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对文本写作背景介绍的思考与追问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寇永升
-
机构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8-30,共3页
-
文摘
近期连续听了延安一中三位老师的《记念刘和珍君》,都有时代背景知识介绍这个环节。遗憾的是,这个环节都成了例行公事。三位老师的课,都是在学习文本之前单独介绍时代背景,而不是渗透在研习文本的过程中。
-
关键词
记念刘和珍君
写作背景
历史课
文学作品
苏教版
创作动机
《窦娥冤》
小说主题
第一课
赛卢医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书例知见说失
- 2
-
-
作者
祝注先
-
机构
中南民族学院中文系
-
出处
《辞书研究》
CSSCI
1998年第6期45-52,共8页
-
文摘
例句是语文词典整个释文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词义赖以生存的植根土壤。它既是释义的佐证,又是编纂者向读者提供的词目具体使用的范例。如果说释义强调概括以力求准确地揭示对象的本质性内涵因而显得较为抽象的话,那么,例句则以提供语言环境的真切事实而表现得具体明...
-
关键词
《汉语大字典》
《儿女英雄传》
新《辞源》
释义
辞书编纂
契丹语
赛卢医
《老残游记》
民族语言
书写符号
-
分类号
G256.1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从秦腔影视《窦娥冤》谈元代知识分子人文意识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郭青
-
机构
南阳理工学院
-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106-108,共3页
-
文摘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呕心沥血之作,这出古典悲剧也被世人千古传颂。在这出人尽皆知的悲剧中,作者描述了一个不朽的底层劳动妇女形象,她善良质朴,心底坦荡,孝顺父母,控诉黑暗。《窦娥冤》自问世以来,已多次被搬上影屏,冤屈也通过不同的表演艺术手法得以展现。秦腔铿锵有力,字字血泪,蒲剧平和有力,刻画人物入木三分,电视剧更是细腻深入,这些大众化的艺术都把窦娥的冤屈无限地印到人民群众的心中,她的冤屈故事是一面高墙。
-
关键词
《窦娥冤》
窦娥
影屏
关汉卿
古典悲剧
刻画人物
妇女形象
下层人民
赛卢医
不伏老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元杂剧中泼皮无赖形象再探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孙进
-
出处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23-25,共3页
-
文摘
元杂剧中泼皮无赖形象再探孙进元杂剧不仅以其完美的艺术形式翻开了我国古代戏曲史上新的一页,而且以其独具现实主义特点的思想内容为这新的一页增添了光彩。而鞭挞泼皮无赖,抨击其罪恶行径,揭露其反动本质,则是元杂剧现实主义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剧作家塑造的大量...
-
关键词
元杂剧
市井无赖
泼皮
赛卢医
元代社会
《窦娥冤》
现实主义
元杂剧艺术
《鲁斋郎》
花花太岁
-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试论《窦娥冤》的结构艺术
- 5
-
-
作者
史清
-
出处
《高校教育管理》
1984年第2期100-102,16,共4页
-
文摘
关汉卿的《窦娥冤》,是脍炙人口的元剧名作.七百多年来,它曾拨动过许多人的心弦.它那鲜明的人物形象、精巧的情节结构、深刻的主题思想,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元朝黑暗统治下的社会图景.通过它,我们能窥见广大人民在残酷的封建专制下的苦难生活和英勇不屈的反抗精神.正因如此,它有着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在中国文学史上占着一席重要的地位.
