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赛义德东方学的方法论及其启示 |
刘大先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6
|
|
2
|
赛义德的去蔽工作及其身后的文化悖论 |
管新福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8 |
1
|
|
3
|
后殖民理论——从赛义德到斯皮瓦克再到霍米·巴巴 |
余丹
|
《戏剧之家》
|
2016 |
1
|
|
4
|
爱德华·赛义德——“迷失的批判”——对赛义德后殖民批评思想的重新解读 |
范登伟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06 |
0 |
|
5
|
从赛义德“理论旅行”看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的困境 |
彭燕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
2016 |
0 |
|
6
|
《催眠师甄妮》:情动实践与“新人”的当代性 |
杨姿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7
|
威尔第歌剧合唱《荣耀归于埃及》的宏大戏剧性建构 |
魏扬
|
《歌剧》
|
2024 |
0 |
|
8
|
一九九○年代的小说与戏剧:漂泊中的写作 |
杨慧仪
史国强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9
|
后殖民理论与文学经典 |
刘勇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8 |
5
|
|
10
|
后殖民语境下的印度电影研究——以印度歌舞片《新娘与偏见》为例 |
包婷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8 |
6
|
|
11
|
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跨文化伦理 |
季进
|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2
|
后殖民理论的美学分析范本:《文化与帝国主义》 |
许晓琴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7 |
0 |
|
13
|
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评批评家王尧的当代文学研究 |
贺江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4
|
诗歌长存于废墟之中——论阿多尼斯 |
游天杰
|
《南腔北调》
|
2017 |
1
|
|
15
|
第三世界文化的自主性 |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16
|
世界现有君王一览 |
|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7
|
资本的后殖民处境 |
夏放
|
《中国报道》
|
2008 |
0 |
|
18
|
《逃离德黑兰》的东方主义解读 |
苑文波
|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9
|
东方的想象——在冥想与沉思中升腾并超越 |
殷双喜
|
《中国艺术》
|
2006 |
0 |
|
20
|
阿曼复兴之父──卡布斯 |
陈文如
焦燕生
|
《国际人才交流》
|
199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