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漫谈京剧“反串戏”
- 1
-
-
作者
何志康
-
出处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28-29,共2页
-
文摘
“反串戏”是指戏曲演员破例扮演自己擅长行当(生、旦、净、末、丑)以外的其他行当。“反”者一反常态也。“串”者即偶一为之,不常演出但能“露一手”。演员的“反串戏”越多越反映了一个演员的基本功扎实。“文武昆乱不挡”,样样拿得上台。旧时代,戏曲界有一个习以为常的传统。每逢赈灾义演,年末救济梨园界同行的义演,或春节封箱前的最后一场戏,或喜庆寿诞的“堂会”戏,一般常演反串戏,以图热闹、新鲜、别开生面,又反映了演员多方面演戏才能。早在1920年年末,北京京剧界的艺人在一场救济梨园行的义演中,名角荟萃,全体反串“大(虫八)蜡庙”。
-
关键词
反串戏
赈灾义演
梨园行
尚小云
关肃霜
王瑶卿
赚文娟
旧时代
马连良
朱光祖
-
分类号
J8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程砚秋诗
- 2
-
-
作者
王染野
-
出处
《上海戏剧》
1986年第2期42-43,共2页
-
文摘
我国京剧界梅、程、荀、尚四大名旦,人人都擅长绘画,但能作诗者,仅梅兰芳、程砚秋两位大师,而后者诗作之意境,并不逊于前者。程砚秋在少年时,得到著名诗人兼剧作家罗瘿公的帮助,才得以从师傅家中赎身出来成为“自由民”而独立演出,同时罗先生为他编创了《窦娥冤》《青霜剑》《赚文娟》等十二出戏,形成一套程派基本剧目;此外,罗还亲自教他读书,绘画、作诗。中年后,程又受到著名爱国社会活动家陈叔通先生的特别器重,陈老又亲自为他改诗。
-
关键词
程砚秋
霜剑
赚文娟
京剧界
《窦娥冤》
闻君
四大名旦
逢故人
七言
诗歌艺术
-
分类号
J8
[艺术—戏剧戏曲]
-