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质粒HF443-EGFP的构建及其在赤潮毒素检测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洁生 杨维东 +3 位作者 车军 甄熹 江天久 吴春利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66-571,共6页
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 ,进行重组质粒HF443 EGFP的构建和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 ,并进行了其用于赤潮毒素检测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 ,用PCR技术扩增EGFP基因 ,用XbaⅠ、HindⅢ双酶切并纯化 ,与同样双酶切并纯化的HF443质粒连接 ,可构... 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 ,进行重组质粒HF443 EGFP的构建和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 ,并进行了其用于赤潮毒素检测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 ,用PCR技术扩增EGFP基因 ,用XbaⅠ、HindⅢ双酶切并纯化 ,与同样双酶切并纯化的HF443质粒连接 ,可构建重组质粒HF443 EGFP ;利用LipofectAMINE 2 0 0 0转染体外培养哺乳动物BIU 87细胞。在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GTX ,而后加入Na+通道激活剂乌头碱以诱导绿色荧光蛋白表达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细胞发出的荧光随毒素浓度的增加而减弱 ,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提示毒素GTX可显著影响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 ,重组质粒HF443 EGFP用于赤潮毒素检测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BIU-87细胞 赤潮毒素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潮毒素大田软海绵酸表面等离子共振免疫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向东 陈惠滨 +3 位作者 詹舒越 王晓萍 欧惠超 罗昭锋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94-1798,共5页
结合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与免疫检测技术,研究和建立了一种响应速度快、免标记、低成本新型海洋赤潮毒素大田软海绵酸检测方法。基于SpreetaTM传感器构建了小型表面等离子共振免疫检测系统,采用共价偶联方法在传感器金膜表面修饰大田... 结合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与免疫检测技术,研究和建立了一种响应速度快、免标记、低成本新型海洋赤潮毒素大田软海绵酸检测方法。基于SpreetaTM传感器构建了小型表面等离子共振免疫检测系统,采用共价偶联方法在传感器金膜表面修饰大田软海绵酸-牛血清蛋白抗原作为生物敏感膜;测得该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1.51%(n=12),定量范围为40 ng/mL~640 ng/mL,检测限为19.4 ng/mL,半抑制浓度IC50为177 ng/mL。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所设计的检测芯片可重复使用,节省了分析测试的成本。该方法对实现赤潮毒素的现场分析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赤潮毒素 大田软海绵酸 免疫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潮毒素中腹泻性贝毒和麻痹性贝毒的研究及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丁君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2-218,共7页
阐述了赤潮毒素中腹泻性贝毒和麻痹性贝毒的传播途径以及两种贝毒的种类、结构及其理化、毒理性质 ,着重介绍了腹泻性贝毒的分析、检测方法 ,包括小鼠分析法、大鼠分析法、肠回路分析法等生物分析法及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化学分析... 阐述了赤潮毒素中腹泻性贝毒和麻痹性贝毒的传播途径以及两种贝毒的种类、结构及其理化、毒理性质 ,着重介绍了腹泻性贝毒的分析、检测方法 ,包括小鼠分析法、大鼠分析法、肠回路分析法等生物分析法及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化学分析法。在麻痹性贝毒的分析、检测方法中着重介绍了小鼠法、免疫分析法、细胞毒性检测法等生物方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化学方法。这些方法均被国内外各赤潮研究、检测单位所广泛采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麻痹性贝毒 腹泻性贝毒 赤潮毒素 预防 结构 理化性质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赤潮毒素高灵敏检测技术综述 被引量:2
4
作者 程永强 杨立 郭翠莲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0-135,共6页
