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GNSS观测的全球赤道等离子体泡对太阳和地磁活动及季节依赖特征
1
作者
赵秀宽
李国主
+5 位作者
胡连欢
解海永
孙文杰
李怡
宁百齐
刘立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703-2712,共10页
赤道等离子体泡是在磁赤道和低纬地区一种通常发生在夜间的大尺度电离层不规则结构.本文利用2010—2021年全球低纬地区GNSS TEC监测仪长期观测数据,分析了赤道等离子体泡对太阳和地磁活动及季节的依赖特征.结果表明,全球每个经度区赤道...
赤道等离子体泡是在磁赤道和低纬地区一种通常发生在夜间的大尺度电离层不规则结构.本文利用2010—2021年全球低纬地区GNSS TEC监测仪长期观测数据,分析了赤道等离子体泡对太阳和地磁活动及季节的依赖特征.结果表明,全球每个经度区赤道等离子体泡发生率与太阳活动都显著正相关,赤道等离子体泡的日发生率与F107指数相关系数接近0.70.经度-60°~-30°在赤道等离子体泡高发月份的日落后发生率与F107的相关关系有明显的饱和效应.在季节变化方面,经度-60°~-30°赤道等离子体泡主要发生在1—3月和10—12月,其他经度主要发生在分季.不同经度区赤道等离子体泡日落后发生率季节不对称性存在显著区别,在太阳活动上升期,经度-60°~-30°的10—12月发生率明显高于1—3月;在太阳活动下降期,0°~180°经度区3月分季高于9月分季.此外,地磁扰动对产生赤道等离子体泡主要是抑制作用,特别是在太阳活动高年、分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赤道等离子体泡
季节变化
太阳活动
地磁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聚类算法区分小尺度电离层行扰事件与赤道等离子体泡事件
被引量:
2
2
作者
汪领
尹凡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14-1023,共10页
利用Swarm卫星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50Hz高频磁场数据,根据阈值判断垂直于主磁场方向的扰动,对磁纬45°N-45°S之间的小尺度电离层行扰事件进行探测.为避免混淆而产生的干扰,可以根据阈值判断平行于主磁场方向是否发...
利用Swarm卫星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50Hz高频磁场数据,根据阈值判断垂直于主磁场方向的扰动,对磁纬45°N-45°S之间的小尺度电离层行扰事件进行探测.为避免混淆而产生的干扰,可以根据阈值判断平行于主磁场方向是否发生扰动,从而排除典型的赤道等离子体泡事件.但对于较弱的赤道等离子体泡事件,扰动阈值判断无效.为避免弱赤道等离子体泡事件的污染,根据小尺度电离层行扰事件和赤道等离子体泡事件在不同参数空间中的密度分布差异,利用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将赤道等离子体泡事件进一步甄别提取.结果表明,聚类算法能够有效地将赤道等离子体泡事件从小尺度电离层行扰事件中甄选出来,并使小尺度电离层行扰事件聚类与赤道等离子体泡事件聚类形成清晰的边界.由聚类算法导出的弱赤道等离子体泡事件主要分布在磁纬15°N-15°S,地理经度20°-60°W,月份10至3月之间,并且在20:00MLT-24:00MLT存在高发生率,同时依赖于太阳活动,这也验证了前人的相关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算法
电离层
小尺度电离层行扰
赤道等离子体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西洋低纬度Acsension IS台站强区域型扩展F发生率统计研究
3
作者
王铮
史建魁
+1 位作者
王国军
王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4-118,共5页
使用位于南半球大西洋的低纬度Acsension IS台站(7.9°S,345.6°E;磁纬2.3°S)的DPS型数字测高仪在2004年探测的扩展F数据,对该台站上空的电离层扩展F、特别是强区域型扩展F的发生率特性进行统计研究。结果表明:探测到的扩...
使用位于南半球大西洋的低纬度Acsension IS台站(7.9°S,345.6°E;磁纬2.3°S)的DPS型数字测高仪在2004年探测的扩展F数据,对该台站上空的电离层扩展F、特别是强区域型扩展F的发生率特性进行统计研究。结果表明:探测到的扩展F类型是频率型(FSF)、区域型(RSF)、强区域型(SSF)和混合型(MSF),没有探测到歧型。各种类型扩展F的月变化不同,RSF与SSF的月发生率大致在1~3月和10~12月较高,在5~8月明显降低;不过SSF在7月和9月发生率也较高。各季节SSF占扩展F出现时间的比例在春秋季和夏季高(约30%),在冬季低(5%)。扩展F发生率峰值的地方时出现的顺序依次是RSF、SSF、FSF和MSF。通过将Ascension IS台站的扩展F,特别是SSF的变化规律与其他台站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Acsension IS台站的扩展F,特别是SSF发生率的季节变化与其他经度地区台站以往的结果不完全相同,显示了电离层现象的区域变化特性,并说明SSF应被当做低纬度电离层一种独立的扩展F类型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纬电离层
扩展F
数字测高仪
区域特性
赤道等离子体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GNSS观测的全球赤道等离子体泡对太阳和地磁活动及季节依赖特征
1
作者
赵秀宽
李国主
胡连欢
解海永
孙文杰
李怡
宁百齐
刘立波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黑龙江漠河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空间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地球物理分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703-2712,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20104002,42074190)
中国科学院网信专项(CAS-WX2021SF-0303,CAS-WX2022SF-0103)
中国科学院国际伙伴计划项目(183311KYSB20200003)资助。
文摘
赤道等离子体泡是在磁赤道和低纬地区一种通常发生在夜间的大尺度电离层不规则结构.本文利用2010—2021年全球低纬地区GNSS TEC监测仪长期观测数据,分析了赤道等离子体泡对太阳和地磁活动及季节的依赖特征.结果表明,全球每个经度区赤道等离子体泡发生率与太阳活动都显著正相关,赤道等离子体泡的日发生率与F107指数相关系数接近0.70.经度-60°~-30°在赤道等离子体泡高发月份的日落后发生率与F107的相关关系有明显的饱和效应.在季节变化方面,经度-60°~-30°赤道等离子体泡主要发生在1—3月和10—12月,其他经度主要发生在分季.不同经度区赤道等离子体泡日落后发生率季节不对称性存在显著区别,在太阳活动上升期,经度-60°~-30°的10—12月发生率明显高于1—3月;在太阳活动下降期,0°~180°经度区3月分季高于9月分季.此外,地磁扰动对产生赤道等离子体泡主要是抑制作用,特别是在太阳活动高年、分季.
