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赛义德东方学的方法论及其启示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大先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6-42,共7页
赛义德的文本理论和批评意识一向很少被人注意 ,实际上这是他的东方主义批评的理论基础所在 ;同时他的批评理论对中国当代的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在跨学科视角。
关键词 赛义德 东方学 批评意识 文学批评 方法论 文本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义德的去蔽工作及其身后的文化悖论 被引量:1
2
作者 管新福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3期96-98,共3页
关键词 赛义德 文化悖论 《文化与帝国主义》 后殖民理论 《东方学》 去蔽 西方发达国家 西方殖民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殖民理论——从赛义德到斯皮瓦克再到霍米·巴巴 被引量:1
3
作者 余丹 《戏剧之家》 2016年第19期244-245,共2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文化格局上的不平等、文化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国际间文化的交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后殖民理论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以赛义德、斯皮瓦克、霍米·巴巴为...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文化格局上的不平等、文化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国际间文化的交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后殖民理论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以赛义德、斯皮瓦克、霍米·巴巴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流派为例,来系统分析后殖民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理论 赛义德 斯皮瓦克 霍米·巴巴 话语 文化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德华·赛义德——“迷失的批判”——对赛义德后殖民批评思想的重新解读
4
作者 范登伟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6年第6期18-20,共3页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学者爱德华·赛义德以一部轰动性的《东方主义》专著开启了后殖民文化批评的先河,但其后的“多元流变”似乎是对“缘起”的误读甚至反动。从新的视角重新解读赛义德后殖民批评思想,突显其对二元对立超越的呼吁,...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学者爱德华·赛义德以一部轰动性的《东方主义》专著开启了后殖民文化批评的先河,但其后的“多元流变”似乎是对“缘起”的误读甚至反动。从新的视角重新解读赛义德后殖民批评思想,突显其对二元对立超越的呼吁,以正本清源,对当今局部冲突加剧的世界局势将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义德 后殖民批评 东方主义 冲突加剧 二元对立 超越的 后殖民文学 康拉德 后殖民理论 被放逐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赛义德“理论旅行”看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的困境
5
作者 彭燕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07-109,共3页
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体系在21世纪之后逐渐式微。赛义德"理论旅行"中有关理论旅行的阶段、途径和特征的分析对探究当下西方文学批评理论所面临的困境及未来走势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其他领域的研究提供了范式。
关键词 赛义德 理论旅行 文学批评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眠师甄妮》:情动实践与“新人”的当代性
6
作者 杨姿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3,共7页
“知识分子写作”在中外文学的创作中有着自身的缘起和发展,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它又以特定的面向释放出相应的能量。从19世纪“俄罗斯的良心”到20世纪赛义德、奈保尔、曼海姆等人关于“边缘的”“有机的”“漂浮的”等提法对“知识分... “知识分子写作”在中外文学的创作中有着自身的缘起和发展,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它又以特定的面向释放出相应的能量。从19世纪“俄罗斯的良心”到20世纪赛义德、奈保尔、曼海姆等人关于“边缘的”“有机的”“漂浮的”等提法对“知识分子”的界定,已经显示出“知识分子写作”应对时代变化而自我革新的本色。当然,这些应变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相时而动,而是通过定位的调整来确定写作介入社会的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调整都能获得一致认同并产生积极反馈,对中国当代作家而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作家 中外文学 曼海姆 积极反馈 赛义德 自我革新 催眠师 当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尔第歌剧合唱《荣耀归于埃及》的宏大戏剧性建构
7
作者 魏扬 《歌剧》 2024年第6期98-101,共4页
四幕歌剧《阿依达》是埃及总督赛义德·帕夏为庆祝苏伊士运河开通(1869)而委约意大利作曲家朱塞佩·威尔第作曲的作品,剧本由意大利剧作家安东尼奥·基斯兰佐尼和法国剧作家卡米埃·洛克勒根据法国考古学家奥古斯特... 四幕歌剧《阿依达》是埃及总督赛义德·帕夏为庆祝苏伊士运河开通(1869)而委约意大利作曲家朱塞佩·威尔第作曲的作品,剧本由意大利剧作家安东尼奥·基斯兰佐尼和法国剧作家卡米埃·洛克勒根据法国考古学家奥古斯特·马里埃特的四页文学大纲改编而成,1871年在埃及首都开罗首演。“《阿依达》的情节虽然有点程式化,但条理清晰。它的戏剧性结构的核心是对自由、幸福的追求与压迫、强权势力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这是威尔第所有创作的基本主题之一。”①其第二幕第二场中合唱《荣耀归于埃及》是人们欢迎埃及大军和统帅拉达梅斯凯旋时所唱,戏剧时间是公元前1230年古埃及法老王时期,戏剧地点位于埃及底比斯城门凯旋仪式会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东尼奥 《阿依达》 苏伊士运河 合唱 奥古斯特 赛义德 戏剧性结构 底比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九九○年代的小说与戏剧:漂泊中的写作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慧仪 史国强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5-163,共19页