赤潮毒素通常存在于海洋生物中,具有毒性大、中毒速度快、防治困难等特点。近年来频繁发生的赤潮所引起的赤潮毒素严重影响水产养殖和人们食品安全,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赤潮毒素研究的不断深入,赤潮毒素快速、高灵敏分析检测已... 赤潮毒素通常存在于海洋生物中,具有毒性大、中毒速度快、防治困难等特点。近年来频繁发生的赤潮所引起的赤潮毒素严重影响水产养殖和人们食品安全,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赤潮毒素研究的不断深入,赤潮毒素快速、高灵敏分析检测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针对近十年来典型赤潮毒素高灵敏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和需要完善的方面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毒素 检测方法 分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品中赤潮毒素残留的风险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王萍亚 赵华 +1 位作者 陈皑 夏松养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44-150,共7页
赤潮毒素对水产品的安全造成重大影响。从危害识别、危害描述、暴露评估、风险描述等方面对水产品中赤潮毒素的残留做了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我国水产品中赤潮毒素残留还处于较低水平,但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保证水产品的安全,有效应... 赤潮毒素对水产品的安全造成重大影响。从危害识别、危害描述、暴露评估、风险描述等方面对水产品中赤潮毒素的残留做了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我国水产品中赤潮毒素残留还处于较低水平,但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保证水产品的安全,有效应对贸易技术壁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赤潮毒素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毒赤潮的快速检测和赤潮毒性标准建立 被引量:3
6
作者 杜宁 郑洲 +1 位作者 缪锦来 李光友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2期69-73,共5页
赤潮灾害于近几年频繁暴发,有毒赤潮危害更为严重,近年来国内外已发生了几次较大规模的有毒赤潮。综述了赤潮毒素的生物及化学检测法,HPLC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准确、快速等优点,是一种很好的快速检测赤潮毒素的方法。在对我国赤... 赤潮灾害于近几年频繁暴发,有毒赤潮危害更为严重,近年来国内外已发生了几次较大规模的有毒赤潮。综述了赤潮毒素的生物及化学检测法,HPLC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准确、快速等优点,是一种很好的快速检测赤潮毒素的方法。在对我国赤潮毒素进行检测研究的基础上,应尽快建立适合我国的赤潮毒性标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赤潮毒素 HPLC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潮及其防治途径 被引量:1
7
作者 毕远溥 李润寅 +2 位作者 宋辛 林军 王建芳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赤潮 现状 防治途径 赤潮生物 赤潮毒素 海洋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潮对浙江近海养殖业危害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10
8
作者 潘智韬 刘士忠 《东海海洋》 1990年第1期61-66,共6页
本文报导了浙江北部海域赤潮发生时对海湾扇贝、皱纹盘鲍幼体和养殖幼贝毒害的观察结果,证明赤潮毒素是赤潮杀死养殖生物的重要原因。文章还根据已有文献综合讨论了该水域有利于发生赤潮的环境条件。
关键词 浙江 近海养殖业 危害 扇贝 幼贝 赤潮毒素 渔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害有毒赤潮的研究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5
9
作者 黄美珍 许翠娅 《福建水产》 2007年第4期71-74,共4页
关键词 有毒赤潮 赤潮毒素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有毒甲藻Coolia monotis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计林 龙丽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9-142,共4页
甲藻(Pyrrophyta)又称双鞭毛藻(Dinoflagellates),是海洋浮游植物的重要种群之一,其种类繁多,全世界已记录的约有130个属,1200个代表种。随着赤潮的频繁出现及赤潮毒素的强效活性的发现,有毒甲藻的危害及医药作用日益引起人们... 甲藻(Pyrrophyta)又称双鞭毛藻(Dinoflagellates),是海洋浮游植物的重要种群之一,其种类繁多,全世界已记录的约有130个属,1200个代表种。随着赤潮的频繁出现及赤潮毒素的强效活性的发现,有毒甲藻的危害及医药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赤潮毒素是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中研究、开发进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本文以南中国海常见的一种海洋附生有毒甲藻Cooliamonotis为论述对象,从分类学、生理学和化合物研究3个层次对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浮游植物 有毒甲藻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 赤潮毒素 医药作用 南中国海 鞭毛藻 代表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