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赣江南昌段丰水期细菌群落特征 被引量:32
1
作者 王鹏 陈波 +1 位作者 李传琼 李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453-2462,共10页
细菌群落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赣江南昌段丰水期(4~8月)细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赣江南昌段细菌优势类群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41.18%)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1.79%),其次为... 细菌群落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赣江南昌段丰水期(4~8月)细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赣江南昌段细菌优势类群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41.18%)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1.79%),其次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10.04%),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7.26%),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4.01%).在属分类水平上,相对丰度最高的是hgc I_clade(16.39%).赣江南昌段细菌丰度和多样性在城区上游、城区中心和城区下游采样点间没有显著差别,在不同月份有显著差别.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外,其它门水平分类细菌相对丰度在不同月份都有显著差异;不同采样点中,只有Proteobacteria差异显著(主要是Betaproteobacteria差异显著),其它门水平分类细菌相对丰度在不同采样点的差异均不显著.温度和流量是影响河流细菌群落的主要因子,其中温度与细菌可操作分类单元(OTU)相关性更高,流量则与门分类水平细菌相关性更高,暴雨径流中Firmicutes取代Actinobacteria和Proteobacteria成为丰度最高的菌群.温度、流量和电导率(EC)是影响OTU的最佳环境因子组合,流量和温度是影响门水平细菌群落的最佳环境因子组合.河水化学指标对细菌群落的影响小于温度、流量等水文气象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南昌段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结构 环境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江南昌段污染负荷及水环境容量分析 被引量:42
2
作者 胡锋平 侯娟 +1 位作者 罗健文 胡伟仁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92-195,205,共5页
通过调查和分析赣江南昌段各污染源,以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为污染负荷指标,分析了赣江流域南昌段污染负荷现状,确定了主要污染源。在此基础上,选择氨氮和化学需氧量作为计算因子,利用二维水质模型测算赣江南昌段水环境容量。根据水环境容... 通过调查和分析赣江南昌段各污染源,以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为污染负荷指标,分析了赣江流域南昌段污染负荷现状,确定了主要污染源。在此基础上,选择氨氮和化学需氧量作为计算因子,利用二维水质模型测算赣江南昌段水环境容量。根据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和现状污染物排放量,得到赣江南昌段各江段剩余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2008年南昌市排入赣江南昌段的污染负荷量为94255.47t,以化学需氧量为主。污染源中以城镇生活污染源、农田地表径流污染源和工业污染源为主。赣江南昌段除赣江南支外其余部分水质良好,有较富足的水环境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南昌段 污染负荷 水环境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江南昌段江心洲沉积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余宽宏 金振奎 +2 位作者 高白水 李燕 李桂仔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9-96,共8页
通过赣江南昌段一江心洲的实地考察,分析了江心洲不同部位沉积物特征、落淤层发育特征、江心洲发育过程。江心洲头部水动力最强,沉积物较粗,连续性最好;侧翼也以粗粒沉积物为主,但含有大量泥砾;顶部和尾部发育横向连续的落淤层。落淤层... 通过赣江南昌段一江心洲的实地考察,分析了江心洲不同部位沉积物特征、落淤层发育特征、江心洲发育过程。江心洲头部水动力最强,沉积物较粗,连续性最好;侧翼也以粗粒沉积物为主,但含有大量泥砾;顶部和尾部发育横向连续的落淤层。落淤层易板结,边缘龟裂,被河水打碎搬运。保留下来的落淤层分布局限,头部和侧翼均不易保存,顶部和尾部保存较好。另外,保存下来的落淤层近于水平,对非均质性的影响主要为垂向的,侧向连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南昌段 江心洲 沉积特征 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江(南昌段)沿岸水污染源的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佳丽 徐满清 +2 位作者 黄学平 陈清明 罗强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18,共6页
对赣江(南昌段)水污染源进行了科学的分类,按照分类徒步对沿岸水污染源进行了详查,取得了相关资料和数据。在分析、研究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得出造成赣江(南昌段)的水污染的主导因素和主要污染段。进而剖析了水污染对南昌区域可持续发... 对赣江(南昌段)水污染源进行了科学的分类,按照分类徒步对沿岸水污染源进行了详查,取得了相关资料和数据。在分析、研究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得出造成赣江(南昌段)的水污染的主导因素和主要污染段。进而剖析了水污染对南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南昌) 水污染源 调查研究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江枯水期脱氮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5
作者 宋凯伦 汪丽娜 +3 位作者 方宋雯 冷金海 侯松峰 尹鑫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39,共10页
为探究赣江枯水期底泥中脱氮功能微生物丰度及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该文以赣江南昌段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进入城区前、分支口以及南、北、中支流的表层水体及底泥样本。通过基于16S rDNA和功能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手段对赣江底泥脱... 为探究赣江枯水期底泥中脱氮功能微生物丰度及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该文以赣江南昌段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进入城区前、分支口以及南、北、中支流的表层水体及底泥样本。通过基于16S rDNA和功能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手段对赣江底泥脱氮功能微生物的丰度和种群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赣江南支水体中氨氮、总氮和总磷明显高于其他采样区域。赣江底泥中微生物主要优势类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在赣江底泥中检测到3个脱氮功能微生物功能类群,分别是氨氧化古菌(AOA)、氨氧化细菌(AOB)、厌氧氨氧化细菌(Anammox)。底泥中脱氮功能微生物相对丰度排序为AOA>AOB>Anammox,这表明赣江底泥脱氮过程中AOA发挥着主要作用,其优势属为Crenarchaeota noname;脱氮功能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为AOB>AOA>Anammox,AOB类群中优势属为Betaproteobacteria noname。冗余分析结果显示,硝态氮、氨氮是影响赣江底泥脱氮功能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的关键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南昌段 脱氮功能微生物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