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类植物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飞 彭涛 +2 位作者 唐录艳 夏红霞 周徐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67,共7页
通过对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类植物的标本采集及鉴定分析,该区共有苔类植物25科42属144种;扁萼苔科、大萼苔科、地萼苔科、护蒴苔科、细鳞苔科、叶苔科、指叶苔科为该区的优势科;扁萼苔属、大萼苔属、异萼苔属、地钱属、护蒴... 通过对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类植物的标本采集及鉴定分析,该区共有苔类植物25科42属144种;扁萼苔科、大萼苔科、地萼苔科、护蒴苔科、细鳞苔科、叶苔科、指叶苔科为该区的优势科;扁萼苔属、大萼苔属、异萼苔属、地钱属、护蒴苔属、叶苔属、鞭苔属为该区的优势属;生境类型以石生为主,占所有种类的70.14%,其次是土壤基质,占所有种类的39.58%,树附生基质中的苔类占27.78%,叶附生苔类植物占总种数的6.94%,腐殖质基质中的苔类仅占6.25%;区系成分复杂多样,可划分为13种类型,优势成分为东亚分布,占总种数的27.78%,其次是北温带成分,占20.83%,中国特有成分也占有一定比例,占7.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类植物 区系成分 生境 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弄蝶科种类调查
2
作者 孔令雄 张廷跃 +2 位作者 何琴琴 张兰 邢济春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3期52-54,共3页
为了解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蝴蝶资源中的弄蝶科种类,参考HJ 710.9—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蝴蝶》,于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采用网捕法于晴朗天气9:00—17:00,选择5条代表性生境样线,每月进行1次蝴蝶调查,并参考《中... 为了解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蝴蝶资源中的弄蝶科种类,参考HJ 710.9—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蝴蝶》,于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采用网捕法于晴朗天气9:00—17:00,选择5条代表性生境样线,每月进行1次蝴蝶调查,并参考《中国蝴蝶图鉴》等资料进行物种鉴定。结果表明,研究区弄蝶科有19属31种,与文献记载的种类相比,增加了白弄蝶(Abraximorpha davidii)、钩形黄斑弄蝶(Ampittia virgata)、刺胫弄蝶(Baoris farri)等22种蝴蝶新记录,其中古铜谷弄蝶(Pelopidas conjuncta)和西藏黄室弄蝶(Potanthus tibetana)为贵州省新记录种。研究结果为研究区蝴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蝴蝶 弄蝶科 资源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桫椤植物群落特征研究
3
作者 李卓裕 刘春智 +2 位作者 潘一帆 李友余 杨诗敏 《南方林业科学》 2025年第3期39-43,86,共6页
【目的】中华桫椤在广东省仅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少量分布,对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桫椤的伴生群落特征及其种群结构进行调查与分析,为该物种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在保护区海拔1100~1500 ... 【目的】中华桫椤在广东省仅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少量分布,对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桫椤的伴生群落特征及其种群结构进行调查与分析,为该物种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在保护区海拔1100~1500 m的中华桫椤分布区内设置了5个样方对中华桫椤伴生群落进行野外调查,分析其伴生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征及种群年龄结构。【结果】(1)5个样方中,共记录维管植物77种,隶属38科48属,优势科为樟科、桑科、五列木科,优势属为榕属、锥属、柃木属、山矾属。(2)中华桫椤群落乔木伴生优势树种有柳杉、毛竹、罗浮锥等;伴生灌木常见种类有鹅掌柴、苎麻、网脉山龙眼等;主要伴生草本有薄叶卷柏、楼梯草、深绿短肠蕨等。(3)中华桫椤种群幼苗严重缺乏,种群更新能力弱,呈现衰退趋势。【结论】中华桫椤群落在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特定的伴生植被组成,但种群更新能力弱,正呈现衰退趋势,亟须采取措施减少人为干扰并改善生境条件,以促进中华桫椤种群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华桫椤 植物群落 年龄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桫椤种群结构与更新 被引量:24
4
作者 鞠文彬 高信芬 包维楷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3-121,共9页
根据四川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种群分布特点,设立4个样地1个样带共44个样方(20 m×20 m),从种群密度、生命表和生境关联(草本层郁闭度和林分受干扰强度)等方面研究了保护区桫椤种群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根据四川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种群分布特点,设立4个样地1个样带共44个样方(20 m×20 m),从种群密度、生命表和生境关联(草本层郁闭度和林分受干扰强度)等方面研究了保护区桫椤种群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每个桫椤种群样方的平均密度为0.088株/m2,幼苗密度为0.049株/m2;桫椤种群的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基本一致,发育过程中出现3个死亡高峰值,分别在第1龄级(H<0.01 m)、第7龄级(3.90 m≤H<4.80 m)和第10龄级(H≥6.60 m)阶段;种群生存率单调下降,累计死亡率单调上升,第7龄级以后,种群生存率小于1%;根据种群生存率函数Si、累计死亡率函数Fti、死亡密度函数fti和危险率函数λti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画稿溪桫椤种群具有前期锐减、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桫椤各龄级阶段密度与草本层郁闭度均无显著相关(p≥0.18),然而桫椤幼苗(第1龄级)以上的个体密度、第7龄级密度与干扰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合分析表明,画稿溪桫椤种群具有一定的自然更新能力,但人为活动的干扰可能是限制桫椤种群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桫椤 种群更新 静态生命表 生存分析 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RS的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调查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广斌 安裕伦 屠玉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5-130,共6页