玛丽·贝赛米瑞斯(Mary Besemeres)发现,在赛义德(Edward Said)和艾希曼(Andre Aciman)对其移民生活的描述中,总是强调原文化与原语言在另一种文化和语言框架下产生的意义,她形容这是一种“翻译文化自我”的行为。
关键词 写作 戏剧 小说 翻译文化 移民生活 赛义德 语言 玛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殖民理论与文学经典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勇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5期61-64,共4页
后殖民理论在文学经典问题上可以从两方面论述:一方面把英语文学经典放到殖民主义意识形态的语境中进行考察,在某种意义上达到经典"解构"的目的;另一方面高度关注后殖民文学,使之成为后殖民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这可以说是经典... 后殖民理论在文学经典问题上可以从两方面论述:一方面把英语文学经典放到殖民主义意识形态的语境中进行考察,在某种意义上达到经典"解构"的目的;另一方面高度关注后殖民文学,使之成为后殖民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这可以说是经典"建构"的工作。从经典的解构和建构两方面可以考察后殖民理论的建树和盲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理论 文学经典 赛义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殖民语境下的印度电影研究——以印度歌舞片《新娘与偏见》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包婷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11-12,共2页
《新娘与偏见》是全球化浪潮中新一代印度电影的典型代表,题材是热门的东西方文化冲突,音乐和舞蹈体现了民族与流行、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影片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殖民统治结束后西方人"欧洲中心论"优势心态的延续,脱离殖... 《新娘与偏见》是全球化浪潮中新一代印度电影的典型代表,题材是热门的东西方文化冲突,音乐和舞蹈体现了民族与流行、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影片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殖民统治结束后西方人"欧洲中心论"优势心态的延续,脱离殖民统治后的印度人部分被文化殖民、部分保持民族本色的心理状态,以及东西方文化在冲突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融合的趋势,是一部探索新的印度电影语汇和模式的成功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 赛义德 《新娘与偏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跨文化伦理
11
作者 季进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31,共6页
一众所周知,跨文化交往从自发到自觉,其实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它贯穿于从器物到制度以及理念的每一个层次,并且无可避免地掺杂着误会和想象。赛义德(Edward Said)称之为“生活事实”①,而杰里·本特利(Jerry Bentley)和赫伯特&... 一众所周知,跨文化交往从自发到自觉,其实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它贯穿于从器物到制度以及理念的每一个层次,并且无可避免地掺杂着误会和想象。赛义德(Edward Said)称之为“生活事实”①,而杰里·本特利(Jerry Bentley)和赫伯特·齐格勒(Herbert Ziegler)则视之为“历史发展的根本机制”②。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法、德更是兴起专门研究“文化迁移”(Culture transfer)的学派,“将思想、人员和货物的流动以及其他交流置入学术分析的显著位置”,着力思考一种环境产生的思想如何融入另一种环境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往 齐格勒 本特利 文化迁移 赛义德 人类社会发展 八九十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殖民理论的美学分析范本:《文化与帝国主义》
12
作者 许晓琴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4期158-160,共3页
关键词 后殖民理论 《文化与帝国主义》 美学分析 《东方学》 后殖民话语 范本 帕特里克 赛义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评批评家王尧的当代文学研究
13
作者 贺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8-82,共5页
按照赛义德的看法,批评家是连接文本和世界的重要的一环,正是因为批评家的存在,文本的“世事性”才体现出来,那些本来“隐匿的事物”才被人知晓。王尧在《何为批评家与批评家何为》中也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近些年来,将“批评家”的范... 按照赛义德的看法,批评家是连接文本和世界的重要的一环,正是因为批评家的存在,文本的“世事性”才体现出来,那些本来“隐匿的事物”才被人知晓。王尧在《何为批评家与批评家何为》中也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近些年来,将“批评家”的范围缩小为“只做当下作家作品研究的人”①是一种可笑的看法,是学科体制局限的一种反映,殊不知,那些伟大的批评家,如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都是能够发现并阐释一些重大的命题,从而引领文学思潮的发展。好的批评家“不仅创造判断和理解艺术的价值标准,而且他们在写作中还体现现时现在的那些过程和实际情况,因为依靠它们艺术和写作才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家 当代文学研究 王尧 厚积薄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车尔尼雪夫斯基 文艺出版社 赛义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歌长存于废墟之中——论阿多尼斯 被引量:1