关键词
电离层
赤道等离子体泡
季节变化
太阳活动
地磁活动
Keywords
Ionosphere
Equatorial plasma bubble
Seasonal variation
Solar activity
Magnetic activity
分类号
P352 [天文地球—空间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聚类算法区分小尺度电离层行扰事件与赤道等离子体泡事件
被引量:
2
2
作者
汪领
尹凡
机构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出处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14-1023,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3501,2018YFC1503501-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43107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474157)共同资助。
文摘
利用Swarm卫星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50Hz高频磁场数据,根据阈值判断垂直于主磁场方向的扰动,对磁纬45°N-45°S之间的小尺度电离层行扰事件进行探测.为避免混淆而产生的干扰,可以根据阈值判断平行于主磁场方向是否发生扰动,从而排除典型的赤道等离子体泡事件.但对于较弱的赤道等离子体泡事件,扰动阈值判断无效.为避免弱赤道等离子体泡事件的污染,根据小尺度电离层行扰事件和赤道等离子体泡事件在不同参数空间中的密度分布差异,利用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将赤道等离子体泡事件进一步甄别提取.结果表明,聚类算法能够有效地将赤道等离子体泡事件从小尺度电离层行扰事件中甄选出来,并使小尺度电离层行扰事件聚类与赤道等离子体泡事件聚类形成清晰的边界.由聚类算法导出的弱赤道等离子体泡事件主要分布在磁纬15°N-15°S,地理经度20°-60°W,月份10至3月之间,并且在20:00MLT-24:00MLT存在高发生率,同时依赖于太阳活动,这也验证了前人的相关研究结果.
关键词
聚类算法
电离层
小尺度电离层行扰
赤道等离子体泡
Keywords
Clustering algorithm
Ionosphere
Small-Scale Traveling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STID)
Equatorial Plasma Bubble(EPB)
分类号
P352 [天文地球—空间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西洋低纬度Acsension IS台站强区域型扩展F发生率统计研究
3
作者
王铮
史建魁
王国军
王霄
机构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学院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4-118,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04137
41674145
+1 种基金
41474137)
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基金资助
文摘
使用位于南半球大西洋的低纬度Acsension IS台站(7.9°S,345.6°E;磁纬2.3°S)的DPS型数字测高仪在2004年探测的扩展F数据,对该台站上空的电离层扩展F、特别是强区域型扩展F的发生率特性进行统计研究。结果表明:探测到的扩展F类型是频率型(FSF)、区域型(RSF)、强区域型(SSF)和混合型(MSF),没有探测到歧型。各种类型扩展F的月变化不同,RSF与SSF的月发生率大致在1~3月和10~12月较高,在5~8月明显降低;不过SSF在7月和9月发生率也较高。各季节SSF占扩展F出现时间的比例在春秋季和夏季高(约30%),在冬季低(5%)。扩展F发生率峰值的地方时出现的顺序依次是RSF、SSF、FSF和MSF。通过将Ascension IS台站的扩展F,特别是SSF的变化规律与其他台站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Acsension IS台站的扩展F,特别是SSF发生率的季节变化与其他经度地区台站以往的结果不完全相同,显示了电离层现象的区域变化特性,并说明SSF应被当做低纬度电离层一种独立的扩展F类型进行研究。
关键词
低纬电离层
扩展F
数字测高仪
区域特性
赤道等离子体泡
Keywords
low latitude ionosphere
spread F
digisonde
regional feature
equatorial plasma bubble
分类号
P352.5 [天文地球—空间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GNSS观测的全球赤道等离子体泡对太阳和地磁活动及季节依赖特征
赵秀宽
李国主
胡连欢
解海永
孙文杰
李怡
宁百齐
刘立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利用聚类算法区分小尺度电离层行扰事件与赤道等离子体泡事件
汪领
尹凡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大西洋低纬度Acsension IS台站强区域型扩展F发生率统计研究
王铮
史建魁
王国军
王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