-
关键词
《窦娥冤》
结构艺术
蔡婆
关汉卿
赛卢医
矛盾冲突
婆婆
恶势力
主题思想
鬼魂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浅谈《窦娥冤》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 6
-
-
作者
文建国
-
出处
《云梦学刊》
1981年第4期21-27,共7页
-
文摘
十三世纪,关汉卿和他的同辈创作了大量的杂剧,使之成为元代文坛上无与匹配的骄子,把中国的戏剧发展到一个完全成熟的阶段,对后来的戏剧文学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关汉卿尤以他非凡的天才和大胆的艺术实践,博得“领袖”和“师首”之称。(贾仲名《凌波仙·挽关汉卿》)但是,也有一些封建文人囿于他们狭隘的艺术偏见,对关汉卿的艺术才华不可能充分认识,甚至将其说成“琼筵醉客”,排为“可上可下”之列。(朱权《太和正音谱》)然而,他的那些艺术珍品如熣灿的环宝,透过蒙盖在上面的灰尘,一直放射着夺目的光彩。《窦娥冤》就是关汉卿众多的杂剧环宝中的一颗最为明亮者。百多年前。
-
关键词
《窦娥冤》
关汉卿
窦娥
戏剧文学
贾仲名
琼筵
艺术才华
赛卢医
《太和正音谱》
波仙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窦娥冤》的悲怨特色
- 7
-
-
作者
邵明珍
-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9期15-16,共2页
-
文摘
《窦娥冤》全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而体现这种"感天动地"悲剧意蕴的乃是窦娥行刑前的三桩誓愿及其相继实现:一腔热血飞上白练、六月酷暑天降大雪和山阳县亢旱三年。这一颇具浪漫色彩的情节源于《汉书·于定国传》和《搜神记》所载的东海孝妇故事。
-
关键词
《窦娥冤》
窦娥
感天动地窦娥冤
东海孝妇
于定国
关汉卿
悲剧意蕴
《搜神记》
混江龙
赛卢医
-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魔合罗
- 8
-
-
作者
黄玉翠
-
出处
《戏剧之家》
1997年第1期37-38,共2页
-
文摘
元代河南府有一药材铺主李彦林,因思念亡妻成疾一病不起,临终把幼子李德昌托孤予胞弟李彦实,嘱其照管店铺、抚养德昌成人并与其有婚约的刘家闺女玉娥完婚。说毕撒手西去。李彦实膝下只有一子李文道,略小于德昌。父子原本靠彦林周济过日,如今领了店铺,那境况是从地下翻到了天上,他对子侄格外亲疏有别。李德昌便从天上掉到了地下,九岁进店铺打杂伺候店堂先生,而文道则是七年私塾后又从医学习、然后当了坐堂郎中.挂牌"赛卢医"。
-
关键词
文道
魔合罗
李德
赛卢医
店铺
高山
地下
南府
德昌
老夫人
-
分类号
I24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戏曲舞台时空“虚拟化”之我见
- 9
-
-
作者
靳世生
-
机构
黑龙江省京剧院
-
出处
《戏剧之家》
2014年第8期128-128,共1页
-
文摘
"虚拟化"是中国戏曲特征中的一个重要写意手法。在舞台上,场景经常是不断变换的,时而崇山峻岭,时而屋里墙外,时而大江大海,时而战马嘶鸣。演员通过一系列的表演程式,如:起霸、趟马、走边、圆场、武打、跟斗等身段向观众交待着不同的场景。如:《追舟》中,一个小小的船浆就向观众示意着艄公是在江上面划船。陈妙常和艄公两个人形体上此起彼伏地上下颠动,就表现了船在水中的上下起伏;演员绕圆场时。
-
关键词
上下起伏
戏曲舞台
陈妙常
戏曲特征
写意手法
表演程式
赛卢医
二道幕
望江亭
上下场
-
分类号
J813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窦娥冤》悲剧美学价值初探
- 10
-
-
作者
傅希尧
-
出处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22-26,共5页
-
文摘
《窦娥冤》是一部伟大的悲剧作品。正如王国维所说:“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它之所以享有如此高的声誊,是与它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分不开的。 现实主义美学理论创始人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然而,生活就是斗争,人正是在与种种灾难和不幸斗争中,才显示出其思想美、心灵美和性格美的,所以人类在和灾难、不(?)的奋斗中。
-
关键词
《窦娥冤》
美学价值
窦娥
悲剧作品
车尔尼雪夫斯基
赛卢医
阳刚之美
悲剧美
美学理论
心灵美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