14
作者 游天杰 《南腔北调》 2017年第4期52-59,共8页
引言阿多尼斯原名阿里·艾哈迈德·赛义德·伊斯伯尔,1930年生于叙利亚北部海边一个叫卡萨宾的小村庄。在中学,他开始以“阿多尼斯”的笔名发表诗作。在希腊神话中,阿多尼斯是爱神和冥后都着迷的美少年。爱神维纳斯对他更... 引言阿多尼斯原名阿里·艾哈迈德·赛义德·伊斯伯尔,1930年生于叙利亚北部海边一个叫卡萨宾的小村庄。在中学,他开始以“阿多尼斯”的笔名发表诗作。在希腊神话中,阿多尼斯是爱神和冥后都着迷的美少年。爱神维纳斯对他更是一见倾心,但阿多尼斯不愿接近异性,拒绝了她。后来,阿多尼斯外出打猎时被野猪咬死,爱神悲恸欲绝,连花草树木也被感动随之枯萎凋零,冥后深受感动,特许每年春夏让阿多尼斯重返人间与她团聚,这时草木也回黄转绿,一派生机……这是一个多动人的故事。他那时多半不会想到,随兴署下的“阿多尼斯”这个希腊神话中的神祗之名后,他的诗歌创作就走上了顺畅通达的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创作 尼斯 废墟 希腊神话 赛义德 叙利亚 维纳斯 诗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世界文化的自主性
15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27-27,共1页
张颐武在《文艺学的新视野》(《天津文学》90年7期)一文中指出:福楼拜在他的作品中记叙了他与一个有名的埃及舞女间的一夜风流。这个女人是无言的,她被动地依赖着西方的男性;她从未有权说出自己的渴望、欲求和愤怒。而是被一个西方男性... 张颐武在《文艺学的新视野》(《天津文学》90年7期)一文中指出:福楼拜在他的作品中记叙了他与一个有名的埃及舞女间的一夜风流。这个女人是无言的,她被动地依赖着西方的男性;她从未有权说出自己的渴望、欲求和愤怒。而是被一个西方男性作为性需求与神话幻想的对象。她是一个东方屈辱和苦难的象征。赛义德在《东方主义》中精辟地分析了西方本文中无论对东方的同情、歌颂或是压抑和贬低,都是把“东方”作为一个“物”和“客体”来看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世界文化 东方主义 赛义德 文学 象征 作品 欲求 贝尔 新视野 自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现有君王一览
16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赛义德 国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的后殖民处境
17
作者 夏放 《中国报道》 2008年第5期107-107,共1页
爱德华·赛义德是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的实际开创者,也是批评领域多元文化主义的奠基者之一。同弗雷德里克·杰姆逊、丹尼尔·贝尔一起,他被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文化批评家之一。《赛义德后殖民理论研究》(张跣著,复... 爱德华·赛义德是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的实际开创者,也是批评领域多元文化主义的奠基者之一。同弗雷德里克·杰姆逊、丹尼尔·贝尔一起,他被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文化批评家之一。《赛义德后殖民理论研究》(张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是国内学者对赛义德及其开创的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的第一次完整系统的梳理和研判,不仅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而且以其鲜明的创新意识和细腻的理论思辨,为国内的后殖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成果和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复旦大学出版社 资本 文化理论 多元文化主义 后殖民理论 赛义德 创新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逃离德黑兰》的东方主义解读
18
作者 苑文波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34-135,共2页
《逃离德黑兰》是第8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该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但电影的呈现却显然宣扬了西方中心主义,将东方世界野蛮化、丑化和异国情调化了,具有强烈的东方主义色彩。东方主义是建立在关于"东方"与"西方... 《逃离德黑兰》是第8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该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但电影的呈现却显然宣扬了西方中心主义,将东方世界野蛮化、丑化和异国情调化了,具有强烈的东方主义色彩。东方主义是建立在关于"东方"与"西方"的本体论与认识论区分基础上的一种思维方式。以东方主义为视角,从电影主题、人物建构和环境建构等三个方面分析电影《逃离德黑兰》中的东方主义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主义 逃离德黑兰 赛义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的想象——在冥想与沉思中升腾并超越
19
作者 殷双喜 《中国艺术》 2006年第2期5-5,共1页
美国著名东方学家赛义德认为,自14世纪东方学在西方产生,“东方的”这一概念即包含着对任何亚洲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或专业或业余的热情,而“亚洲的”则被奇妙地等同于具有异国情调的、神秘的、深奥的,含蓄的事物。这是文艺复兴盛期欧... 美国著名东方学家赛义德认为,自14世纪东方学在西方产生,“东方的”这一概念即包含着对任何亚洲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或专业或业余的热情,而“亚洲的”则被奇妙地等同于具有异国情调的、神秘的、深奥的,含蓄的事物。这是文艺复兴盛期欧洲对古代希腊所爆发的热情向东方的转移。在19世纪的作家如福楼拜、马克思那里,对“东方”的普遍概括是从每一东方事物所假定具有的代表性那里汲取其力量;东方的每一构成元素都显示出强烈的东方性,东方与生俱来的原初性成为东方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学 想象力 14世纪 异国情调 古代希腊 19世纪 构成元素 赛义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曼复兴之父──卡布斯
20
作者 陈文如 焦燕生 《国际人才交流》 1997年第5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海湾合作委员会 阿曼 布斯 海湾地区 协商会议 苏丹国 首脑会议 海湾国家 赛义德 阿拉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