利用TM遥感影像并结合GIS技术,对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内的地貌、水文、土地利用现状等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地貌类型以中低山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沟谷众多,河网密度达1km/km2,河床纵比降最高达102.6‰;土地利用方式以原生森... 利用TM遥感影像并结合GIS技术,对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内的地貌、水文、土地利用现状等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地貌类型以中低山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沟谷众多,河网密度达1km/km2,河床纵比降最高达102.6‰;土地利用方式以原生森林为主,森林覆盖率达98.7%;代表植被是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海拔900m以上的区域,在海拔900m以下分布以毛竹林为主,而海拔较低的沟谷一带,则分布有河谷季雨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桫椤自然保护区 GIS 遥感 赤水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蝶类组成及多样性格局 被引量:6
6
作者 谢嗣光 李树恒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54-959,共6页
2008年5~10月期间,对贵州省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蝶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蝶类465只,结合文献,计113种,分别隶属于11科66属。从自然保护区3条沟的物种组成和网捕量来看,幺站沟的种数和网捕量最多,其次是板桥沟,金沙沟种数最少。对... 2008年5~10月期间,对贵州省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蝶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蝶类465只,结合文献,计113种,分别隶属于11科66属。从自然保护区3条沟的物种组成和网捕量来看,幺站沟的种数和网捕量最多,其次是板桥沟,金沙沟种数最少。对保护区的幺站沟、金沙沟和板桥沟的蝶类多样性和均匀度分析表明,幺站沟的物种多样性指数(H′)最高,板桥沟的均匀度指数(J)最高。3条沟蝶类之间的相似性系数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类 区系 物种多样性 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兽类的初步研究(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邓实群 郭微 黎道洪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10-18,共9页
20 0 3年 11月 9日~ 18日对贵州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兽类进行了初步调查和采集 ,共采获兽类标本 10余号 ,经鉴定和分类 ,加上原有资料的记载 ,该保护区共有 6 0种兽类 ,隶属 8目 2 1科 4 5属 ,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级 3种 ,II级 1... 20 0 3年 11月 9日~ 18日对贵州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兽类进行了初步调查和采集 ,共采获兽类标本 10余号 ,经鉴定和分类 ,加上原有资料的记载 ,该保护区共有 6 0种兽类 ,隶属 8目 2 1科 4 5属 ,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级 3种 ,II级 11种。从区系组成看 ,以东洋界种为主体 ,共 4 5种 ,占保护区兽类种数的 75 %。分布型以东南亚热带—亚热带型为主 ,有 35种 ,占保护区兽类种数的 5 8 3% ,中国特有种有 6种 ,占保护区兽类种数的10 %。此外 ,易危兽类有 13种 ,濒危兽类有 3种 ,稀有兽类有 1种。分别占中国濒危动物的 9 8% ,2 3%和0 7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 兽类 濒危动物 区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群落种间关系的桫椤植物保护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何琴琴 翁涛 +5 位作者 刘邦友 罗晓洪 穆君 陈进 安明态 严令斌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53-762,共10页
桫椤科(Cyatheaceae)植物是古老的孑遗植物,现存的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天然群落极为罕见,桫椤科植物分布于高温潮湿、光斑直射的生境,常以斑块状分布于常绿阔叶林林缘。现阶段,桫椤科植物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态旅游、毁林开荒... 桫椤科(Cyatheaceae)植物是古老的孑遗植物,现存的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天然群落极为罕见,桫椤科植物分布于高温潮湿、光斑直射的生境,常以斑块状分布于常绿阔叶林林缘。现阶段,桫椤科植物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态旅游、毁林开荒、环境污染、药材的违法采摘和挖掘等,这导致桫椤科植物的生境遭受干扰和破碎,桫椤科植株数量下降。对桫椤科植物的保护方式主要有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桫椤科植物繁育中应用逐渐增加。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制约着桫椤科植物的分布和多样性,其中,生物因素特别是种间关系对桫椤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有着重要影响,从种间关系的视角出发探讨桫椤科植物的保护或许不失为新时代桫椤科植物保护的有效方式。讨论了桫椤科植物相关的种间关系:桫椤科植物-微生物互作、桫椤科植物-其他植物互作、桫椤科植物-动物互作,探讨了桫椤科植物面临灭绝的因素以及近年来桫椤科植物相关的保护策略及成效,为桫椤科植物的有效利用和保护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桫椤 生物保护 共生 生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植物桫椤移栽技术在中国获得突破
9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589-1589,共1页
关键词 移栽技术 桫椤 珍稀植物 中国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赤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桫椤世界画稿溪 被引量:1
10
作者 颜林 《绿色中国》 2009年第4期154-156,共3页
画稿溪位于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叙永县城东北40公里处,距西南出海大通道321国道20公里,距酒城泸州90公里。保护区总面积238.27平方公里,1998年被列为四川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它处于云贵高原黔山地北缘... 画稿溪位于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叙永县城东北40公里处,距西南出海大通道321国道20公里,距酒城泸州90公里。保护区总面积238.27平方公里,1998年被列为四川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它处于云贵高原黔山地北缘与四川盆地中部低山丘陵的过渡地带,长江上游南岸重要芰流赤水河上游,东北部与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邪。画稿溪属丹霞地貌,土岩皆赤,山峦叠嶂,峰岩陡峭,溪充纵横,飞瀑流泉,风光旖旎,自然景观独特,呈现着大自然拘鬼斧神工,如天然画廊,如人间仙境,如童话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世界 桫椤 自然生态保护区 四川盆地 长江上游 生态示范县 低山丘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