量摄入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100天后,血红蛋白量(Hb)和红细胞压积容量(P... 某些镰刀菌毒素可以影响动物的造血机能,已为人们所熟知。有关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对动物血液学指标影响的研究,国外已有不少报道。本文报道是雏鸡在连续低剂量摄入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100天后,血红蛋白量(Hb)和红细胞压积容量(PCV)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烯酮 T-2毒素 雏鸡 HB PC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在肉鸡体内残留及消解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平 王涛 +4 位作者 胡骁飞 王全亮 彭峰 杨小进 尹清强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42-45,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黄曲霉毒素B1(AFB1)和玉米赤霉烯酮(ZEA)在肉鸡体内残留及消解规律。选取22日龄健康罗斯308肉仔鸡15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分组为:①基础日粮;②基础日粮+AFB150μg/kg+ZEA 500μg/kg;③基础日粮+AF... 试验旨在研究黄曲霉毒素B1(AFB1)和玉米赤霉烯酮(ZEA)在肉鸡体内残留及消解规律。选取22日龄健康罗斯308肉仔鸡15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分组为:①基础日粮;②基础日粮+AFB150μg/kg+ZEA 500μg/kg;③基础日粮+AFB150μg/kg+ZEA 500μg/kg+生物解毒剂(MBDP)。结果表明:AFB1主要存在于粪便、肝脏、胸肌、血清中。ZEA主要存在于粪便、肝脏和血清中。在第7 d时,添加生物解毒剂组胸肌、血清、粪便中AFB1含量和肝脏、血清、粪便中ZEA含量显著低于2组(P<0.05);在1~7 d内,添加生物解毒剂组AFB1和ZEA净排出总量显著低于2组(P<0.05)。这表明饲料中添加生物解毒剂能够减少霉菌毒素在组织和粪便中的残留,但7 d内不能完全排除体内沉积的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毒素B1 玉米烯酮 生物解毒剂 肉鸡 残留 消解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